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回眸:勃兰特是怎样跪下的
维利·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勃兰特曾说“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作为一名德国人和德国政治家,勃兰特不回避德国在二战中曾经犯下的罪行。勃兰特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法西斯德国在波兰的大屠杀,“从1939年9月遭受突然袭击时起,到恐怖令人战栗地结束时止,波兰一直担惊受怕,这是单纯的数字所无法表达的。波兰人民付出六百万人的牺牲———这一数字几乎包括它的全部犹太居民。在波兰的土地上,发生了大规模灭绝犹太儿童、妇女和男人的事件———仅在奥斯维辛就杀害近四百万人。”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了波兰,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在与波兰签署联邦德国与波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纲领性文件———《华沙条约》后,勃兰特在电视讲话里说,“象奥斯维辛这样一些名字还将长久地为两国人民所牢记,并将提醒人们,人世间是可能出现地狱的;我们曾亲临其境。然而正是这一经历迫使我们决心抓住未来的任务。逃避现实会制造危险的幻想。对这项条约、对和解、对和平的肯定,是对德国全部历史的信奉。”1973年6月,勃兰特访问了以色列,成为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以色列的亚德瓦谢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念《圣经》。勃兰特称“耶路撒冷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我最后一个重温过去的地方。……然而耶路撒冷却是最重要的一站,因为它完整地体现了我们黑暗的过去。它要我们承认作为德国人的责任。”勃兰特尊重人民,并与人民站在一起。在谈到战后是什么力量使自己从挪威回到德国时,勃兰特说:“不是祖国征服了我,而是人民,是经历了专制、战争和崩溃之后又试图在自由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的人民。是的,是人民使我重新成为德国公民,是他们每个人那种惊人的工作热情,是他们那种完成任何工作的能力,是他们那种相互帮助的精神。”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大国一分为二,并且处于美苏两大阵营的最前沿。联邦德国建国后的阿登纳政府采取倒向西方阵营的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西方的对抗局势。为了给联邦德国营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勃兰特顺应民意,积极推动“新东方政策”,推动与东方国家的和解。勃兰特为此不惜牺牲个人尊严,做出了举世震惊的“华沙之跪”。勃兰特称“华沙之跪”也是要与人民在一起。“我下跪并不是因为我认罪,而是因为我想和我国人民在一起,也就是说和这样的人民在一起,他们当中也出现过犯有骇人听闻的罪行的人。那个举动不仅仅是针对波兰人的,而且也是针对德国人的。……因为许多人,甚至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勃兰特认为,虽然不能把罪过归于所有德国人尤其是战后的德国人,但并不说明德国人对那段历史毫无责任。尽管勃兰特称自己对那段历史“问心无愧”,“把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对的。罪过只能由某个人去承担,绝不能让人民或下一代人去承担”。但是,勃兰特同样强调,自己和其他德国人对纳粹上台负有责任。“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尽管我从来没有支持过希特勒,但用句委婉的话说,不能排除我应负一定的责任,或者称为连带责任。……我们应该自问:希特勒为什么能掌权?应该回答这个问题,这不仅因为有千百万人愚蠢地追随他,而且还因为其他的人都未能制止他。”作为政治家,勃兰特不仅自己能够正视历史,而且有勇气代表本国人民为历史负责,打开与东方国家的和解之门,其主要做法就是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说新东方政策的目的在于探索同东方达成“妥协和和解”。“新东方政策”的重要一环是缓和与波兰的关系。为此,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了波兰。勃兰特称自己的华沙之行是不得不代表自己的同胞“去接受一次历史的考验”。勃兰特称自己对“华沙之跪”这个行动“并不感到差耻”,“在德国最近的历史的重负下,我做了当用语言无法表达时人们会做的事情;我以此来悼念千百万受害者”。谈到自己1973年6月的以色列之行,勃兰特称其以色列之行“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新德国的代表”。耶路撒冷之行“要我们承认作为德国人的责任。它告诉我们,我们过去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忘记或抹掉”。对于在亚德瓦谢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念《圣经》一事,勃兰特称“就像在华沙时一样,我对自己说不能仅仅面无表情或激动地献一个花圈完事。……我想有所表示,不愿意无动于衷。我反复地对自己说,应该有个举动,它对德国人和犹太人都有利,为未来打通一条道路。”
