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期间,丘吉尔在最困难的时刻,为何都没考虑和希特勒和谈
在二战期间,丘吉尔艳英国首相,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英国的形势十分危急,完全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丘吉尔为什么在最困难的时刻都不考虑与希特勒和谈呢?
丘吉尔是在1940年五月份当上英国首相的,这时德国已经占领了波兰、丹麦和挪威,当德军进攻西欧时,荷兰和比利时先后投降,这个时候的英国非常危急。
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皇家空军实力很强,虽然没有德国空军那么庞大,但在争夺英伦三岛制空权时,英国皇家空军力挫德国空军,英国拿到了制空权。这时希特勒采取了封锁英伦三岛,英国在补给上出了问题,这个关键的时刻,美国提出了援助。美国不仅给英国提供了物资基础,还提供了大量的护航舰艇。丘吉尔有美国这个大靠山,自然不会和希特勒和谈。
❷ 为什么二战时英国不与德国讲和
二战中英国与德国无法讲和,是由当时的形势决定的。
1、德国当时几乎已经征服整个西欧,就连号称陆军最强的法国都沦陷其手,这种情况下,德军信心暴涨,觉得征服英国毫无悬念,自然没必要接受和谈。
2、对于英国来说,德国空袭英国本土的行为已经摆出了逆我者亡架势,这种情况下,英国要么投降,要么反抗,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3、美国等国对英国进行援助,使英国看到了阻止德国的希望。
❸ 德国与英国空军数量比为2:1,丘吉尔凭什么不投降
1940年5月,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挤压在敦刻尔克地区,随时都有被围歼的可能。出任战时首相不久的丘吉尔,是一个极富战斗精神的人,但眼下40万人的生死,让他十分地纠结。该不该救?如何救?成了他二战期间最难下定决心的事。
首先,从双方实力看,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是震慑德国不敢随意冒犯的有效力量。但空军只有1200架,与德军的2600架相比,还不到一半,陆军更没有什么战斗力。一旦德军突破英吉利海峡,陆地作战,这几十万陆军有总比没有强。
眼看着和谈无望,恼羞成怒的德国元首,决定实施“海狮计划”。作为该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夺取制空权,继而在空军的掩护下,在英国实施登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信心满满,一场规模宏大而旷日持久的空战开始了。
如果德国此时进攻苏联,结果会怎样?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❹ 丘吉尔偏要与德国开战是傻是奸为啥有人说是他坑垮了大英帝国呢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是丘吉尔主导着主要参战国英国。在整个二战中,丘吉尔可算为倾其所有、不遗余力、浴血奋战,使大英帝国经历了激烈的不列颠空战,动员了一千万多万军队,并始终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所以丘吉尔的英国在二战中表现算得上竭尽全力。
大家知道,英法德三国的贵族有数个世纪互相通婚史,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他们之间的争斗基本是利益上,而没有亡国灭种的恩怨,但在美国、苏联的怂恿下,丘吉尔倾其所有与德国大战一场是失策失算的最傻行动,也许出于试图维系大陆均衡和殖民地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
通过二战,美苏崛起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强国,德国崩溃,英法衰落成为二流国家,欧洲再也没有主导世界的能力,在美苏的主导下,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彻底崩溃,几乎丧失了所有殖民地。所以有很多人认为,正是丘吉尔让英国衰落如此迅速,是丘吉尔坑垮了大英帝国。
❺ 为什么丘吉尔敢和纳粹德国说不,能在二战中撑到最后
因为二战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成为绥靖政策的牺牲品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重要,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捷克斯洛伐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讲德语的居民大部分居住在苏台德地区。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同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条约》,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迫于德国军事威胁和英、法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后来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曾直言:“《慕尼黑协定》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次年3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在捷克地区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首都设在布拉格,由德国人担任“保护长官”。
所有这些足以使捷克变得非常令人崩溃了。苏联提出只要法国履行对捷克的保护义务它就绝对出兵。法国提出帮捷克要英国人一起进攻德国,至少波兰人得站在法国一边。而要波兰人此时还反过来帮法国避免捷克被肢解,那除非母猪会上树。英国人则见机不妙提出它只对法国有同盟义务,虽然英国人很不想捷克被肢解,但是当初破坏法国人的中欧同盟的恰恰又是他们,他们是有苦说不出。转回到苏联,他们虽然确实想保护捷克,但苦于有力无处使,也不能当真进攻波兰。
