❶ 德国是如何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
1938年9月,英、法、德、意4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在1938年9—10月,波、匈等国出兵侵占捷部分地区,以及1939年10月英、法、德、意“国际委员会”决定,无论日耳曼人是否占多数的地区,均可不经公民投票就交给对其提出领土要求的德国之后,德国便开始策动斯洛伐克的“独立”。在德国支持下,斯洛伐克于1939年3月14日宣布“独立”。同日,希特勒召见捷总统哈查和外长赫瓦尔科夫斯基,强迫其在由德所起草的《德捷协定》上签字。这一协定的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德国对捷实行“保护”。次日,德军进入捷克境内。3月16日,德军占领斯洛伐克。3月16日,希特勒还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并由他所任命的“保护长官”进行统治。于是,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不到半年,德国就全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期间,英法等西欧大国并未履行《慕尼黑协定》附件所确定的原则,坐视捷克斯洛伐克惨遭肢解和吞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了巨大的增长。这一重要国际事件也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各国以及各阶层的人士,从此,欧洲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❷ 军事强国捷克斯洛伐克,为何没打几枪,开战18小时就投降
斯洛伐克在二战时期的欧洲属于军事强国,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欧洲来说也仅仅是落后于英国和法国了,而且他们当时的工业化水平在整个欧洲来说已经是名列前茅的水准。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谁能想到它会举国投降德国,将自己的半数军队,两个得意的兵工厂和科技全部给了德国,而德国就像是早就预料到一样的全部接受,这两个国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捷克当时虽然说军队的战斗力很强,但人数却很少,和当时的德国比起来更是远远不如,所以在德国军队打进来的时候,他们根本无力反抗,只能投降了。
❸ 为什么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了
作为“布拉格之春”的成果,联邦制共和国形成:1969年起,斯洛伐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到了70年代,它的工业生产水平几乎与捷克相当,人均收入水平也在1971年赶上了捷克。此外,斯洛伐克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超过捷克。
1970年,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大清洗,50万人被开除出捷共。大清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停滞不前。随着冷战矛盾深化,1989年11月,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要求政府结束捷共的统治,也就是“天鹅绒革命”。
此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开始发生变化,捷共失去政权。之后,斯洛伐克的分离倾向日益明显。1992年11月,两国领导人经过谈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同年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的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英语:Czechoslovaki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联邦制国家,原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面积12.79万平方公里,人口1563.8万(1989年),其中捷克人约占64%,斯洛伐克人约占30%,其余为匈牙利人、日耳曼人、波兰人等。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
❹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德国一步步占领的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才刚刚成立的国家,不过在二战的时候被德国被吞并了。那么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德国一步步占领的呢?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了三步。第一步,德国挑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300多万德意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纠纷,制造借口。第二步是慕尼黑阴谋,德国逼着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第三步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建立了傀儡政权。
第三步
占领苏台德并非德国的终极目标。在慕尼黑阴谋之后不久,波兰和匈牙利出兵侵占了捷克部分地区,而到1939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建立了傀儡政权。
❺ 当年德国在公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为何没有引发二战爆发
因为英国和法国畏惧战争,想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满足德国的的胃口。所以在这种侥幸心理作祟的情况下,二战没有爆发。
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疯狂的的集中发展经济,这使得当时的德国经济有了一个暂时的辉煌阶段。于是希特勒开始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同时在国内进行煽动性的演讲,这一切都非常的让英国和法国感到畏惧。
在这之后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德国的慕尼黑签署了《慕尼黑协议》。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满足德国。于是在德国有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之后,野心更加的膨胀,也坚定了他发动战争的决心。
❻ 两次被入侵的捷克斯洛伐克,为啥都选择了不抵抗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新兴的一个国家。历史上捷克长期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而斯洛伐克人长期处于匈牙利人的统治之下。后来随着奥地利的二元制帝国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了奥匈帝国的一份子。
面对周边强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确实没有任何信心,地缘环境不佳,无险可守,虽然捷克斯洛伐克实力不俗,但很难有发挥的机会
❼ 德国是如何和灭亡捷克斯洛伐克的
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很快便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波兰。1939年4月,纳粹德国制订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在灭亡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波兰统治者这时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处境,便极力在外交上修补篱笆,寻找靠山,以求自保。
❽ 二战时,德国为何不占领捷克后就收手,它的目的是什么
他是想让德国过的更好一些,因为一战之后的德国经济落后。