② 关于德国总统为二战下跪的详细内容
正在以色列访问的德国总统克勒2日说,他为德国在二战时大肆屠杀犹太人感到羞愧,那段历史将是德国不可回避的。克勒当天在以色列议会发表讲话时说,二战大屠杀的受害者们已赋予世人不要让悲剧重演的使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他还为德国给犹太人造成的苦难而“在羞愧中低下头”。
克勒1日抵达耶路撒冷开始对以色列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据悉,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将于5月份回访德国。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16号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讲,代表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大屠杀暴行表示道歉,并请求宽恕。
他表示,将加强对德国年轻一代的教育,使他们永远记住德国过去的不光彩历史。二战后,由于德国政府对纳粹德国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省,以德两国自60年代中期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较快。(中央电视台)
③ 为什么说跪下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那是因为德国人跪拜的是自己的良知良心,日本人站着参拜的是战犯是罪恶。跪下的德国人让人们看见了其光明磊落敢于担当的民族个性,站着的日本人让人们看清了其品性猥琐行为顽劣的民族特性。一个没有良知良心品性猥琐的民族站得越高越能让人们看清其丑陋与渺小的一面。。。。。。)
④ 为什么说跪下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
德国总理勃兰特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亚洲某些国家声称这一跪跪出了德意志民族懂得反省负责的精神,相对与日本人更加的强大。
当然个人认为日本人的“皇民化“领土扩展政策与德国人的种族灭绝计划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虽然抗日神剧里拍出来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⑤ 求德国总理勃兰特下跪的详细内容
华沙之跪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指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当天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 勃兰特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引起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惊动。无可否认,华沙之跪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为此,1971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华沙之跪也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新东欧政策)的重要里程碑。
据陪同者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回忆,当天晚上在就此事问勃兰特时,他曾经回答说 “ 我当时突然感到,仅仅献上一个花圈是绝对不够的”("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而德国明镜杂志随后作了民众调查访问,48%的德国人认为这太出格,41%认为很恰当,11%中立。 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那个灰蒙蒙的上午。这天,按照日程安排,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行,应该前往华沙当年的犹太人隔离区,向那里的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 这是一个很寻常的华沙的冬日,阴湿寒冷,万木萧疏。这又是一个对两国人民来说极为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曾是波兰人民不共戴天的敌国的领导人将来到这里。 他是何人,他来何干?波兰人民用沉默的目光关注着昔日仇国的代表。自从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25年已经过去了。可是波兰人民怎能忘记,纳粹德国残暴的铁蹄下那长达近6年的血雨腥风!
