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据说是德国人的功劳,青岛为何可以百年不淹
青岛是一座旅游城市,青岛的经济也很发达。青岛属于沿海城市,所以下雨会很多,但是青岛近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洪涝的灾害。这是因为青岛的地下水管道设施比较完善,一部分人就会说这是因为德国在占领青岛的时候为青岛做出的贡献。
在建国初期,青岛没有被洪水淹,可以说是德国人的功劳,但是在现在青岛没有被洪水淹就不能说是德国人的功劳了,还是主要是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没有让青岛被洪水淹没。
B. 青岛在清末德国殖民的统治下,都受到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是我国着名的港口城市,是山东的经济龙头,其经济总量占到山东GDP总量的15%以上。在民国时期,青岛的地位更高、实力更强,曾一度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其繁华程度不逊色于上海。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在清朝末期,当时的青岛不过是个不知名的小渔村,青岛的崛起是德国人到来之后的事。在德国统治青岛的17年中,青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渔村崛起为“东方的瑞士”。
当然,德国人花费了那么多心血,投入了那么多资本,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战后由于德国战败,德国人丢掉了青岛。不过尽管德国人被逐出了青岛,但德国人留下的痕迹在青岛随处可见,比如着名的青岛啤酒。如今的青岛啤酒已经成为了青岛的一张名片。可以说,德国人对青岛的崛起和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但殖民性质的统治不可否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青岛主权和山东问题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经过斗争和外交谈判,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收回青岛。
C. 德国为何要强租青岛胶州湾
中国历史书和地理书上对于中国经常用一句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来描述,形容中国物华天宝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环伺瓜分之祸愈演愈烈。德国在1897年以传教士被杀的借口,逼迫清政府强租了胶州湾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此次租借的地区域包括整个环胶州湾区域,历史上称胶澳租界。后来在1914年趁着德国第一次大战 战败,日本出兵击败德军占领了这块租界。
鸡贼的李希霍芬在欧美其他公布的报告中则对胶州湾和舟山群岛的价值只字不提。反而反复强调宁波和杭州在商业中心发展中的作用。这种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手法正是应了那句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的说法。
后来德皇威廉一世在批准了远征胶州湾的军事计划,派兵武力强占这一宝地。当时的德国海军司令梯尔皮茨多次引用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的报告,关于胶州湾地理位置和利用价值。欧洲学者的经世致用,学术服务于国家利益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李希霍芬对中国近代地理地质发展开了风气,并提出了黄土风化理论,但是他却是服务列强利益侵占中国的帮凶。
D. 德国人占领青岛是哪一年
德国人1897年占领青岛。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端口。
(4)青岛为什么被德国占领扩展阅读: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着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
E. 青岛在哪一年成为德国的殖民地
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德国租借青岛99年,租借地面积551.5平方公里,德国获得胶济铁路的筑路权及沿线采矿权。从此,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端口。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6]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胶澳租界条约》内容:
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兹将所租各段之地开列于后:
胶澳之口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东北以一线自阴岛东北角起至劳山湾为限;胶澳之口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西南以一线自离齐伯山岛西南偏南之湾西南首起往笛罗山岛为限;齐伯山、阴岛两处;胶澳之内全海面至现在潮平之地;胶澳之前防护海面所用群岛,如笛罗山、炸连等屿。至德国租地及胶澳周遍一百中国里界址,将来两国派员查照地情,详细定明。
在胶澳中国兵、商各船与德国相交之国各船,德国拟一律优待;因胶澳内海面均归德国管辖,德国国家无论何时,可以定妥章程,约束他国往来各船;此章程,即中国之船,亦应一体照办,另外决无拦阻之事。
(5)青岛为什么被德国占领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1896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Herr Baron von Heyking)正式向大清总理衙门提出租借胶州湾五十年之要求。总理衙门加以婉拒。1897年11月1日,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今菏泽市巨野县)被杀,德国趁机派军舰于11月14日占领胶州湾。
1898年3月6日由李鸿章、翁同龢代表满清政府,在北京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签署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条约内容包括租借胶澳(青岛)、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矿藏,和山东省事务共三端十款。及后分别在1898年8月22日签订的胶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签订的胶澳潮平合同和胶澳边界合同确定了德国占领整个胶州湾的范围。
F. 德国是什么时候侵占青岛的 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端口。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G. 一战 青岛如何被德国霸占
1897年11月1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西南部被大刀会会员杀死,史称“巨野教案”。六天之后,也就是消息传到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的当天,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实施军事报复。11月13日,德意志东亚舰队三艘战舰,在海军上将封迪特里希率领下,驶抵胶州湾。青岛历史学家马庚存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表示:
那是1897年的事情了。从中国国内的情况来讲,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极贫极弱。而德国则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欧洲大陆基本被当时的欧洲列强瓜分完毕的背景下,德国急于对外扩张。经过周密考察,德国最终选中了胶洲湾。当时的背景是,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而德国发展起来之后,就要求扩张。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出现了中德在胶洲湾的接触。当然,那种接触同今天的接触已经不是一种概念。实际上就是德国对中国的侵略,而这种对抗就发生在青岛。
