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德国战败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
德国,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国度。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欧洲中部的日耳曼人。10世纪的时候,日耳曼人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后来却发生了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日耳曼人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他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两次都是以失败告终。、1945年分裂成为了东西两部分。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了联邦德国,最终实现了统一。但是,我有个疑问: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德国,为什么可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呢?
‘贰’ 一战后的德国为何如此迅速的恢复
1、一战德国的战败并非德国在一战战场上的重大失利,主因是德国国内工人起义,所以德国民众对这次失败普遍心有不甘
2、希特勒上台后,很好的利用了民众普遍存在的爱国主义和为一战复仇的心理
3、希特勒上台后,在经济上确实创造了神话,3年时间让德国从萎靡不振中崛起,解决了前总理不能解决的失业问题,面包问题,国内强国心态和自豪感暴涨
4、在纳粹统治下,西方各国原本限制德国发展军事的《凡尔赛条约》成为一纸空文,在西方各国的纵容下,德国工业和军事发展迅速
‘叁’ 【请教】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国力能够恢复得这么快,能够在二十年之内就再次发动第二次世界大
美国苏联需要德国复活,好去挑战英法的世界霸权。
所以给了德国大量输血。通过道威斯计划等给了德国数以百亿级的投资。
别说德国本来就有良好的基础,就是一片白地砸这么多钱也崛起了。
苏联则帮助德国绕过凡尔赛的限制重整军备。不然德军根本无法迅速复活。
有美苏联合支持,埃及都能打败英法,别说德国了。
‘肆’ 经过一战之后,德国战败,他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的,从而发展二战
在希特勒上台之初,首先是加紧扩充军备。1933年德国军费为8亿美元,而到1938年,军费已经达68亿美元,而同期英国的军费是16亿美元,美国的军费是10亿美元。德国通过发行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来募集资金,这种证券一般不予兑现,到1938年,德国税收收入320亿美元,而冶金证券收入就达42亿美元。一年总共收入480亿美元,而军费开支超过一半。这种军费开支刺激了德国军工产业的繁荣,吸收德国失业人口进入军工生产行业。解决了德国的失业问题并提高社会的整体购买力。同时德国要求人民求温饱不求小康的生活,任何奢侈消费被宣传为堕落行为。1936年8月,希特勒提出4年计划。由戈林开始负责全国的军工生产。开始控制对生产的投资,加大对军事物资的生产。各种工业品的生产1942年较1936年同期增长2倍到136倍不等,制造业投资在1942年是1928年的两倍半。通过这样募集资金和加大生产,德国很快把军力发展为世界第一。
‘伍’ 二战后德国,苏联,日本都是如何快速恢复人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有六十多个国家超过23亿人口参战,这是全球规模的战争,各参战国在战争中都损失惨重。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人口伤亡非常大,根据记载,苏联在二战中一共有大约28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红军的死亡数字达到了1400多万。
德国,它和苏联差不多,因为男性战士们差不多都战死沙场,人口比例不均。于是他们改变了女性允许结婚的年龄,在德国14岁的女子就可以结婚生子。再加上德国大量征用别国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有的定居下来,也给德国的人口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 对女子很不公平,德国为了恢复人口究竟用了什么可耻手段
确实对女子很不公布,德国为了恢复人口,使用的可耻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减低女子的法定婚龄,另外一个是鼓动女子和德国军人发生关系。德国的这两大措施,让德国战后的人口,得以迅速恢复。这,某种程度上是有计划有安排的让女子成为生育的机器,保证德国人口的增长。这是明知邪恶而为之的行为,非常的可耻和没有人性。
国际社会对德国的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这说明,于是有了上文的两大结论:减低女子法定婚龄和鼓动女子和军人发生关系。这说明:在战前德国政府就预见了战争必然会导致无数人口的死亡,提前为人口的锐减做好了准备。德国的这些政策,对女子非常不公平,完全不顾女性的幸福和人权,只把女性当作生育机器。德国的这些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柒’ 一战战败的德国是如何在二战前迅速崛起的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捌’ 德国一战战败后如何迅速再崛起又如何迅速走向二战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政治、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依然是欧洲不可忽视的一个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且作为欧洲战略平衡的一个砝码,对美英今后利益,以及世界的整体战略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上美英等战胜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利用德国的快速恢复,来遏制苏俄的膨胀,及法国独自称霸欧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战后,开始紧锣密鼓的帮助德国的经济发展,并且以美国为主,英国为辅,一并向战败的德国,提供8亿马克的贷款,这些贷款帮助了德国向战胜国支付巨额的赔款,而这些战争赔款转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国。
另外,美、英政府还鼓励美、英等民间资本积极涌向德国,这些资本在德国合理利用下,使德国工业生产趋于现代化,并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进科学技术,快速恢复了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军工体系,重工业尤其发展迅速。
美国向德国提供技术、装备、和石油,英国向德国提供金属、合金、生铁,有了原物料,有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国防工业,德国在战后,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飞猛进,一路高歌。有了强大的经济、工业、军事上的保证,自身的底气也越来越大,德国也逐渐试图对凡尔赛合约给自身的不利和束缚加以调整和修改。
与此同时,德国在内政、军事上,更表现出卧薪尝胆的一面,它们重新调整军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装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陆、海军,并着着手建立空军。并且德国秘密储存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随时作为扩充部队的中坚和骨干!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膨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软硬件设施逐渐完备,战败的德国正在摆脱一战所留下的耻辱,极力扭转一战后所形成的丧权辱国的既定事实。
并且开始逐渐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的霸权主义之路!