它增强了德国发动战争和统治欧洲的意愿和决心。希特勒对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捷克共和国的吞并,从而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众所周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也给希特勒提供了法西斯主义突然出现的机会。希特勒于1933年升任德国总理,直到1936年。在短短几年内,希特勒将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翻了一番,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毕竟,德国的土地面积有限,资源稀缺最好的出路是战争。
❾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同意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1936年10月,德国-意大利轴心形成。纳粹分子不断发出敌视苏联的叫嚣。在东方,日本不断在苏联东部边界上挑起事端,这使斯大林的压力越来越大。1938年3月,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接着发生了苏台德日耳曼人危机。德国的好战吓坏了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统达拉第,他们急忙同希特勒磋商,两国同意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让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❿ 二战时捷克斯洛伐克为什么不抵抗纳粹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讲德语的居民大部分居住在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同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条约》,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迫于德国军事威胁和英、法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后来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曾直言:“《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次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在捷克地区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首都设在布拉格,由德国人担任“保护长官”。
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曾有一个“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它是纳粹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西部(今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建立的傀儡政权,1939年3月15日由希特勒亲自宣布成立,并随着纳粹德国投降而灭亡。波希米亚是中欧的历史地名,原是日耳曼语对捷克地区的称呼。广义的波希米亚指包括摩拉维亚在内的捷克的全部,狭义的则仅指今南、北摩拉维亚州以外的捷克。波希米亚历史上曾先后受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统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8年,它成为捷克斯洛伐克这个新成立国家的一部分。摩拉维亚是捷克东部一地区,得名于流经该地区的摩拉瓦河。摩拉维亚历史上长期受奥地利统治,1918年它也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
1938年9月至11月第一次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次没有进行战斗的战争的结果,它推翻了凡尔赛解决方案并使德国成为无可争辩的东欧主宰。这次危机对东欧国家的政策(对西方大国的政策也是这样)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一年后爆发真正战争的各种力量提供了可资选择的模式。决定性因素是西方国家的政策,它们的决心可以使法-捷联盟不起作用,因此东欧的命运又一次要取决于东欧以外的力量;然而其次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在东欧内部,即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自己的政策。波兰的政策纯粹是机会主义的,贝克天真地称之为“独立的”政策。在外表上,波兰的政策是基于既怕德国又怕俄国,所以在1938年9月又妄想在德国和俄国之间玩弄中立集团的把戏,这一次还想扩大为“赫尔辛基-布加勒斯特轴心”,好象波兰站上一张椅子就能俨然成为大国似的。但随着战争的迫近,可以看得清的是,波兰在德国和俄国之间并不是保持平衡的,在两者之间德国对波兰虽然是更为直接的危险,但波兰却倾向于德国,它对俄国的敌对态度更加表露无遗。
波兰试图以反正捷克要被肢解,那不如让波兰也乘机收复切欣地区扩充领土好对抗德国为借口,与纳粹德国一起共同对捷克施压,其张牙舞爪的姿态比德国还生猛。波兰甚至为了消除罗马尼亚同意苏军过境的可能,撺掇本来对捷克无野心的罗马尼亚共同参与瓜分捷克。而那个壮大波兰的借口也被波兰用来解释他们威胁吞并立陶宛的举动,立陶宛是因有苏联撑腰才顶住了压力,由于有德国的威胁,此时的苏联还是很仗义的(颇为黑色幽默,40年恰是苏联同意德国吞并立陶宛)。后来波兰获得了捷克的切欣地区。
波兰本身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限于切欣。但是它支持南边的匈牙利,而匈牙利要想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欲望仅次于德国。波兰还支持罗马尼亚,因为罗马尼亚介于捷克斯洛伐克和俄国之间,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防务关系重大。波兰与罗马尼亚有共同边界,与匈牙利的共同边界还有待产生。在波兰的中立集团计划中,争取波兰与匈牙利接壤是现实和成就的小核心,其部分目的是扩大德国和俄国之间的屏障。实现的办法便是匈牙利扩大其边界,恢复它昔日在喀尔巴阡山脊一度有过的边界,那就要把它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修改和约的要求全部实现,不仅要和同民族统一主义的马扎尔人再度合并,而且还要把卢西尼亚甚至连斯洛伐克也都包括在内。对波兰来说,它所注意的只是要消灭作为潜在的乌克兰民族主义中心的卢西尼亚,如果该省为匈牙利收复,就可以凭后者去根除隐患。
罗马尼亚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各国认为如历史上那样对付捷克最符合自己利益。首先罗马尼亚与苏联接壤,并且有西乌克兰领土争议。其次罗马尼亚与匈牙利态度紧张,尽管它与德国不接壤,但是匈牙利明显准备做德国的跟班。因此罗马尼亚做出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支持匈牙利吞并捷克的匈牙利人地区,但是坚决反对匈牙利吞并整个斯洛伐克,当然这意味着放苏军过境。同时声明当苏联进攻波兰时坚决站在波兰一边,但要是波兰不入侵捷克,苏联不会进攻波兰。
所有这些足以使捷克变得非常令人崩溃了。苏联提出只要法国履行对捷克的保护义务它就绝对出兵。法国提出帮捷克要英国人一起进攻德国,至少波兰人得站在法国一边。而要波兰人此时还反过来帮法国避免捷克被肢解,那除非母猪会上树。英国人则见机不妙提出它只对法国有同盟义务,虽然英国人很不想捷克被肢解,但是当初破坏法国人的中欧同盟的恰恰又是他们,他们是有苦说不出。转回到苏联,他们虽然确实想保护捷克,但苦于有力无处使,也不能当真进攻波兰。
于是尽管捷克都开始过总动员,预计自身可以至少抵抗德国3到6个月,必要时也能顶住匈牙利的攻击,甚至被迫同意波兰的要求以使其退出战争,但他们抵抗成功的前提是西边的法国和东边的苏联都有实质性的援助,这两者最终都只是水中月。最后压垮了捷克的稻草是波兰的态度,波兰甚至根本不屑于见好就收,他们公开要求肢解掉捷克。这就是一个小国的悲哀,捷克如何能够在被两个大国抛弃,三个邻国重兵压境,外边还有两个看热闹的一个扇风点火的外加一个虽然热心帮忙但很可能居心叵测的国家共同侵凌下幸存呢?这就叫弱国无外交。于是最终,捷克斯洛伐克同意了三个邻国的领土要求,倒向德国成了一个卫星国。
最终,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被无情的肢解和碾压,根本毫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