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握有整个西欧的德国为什么打不过英国皇家海军
1、再好的武器也要靠人来操作。
英国是海上大国也是海员大国,而海军属于技术兵种,战时英国能动员多少有经验的海员加入海军?德国呢?!
2、经验问题
我永远不否认德国多出惊才绝艳的人物。
但战争不是打架单挑,是靠集体力量的!德国精英是损失一个少一个。而英国是损失一个差点备两个。比如船长,大副,机械长这类需要长期操船经验的职务。德国损失不起。
3、德国军队内部矛盾影响资源分配,天生底蕴不足。
德国是陆军大国,这以为着德国长期忽视海军发展。虽然战前临阵磨枪打造了只强大的舰队,但毕竟没有底蕴深厚的英国有底蕴。这么说仿佛有些抽象!打个比方英国如果战船不足可以用商船改战船,用数量换取技术的不足,德国行吗?
4、德国缺乏地理优势和兵力※
就是军港和舰船数量!就是围绕“北海(好像是叫北海吧)”四个可能:
①与英国彻底决战。在没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双方都被打残。在英国深厚的海军底蕴下肯定是英国先缓过来
②不惜代价冲出北海攻击英国海上交通。可惜德国外线军港不足补给困难!而且内线会出现大漏洞。
③分兵内外兼顾。舰艇不足注定样样稀松!
④内线对峙。既然是对峙了需要死掐吗?
事实上英国的脉门就是海上交通,这也就是二战中为什么德国大量发展潜艇的原因。
如果发展水面舰艇就意味着与英国海军在北海出入口死磕,但死磕完了还是很难达到目的!
❷ 二战,德国能打败军事强国法国,为什么打不过英国和苏联
法国把国土防卫全部押在“马奇诺”防线上,德国直接进攻法国则必须进攻马奇诺防线,凭心而论,德国不付出惨重代价是无法突破的,而付出惨重代价后是否能够赢得胜利,那个变数还是太大了,至少会由英国军队加入其中协助法国共同抗击德国。因此法国高层对于德国可能的进攻不当回事,继续高枕无忧。然而德国却绕过马奇诺防线从北部通过比利时直取法国首都巴黎。法国政府猝不及防只能投降,而失去了坚固工事又被德国机械化部队截断了后路的法国军队,也只能是一溃千里无法抗击了。因此德国胜法国是胜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和以强大的坦克集群运动作战。
德国不能胜英国是因为在敦刻尔克犯了个绝大的错误,把英国真正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放跑了。如此就不能不考虑进攻英国本土所面对的强大防守力量,没有强大的海军是无法进攻的。于是德国采取了狂轰滥炸,希望英国不战而降。但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在空中与德国空军展开作战,德国空军最终耗不起(德国本土工业虽然发达,但一直到苏军反攻进入德国本土才进入战争状态),还因为对苏开战而不得不终止进攻。
德国不能胜苏联,是因为德军政治上的错误。整个进攻战略思考是苏联被进攻后,政治上发生崩溃,全国缺乏统一领导指挥,如此必然失败。但情况恰恰相反,苏联被进攻后高层政治上不仅没有发生混乱,相反形成了更加铁腕的领导层。全国军民聚集在苏维埃旗帜下全力奋斗,那么苏联国土纵深和兵员是德国难以应对的。
德国在二次大战中最终失败,不能不提到美国的作用。美国参战前,德国虽然力敌列强但还是占着战争的主动权。但美国参战后,大量的战争物质支撑起了英法反攻的资本,也支撑起了苏联大反攻的资本。而德国始终过于乐观(国内未进入战争状态)最终实际上一半是倒在了自己的脚下。
❸ 二战时德国没能打下英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1.德国太过大意,锋芒毕露,而英国十分内敛,蓄势待发。2.英国的海军足以在当时的世界上称雄,德国海军不行。3.英国的地面雷达系统能够有效的应对德国的空袭。4.英军非常高超的隐蔽作战方法。5.美国参战帮助英国。6.英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德国太过大意,锋芒毕露,而英国十分内敛,蓄势待发。
说起二战时期这德英双方给人的印象,德国像凶残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国则像是身着西服温文尔雅的老绅士。这两个国家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德国始终锋芒毕露,展现出无可匹敌的攻势,相反,英国则十分内敛,蓄势待发一味防守。
这一时期英国曾发生了震惊欧洲的慕尼黑阴谋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纵观事态的发展,使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英国相较于德国处于弱势。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的陆军与空军兵员素质过硬,配合发达的武器配备与闪击战术,在欧洲战场堪称无敌,英军在表面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实际上,我们被英国的某些举动迷惑了,英国的实力并不像该国表现出的那样弱势。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德等国跻身强国门槛,英国的进步着实有限,已经无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称,这也给了我们英国不进反退的错觉。
2.英国的海军足以在当时的世界上称雄,德国海军不行。