事件背景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当年希特勒想要建立包括欧洲德意志人民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的野心,就是从东邻开始的。他先是在1938年12月将奥地利变成德国的一个省,又于1939年3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这时,在东边的邻国中,还没有归属德国的就剩下波兰一个了。
事件概况
1939年8月31日的午夜,一支德国党卫队化装成波兰军人,在德波边境上制造了一起所谓波军袭击德国事件。随即,德国电视台马上播出希特勒的讲话,希特勒声称德国受到了波兰的“侵略”,并以此为借口正式向德军下达了进军波兰的命令。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2500辆坦克、2300架飞机、150万兵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波兰发起攻势。在德军闪电战术的袭击下,波兰的军事防线很快崩溃,波兰人民的厄运从此开始了……
西德的困境
二战结束后,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在柏林设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对德国进行分区军事管制。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东西两德才重新以国家形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从那时起到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以第一任社民党总理结束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党)的执政史。又是20年过去了,其间,曾是满目焦土、百废待兴的联邦德国,早已走出战争的废墟,创造了国民经济发展“起飞的奇迹”。 在对外关系方面,勃兰特的前任在获得西欧各国和美国的信任及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上,业已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东欧各国人民对联邦德国的态度,却仍然冰封一面,没有什么变化。
勃兰特的努力
仇深似海,噩梦难消。要想与东欧修好,身为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1966年到1969年担任联邦德国外交部长期间,他更加认识到,要改变联邦德国在世界上被孤立的被动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新德国的形象,已成为这个国家的当务之急。 在那3年期间,他把握时机,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互设了贸易代表机构,并与罗马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南斯拉夫恢复了外交关系,使联邦德国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 担任联邦德国总理以来,勃兰特更是积极地、进一步地实施他的“与东欧修好”的新东欧政策。这就是要与昔日的被占领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要为祛除战争留下的冷战铁幕、融化凝结在东欧人心底的坚冰打开局面,让联邦德国重新走向世界。 1970年8月,勃兰特先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消除边境武力的《莫斯科条约》,又马不停蹄,准备12月前往波兰,要在修好东欧的道路上,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然而,修好东欧,谈何容易。1970年12月7日这天,华沙的天气格外阴郁,好像特意为勃兰特一行备下压抑的氛围。
场景回放
这是勃兰特一行来到波兰的第二天,在这一天的时间里,他都看到了什么?当迎接仪式上奏起联邦德国国歌时,他看到了波兰人民悲愤的目光和眼里滚动的泪水。他知道,当年的德国纳粹就是在这个歌声中,屠杀世界上的犹太人、屠杀波兰人民的。 勃兰特缓缓走上石阶了,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纪念碑。沉重的石块、黝黑的人形,犹如在代表千百万无辜的死难者向这里默然注目。这里曾经是华沙犹太人隔离区的所在地。
往事追忆
1939年年底,华沙约有居民131万,其中犹太人35万,占城市人口的1/4以上。当时他们多居住在华沙老城的西部,据说那时这里是世界上继纽约之后第二大犹太人聚居地。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不久,盖世太保总头目海德里希发出了“灭绝犹太人”的指令,德军对犹太人的迫害随即升级。相继在东欧各地及德国本土建起众多的犹太人隔离区和集中营。1940年11月间,这块华沙犹太人聚居区的周围也被围起了高墙,架上了铁丝网,1/4以上的华沙人就被圈进这片只占城市面积4.5%的土地上。 此后,德军还将周边抓到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不断押解到这里,这里关押的人数最多时超过了45万。随后,纳粹军队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隔离区内举行起义,遭到纳粹德军的残酷镇压,绝大多数犹太人都惨遭杀害。截止1943年底,围困在这里的近40万犹太人几乎全部遇难。犹太人隔离区也随即被德国军队夷为平地。 这里的死难者纪念碑就是为纪念那次起义中牺牲的人们而树立的。
勃兰特之跪
勃兰特将花圈敬献在纪念碑前了。他直立起身体,肃立在无声的石像前,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个瞬间,他的双膝却弯了下去,他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 他的表情是凝重的。他看到了什么?也许他觉得他面对的是成千上万死难者的尸骨?也许他看到了,当年希特勒上台后,20岁的他远走他乡登上的那艘驶往挪威的船?独立船头,他曾立志,誓与纳粹法西斯不共戴天,战斗到底!他没有能在战场上与纳粹战斗,现在却要同纳粹遗留下来的仇恨抗争。 这位57岁的反法西斯老战士跪立在纪念碑前了。他的随同人员惊呆了。这个出乎意料的、未在日程安排当中的举动,让他们一时手足无措。而周围的波兰官员和民众,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举止深深震撼了。 一时呆愣住的各国记者们在短暂的愕然之后,纷纷举起相机,闪光灯亮成一片。一位跪立在冰冷石阶上的德国总理的形象旋即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意义重大的瞬间定格,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心头激起了强烈的、恒久的震荡。
被救赎的未来
