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

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

发布时间:2022-05-15 00:44:33

⑴ 德国人是怎么砍树的

不、好像知道

⑵ 德国男女电话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报道,说国内一家幼儿园订做桌椅,德国负责人为了一个钉子该钉在哪而跟木工研究了几个小时,结果买来的桌椅多数用了几年就破烂不堪,可人德国人弄出的却经久耐用。从这篇报道说明国人也已经意识到我们在这个品质上与德国人的差距。其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能感受到,总是听到“差不多就成了”,“这样就行了,要那么好做什么”之类的话,更有看到别人做太认真了自己在一边偷乐的,还说别人傻冒。
我也看过一篇报道,写的是留学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想试试德国人到底有多么的严谨,他们在类似中国的IC卡公用电话亭的两边分别写上男用和女用的字样,然后躲在旁边偷看。不一会来了位男士打电话,当他拿起话筒准备拨号码的时候发现了留学生写的女用二字,他很自觉的放下了电话,转到了另一边打电话。最后发展到男用的电话后面排了长队也没有人转到无人使用的女用话机打电话。
我本人也是很普通的其中一员,也不想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民族性等等的高度,但只想反省一下,作为同样优秀的善于汲取融汇其他文化的华夏民族,为什么却在现如今的社会在这点上做的落后了呢?(至少我看到了有些不足)。说到底,这还是个态度问题。想起米卢执教国家队时曾提出“态度决定一切”,人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还不是我们态度上出现问题了人家才提出问题吗?可咱们的国家队把它当口号使了,喊的一身都是劲可做的却一塌糊涂。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重视严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行动。从小了来讲,严谨还是对于个人来说的。严谨可以让个人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更完美的解决,并且能不留下后遗症。严谨还是一种习惯,养成了严谨的习惯后就不会觉得认真处理问题会感觉到疲累。以前我做事也马马虎虎,虽然现在不能说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至少我在努力学着严谨的处理问题并得到了成效。
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季羡林教授回忆: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明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滥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执行了规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我们这里是这样砍树的,向省林业厅申请采伐指标,说是采伐枯树,可最后采伐的都是最好的树,枯树还年复一年的立在那,直到自然倒下烂成泥。
当看到德国到处是绿意盎然的情景,一棵棵大树傲然地站在人们面前,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历史,只能由衷地对那个民族发出赞叹。
可是我们呢?稍微好点的小饭店内都会有男女用卫生间。可是很多大老爷们啤酒喝多了后见到男厕有人会很自觉的钻到女用厕所去方便。在国内的火车站买票插队的人彼彼皆是,如果有人劝说或是阻止,他们会眼珠瞪的像驴踩的样和你争辩。更有甚者会告诉你:我排什么队?我到哪都不排队!! 唉,这些老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
综观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强盛国家的人民是不敬业的,也没有一个有敬业精神的民族不强盛。正因为这个民族的认真严谨,造就了他们一流的汽车制造业,生产出奔驰、宝马等世界顶级品牌的汽车。每一个焊点,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铸就了整个社会一个长长的严谨认真的链条。“心眼”的德国人真的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呢。
当然,赞扬别人这种公认的品质也不是咱崇洋媚外,德国人的这种“严谨”我个人认为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他们过于的严谨致使他们的效率过低,虽然他们做事力求一战功成,但是过程却耗去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在协作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拖沓而影响到其他部门的进度,严重的会由于效率过低导致冗员过多,长期以往造成人员庸懒,懈怠。这点上我认为不可取。提高人口素质不是空喊喊的,必须要每个人都去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就觉得现在的中国好比一座大厦,基础还算可以、有高度外表也华丽,但内部布局不合理、结构粗糙,材料参差不齐,还有点渗水,我们国人都好比这座大厦里的一块材料。
正确吸收优点,并结合自我的实际情况,整合出行之有效的能为己所用的方法,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以上是我茶余饭后的一些关于德国人严谨的小小感言,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苏步青不放过一个错标点——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李白铁杵磨针——坚持不懈,勤奋不已,学习自成。