事实上,当时并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对抗,由于清廷的外交权和军权都把持在主和派手中,驻守胶洲湾的两千清军在德国军舰抵达胶洲湾的第二天,就不战而退,而七百名德国海军士兵则不费一枪一弹堂而皇之地完成了对胶洲湾的占领。弱国无外交,鉴于当时德意志帝国和大清帝国之间经济军事实力上巨大悬殊,清廷已无力通过外交途径改变胶澳地区被德国占领的既成事实。一本讲述青岛历史的中国官方出版物中写道:
“在德帝国主义的威逼下,1898年三月六日清廷大臣李鸿章、翁同和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规定: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先以99年为限;德国可以建造由青岛经潍县、淄川至济南和青岛经沂州、莱芜至济南的两条铁路,并在铁路两旁30里内享有开矿权;山东兴办各项工程,德人有优先承办权。从此,胶州湾正式沦为德国殖民地,山东成了德人的势力范围。”
H. 山东是怎么被德国占领的,具体点
山东是被德国通过一系列不正当手段阴谋强占的。具体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一、完成南线和北线封锁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发生后,给德国人出兵提供了纠纷口实。11月6日,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在上海的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棣利斯“立即开往胶州,占据该地,并威胁报复,积极行动”。
1897年11月10日,从上海率“开士”号、“晚蔡司”号、“康茂冷”号3艘军舰兵分二路占领了后海的清军兵营和团岛军火库,完成了对清军的北线包围。
与此同时,驻泊在前海的德军重巡洋舰恺撒号兵分三路,先占领了大铁码头旁的清军仓库和前海兵营,最后一路去胶州湾清军衙门送达退兵通牒,完成了对清军的南线包围。
二、切断清军与外界联系
占领行动全部完成后,德军远东舰队司令棣特利斯少将派出特使安孟大尉,向还处于莫名其妙、手足无措的清军总兵章高元递交一封让清军退出胶州湾的退兵通牒。
文中提出:“胶州湾一地,限三点钟将驻防兵勇全行退出女姑口、崂山以外。只允带火枪一车,其余军火炮位概不准带,以四十八点钟退清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德军自占领清军的兵营和军火库后,切断清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控制各制高点,到处挖沟架炮,瞄准清军衙门。面对清军总兵章高元的“切实理论和厉声责问”,德军无动于衷,只是一味的向外驱赶清军。
章高元一边差人将危情飞报朝廷,一边暂将队伍带至青岛口以北8公里的四方村驻扎。当日下午2时许,德军眼见目的达到,马上在前海湾举行庆祝仪式。
德国先在原清军衙门的旗杆上升起一面德国旗,然后由舰队司令棣特利斯少将发表了趾高气扬的讲话,海上的威廉王子号也施放礼炮二十一响。
三、清政府命令不轻举妄动
11月16日下午,清政府来电指示:“惟有镇静严扎,任其恐吓,不为所动,断不可先行开炮,致衅自我启。”严令清军不得与德军发生冲突,以免将事态扩大。
德军则气势嚣张,不断来到四方清军兵营门前无理取闹。他们威胁挑衅,甚至砸坏清军哨兵数支步枪,面对德军的暴行,军中士兵纷纷言战,却被章高元竭力安抚。
1897年11月19日,德军以棣特利斯少将要与章高元总兵会面商谈两军事宜为由,将章高元诱至威廉王子号巡洋舰上严加看守,割断联系,使清军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
四、德国强占胶州湾
德军则加紧派出600余名士兵分头向即墨、胶州等地进发。胶州湾这边的德军也是加紧武力恫吓,挤占清军营地,伺机抢夺清军的武器弹药。德军此举意在继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威逼让步。
11月30日,北京总理衙门李中堂来电:“本日奉旨,着章高元移扎烟台。务即知会德提督勿再逼迫,容汝从容督队移扎。”
12月3日晚上6时,章高元才被德军送到岸上,一路行至沧口回营。5日,清军北移。自1897年12月5日起,胶州湾地区被德国阴谋强占。
(8)青岛为什么被德国占领扩展阅读:
1898年3月6日,由李鸿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签订此条约。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包括胶澳租界、铁路矿务及山东全省办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内容有:
(1)胶州湾及湾内各岛租与德国,为期99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德国得以制定章程约束它国(包括中国)之来往船只。
(2)胶州湾沿岸潮平100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区域内"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阻拦。
(3)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筑铁路两条,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通往济南,一条由胶澳往沂州经莱芜县至济南。德国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30里内矿产。
(4)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须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首先应与德国商办。
I. 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事件是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觊觎胶州湾:提前一年制订计划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过跳跃式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强大促使德国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国外交已经放弃了俾斯麦时代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更为冒险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
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 、胶州湾等港口进行过调查,其中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3月踏上齐鲁大地,开始了3个月的实地勘测。他的到来,对于山东来说,是殖民者罪恶的开端,是德国殖民统治的前期准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矿产、物产、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尤其以煤炭资源描述甚详。通过考察他得出以下结论:山东地区极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有位置优越的可供作军港和商港的胶州湾。
甲午战争之后,攫取青岛就成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标,并开始制订占领计划。1896年德国东亚舰队海军上将梯尔匹茨乘“皇帝号”驶抵胶州湾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国海军一份占领胶州湾的计划就送达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详细、可行的程度都令人惊讶。
巨野教案:德国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进入1897年,德国把巡演舰队驻扎在中国沿海,伺机发动侵华战争,又派水质工程师弗兰西斯前来考察胶州湾的水质情况,看能否用做军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蛮横地“通知”中国政府:“我们保留帝国军舰在今冬必要时停泊胶州湾。”这实际上就是占领前的战书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发的巨野教案,则成为德军出兵胶州湾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华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时间,我决定立刻动手。”
