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斯大林格勒远不如莫斯科重要,德军却为何要在这里死磕呢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此战历时半年多,苏德双方累计投入兵力高达500万人,最终伤亡200万人以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是二战时期东线战场的转折点,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拼尽一切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此后纳粹德国便无可挽回地一步步走向了毁灭。
此外,从战术安排上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军也是一场灾难。此前苏联最惧怕的就是德军闪电战的神出鬼没,所以在许多重要地区都要派驻大量军队,因为根本不知道德军下一步会在哪里出现。可是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后,德军的底牌就一览无余,因此苏联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各地预备部队派往斯大林格勒与德军死扛,德军无论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比不过苏联,所以当战争进入消耗阶段后,德军失败自然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㈡ 二战德国为何打不过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虽反法西斯一方获得最终的胜利,但人类是人类历程中抹不掉的灰色记忆。欧洲动线战场是二战中主要的战场之一,在该战场上主要是德军同苏联的较量,德军之所以败给苏联,德军在占领莫斯科的关键时刻战略失误是主要原因,同时异国作战对于环境的不适应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苏联当时的军事体制,有一种别称“看不见的军队”,正是这样的军事体质,使得面对德军的进攻过程中,苏联能够迅速的增兵,使得德军在战略失误之后,再也没有了胜利的可能。加之,德军的长途异国作战,对于环境、后续保障各方面与本土作战的苏联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军的战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㈢ 二战时期,宁愿战死都不选择投降的德军为何要死磕苏军
说起二战来,其实是颇受争议的,尤其是二战时的德国和苏联,就他们这两个二战时的国家,很难让人说谁对谁错。或许,大家都会认为二战是德国引发的,但是无非也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罢了,试问如果二战德国取得了最终胜利,那么现在还会有人认为德国是二战的战犯吗?所以说,战争也毕竟是战争,还真就是不太好用对错去评说了。当然,如果战胜国的枪杠子够硬的话,那咱们就要另当别论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二战时的德军为何要死磕苏军,宁愿战死都不选择投降呢?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其实原因很简单吧。
㈣ 为什么二战的时候德国会和苏联开战
对此有人是这样分析的:
打苏联不继续打英国原因如下:
1。当然是在英国空中作战不顺利,空军损失不小,战果不大.英国平民被炸死不少.可英国军队士气没怎么变.这么一来,制空权没掌握.横渡海峡进攻大不列颠是很不理智的.德国理所当然的希望击溃苏联,切断英国与外部联系,来加倍孤立英国,逼迫其就范.
2。苏联本身的存在就是对纳粹政权的威胁,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签定什么文件还是要翻脸的命运.况且纳粹上台前后就宣称共产主义是最大的敌人.进攻苏联也不奇怪.不去进攻也在本国大资本家甚至老百姓和西方世界面前无法自圆其说.
3。苏联当时本身也在行动了,在1940年前后,苏联红军的侦察机在罗马尼亚等国上空加强了活动力度.最近的资料又显示在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还准备用数万辆装甲洪流吞没整个欧洲,进以孤立美国.与之决战.看来在那个时刻不只纳粹德国,红色苏联也没闲着.希特勒看见苏联已经在活动了自己当然闲不住了.总之,纳粹进攻苏联是其必然,就算1941不打,迟早是要打的.
如果德国推迟进攻苏联......
