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英国是如何牵制德国进攻苏联的

英国是如何牵制德国进攻苏联的

发布时间:2022-01-16 08:14:32

1. 在二战时期,为何德国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

二战期间,苏军的数量几乎是英军的一倍左右,长期维持在1000万以上,而英军的数量却只有600万左右,英国的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也比不上苏联,苏联的国土更比英国辽阔。在此情况下,德国人明知苏联的战略纵深会使其失去闪电战的优势,最终为何放弃继续进攻英国,而选择与其签订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持续纠缠四年多?这就不得不说说英国当时占据的“天时地利”了。

由此可见,德国放弃死磕英国是明智之举,只是,几乎拿下整个西欧大陆的德军忘了苏联辽阔的国土面积发挥不了其“闪电战”的优势,进攻苏联将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而两线作战,正是兵家大忌。言归正传,非正义的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论德国是先进攻英国,还是先进攻苏联,其侵略性最终都会被正义的世界人民所摧毁,但,残酷的战争,全世界的人民,谁又会愿意去经历呢?

2. 德国为什么放弃孤立的英国,转而全面进攻庞大的苏联

很多人认为希特勒刚愎自用,其实希特勒没那么蠢。
急于进攻苏联是无奈之举,德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维系这一场庞大的战争了,因此他必须拿下乌克兰的大油田。
就如日本偷袭珍珠港,也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因为东南亚的石油,但是那里是英美的殖民地,所以,想要拿下东南亚的石油,就必须铲除珍珠港里的美国海军

3. 为什么当时德国攻进巴黎而不继续进攻英国而把主力运往东线对付苏联

当时德国也不希望两线作战,这个教训他们在一战中就已经深刻领会到.所以希特勒的战略设想就是先搞定西线再收搭东线,即使不让英国投降,也至少让英国求和退出战争.

但实际执行中,德国无疑低估了英国抵抗的决定和能力.英国并非"快顶不住了",即使一个步兵都没有,强大的皇家海军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德国唯一的希望是以空制海,但不列颠空战的结局决定了德国完全没有能力实施海狮计划强渡海峡,在德国没有制空权而英国海军拥有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强攻等于自杀.

另一方面,德国闪击苏联玩的是时间差.当时苏联红军经历大清洗后正恢复元气,特别是欧战的硝烟是斯大林正争分夺秒地扩展军备.希特勒研判,时间站在苏联一边,如果尽快进攻,有望趁红军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和进行战争动员之前打个措手不及,再拖两年就太晚了.

因此,在英国争夺制空权遥遥无期,而闪击苏联又不能再拖延的情况下,希特勒转向东线是正确而果断的.他也应该分析到,虽然英国一时拿不下来,但英军反攻欧洲也是绝对没有可能的,所以西线没有完全了结的战事,其实对东线作战并不会有多大牵制作用.事实上,德军全面进攻苏联时,西线几无战事,确实没有给德军拖后腿.

所以希特勒的错误并不表现在放弃英国而进攻苏联上,而上战略上过低估计了先是英国后是苏联的能力,更低估了美国参战后果的严重性.不改攻苏联,德也消灭不了英国.无英国牵制,德照样消灭不了苏联.这两方面久拖不决,待美国参战并驻军英国后,才形成了德国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4. 为什么当年二战德国不先搞定英国以后再进攻苏联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德国在空地协同方面有很大树建,不论是装备还是军事理论都具有显着的创新,其闪击战是德国新军事革命的重要成果,事实证明它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德国对于海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至少是远远低于陆军和空军,这导致德国的跨海作战是一个短板。
其次,是德国对于英国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觉得英国力量微不足道,不能对德国统一欧洲大陆的行动造成威胁,但是事实上正是英国成为美英法的反攻基地。
第三,希特勒对于征服苏联的困难认识不足,他认为苏联是一个岌岌可危的破房子,一脚就可以踹倒,但是德苏战争消费了德国的大部分战略资源,虽然造成了苏联的严重困难,但是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反而拖跨了德国的经济、消耗了德国的有生力量。