李政道兴趣广泛——学有所长,广泛涉猎,辨证统一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匡衡: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1.严肃谨慎。 宋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 ,字 则之 ,性方直严谨。” 梁斌 《红旗谱》四十:“ 贾湘农 在政治生活里,一向是严谨的。”
2.严密周到。《西游记》第十回:“博弈之道,贵乎严谨。”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那是一个思想严谨、身上永远是那么整整洁洁的工程师。”
3.犹严格。《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求 张胜 家中,断然使不得!’”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湖北人聂华苓》:“从诗词格律的严谨,我佩服 毛主席 的学问。”
4.犹整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看了这地方,真个收拾的清净严谨,心下甚喜。

⑶ 战后日本和德国为什么会兴起

德国和日本在制造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严谨到极致的态度。以至于在面对任何一件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拿出了造航母的态度。有这样可怕的精神,我想成大事不会太远。
其次,国民素质同样关键。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曾几度在教育方面投入50%的GDP。真正意义上诠释了,何为教育乃国家之本。虽然内心险恶,到对内绝对没得说,至于德国嘛,这里不多说,可以自行了解下。国民素质这里有个小故事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

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被困)的季羡林回忆: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明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滥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执行了规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⑷ 《二战期间德国人在无政府的状态下如何砍树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这是多老的段子了。已经被水烂了。
推荐去看看二战后纪录片,德国被分为东德西德
跟着类似的有
1、日本夏令营 2、德国下水道 3、美国治安好 4、英国王室不乱搞 5、日本人奋发向上,没有宅男

⑸ 德国人在战争中专门上山标记可砍伐树木是什么时候的故事

1944年冬季,盟军实现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第三帝国覆亡期近。全部德国覆盖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瓦解,物质奇缺,老庶民的生涯很快堕入重大窘境。
对一般布衣来讲,食物缺乏就已是草菅人命的事。更糟糕的是,因为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夏季十分严寒,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基本无奈挨过冗长的冬天。在这类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容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象帝国崩溃前夜的德国人是若何砍树的吗?在性命遭到要挟时,人们不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分的林业职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寻,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警告大众:假如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处处罚。在有些人看来,如许的划定几乎就是个笑话:国度都将近消亡了,谁来履行处
分?
但是使人不堪设想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停止,全德国居然没有产生过一路居民背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个德国人都忠诚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迫束缚力的规定。
这是有名学者季羡林师长教师在回想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那时他在德国留学,目击了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对此事感慨不已,说德国人“具有了无政府的前提,却不无当局的景象”。

是一种甚么样的力气使得德国人在如斯极其蹩脚的情形下,仍能表示出超越常人设想的自律?谜底只要两个字:当真。由于认真是一种习气,它深刻到一个人的骨髓中,熔化到一小我的血液里。因了这两个字,德意志平易近族在阅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覆灭性的世界年夜战以后,又奇观般地敏捷突起。

⑹ 有哪些德国人做事严谨的故事

2014年世界杯上,德国7:1“屠杀”巴西的比赛很多人都看了,真是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目瞪口呆的“世纪惨案”。或许只有可怕的德国人,才能制造出这样的“惨案”。整支德国队,如同一台高效运转的精密仪器,步步为营,所向披靡,且根本停不下来。这就是典型的德国性格:认真、细致、严谨、处处追求完美。而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的话,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象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作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前线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这是着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当时他在德国留学,目睹了这一幕,所以时隔50多年,他仍对此事感叹不已,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因为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因了这两个字,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再讲一个关于德国人认真的小故事。

熟悉柴油机制造业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音在数公里外都听得见,柴油机周围数十平方米都是油迹;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则可以放在办公室的地毯上工作,根本不会影响隔壁房间的人办公。