1 攻取中东,那苏联和美国都会同时向德国开战,看看地图就知道为什么了。
2 另外39年的苏芬战争后,苏联就已经决定对军队进行改革了,由于大多数 能干的的指挥官已被清洗,所以改革是迟缓的。但是德国如果拖的太久,反而对德军是不利的。
3 希特勒骨子里最恨的是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政权,斯拉夫人,犹太人,所以他早在法兰西战役结束以后,就打定要进攻苏联的主义了,要不是邱吉尔态度强硬,不列颠空战都不会存在。希特勒知道,打败英国,只能将其殖民地拱手让给美国和日本。
4 在占领波兰东部后,又相继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以及罗马利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可维纳地区,逼近罗马利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油田,而这正是对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赖以生存的石油来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5 1940年11月14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柏林,向希特勒提出:德军立即从芬兰撤退,芬兰属于苏联势力范围;德国承认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利益;允许苏联在博斯鲁斯海峡范围内建立军事基地。希特勒十分恼怒,下定决心对苏开战。他对他的高级将领们说:”斯大林的胃口太大了,德国的胜利已经是俄国所不能容忍的了。因此,必须使它屈服。
终上所述,41年德军对苏一战是势在必行,不可避免。不存在任何假役。
㈤ 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
德国必须攻打苏联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就是利益使然。
二战时,纳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军攻袭苏联,却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证明攻打苏联是个错误。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不愿开战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见在未开战之前,他们是有共同利益的。
希特勒自觉能拿下苏联,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闪电战战无不胜,德军因此士气高涨,反观苏联在1939年攻打芬兰这样的小国时,动员了54万兵力,去攻打只有12万多人能派上战场的芬兰,第一阶段直接有四个师被全歼,战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第二阶段,苏联最终取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苏联输得很惨,苏联的表现如此之差,导致了希特勒的误判,认为苏联就是空有大面积的领土和大量的军队,战斗力差得可怜,希特勒以为凭借德军的战斗力肯定能速胜苏军。
然而,一切不以人的意志为左右,当一切盖棺定论时,时间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原因如下: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却一点也不简单。德国占据苏联,才能和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联盟。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换言之,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战无对手。
2、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唯有占有苏联,既能联合1937年攻占中国的日军,形成东线联盟一体,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接下来,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称霸世界指日可待。这一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下面要说的是一些很细节性的原因,其实苏德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毕竟德国要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
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苏联的石油比罗马尼亚更多。
(6)为什么德国和苏联要死磕扩展阅读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失败,并且苏联当时用攻打芬兰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机,最终选择了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伤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战后,德国被分割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的经济也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后才得以恢复。
东欧各国,包括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由于均受到了苏联红军不同程度的占领,其国家政权被苏联清洗,换以听命于莫斯科的共产党傀儡政权,其政权形式完全仿造苏联,并且都留有大量的苏联红军驻扎在这些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从战后一直到东欧剧变期间都是苏联的卫星国。
㈦ 二战期间,苏联为什么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德国之间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是自我保存。起初斯大林希望苏联能与英国和法国合作,摧毁纳粹德国,但事实上斯大林想象苏联的国家利益,与英国和法国的利益相去甚远。事实上,在斯大林和希特勒签署和平条约之前不久,斯大林积极呼吁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对抗德国,三国一直在讨论联合起来的可能性,但是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明显比斯大林更加消极。英国和法国的代表,更有可能浪费斯大林的时间,或采取拖延战术,所以斯大林,看穿了英国和法国的邪恶意图,选择与希特勒通奸,每个人都知道。希特勒不想与苏联发生埃以消耗战争,因此希特勒向斯大林伸出援手,表明他暂时不愿与英法开战。斯大林也对希特勒的提议欣喜若狂,他很快指出,他与德国之间没有多少问题,这都是英法的诡计。希特勒立即表示,苏联和德国应该放下分歧,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因此,苏联和德国成功达成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希特勒和斯大林很清楚,所谓的和平协议只不过是一种拖延战术。但事实是,他们不想太快进入状态。从此开始了苏联和德国之间的蜜月期。
事实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不仅代表了苏联和德国之间的短暂和平。更重要的是,苏联和德国也同意分裂东欧。这是对实现希特勒和斯大林,扩张野心的积极贡献。这也加深了双方短暂的“友谊”。用一句话来描述为什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和平条约,也就是”你不仁慈,我是不公正的”.这是斯大林对法国和英国的报复。
㈧ 二战时德国那么强大,为何打不过苏联
二战时德国那么强大,为何打不过苏联呢?
翻开二战的历史就能够看出,苏德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德国号称世界头等军事强国,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德国不仅是军事强国,更是工业强国,虽然当时的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事实上,德国早就为苏德战争做好了准备,甚至可以用势在必得来形容,为此,他们早就策划了巴巴罗萨行动,据了解,这个行动计划最初是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的,1940年8月底就制定完成了,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德国还将自己的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也牵涉其中。
除此之外,由于苏联的大部分领土靠近北极区域,每年冬季的气温极其严寒,而德国军队当时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极端严寒,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步伐为苏联方面争取到了时间,这样一来,等到苏军手中的武器装备和兵员得到了极大补充之后,就开始对德军展开了全面的反击,而由于德国的战略纵深较小,很快,苏军就攻打到了德国的首都柏林,并最终战胜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