5. 当年德国为何放弃英国而进攻苏联

当年,希特勒德国灭陷法国后,放弃进攻英国而转攻苏俄,实乃战略之举。欧洲二战前,英美法等国为“祸水东引”让纳碎德国进攻苏俄,签订了臭名招着的“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换取进攻苏俄。从这个绥靖协议,希特勒德国把英美法等看个透。据说希特勒常看《孙子兵法》,深之用兵之道,“避敌之长,攻敌之短”。“远交近攻”之策略。法国沦陷后,对于英国,则有天然屏障英吉利海峡,德国海军、空军比英国强不了多少,况且英美有“传统”联盟影响。所以,攻打英国,不但难以攻取,还可引来美国的介入。后阶段的英伦空战也印证了这个可能。而对于苏俄,经过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后,国内的能战将领基本清除,群众反对政府情绪增加。而且,与盟国日本,进行东、西夹攻,苏俄基本上被消灭。所以,放弃英国而进攻苏俄,实乃希特勒元首的精明之举。只可惜,当初的日本没有北进苏俄,而南攻南洋。以及,在苏德战场的各种因素,希特勒的战略功亏一

6. 丘吉尔是如何诱导德国取攻打苏联的

1941年春天,希特勒派鲁道夫·赫斯访问英国。赫斯是从自己驾驶的飞机上跳伞后被英国当局抓获的,英国政府代表与赫斯举行了秘密谈判,赫斯建议英德签订和约,共同对付苏联,并建议丘吉尔离职,由亲法西斯分子组织新政府。

丘吉尔当然不会接受赫斯的这些建议,但他却没有明确拒绝,而是保持了沉默。这种态度使舆论界开始怀疑政府对德国的立场,而丘吉尔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打消这种疑虑。丘吉尔是在暗示德国人,他在进攻苏联时可以得到英国的某种支援,从而推动希特勒去冒险攻打苏联。

希特勒一旦真去冒险,则给他以坚决的回击。赫斯是希特勒丢给丘吉尔的诱饵,而丘吉尔却要让希特勒自己吞下这个诱饵。希特勒和德国其他领袖都坚决反对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英国的态度使他们没了后顾之忧。

30年代,希特勒曾不止一次地玩弄过英国的首相和其他国务活动家,尤其是内维尔·张伯伦曾多次被希特勒愚弄。而这次,丘吉尔却愚弄了希特勒,并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外交部接到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丘吉尔曾严令身边的工作人员,除非是德国进攻英国,不能在8点之前叫醒他。8点钟,工作人员才叫醒了丘吉尔并向他报告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丘吉尔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任首相以来得到的最好消息。英国广播公司9点钟广播了丘吉尔的演讲,丘吉尔说:“我们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

在这个时刻,丘吉尔表现出了一个大政治家的风度。在英国,没有哪一个人比丘吉尔更坚决地敌视苏联,但也是丘吉尔最充满热情地要和苏联结盟,要支援苏联。

7. 2战中为什么德国不先消灭英国在进攻苏联

透露个秘密给你,你以为苏联是傻子吗?苏联曾计划“大雷雨行动”这个行动比巴巴罗萨计划早了12天,但因为苏联的行军速度慢的可以,从远东地区拉强大的兵力过来,时间慢死,拖拖拉拉的。和德国的速度比差的太远,可以说德国先打苏联主要是先发制人,我也不知道是谁把这个苏联最高计划泄漏了,但事实上确实泄漏给德国最高统帅部。所以,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他们士兵接到的命令是,在苏联进攻前消灭苏联,就是这样。威胁存在,为了避免在背后来一刀,所以先进攻苏联了。如果铲平了英国的话!那么苏联就会准备好一切,因为苏联在东线的的部署部队摆出的不是防御阵型而是进攻阵型!这一点千真万确!可以参考下《大雷雨计划》!照德军的战术,铲平英国需要海空军的权利配合!只要能压制住英国的海空力量!那么只要有德军一个集团军登陆到英国,那英国就算完了!但是,这最起码需要一到2年的时间,但是就苏联斯大林那样的人,会等德国一到二年去打英国?如果英国屈服,那么德国在欧洲就没有任何一个敌人!最重要的是埃及的苏伊士会被轴心国控制!从而德国部队会从中东进至苏联腹地,原油资源重地-大高加索山脉!形成对苏联的战略包围,三面合围!苏联会陷入战略被动,东欧大片领土将会短时间失陷!!苏联没有这么傻!假设德国在1年多后灭掉英国了,那么苏联经过一年的武装装备更新换代T34 大量装备前线的话,那么在苏联前面就是一望无际波德平原!大量的T34将在波兰西部横行无忌!!这是德国不愿意看到的!就这么说吧 如果灭到英国,苏联会先发制人,主战场将会在中欧!