于是,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企业家格里希任厂长。

格里希上任后开的第一个会议,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列席参加了。没有任何客套,格里希便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清洁度就是气缸的质量及寿命的关键。”

说着,他当着有关领导的面,从摆放在会议桌上的气缸里抓出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个气缸是我在开会前到生产车间随机抽检的样品。请大家看看,我都从它里面抓出来了些什么?在我们德国,气缸杂质不能高于50毫克,而我所了解的数据是,贵厂生产的气缸平均杂质竟然在5000毫克左右。试想,能够随手抓得出一把铁砂的气缸,怎么可能杂质不超标?我认为这不是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心问题,是工作极不认真的结果。”

一番话,把坐在会议室里的有关管理人员说得坐立不安,尴尬至极。

两年后,格里希因种种原因卸职时,武汉柴油机厂生产的气缸杂质已经下降到平均1000毫克左右。回国后,格里希又几次来中国,每次都要到武汉柴油机厂探望。在厂里,他有时拿着磁头检查棒发现气缸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时,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厂长,仍然生气地向周围陪同的人大声咆哮:“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认真!”

如果说强大的德意志是一个可怕的民族,那么,认真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个国家强盛,小能使一个人无往而不胜。我们实在该好好学习德国人认真得近乎刻板的精神,将认真贯彻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行为中。一旦“认真”二字也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⑺ 希特勒说的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这个日耳曼是单指德国人还是指整个日耳曼民族

