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差,为何两次世界大战它都输了
德国会输倒不是其军事实力的差劲,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德国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也就是同盟太少,敌人太多,这样一来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反德同盟。战争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这一点德国有少部分人早就已经意识到。
这一种作战方式对于敌国来说有些措手不及,但德国在根本上是没有改变的,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于是还是败了。持久的战争,看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也就是格局,并不取决于鬼斧神工的作战方式。德国的国际格局太小。对待英美方面,德军不占优势;而苏联,德军又动摇不了根基;只有在打法国的时候占了优势,但二战结束之后还是把吃的都吐了出来。
② 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为何一直没能成为超级大国
因为德国的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地理位置不优越等原因。德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依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致使德国的工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从而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不过因为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因为战败从而导致经济在一段时间内衰弱并且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致使德国的工业一度停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德国采取了闪电战的原因,所以当时德国不仅让法国投降,同时还直接打到了苏联的莫斯科,虽然最后战败,但是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即便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萧条,但是因为战争,德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同时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后战败后,德国并没有因此萎靡下去,反而抓住机遇发展机遇,德国的工业在世界来说是数一数二的。而德国在战败后能够很快的恢复过来,并且因为国家资源充足,科技人才比较多,所以德国的重工业以及科技发展很快。即便如此,还是够不上超级大国的头衔。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会失败呢
首先,这是大数据的时代。而对于战争这样的高度严肃的事情,更需要确切的数据才能令人信服。比如很多人只知道二战期间犹太人被屠杀了600万,而不知道我国的全民的伤亡数字是3500万。我们死亡的人那么多,为何反而没犹太
为了应对粮食问题,德国最开始做了以下几点:
实施了严格的食品管制制度;
最大限度提高粮食生产;
优先供应军部;
想方设法从海外进口粮食。
早在1939年,德军在对波兰进攻之前,德国国内就实施了严格的食品配给制。1939年年底,德国就快撑不住了。
④ 为何德国发起了二次世界大战,却还是没有称霸欧洲
德国经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分别战胜了对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统一之后的德国综合实力迅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使得德国不再满足只当欧洲的霸主,而是希望当上世界的霸主,于是在1914年和1939年分别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得德国无法实现世界霸主的美梦,反而损失惨重,关系生存基础的领土减少了三分之一。为什么当时德国失败的那么惨重呢?
究其原因,是德国的战略和地缘造成的,一战时期,德国奉行“无限制潜艇战”,把本来无心参战的美国拉下水,正式美国的参战扭转了战局。二战时期,德国还没打败英国就进攻苏联,而且德国的侵略违背了多少国家的利益,破坏世界秩序。这是德国的战略性失误。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英国控制着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各方面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德国。一旦英国和德国开战,英国的属地就会大力支持,是德国没办法抗衡的。普法战争英国没有插手,但是随后德国的崛起,成为实际上欧洲大陆的霸主,英国就坐不住了。之后还拉上意大利,三方面包围德国。还加强海防,将德国的舰艇困在海岸。
德国一战后,受尽耻辱,一方面赔款,一方面积极发展军事。爆发后,德国横扫欧洲大陆,英国撤回本土。然而德国想攻占当时的英国是基本不可能的。德国海军至一战后,一蹶不振,已经没有办法取得制海权。而德国的空军主要是战术性攻击,对当时英国本土的工业破坏性叫小。当时德国在欧洲大陆军队也比较分散。其次,美国的帮助。美国为移民大国,很多都是欧洲诸国的后裔,他们为了求稳定,也会要求美国出战。最后,德日的法西斯侵略违背了多数国家追求发展,破坏了世界民主秩序。你们怎么看?
⑤ 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失败的原因
1,资源缺乏,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少,资源少,战争时间一长就支持不下去了。一战时英法能从殖民地集结几百万军队,从殖民地调集大量物资,这些都是德国不具备的。
2,德国地处中欧,两次世界大战都面临两线作战,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
3,就是楼主说的孤立无援和不得人心。一战和德国同盟的只有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三国,对方却有20多个国家。二战是德日意三国对英,美,苏47国。
还有就是他们发动的都是非正义的战争注定要失败
主要是德国低估了英国的军事实力和攻打苏联,德国认为英国被逼出欧洲大陆后,再也没有能力来阻挠自己统一欧洲大陆的计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皇家海军从战争一开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国水面舰只无法通过日德兰半岛,皇家空军也在海峡上空挫败了纳粹空军,而德军就是在这不分胜负的时候贸然去攻打苏联,设想一下,如果德国不入侵苏联,也就不会有苏美英三国联盟,德国也不会在东线损失如此多的人员与装备,如果把东线战场的1094个师调至西线,或是意大利和北非,那么战争的格局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即使是美国,与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作战也是很费力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横扫整个欧洲的纳粹德国最终成为了战败的一方。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领导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
根据多方面的资料和书籍的参考和多个军事爱好者的朋友的讨论,总结出纳粹德国十个方面的错误抉择
一。德国因为巴尔干战役耽误了五周左右的宝贵的进攻俄国的时间。被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和本人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的一个最致命的错误。
二。希特勒顽固奉行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作战方法,也被认为是一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一招曾在莫斯科会战挽救了德国几乎崩溃的东部战线,但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给德国军队带来的灭顶的灾难远更比它的积极意义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尔克让装甲部队停止前进,事实上放走了30万英国远征军,使英国有力量继续战斗从而改变了整个二战的进程,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四。保密与间谍工作的严重失误,德国人的密码被盟国破译,却长期浑然不知,导致德国在战场处处挨打,节节败退。譬如苏联间谍佐尔格等给德国带来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五。西线一直到1944年6月才开辟,而希特勒却长期为一条根本不存在的西线保留了过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线保留着50万人,如果能够把这些军队调到苏联前线,在1941年12月,德国人应该已经占领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国有一点变态的犹太政策,使德国在欧洲大陆、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敌人。
七。如果德国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也许它不会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是一个永远不要去进攻的国家!”