德国在二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战争后期之所以迅速覆灭,和包括战略等的内在因素和盟军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关系。
战略战术的错误。战争后期的德军应采取守势,尽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区域。但是德军在作战行动中,由于希特勒的指挥等其他因素,总是寄希望于守住一些所谓的重点区域,而因此丧失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而最终,其可用军队越来越少,最终走向失败。
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损失。战争后期,包括像着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经不再属于德国,德国被迫开始使用煤化油的技术来提炼石油,而当时的德国坦克装甲车辆生产所需要的稀有金属也供应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装甲质量大幅下降,而这对于其军事工业的生产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德国空军的覆灭。在二战后期,德国空军基本已经沦为一支存在性的空军,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盟军和苏军的空中力量几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国陆军的和党卫军等部队的作战,严重遭受敌方的空中威胁,并且损失极为巨大。而且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遭受了盟军战略轰炸的打击,而德国空军由于盟军打击而损失巨大,在占有数量质量优势的盟军航空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战争初期的德国军队,训练十分有素,而且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再配合较新的战略战术以及武器装备,占据一定优势,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较为巨大的战果。但是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这些宝贵的有生力量损失巨大,战争后期甚至未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被纳入德军的作战序列之中。而很多甚至只是学会了使用步枪等这种最基础的训练,便被送上了战场,而这样的军队也是丝毫没有战斗力的。而德国空军更是出现了有飞机没有飞行员的局面,最终彻底被歼灭。
‘玖’ 希特勒是如何恢复德国一战后陷入低迷的经济的
希特勒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为重整国家经济,希特勒认为,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则一个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就能使缺乏黄金的国家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其外汇来源,迫使它们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为此,希特勒针锋相对的提出他的理论,“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所以他决定(以下4条是重点):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由于当时(现在也是)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对之便如当心一剑。更严重的是,如果希特勒获得了成功,所有缺乏黄金的国家便会纷纷效尤,实行以货易货的方法,这样,不仅无人借债,黄金也失去了效力,利用它控制世界金融贸易便化为泡影。德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同时也启动了铁公鸡建设(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还有一些汽车生产线)经济转而繁荣,国力大为增强,失业人口从1933年的600万人减少到1936年的100万人。相对应的,1937年西方英美等国发生了新一轮经济危机。尤其是美国,1937年10月19日,证券市场崩溃,到11月,全国失业人口已达1100万人,另有部分失业人口550万人。而同期德国的经济却欣欣向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高速公路,这些改变了战后人类社会的发明,都是出现在那个时期。此时的德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稳固了自己的政权后,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
‘拾’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损失严重,为什么德国能在一战后快速崛起
世界第一次大战战败后的德国签订了条约,军事上也被限制了发展,但它仍能够只用21年的时间就再次快速崛起,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就是当时德国的工业比较发达,而且德国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迫害。在当时第一次大战之前,德国的工业已经尤为发达,仅次于美国之下。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本土地区并不是主要的战争场所,所以很多的工业设备都被完好的保存下来。最重要的是在战争前期德国是优于其他国的,因此他的伤亡也比较少。所以说即使在战败后赔了很多钱,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是德国仍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除此之外,德国能够快速的恢复还有许多的原因。这其中我认为最基本还是在于德国的底子比较丰厚,作为工业大国的实力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