世界上最优秀的两个民族:日耳曼民族和大和民族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市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
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据战前留学德国(被困)的季羡林回忆: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寻,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明存实亡,公务员尽数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滥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执行了规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羡林老人提起这事仍感叹不已: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学者金雁在东欧作访问研究期间,遇到一个八十多岁的波兰老人。她是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全家人都死在集中营。1992年圣诞节,金雁赶去华沙探望这位孤独的老人。老人十分高兴,穿上圣诞节刚买的新衣给她看,请她吃圣诞节的食品。最后老人搬出一个二尺见方的硬纸箱,里面有一大堆物品:小巧玲珑的圣诞树、老人穿的暖拖鞋、老太太穿的柔质大半身羊毛衫、火腿肠、巧克力、饼干、圣诞卡、圣诞饰物……圣诞节所需的吃、穿、用一切都有了。
“是谁想得这么周到?”金雁好奇地问。“德国人。”老人递给她一封德国政府寄来的用德、波两种文字写的慰问信。原来德国政府(统一前为西德政府)战后除了对纳粹受害者作出经济赔偿外,每年还“根据专立的档案,按性别、年龄和居住国的民俗,给世界各地仍在世的集中营幸存者在圣诞节前寄去一封慰问信和一箱老人圣诞用品”。这项政策已经坚持近半个世纪了。德国政府还良心债,一还就是五十年。
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老人格里希任厂长。
在这以前,“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声远播几公里,油迹溅洒数米外。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可以放在办公室红地毯上工作,不影响隔壁房间人办公”。
武汉柴油机厂聘请格里希时,气缸杂质长期徘徊在五千毫克。格里希上任后的第一个会议,只讲了两句话。一是:“清洁度是产品寿命的关键!”二是当着市机械局长的面,把几个气缸放在会议桌上,然后从气缸中一抓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格里希治厂两年,将武汉柴油机厂的气缸杂质由五千毫克降到了一百毫克左右。即使卸职(因种种原因)后,每次去武汉柴油机厂探望,他还念念不忘质量问题。当他拿出磁头检查棒伸进缸体孔道探测,发现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当他拿出放大镜检查齿轮上的光洁度,发现有些波纹时,竟忘记了自己已不是厂长,火气又上来了。
世界上有哪个民族能比德国人更认真?只有日本人!
让我们暂时抑制一下对日本人的愤恨,看看这个民族是不是值得全世界学习。
说日本人做事认真到“愚蠢”的地步,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离开日本。这不稀奇。日本宾馆领班培训中国员工时做保洁示范,他把抽水马桶洗干净后,从中舀了一杯水喝掉,说:“就按这个标准清洗!”那才稀奇。
说日本人观看体育比赛,几万人离场,地上不留一根烟蒂,一片纸屑,一丝痰迹,这已为世人所熟知。其实这不算什么。首都师大政法教授房宁在日本曾亲历一次堵车,那情景足以使全世界震撼:从伊豆半岛到东京的公路上,几万辆车一辆挨一辆排了一百多公里。(那个时间段)几乎所有的车都是回东京的,道路右侧堵成一条长龙。左侧空出一条无人道,谁要是开到左侧,可以一溜烟直奔东京。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插到空荡荡的下行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车路上,不见一名交通警察维持秩序。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车流一步一步地挪,一尺一尺地挪,静悄悄,不闻一声鸣笛。“他们自己竟把这绵延一百多公里的车龙化解了!如此坚忍、守秩序、万众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
说日本战后几十年,夜里十一时许多办公楼的灯仍然亮着,上班族在无偿加班,这只是小事一桩。比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印尼、东南亚一带深山老林竟还藏着不投降的日本兵(二战结束已快三十年了),那才令人震惊。
日本人分派,不论是左派、右派、中派、极左派、极右派,它们的共同的特征是不走江湖。“日本没有走江湖这个词!”
2002年4月11日,一个五十四岁的日本男人在东京日比谷公园自焚。三十多年前,他是共产主义的纯真信仰者,那时他崇拜mzd。“毛1962年向日本劳动人民发表了重要题词‘只要认真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日本革命的胜利就是毫无疑义的’。”那时他与他的同志们跟警察搏斗,高呼“毛主席万岁!”三十多年过去了,生活在富裕中的他感到信念与现实不符,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就自杀了。据统计,自日本的左翼运动陷入低潮以后,左翼分子自杀的事件每年都要发生几起。
极左派赤军尽管罪行累累,在信念上他们却也是单纯的。1972年尼克松访华,赤军犹如头顶炸了一颗,他们所崇拜的毛主席“仅在一年前,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人民呼吁誓死进行反美斗争,并对当前革命形势作了严峻的分析:是革命制止战争,还是战争引起革命。但是现在毛本人却与他呼吁打倒的对象——美帝国主义的总头目尼克松秘密接触……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们找出“结论”:该为尼克松访华感到惊慌的不应该是革命人民,而应该是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和各国反动派。这说明“美国在印支军事上的节节败北,国内美元流失,面临深刻的经济危机”。不如此解释,赤军恐怕一天也活不下去。
赤军骨干坂口宏在狱中咏颂《长征》、《井冈山》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1975年重信房子领导赤军武装占领了吉隆坡的美国大使馆和瑞典大使馆,要求日本政府释放坂口等七人出境。日本政府答应了这个条件。然而当牢门打开后,“坂口认为出狱对不起死去的战友,拒绝离开日本。1993年他被最高法院判决死刑,1995年执行”。
左翼分子执着,一般群众也不差。
他们中有十年如一日,在内蒙古沙漠义务植树两百万株的“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有二十年救助中国留学生的“留学生之父”;有在中东长年冒着炮火拓宽苏伊士运河的工人;有连续十个小时仰头作业(修复金阁寺阁顶),中间不上一次厕所的工匠;有为了研制碗装面,两年里顿顿吃快速面,最后把胃口吃倒的食品研制人员;有连续八年义务为侵华日军受害者打官司,胜诉后瘫倒在法庭的律师;有耻于领救济金,宁愿双双饿死的不止一对老年夫妇……