从此,在深深受过德国纳粹铁蹄蹂躏的东欧人民心中,德国人不再只是青面冷血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屠夫。在他们的心中,从此便会而且永远还会跪立着一个德国人,那是真心为自己的民族赎罪,真诚地向曾被奴役的国家请求重归于好的一位德国总理。 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在此,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事件前后的评论
在其后通过华沙电视台发表的讲话中,勃兰特说:死难者撕痛着我们的心,对他们没有人能不悲伤。他还说:对事实的回避会给人造成错误的假象。要面对历史就不能容忍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要求,也不能容忍“秘而不张”……,我们必须将眼光放长,将道德作为政治力量看待;我们必须将不合理的链条剪断。为此,我们不是要砸碎某种政治,而是要建立一种理智政治。 “在德国近代史的压抑下,”勃兰特后来在谈到他的华沙之跪时说,“面对百万受害者,我只做了在语言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有外国评论家还这样写道:“他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即时举动,在当时的德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明镜》周刊组织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1%的人认为勃兰特的举动是适宜的。许多人还将他指责为“不要祖国的家伙”。 然而,东欧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却通过这位总理看到了“另一种德国人”的形象,这是一个要为“第三帝国”制造的残暴行径真心赔罪、以诚意与受害国重修于好的形象。
⑥ 跪下与站起
6他们讨论应该怎样弥补德国人所犯下的错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犯了错,承认错误,所以没有引起激烈的争论,不需要再去争论他们有没有犯错。
7其他没有承认错误的法西斯必须跪而没有跪。因为勃兰特想用自己诚恳的回忆自己的错误来帮助德国人大大的减轻民族复兴的困难。
8勃兰特的跪下表明德国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德国的知错就改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忏悔 的态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于是德国站起
9德国的站起是从勃兰登的跪下开始的,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深地忏悔,这是人性良知与公道的体现。跪着的德国总理比站着的日本首相高大,日本人应该向德国人学习,学习这忏悔的态度,不能错上加错,要知道用欺骗与强势的手段是始终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原谅的。
⑦ 下跪的德国总理
维利·勃兰特
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
历史瞬间——这一跪!惊天地!泣鬼神!真是个铁铮铮的男人!每一个局外人都会流泪的!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后,当他伫立凝视一幅幅受难者浮雕时突然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在细雨蒙蒙中,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这一跪,胜过千言万语。一个朋友曾经问过当地的犹太人:你们恨德国人吗?他们说不恨,因为德国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民族! 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姐。当年她仅是个17岁的女孩,惨遭德寇强暴后被剃了光头,换上黑白条的“号衣”,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她目睹了法西斯匪徒摧残人类文明的暴行———打活人靶、枪杀、电刑、绞刑、剥人皮、毒气、人工干馏(把毒死的人推进平盘式干馏炉炼人油)。安妮因年轻无病留在集中营里服劳役才幸免罹难。 1944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这座欧洲最大的人间地狱时,安妮·费兰克亲眼看到从仓库里搜出的400多公斤人发、900多公斤人皮、1200多公斤人油!她无意中发现她男友罗宾右臂刺有红色玫瑰花文身的人皮,她惨叫一声,哭得昏厥过去…… 嗣后,安妮辗转来到华沙,并结婚生子。当她得知勃兰特总理来华沙赎罪的消息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特派小女儿莎莎为勃兰特献上法国“黄和平”玫瑰。勃兰特接过鲜花,含泪亲吻了小姑娘的面颊,连声道谢致歉,并祝福安妮夫人健康长寿。这时,纪念碑前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不禁高呼:“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奥斯维辛集中营忏悔:德国两任总理下跪道歉 对于德国发动二战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如今的多数德国人都有着强烈的忏悔意识,战后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 ★ 战后两任总统真情跪倒 事实上,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人在经历了很短的感情反复之后,就对本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比较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联邦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奥多尔- 豪斯、阿登纳、赫尔佐克、约翰内斯、科尔、谢尔等人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 1949年12月7日,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一次集会上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1951年9月27日,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发表一项政府声明中表示:“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了罪行,并且有义务作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一刀两断了。”