英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时经历了这场工业革命,虽然,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但是,英国仅仅是发展不如几个新兴强国迅速罢了,并未被甩开距离,所以,英国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可能英国在陆、空两军不是德国的对手,可是,英国的海军在二战时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称雄。
二战打响之际,英、法二国并非直接硬拭德军锋芒,而是以示弱采取绥靖政策,使德军能够在侵略的路上畅行无阻。随着1940年德国侵占法国后,德国开始将英国定为下一步的侵略目标,并制定了“海狮计划”。
3.英国的地面雷达系统能够有效的应对德国的空袭。
所谓海狮计划,实际上,就是德军惯用的速战速决战术,德国人希望通过强盛的空军在英国境内发动闪击,将英国击溃进而投降。然而,德国人最终无法如愿,因为,英国的地面雷达系统能够有效的应对德国的空袭,而英军非常高超的隐蔽作战又使德国空军很难锁定目标,英国人凭借着这两点成功翻盘,最终,粉碎了德军的意图。
4.英军非常高超的隐蔽作战方法。
在最经典的德英空战中,狂妄自大的德国空军派遣了二百余架轰炸机,并有六百架战斗机从旁保护轰炸机,横渡英吉利海峡打算给予英国致命一击,反观英军,仅出动了三百余架战斗机,在雷达的帮助下对气势汹汹的德国战机展开拦截。由于,双方的雷达水平差异过大,英国空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以二十六架战斗机的损失击落了德国近二百架战机,损失惨重的德国空军不得不选择撤退。
经此一役,德国的空军实力大损,海狮计划最终破产,闪击战术也被英军逼成持久战,德军失去了战略优势,最终,无法进一步侵略英国。
5.美国参战帮助英国。
后来美方参战,最终,与英国联手对抗德军。对德国人来说,原本就日益严峻的英国战场在美军参战后更加危机四伏。英军的实力并未落后德军太多,加上有发达国家美国的援助,英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陌生战场的德军更加不堪重负。
6.英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英国毕竟是岛国,即使英吉利海峡再窄,德军也不可能游过去。而两栖登陆或者空降作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德海军根本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所谓制海权完全是幻想。不列颠空战虽有2:1的数量优势,德国空军依然不能打败英国空军,无法掌握制空权。
现如今,德国之所以会给后人留下强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军始终处于攻方,而所有战争中主动的一方都会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备,所以,也就给人一种装备精良战术得当的感觉。二战时期德国最强大的其实是陆军,而德国的短板正是海军,这就是德国在整场二战中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却对英伦岛无计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国的陆军在海上战斗力大损,而德国的海军并不出色,只能选用相对强势的空军作战,却被英国发达的雷达技术和得当的隐蔽战术所制衡。事实证明,英国人不但军事实力很强,还能因地制宜制定针对德军的战术,最终,德军在英国战场上大败而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❹ 德国为什么要向英国宣战
二战中,德国不想对应宣战
而是希望英国臣服
但是后来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
英国的主要战斗部队保留下来
而希特勒也不想与其直接交锋
一方面因为希特勒认为英国很优秀,他很喜欢英国,认为英国是准日耳曼人
所以不想用武力
就只好血染长空—伦敦大轰炸,迫使伦敦头像
当时帝国空军元帅曾坦言“不会有一颗炸弹落到鲁尔(德国西海岸)”
但是再一次战役中,两个德军飞行员误炸英国村庄
激怒了全体英国人
于是英军决定反击—轰炸柏林(鲁尔东部)
由于当时完全不具备反攻能力的突袭
德军措手不及,英军在几乎毫发无伤的情况下狠狠地侮辱了希特勒以及戈林元帅
这使得他们恼羞成怒,与英国正式开战
❺ 为什么挑战英国霸权的是德国而不是美国
根据网络材料整理的:
1、美国的国内资源更加丰富而且美国国内市场比德国国内市场更大,而且美国外交上采取门户开放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独占殖民地垄断市场的经济政策,
2、因此德国和英国之间的结构性经济政治矛盾相比较美国和英国的结构性政治经济矛盾更加激化至不可调和,一战以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的形式爆发。
如果一战以后没有苏联,也没有德国希特勒上台的法西斯体制成功复兴,二战其实是最有可能以英美矛盾为主要矛盾的形式爆发的。
❻ 德国可以打败法国,为何始终打不败英国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军
军舰
这样一来,德国所向披靡的陆军部队无法上岸,空军轰炸5年依然没有成效,又有英国海军压制。到后期德国国力逐渐衰落,各个同盟国奋力反击的情况下,德国已经无法再对英国保持强力进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打败英国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希望我的答案能够解答您的疑惑,满意请采纳哟!!