让我们再来看恶的一面。
在军国主义制度培养下,日本士兵丧失了人性,二战中对各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欠下累累血债;而当他们败亡时,日本士兵几无一人投降,或自杀或全部战死,亦可悲可悯。
塞班岛战役,得到强大海空军支持的十二万美军进攻孤军困守的三万日军。日军打到只剩下三千人,而后这三千人向美军发起了冲锋。他们跌跌撞撞,“有的撑着拐杖,有的吊着绷带,除了缺胳膊少腿,有的眼还被打瞎了”;他们脱掉钢盔,头上捆起白带,“端着机qiang和战刀,有的仅仅拿着绑在竹竿上的刺刀,甚至有的赤手空拳,潮水似的涌向美军阵地”。那些没有力气冲锋的重伤员,则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与日军最后冲锋的同时,塞班岛的日本百姓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自杀,他们或从崖上跳下,或父母抱着孩子,一家一家走向海里……“整个海面漂满了日本人的尸体。”美军将坦克车改装成宣传车,到处呼叫:“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然而这些呼叫基本无效果,塞班岛总共有一万多日本百姓死于自杀。塞班之战,美军“作战部队起初十分害怕,继而使他们迷惑不解,后来又使他们憎恶,最后却使许多美国士兵表露出真诚的怜悯。日本士兵在洞穴内遭到的惨不忍睹的痛苦以及他们凄然绝望的敢死进攻,使得美国兵要牢记‘勿忘珍珠港’的格言越来越困难”。一些士兵泣不成声:“日本人……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自杀?”
让我们去可怜欠下中国人民累累血债的日军(不论其死如何“壮烈”)是很难的事,但其中神风突击队确实值得世人悲悯。“神风”全是十七八岁至二十多岁的大中学生,大多数未婚甚至未谈过恋爱。他们刚入伍就“樱花般飘落”,对各国人民还未及犯下罪过。
1993年,日本为死于“神风特攻”的一千多名学生兵飞行员举办了题为“学徒出阵五十年——苏醒的殉国学生的真情”的展览。一个前往参观的中国人久久停在一个叫植村真久的神风队员遗像前,心情很复杂:
这些年轻、聪慧的生命过早地消失了,像花蕾尚未绽放便在风雨中凋落。说他们是英雄,不如说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将东条英机的牌位与他们的牌位并列在一起,其实是对他们的嘲弄。
植村真久是立教大学学生,战争末期入伍,昭和十九(1944)年十月作为“第一神风特别攻击队”从长崎飞往菲律宾,战死海上,年仅二十五岁。出击前夜,队友理解他的心情,用军用电话接通了他远在东京的家,使他能够通过话筒最后一次听到襁褓中的女儿素子的啼哭声。在致女儿的遗书中他写道:
素子这个名字是爸爸给你取的,爸爸希望你成为一个素朴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等你长大了,想念爸爸的时候,就到靖国神社来吧。你在心里默念爸爸,爸爸就会出现在你的心头……
二十年后,在植村的灵位前,长大成人的素子伴着《樱变奏曲》,为亡父跳起安魂舞……
读着植村真久的遗书,看到他怀抱婴儿的照片,这位中国人“几欲泪下”。展览还感动了一位俄罗斯人。望着遗像上那一张张稚气的脸,一位来参观的俄罗斯女编辑凄然落泪。“当年是苏联红军扫荡了日本关东军,但来自苏联红军故乡的莫斯科某杂志社副主编卡列娜?德陶卡娜却被日本学生兵征服了。在《莫斯科女儿东京印象记》中卡列娜写道:‘青年学生面对死亡时的表情豪迈坦荡’;‘我理解了什么是大和魂。我又一次深刻认识到拥有那种表情神圣的青年人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民族。’”
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上将担任中国战区(国民党战区)日军的受降工作。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战,对日军血腥暴行仍记忆犹新的中国军人,李默庵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切齿痛恨,另一方面伴随着受降过程,李默庵渐渐增添了感叹:
被俘日军回国途中始终以正规军人队列行走,毫无紊乱现象,也无事故发生。在缴械之时,日军将所有武器包括重机qiang、车辆及自佩武器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并将其人员、马匹、武器、弹药、被服、袋具、车辆等物资登记造册,数字清楚,让人感到与其说是缴械投降,还不如说是在办移交手续。
李默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对当时的这一切我至今印象深刻,并颇有感受。透过日军交缴武器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日军平素的军队管理和训练是严格的,由此也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当时我就想,他们的纪律如此严整,行动如此一致,将来如果领导正确,必是一个可以发挥无限潜力的国家。”
日本民族的优秀品质来自何方?日本民间流传一种说法,称日本民族是中国田横五百士的后裔。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也是一个执着、坚忍、忠贞的民族。其高风亮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一诺千金事之多,几可称社会主旋律。说日本人是田横五百士的后裔这当然不可信,然而中国是日本精神文化的母国却是千真万确的。
赵盾的门客程婴、公子杵臼舍命救护赵氏孤儿,前者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后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程婴十几年忍辱偷生,直至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为赵家复仇之后,自尽而死。
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后,为了使太子丹无泄密之忧,自刎而死。
豫让因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在智伯死后,毁了容,弄哑了嗓子,一次又一次为智伯报仇。三次失败后终被处死,临刑时豫让要求砍赵襄子的衣服,以了心愿。
伍子胥亡命之前对妻子割舍不下,妻子毅然而言:“子可速行,勿以妾为念!”遂入户自缢。伍子胥逃亡途中,一浣纱女同情他,赠其饭食。只因伍子胥交待了一句“倘遇他人,愿夫人勿言”,回头一看,那女子已抱石投河了。伍再逃亡,途中又遇一老渔夫救助渡其过江,也是因为交待“倘追兵来临,勿泄吾机”,老翁毅然叹道:“吾以子含冤负屈,故渡汝过江。子犹见疑,请以一死绝君之疑!”说完,沉江而死。
……
这一切同日本的民族性是何其相似?
然而日本人学习中国的精神文化,最终遗漏了什么?
他们继承学习了古中国的“春秋人格”,畸形发展了坚毅、执着、坚忍、忠贞,却缺乏中国文化的另一重要成分——善。
同样在春秋,卫灵公的两个儿子(太子急子与其异母弟公子寿)“兄弟争死”,奏响了一曲人性的颂歌。
更早,商末的伯夷、叔齐提出“以暴易暴,不知其非!”其“不以暴力抗恶”的观念比托尔斯泰、甘地早了三千年,为信守自己的原则,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
……
中国的这部分文化基因,没有在日本发扬光大。
他们近代学西方文化,也遗漏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爱。
愿他们继续反省!