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着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世界为之动容,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 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73年勃兰特接受意大利着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当时采取这一出人意外的行动的感受。他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 1985年5月8日是德国投降纪念日,当时的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认为德国在战后四十年一直将这一天定为“战败日”是不妥的,“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 1994年8月1日,当时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纪念反法西斯起义纪念大会上,再次向波兰人民谢罪。他说:“我在华沙起义的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我的头,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 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 1995年8月,联邦总理科尔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战胜纳粹德国50周年的活动。他在致词时也表示:“我向死难者们,请求宽恕。” 1998年11月,赫尔佐克在纪念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和迫害的大会上指出:“60年前,对犹太人的屠杀是德国历史上最恶劣、最无耻的事件,国家本身成了有组织犯罪的兇手。” ★ 心甘情愿偿还“战争债” 在战后60多里,德国一直在心甘情愿地进行彻底的赔偿。1998年,现任总理施罗德在获得大选胜利后发誓,要对那些还没有获得赔偿的纳粹受害者进行赔偿。德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西门子、奔驰、大众等,提出了为“纳粹劳工”设立巨额赔偿基金,一共拿出50亿美元,对遭受纳粹迫害的100多万劳工幸存者进行最后一次赔偿。 此外,德国还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1100亿马克,约合550亿美元。不仅如此,德国还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了反犹太行为的非法性,而且不准为二战的侵略行径翻案。 ★ 道歉从“娃娃”抓起 为让子孙后代牢记奥斯维辛集中营无辜牺牲者们曾经有过的不幸遭遇,德国政府将多处纳粹集中营遗址辟为纪念馆,供国民参观;他们还在教科书中增加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内容,以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作用。除了语言道歉和精神忏悔以外,德国议会还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防止纳粹沉渣泛起。 德国的一系列言行向外界传达着明确的信息:德国政府和人民不断肃清纳粹的影响,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就像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24日在第59届联大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所说,德国绝不会忘记发生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可怕的野蛮行径,并将始终致力于建设没有偏见的宽容与开放的社会。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经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德国还在首都柏林着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建立由2700根方柱组成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这使得希特勒后裔也因为强烈耻辱感而决定永不结婚生育,让那个罪恶家族断种绝根。
⑧ 历史:勃兰特为什么要在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下跪他的下跪说明了什么问题
勃兰特是为了化解犹太人心中的仇恨,也是为了向世界宣告德国真诚悔过的决心,为德国赢得了新的国家形象和声誉,这说明了德国人开始真正的正视历史,有勇气正视当年所犯下的罪行,加快了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的和解进程,从此,德国人逐渐挺直腰杆,从二战时期的加害国,二战后的战败国,变成了欧共体的创始者,乃至于今日拉动欧洲经济强力发展的一驾马车。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⑨ 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大,面对历史,诚实是最合适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思修考题
大概几个要点。
跪着的德国人,是描述的德国总理在波兰向二战死难者进献花圈时的跪地反省;
面对历史,诚实的态度,需要对比介绍:
德国承认二战侵略历史,深刻忏悔,积极主动赔偿,赢得了欧洲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原谅,现在德国在欧洲大陆仍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在欧盟德国也是大佬,欧洲金融危机,德国成了抗击危机的基石;
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并不断推翻以往政府的谈话(村山谈话等),它的邻里关系非常紧张,中国、韩国、朝鲜对日本拒不承认侵略历史,回避慰安妇和劳工问题非常不满,即使它的盟友美国也认为日本在二战问题的立场上有问题。所以日本在亚洲,外交孤立,经济复苏无望,几乎到了人憎鬼厌的地步。
大概结合这些方面,引用几点你思修教材里的观点,基本可以了。
⑩ 勃兰特下跪说明什么
作为 社会民主党 的活动家积极复兴国家。他是为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而忏悔谢罪。在一个 政治家 与演艺明星竞相作秀的时代,勃兰特的真诚人性与道德责任良知显得格外珍贵。体现德国人对战争的反思和热爱和平,而日本人却从未正式道歉,日本人欠中国人太多了,给我们的伤害太深了,枉费我们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