❼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对英国开战
1940年4~6月,德军横扫北欧和西欧,迫使英军撤出欧洲大陆。从此,德国控制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六国,与英国隔海相望。英国面临德军直接入侵的严重威胁。
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屈服。法国投降后,英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本国的防御能力。1940年6月24日,丘吉尔致电加拿大首相麦肯齐•金,表示不与希特勒进行任何和平谈判。6月底,丘吉尔拒绝了罗马教皇和瑞典国王关于德英和解的建议。对于希特勒7月19日的“和平呼吁”,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于7月22日,通过广播断然予以拒绝。
德国的“和平呼吁”遭到英国拒绝后,希特勒转而准备诉诸武力。
❽ 德国 法国 英国 他们三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谁最强 为什么
这个问题基本是比较德法,英国90年代后大幅度衰退,现在已经不可与德法同日而语。比较综合实力是个很笼统不严谨的话题,但也能大致讨论一下:
①人口:德国人口比法国多出将近一两千万,不过德国老龄化是出了名的严重
②领土:两国都不是以领土纵深为基石的国家,法国国土面积更大
③政治地位:法国是五常之一,德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地缘政治上没有过多参与,法国则从萨科齐时代起就频繁参与国际地缘政治活动,这是法国发挥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过参与地缘政治频繁并不能说明国力更强,这是两国政策方向的差异。
④金融经济:法德是欧盟的主心骨,也是欧盟的两个核心支柱,不过在欧盟经济体系里德国一直是首席,法国虽然从奥朗德开始一直试图提升自己在欧盟经济体系的地位与德国享有同等话语权,但两国经济实力差距还是很明显,法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经济上德国显然领先法国。
⑤工业与制造业:前面有人说德国比法国工业体系完整,那纯粹是扯淡,法国现在是世界上除中国外少有的工业体系齐全完整的工业大国,但与中国有些相似,法国全而不精,在高新产业和重工领域都不比德国出色甚至略落后于德国,德国工业发展和日本有共同点,都是扬长抑短。不过近几年法国军工逐渐赶超了德国,在军售领域法国产品逐渐显露头角。法德在此领域可以说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⑥军事:法国有核,但有无核武器已经不似冷战时期那么举足轻重,现在的地缘冲突和局部战争很难发展到需要动核武的地步,因为现在的战争主题是代理人战争或掠夺战争而非灭国战争。常规力量方面,两国都已经奉行小而精的建军思路,两国武装力量规模都很小,陆军水平两国差不多,德军略强,但法军在空军和海军上强出德军太多,主要是因为德国奉行守土思路,德军只是用于防卫德国本身基本不参与北约军事行动,法军则是外向型外交的产物,有较频繁的国际军事行动要参与,法国需要借助法军来发挥国际影响力。
⑦科技产业:两国在欧盟框架内广泛进行科技领域的合作,在科技产业方面两国基本同等水平。
综合来说,在和平年代经济和科技还是评论国力的核心要素,也因为经济上的地位,德国才成为欧盟内的领袖,虽然在欧盟框架内和法国构成双核,但诸多事务上德国话语权更有分量,法国也因为经济的疲软,在处理德法关系和欧盟内事务时相对被动,两国综合国力相差无几,在不考虑德法军事冲突的情况下(在欧盟彻底摆脱美国控制和影响之前德法绝对会一心一意合作不可能有大规模军事冲突),德国略占优势,如果考虑对于第三国的影响力和实力,法国则略占优势,实际上,两国在国际上基本可视作一个整体,两国广泛合作使两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上保持高度一致,若要强分优劣无异于把异性相吸的磁铁强行拉开异性两极。
❾ 德国面积还没有云南大,为何有人说德国二战时能单挑美英法苏四大强国
这是因为当时德国的科技实力非常的强大,并且德国的一些民用工厂都有能够生产军事武器的能力,所以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才能造成那么大的破坏力。但是如果说德国能够单挑英国法国美国苏联这有一些夸张,这是因为当时德国无法应对美国和苏联的前后夹击,使得苏联丧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所以这也造成了最后德国的失败。
当然我们看到现在的德国虽然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但是经济发展依然非常的迅速,并且成为了欧盟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所以现在的德国也在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❿ 一战中德国为什么敢于挑战英国
德国是被奥匈拖下水的吧,英国一开始也没站队,到后来才决定帮法国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