八。假如德国是和美国结盟,而不是与经济、军事、科技都不发达的日本、意大利结盟,二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和日本、意大利结盟绝对是个错误。
九。1942年,德国发动南线攻势后已经重新夺取了苏德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在斯大林格勒,为一个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废墟的,军事上,经济上价值不大的城市反复争夺,为了很虚无的政治利益,用他们并不熟悉的战法流干了身上的血。并且在失败后,拒不接受事实,导致33万人的覆灭。
斯大林格勒的错误其中还包括在战役初期的同时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进攻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
十。在第三帝国完全处于下风,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错误地发动“堡垒”战役加速自己的死亡与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断盟国登陆地点选在加莱,而错过了在诺曼底将盟军赶下大海,避免两线作战的最后机会两项并列被人们认为是二战中德国的第十项错误。
A4即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维尔纳.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着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将军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纳粹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
V2一共生产了10000余枚,用于实战发射约5000枚。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⑥ 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德国挑起,而都以德国失败告终
看一场战争,不要仅仅从谁失败了,谁引起的来看或是分析,这样是不对。要从起因,国家当时所处状态,政治制度,历史原因构成,和当时的世界格局,主流政治思想,战争国周边国家的政治制度,所处经济发展状态等多方面来看。一战的起因在政治制度和大方向上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国家为求发展而不可避免的一场战争,而二战的导火索也是在一战战后的条约中埋下的。而之所以都是德国开启,应该从德法矛盾和英德矛盾上讲起。这个要说明白可就很难了。你可以去了解下普法战争,仔细了解下一战战后德国签下的各种条约。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都是德国了。有精力的话也可以顺便了解下英法百年战争。其实我个人觉得,英国的政治思路和国际策略很有趣,也很鸡贼,你可以看看。至于为什么失败了,这原因就更多了。一战的失败我了解的不多,二战的失败理论上的说法就很多,缺油论,大国不可灭论,大纵深论N多。很难归集到一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关于这方面你可以去找《罗辑思维》去年的吧就好像有几集节目专门论过,去看看听听。关于历史,可以去《晓说》看看欧洲历史篇,相信你就会有个全面的理解。
⑦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说,德国经济形势本来就严峻,还要以一己之力挑战欧洲那么多国家,四面作战的成功率成来就不高,再加上希特勒后期频频指挥军队,昏招频出,又屠杀犹太人,导致大量德国科学家远赴美国等。
一、经济低迷的德国,以一己之力去侵略多国一战以后,德国以战败国的身份每年都要向英法等欧洲国家赔偿战争款,导致德国的经济越来越恶化,偏巧又遇到了全球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更是受到了空前的摧残,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三、屠杀犹太人,导致大量科学家离开德国希特勒掌权后,对犹太人特别痛恨,于是他命令他的部队大量屠杀犹太人,而犹太人又被誉为这个世界上最精明的人,他们不但会做生意,在许多科技领域也有许多贡献,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些掌握了高科技的犹太科学家离开德国,导致德国的军事科技一直发展不前,缺乏先进武器的德国当然在二战中很难取胜。
⑧ 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什么都与德国有关
与其说是德国与世界为敌,不如说是德国是要摧毁旧的国际秩序,建立德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因为要德国摧毁的是国际秩序,并且在受到阻挠之下,不能够“和平崛起”而只能够诉诸于武力,所以表面看来就是与世界为敌了。
德国是西方列强中最后一个实现统一的国家,1871年普鲁士通过击败丹麦、奥地利、法国才真正建立起统一的德意志国家。而此时的世界已经被英法俄等列强,尤其是世界霸主的英国,瓜分完毕,并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秩序,但是这时候的欧洲迎来第二次革命,统一后德国,搭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快车,经济迅速发展,在20世纪初已经成为欧洲的经济和工业第一强国,而反观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转型缓慢,发展落后于德国,于是问题就来了:
在与苏联瓜分波兰之后,德苏成为邻国,1941年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全面入侵苏联
激进的政治家们,总以为战争只是他们的政治手段之一,他们完全可以收放自如,事实上战争更像一头难以驯服的洪荒猛兽,一旦轻易放弃,就很难控制,于是战争越打越大。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多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最终成为人类史空前绝后的最大规模战争。
⑨ 为什么说德皇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把德国拖进了世界大战的深渊呢
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搭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快车很快成为了欧洲强国。尤其是威廉二世成为德国皇帝后,极力推行扩张的世界政策,从此欧洲的均势失衡,再不平静。随着德国的扩张野心和行动的膨胀,也使英法等老牌帝国开始忧心忡忡。如此德国与英法俄之间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但德皇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并无丝毫收敛之意,矛盾继续发展,所以一场大战正汹涌而来。
对外政策的演变
俾斯麦早在国内狂热势力要求扩建海军、谋求扩张世界时就曾表示:“德国在拥有世界第一陆军时,再进一步扩大海军,只会将自己的国家推向众矢之的,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由此可见,俾斯麦对时局冷静、明智而准确的判断。然而,俾斯麦辞职以后,威廉二世以及那些狂热的支持者早已把这一忠告抛到了九霄云外。最终德国人的军事冒险让当时的世界秩序难以维计下去,德国滑进世界大战的深渊,得到的是那个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凡尔赛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