8.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因不列颠空战未能取胜,海狮计划无限制推迟,纳粹德国始终无法征服英国。希特勒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征服苏联来实现统一欧洲大陆的野心。其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要扼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众所周知,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大本营,而共产国际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都十分活跃,是各国政府的大敌……其间自然也包括纳粹德国。
其二,出于和拿破仑同样的考虑,二战结束前,在欧洲人眼里,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德国无法从海上征服英国,堵住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就只有通过大陆封锁来堵住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往来,以此打击英国的经济;而苏联,名义上是德国的盟友也是英国的敌人,实际上与英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英国也没得挑了),这是大陆封锁政策的一大漏洞。
因此,纳粹德国必须出兵苏联,这是其战略上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并不好,我个人认为,应该选择加强非洲军团的力量,攻下埃及,切断英国与其亚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才是上策。
但是,根据十来年前苏联解体后解密的一些资料表明,斯大林同志也有大举入侵德占区的计划,进攻时间大约在德国进攻后的一个月左右,部队都部署好了,只是出于隐蔽战略意图而没有公布(这也可以解释战争刚爆发,苏军上百万部队在边境附近就被歼灭和击溃),所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另一个理由,或许是出于“先发制人”吧。如果不进攻苏联,等待希特勒的就是苏联进攻德国。

9. 德国在进攻英国之后为何又把矛头指向苏联

疯狂的“巴巴罗萨”计划

征服苏联,独霸欧洲是希特勒蓄谋已久的阴谋。早在法国投降之时,德国人就开始着手侵略苏联的计划。1940年12月28日,希特勒发布了第21号训令,正式确定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在对英的战争结束以前,以坦克、摩托化部队及航空兵部队突施“闪电”式的突然袭击,分割围歼苏联西部苏军主力,尔后向战略纵深发展进攻,攻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顿巴斯,前进至伏尔加河、阿斯特拉一线,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为实现这一计划,德军集中了181个师又20个旅共550万人,坦克4300辆,火炮47000余门,飞机4980架,以及192艘舰艇,并将这些力量编为3个集团军群和3个独立行动的集团军,准备在3个战略方向实施进攻。计划的基本部署是:

北方集团军群,辖第十六、第十八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群,共29个师,由莱布元帅指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以东向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占领苏港口,使苏联舰队失去基地。

中央集团军群,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二、第三集团军,共50个师又2个旅,由博克元帅指挥,在波兰的华沙向布列斯特、明特克方向突击,围歼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尔后直指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辖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军,坦克第一集群和匈牙利一个快速军,共57个师又13个旅,由龙德旅泰特元帅指挥,自波兰的赫尔姆向基辅方向进攻,攻占基辅以南地区的第聂伯河渡口,消灭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苏军,然后向顿巴斯发动进攻。

德军的挪威集团军以及芬兰的东南集团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共21个师又3个旅,在挪威和芬兰境内展开,配合北方集团军攻占列宁格勒。

为了确保能够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经指挥德军突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陆军元帅冯·莱布为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莱布统率的兵员达70万人,配备了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12000门火炮,并限令莱布务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定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甚至狂妄宣称,届时他不仅要前往列宁格勒皇宫广场检阅军队,而且还要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

为何希特勒对列宁格勒如此重视?原来,希特勒统帅部认为夺取苏联这一重工业中心和海港具有特殊意义。占领涅瓦河上的这座城市,可以掌握整个波罗的海的主动权,控制十条铁路线,尤其是控制那条把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同苏联其他一些经济地区联结起来的十月铁路线,在国际上有重要意义。从政治上、军事上看,占领列宁格勒并同芬兰军会合,可以使法西斯同盟更加巩固,迫使其他一些处于动摇不定的国家加入反苏战争。同时,为了保证进攻莫斯科所必要之兵力,可把用于攻占列宁格勒时用的第四坦克集群的所有坦克和机械化兵团抽调出来。

苏联缺乏足够的警惕

“巴巴罗萨”计划制定后,德国法西斯在策略上玩弄了“海狮骗局”,以假乱真,麻痹苏联。希特勒曾说“要把进攻俄国造成历史上的最大骗局”。为此,纳粹千方百计地采取伪装和欺骗的手段,迷惑苏联。希特勒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了大量的渡海和登陆船只、器材;在海岸上装配了许多假火箭;军队进行了频繁的登陆演习;甚至把大批的德军调到苏联边境也说成是进攻英国而来到东方休息调整。临战前,希特勒一反常态,在宣传上停止了对苏联的攻击,把斗争矛头集中指向了英国。就这样在“海狮计划”的掩盖下,德军早已把大批兵力集结在苏联的边境上。准备工作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要求完成。