⑻ 德国人如何砍树,我们的世界观又一次被刷新的读后感

德国人咋的砍树了呢?

⑼ 德意志从四分五裂到终极统一,德国人的民族意识从何而来

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德意志关税同盟的签订,另外一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我们来追溯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史,就会发现它冗长、艰难而曲折。中世纪时的德意志地区,虽然存在着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松散的邦联”,但其下大大小小的王国、公国,甚至是城邦实则各自为政。人们戏称:“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个国。”也正是这样的分裂,让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一直以来较为薄弱。

与此同时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运动在德国掀起了一场“狂飙突起”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德国民族文学的诞生,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正是在狂飙突起运动的影响下,德国的文化性的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人民拥有对德意志文明的认同感愈来愈重,并渴望着一个统一的民族性国家的建立。

⑽ 二战时期德国在无政府的情况下还能自觉的砍树,请问这个故事给你工作带来了什么启示

你说的事我在树上看到到过,当时是二战刚刚结束,德国被英法美苏四国分区占领,此后德国的盟军占领过组成了联邦德国,苏联成立民主德国,而在此之前(马歇尔计划,和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处于无政府状态,1945~1946年间,德国资源在二战中消耗殆尽,特别是冬天,于是德国人自发伐木,每户人家分到一颗树,说是让人过冬用的,实际上好多老百姓冻死,直到美国开始马歇尔计划,对欧援助,才摆脱了欧洲的窘境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