于是尽管捷克都开始过总动员,预计自身可以至少抵抗德国3到6个月,必要时也能顶住匈牙利的攻击,甚至被迫同意波兰的要求以使其退出战争,但他们抵抗成功的前提是西边的法国和东边的苏联都有实质性的援助,这两者最终都只是水中月。最后压垮了捷克的稻草是波兰的态度,波兰甚至根本不屑于见好就收,他们公开要求肢解掉捷克。这就是一个小国的悲哀,捷克如何能够在被两个大国抛弃,三个邻国重兵压境,外边还有两个看热闹的一个扇风点火的外加一个虽然热心帮忙但很可能居心叵测的国家共同侵凌下幸存呢?这就叫弱国无外交。于是最终,捷克斯洛伐克同意了三个邻国的领土要求,倒向德国成了一个卫星国。
最终,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被无情的肢解和碾压,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❻ 丘吉尔带领英国赢得二战,为何战后立刻被赶下台
丘吉尔当时之所以会被群众赶下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丘吉尔的带领之下英国被德国轰炸的非常严重。当时英国百姓处在战争的恐慌当中,所以对丘吉尔非常的不满。当时英国的这些百姓并不想被丘吉尔领导了,虽然当时丘吉尔对外宣布的口号非常好听,但是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1945年英国进行大选的时候百姓却不再把票投给丘吉尔。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百姓听从丘吉尔的调遣,但是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生活方面的改善。当时在战争中整个英国被德国破坏的非常严重,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整天都处在战争的惶恐之中。所以现如今在这次选举当中,英国百姓已经不想再听从丘吉尔的调遣。
❼ 丘吉尔为什么毁掉了关于希姆莱试图让中间人代表他向英国提出试探性的和平建议这份电报
在二战后期,德国军队全线败退,纳粹德国朝不保夕。于是,希姆莱决定背着希特勒,酝酿与盟军达成秘密协议,而这份电报,就是他向一位中间人发出的。希姆莱试图让后者代表他向英国提出试探性的和平建议。丘吉尔一直坚决反对与德国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谈判,收到这份电报后,他一定急于澄清英国欲与纳粹德国达成和平协议的传言,因为这极有可能会破坏盟国与二战中最重要的盟友苏联的结盟。于是,丘吉尔自己毁掉了这份电报,他想确保德国人不再进行试探性接触。
❽ 二战末期,带领英国打赢战争的首相丘吉尔,为何却黯然下台
1945年在世界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第2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二战元兇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与此同时,作为二战三巨头之二的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却也相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1945年2月,领导美国加入二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病去世。很快没过几个月,带领英国打赢第2次世界大战,按道理应该威望极高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却在英国大选之中失败,黯然下台。也就是说,在1945年到这一年,前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和新晋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领导人相继换人。
英国首相丘吉尔
而作为对手的艾德礼却为人谦逊,举止得体,并能够耐心的倾听选民的意见,同时,他由根据英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并顺应英国名义,坚持维护英美苏联盟,自然获得了选民的普遍好感。
正是在种种作用之下,带领英国打赢二战,与斯大林、罗斯福并列的二战三巨头丘吉尔,在威望如日中天之际,却在大选之中遭遇惨败,黯然下台。下台之后,丘吉尔曾引用名言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说这句话时究竟是心中冒酸水还是真心大度,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属于丘吉尔的时代就此落幕。
❾ 丘吉尔带领英国抗德取得胜利后,为何却被选下台
因为他的想法和民众的不太符合,所以最后民众选了丘吉尔的对立党派。丘吉尔的功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最后的选票还是在民众手上的,民众投谁都是他们的自己的自由,丘吉尔想法和他们的不一致,那么丘吉尔就只能退休。
相比较之下,作为对手的工党就要人性化得多。他们的口号就是让人民过上稳定的生活,得到生活保障。不得不说这句话算是击中人民的内心了,大家都是普通人,都想要简简单单的活着,所以民众们一比较下,就把票都投给了工党。工党上台后也没有辜负大家,直接裁军,大力发展经济。
❿ 丘吉尔在法国战败后,为何还会拒绝与德国和谈
虽然英国跟德国谈和的话很多方面都会有所好转,比如自己的地位会比美国要高,也不会死那么多人,殖民地也不会被美国所占领,资金也不会损失那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英国这个老牌大国,有着自己很强的自尊心,哪怕是自己的国家被别人所统治,他们内心的自尊心都不能够让他们屈服。最能够概括英国不谈和的一句话就是“绝不投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三、德军的不讲信誉。
都说德国佬的鬼话是不能信的,德国擅长给你画大饼,仅仅也就是画。德军的信誉也早就在自己的套路中成为了一张废纸,只会夸下海口。这样的国家不值得大英帝国去信服,再说了大英帝国战败了也还有海峡可以阻挡着德军,谈和也只会更加刺激了其他国家加入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