1939年3月,斯大林针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已经开始的形势,明确指出德、意、日结盟的侵略性,以及西方国家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危险性,号召苏联人民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斯大林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作战争准备,先后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与土耳其签订互相保持中立条约。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又通过军事、政治、外交途径,将西部国界线向西推移。并认为国界线的西移将使德军东犯必须从更西的几百上千千米开始。苏联还在经济上和兵员上都作了充分准备,加快了农业和工业发展速度,并有一大批军事工厂开工生产,在兵员上,1939年颁布了《普通义务兵法》,延长服役期。在战略计划和兵力部署上,为对付德军的侵略,苏军总参谋部作了详尽部署。在战争爆发前,苏联为加强战备和西部边境防线,战争爆发时,苏军在西部边境总共有149个师的兵力。但苏联最高当局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间和规模却严重估计不足,苏联西部边界地区的工事也未完成,苏军对敌人的突然袭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也缺乏组织和实施战略退却的训练,缺乏对付敌人集群坦克的有力措施,造成了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

希特勒大兵压境

1941年6月22日拂晓,一千多架机翼上涂有纳粹标志的飞机闪电般地闯入苏联领空,对苏联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泻下瀑布般的弹雨。紧接着,七千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对准早已瞄好的目标开火。一时之间,苏联西部边境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其中,莱布统率下的北方集团军群,6月22日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向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战斗一打响,德军就轻而易举渡过涅瓦河这一水上天堑,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

在北方战线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第五十六摩托化军,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就深入苏联境内40千米。6月25日,德军坦克部队推进到离陶格夫匹尔斯只有70千米的乌提那。6月26日,德军装甲集团的先头部队离维尔纽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铁路中心陶格夫匹尔斯几乎不到8千米的路程了。至此为止,在短短的4天内,德军装甲部队就翻山越岭、攻城略地,向苏联腹地推进达300千米。

7月1日,随着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的失守,7月4日,德军又突破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区内的防线。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苏军在经过一场血战后不得不放弃该城,退往诺夫哥罗德。于是,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终于在闯入俄罗斯大地之后踏上了列宁格勒州的地界。

就在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全力推进的时候,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两个芬兰集团军,为了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也于6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从北、东两个方向与德军一起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合围。在这种情况下,进展顺利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上将得意忘形地宣称,现在只要一举突破卢加河,他就拿到了打开通往列宁格勒大门的钥匙。

兵临列宁格勒城下

就在列宁格勒面临三面受敌的危急时刻,苏军统帅部于7月10日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西北方向指挥部最高军事负责人,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委),并责成他们两人统一指挥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指挥部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沿着卢加河畔,构筑一条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经卢加,北到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千米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由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的卢加作战集群。其主要任务就是阻滞德军前进,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周围再构筑第二、第三条防线,也就是为列宁格勒争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

1941年8月15日下午6时,德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当德军在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时,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向列宁格勒围了过来。列宁格勒的局势紧张起来。

8月21日,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2日,德第十六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第五十六摩托化军的增援下,不仅解除了几乎被苏军围歼的危险,而且还向前推进到旧鲁萨东南的洛瓦提河畔。8月25日,苏第三十四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8月底,德军在卢加防线前遭受重大损失后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千米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8月底,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东南方向的托斯纳、姆加等地,妄图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进。

9月8日,德军到达拉多加湖南岸,占领了什利谢尔堡,从陆上封锁了列宁格勒。9月16日,位于列宁格勒以南18千米,当年曾是老沙皇避暑胜地的普希金落入德军之手;17日,列宁格勒一条电车线路的终点站亚历山大罗夫卡失守。这时,德军离列宁格勒市中心的皇宫广场仅有14千米,德军的大炮已经能够直接轰击列宁格勒市区了。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兵临城下”了。从此,苏联红军开始了长达900天的保卫列宁格勒的英勇战斗。

拉多加湖“生命之路”

1941年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这就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城内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完全被切断。拉多加湖也只剩中间一段仅宽100米的水域不在敌人火力射程内,这是被围的列宁格勒唯一从外界取得粮食和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