现在回看巨野教案,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19世纪,世界列强把垂涎中国变成侵略实际步骤,派出大量“马前卒”传教士来华。仅据山东一地统计,当时有大小教堂1300余处,其中很多都成为侵略活动的据点。胡绳在1952年所着《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就揭露说:“他们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外国人 ,所以教会成为群众愤怒的对象。”巨野教案中的两名传教士也是因欺压平民引发不满,才被杀害的。
清军零抵抗:德军不费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严饬山东巡抚派司道大员查办,限期15天内拿获真兇,向德国政府表示道歉,借此表明中国对这一案件的重视,企图杜绝德国侵夺中国的口实。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刚刚代替梯尔匹茨担任远东舰队司令的棣特利希海军少将:“全部舰队立即开往胶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坚决地去获取最充分的满足。此行目的必须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后,命令在上海的德国舰队立即进入战争状态。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领舰队驶入青岛前海。“驻防清军哨兵从三色旗上判断出是德国军舰。总兵章高元已从哨兵快报得到德舰进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询问,却见德舰放出短艇向岸边驶来,安孟大尉和两名士官,随带汉语翻译,奉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将军前来拜访章总兵”,周兆利说,见到三名德国军官,得知德舰乃“借地操演”而进港驻泊,逗留几日便可离港,章总兵悬起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礼让,使章总兵颇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总兵衙门设宴款待将军,为其接风洗尘,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虚于委蛇之后,拒绝了清军好意,11月13日这一天就在波澜不惊中滑落过去。”
11月14日,清晨7时许,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发布了占领胶州湾的命令。由“羚羊号”及“威廉号”两舰官兵组成500人的陆战队,分乘三艘快艇,从栈桥登陆,并分头占领了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包围了总兵衙门和4个兵营。中午,棣特利希派员向章高元递交了通牒:把胶州湾交给德军,清军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撤到女姑口和崂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时退完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在德军威逼之下,章高元没开一枪一炮于14日下午三时下令清军拔队后撤,由青岛村退往山后的四方,当日德军宣布占领胶州湾及其附近一切海岛及属地。随后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军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沧口,最后调驻烟台,青岛从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屈辱的条约
“给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试图与德国展开谈判,但没有任何对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总理衙门一直谨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国人的圈套。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后,清政府内部一片愕然。山东巡抚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张对德开战,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实权派大臣则主张“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鸿章还轻装简从,前往俄国驻华使馆,“以中国政府名义恳切地乞求俄国支援”。但德俄很快达成妥协,俄国不反对德占胶州湾,作为交换,德国亦支持俄国占有旅顺和大连。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还赔偿了德国建筑教堂费用22.5万两白银,德国外交大臣说:“其准备给我们的,竟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
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对青岛来说则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将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都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记者 王法艳
胶州湾风云备忘录
至少自1869年起,德国人便开始有计划地对胶州湾及周边进行调查研究,当年3月,近代德国着名的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齐鲁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对山东境内矿藏、贸易、交通等都进行了详密考察,并于 1877年向德国政府提交《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报告,强调了胶州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议在此建筑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胶州湾。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谕德国外交部: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巨野教案以巨额赔款,并立即追缉严办兇手,舰队必须占领胶州湾并采取严重报复行动。德皇在信中说:中国人终于把我们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给我们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时许,德国士兵在晨雾迷蒙中登上胶州湾陆地,中午过后,章高元即令清军撤退至青岛山后四方村一带,慌忙中竟将14门钢炮丢给了德军,清政府营建了7年多的胶澳海防基地在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陷。就这样,胶州湾落入日耳曼之鹰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岁的李鸿章已无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不仅强租胶澳99年,整个山东也成为其势力范围,胶州湾畔的小渔村由此成为当时远东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并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J. 百年青岛站,它的背后与德国人有着怎样的一段往事
清朝光绪年间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三年之后青岛站开始建设,其设计者就是德国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青岛站的建筑风格才十分“德国化”。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日渐腐败,与之相反的是欧洲国家正在不断崛起与壮大。像英法两国就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不断侵占其它国家的土地,持续扩大殖民统治。作为后起之秀的德国也想要分一杯羹,但是当时留给它的地方已经所剩无几。
一年之后,青岛站建造完成。后来以该火车站为中心,德国人又在它的周边修建了不少德式风格的建筑。现如今这一片区域也成为了外来游客争相前来打卡拍照的观光地。而青岛站在经历了百年的时代变革,至今仍在使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