9月9日上午9时30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开始向列宁格勒发动全线进攻。希特勒命令他的法西斯军队,用封锁和不停的空袭和炮击,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并要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哈尔德建议用饥饿配合德军进攻。

9月和10月,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空袭,仅10月4日这一天,德军就持续空袭9个多小时。应该说,希特勒的这一着棋是很毒辣的,特别是11月8日德军占领了提赫文后,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它使300万列宁格勒军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饥饿大灾难之中。

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封冻,水上运输暂停,这使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9月到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在这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死神随时随地都会夺走人的生命,列宁格勒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正在生产的工人饿死在机床旁,指挥交通的民警饿死在岗亭里,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饿死在手术台前,年老体弱的居民饿死在购粮途中……对于自己一手造成的“杰作”,希特勒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宁格勒不久将会出现人吃人!”

形势异常危急!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没有屈服,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发出紧急动员令:“列宁格勒面临着危险,法西斯匪军正向我们光荣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逼近。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列宁格勒军民不惜一切代价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这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他们决定立即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千米至13千米的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火射程内的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忘我劳动,终于胜利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大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就是这条后来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年冬季前后,列宁格勒处于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期间,连接了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成了列宁格勒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宁格勒军民誉为他们的“生命之路”。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从而彻底挫败了希特勒妄图困死列宁格勒人的罪恶计划。

“火花”战役复仇

兵临城下的德军,在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已成了强弩之末。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被希特勒的封锁、轰炸所吓倒,也没有因饥饿而屈服。他们在苏共的领导下,一致奋起,同德国法西斯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全城加强了各种防御措施。

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是决不会坐以待毙的。自从1941年9月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尽管希特勒能够从望远镜里看见城里圣伊萨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顶和海军部大厦的尖顶,但德军却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经过战斗炮火洗礼的列宁格勒军民,警惕地盯着德军前沿阵地,时刻准备击退敌人的进攻。

1943年1月12日清晨,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约900架飞机支援下,开始向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实施相向突击。18日,2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就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严冬的沉寂,向着敌人的阵地喷吐了万丈怒火。两路苏军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会合,一部兵力收复施吕瑟尔堡,并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条11千米宽的走廊。随后,用17个昼夜在此抢修铁路、公路各一条,初步恢复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改善了己方态势。

这就是为了突破德军围困,苏军所实施“火花”战役复仇的怒吼。

1943年1月18日夜晚,当列宁格勒人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最后新闻节目中突然听到播音员以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这一期待已久的胜利喜讯使人们顿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顾外面正在下着的鹅毛大雪,一个个都兴奋得像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红军会师了!”“乌拉!列宁格勒!”“乌拉!斯大林!”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每一幢房子外面都被挂上镰刀锤子旗。第二天清晨,整个列宁格勒城到处都闪耀着迎风招展的红旗,显得格外夺目。

最后的胜利

继“火花”战役突破德军围困之后,苏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胜利后,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封锁的有利条件。1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放列宁格勒州大部、加里宁州一部,尔后转入防御。1月14日,列宁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开始了。经过二周的激烈作战,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祝捷大会上庄严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然在保卫战中因冻饿致死和战死的军民近百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法西斯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敌人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别是在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所建树的英雄业绩,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连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会战中,苏军建立全纵深整体防御,诸军兵种密切协同,军民密切配合,集中指挥与机断行事相结合,通过空中和湖上保障不间断的补给,以及以相向突击突破封锁等,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为大规模城市保卫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10. 二战时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而是全力进攻英国,结局会怎么样呢

二战中,德国一开始就在对英作战中失败。

德国陆军厉害,空军很强,但海军建设是短板,至少没有英国强大。

在海上与英国交战,德国没有必胜把握。德军就把目标对准了英国空军。如果打败英国空军,那么德国陆军就能实施登陆战,并最终胜利,于是制定了登陆作战的“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第一步就是消灭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

当时德国空军有2700架飞机,而英国有800架,对比之下,优势明显。

然而在实际作战中,德军轰炸伦敦并摧毁英国七个机场。英国虽然只剩下两个机场依然顽强战斗,在发明了雷达后,有效地预警了德军飞机入侵,并采取空中游击战方式,打到最后德军飞机损失达1500架,而英国空军飞机还在源源不断生产中,仗就没法打了。

事实证明,德国想一举消灭英国只是一厢情愿的打法。

于是,希特勒把目光投向了苏联……

阅读全文

与英国是如何牵制德国进攻苏联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7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5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1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5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6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9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1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4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