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时德国军队都有哪些国家的人曾加入
二战时德国国防军只对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的日耳曼人开放服役。
反倒是党卫队的武装党卫军吸纳了很多所谓雅利安民族的人志愿服役,其中北欧的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还有波罗的海三国和捷克苏台德区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德意志族被编入武装党委队志愿师。
此外被德国认定为雅利安人的印度人(英国军队里的印度战俘),以及不再信奉东正教而是信奉天主教的原属于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如操德语的捷克波西米亚人,巴尔干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和反对犹太人的巴尔干波斯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穆斯林民族则被编入东方志愿师。
‘贰’ 二战德国犹太人波兰犹太人在待遇上有什么区别吗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犹太人就被西方大多数人视为“异类”,经常遭到国家的驱赶,经常集体大迁徙。
更要命的是,相传耶稣是被犹太人给出卖,才会被抓,被钉在十字架上的。
当然,这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之,你跟我们信的不一样,我就是要进一步不认可你,打压你。
或许,你很难想象在20世纪初的德国,犹太人受到欧洲最好的待遇。成千上万的欧洲犹太人逃离东欧的大屠杀,来到德国定居下来,一战爆发前达到54万人口。
尽管德皇威廉二世对犹太人没有好感,但是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犹太人完全的法律平等权利,近15%的犹太人自豪地加入德军,为德意志帝国的事业而战。可惜,德国的一战战败,让犹太人成为发泄不满的出口……
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有的国家犹太人几乎全部本杀害。波兰330万犹太人有300万人被害,苏联被害在110万人以上。南斯拉夫7800犹太人中,被害达7100人,立陶宛16800人,被害14300人。所以说在二战时期单说屠杀犹太人的话,欧洲每个国家基本上都是兇手。只不过德国是战败国。所以就被迫当了“背锅侠”但实际上苏联,波兰,荷兰,意大利等等国家都是屠杀犹太人的元兇。
自从犹太人被驱逐到其他国家被军事形势搞得更加困难以来,27岁的皇家莎士比亚学院新院长莱茵哈德·海德里希现在不得不隐瞒谋杀的想法,这些谋杀是在德国占领区内实施的驱逐出境计划背后,由饥饿、冰冻等造成的“自然”死亡造成的。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区分了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严格保密的“最终目标”和“追求最终目标的部分行动”。从1939年9月中旬开始,根据国防军的军事成就,海德里希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讨论了领土“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新计划。
‘叁’ 二战期间哪个国家对待战俘最仁慈呢
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一共有57个国家参与了这场厮杀,共约7000万人死亡,约1.31人受伤,战俘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那么哪个国家对待战俘最仁慈呢?下面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说一说。
第一个,德国。德国对待俘虏的态度完全取决于对方来自哪里,如果是西欧地区的俘虏,那么德国人对待他们还算友好,但是如果是犹太人俘虏或者是斯拉夫人,那后果只能靠想象。另外,德国对待战俘也分战争初期与中后期。战争初期的战俘比较惨,大部分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到了战争的中后期,德国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大量苏联战俘被分配到了各种军工企业或者农场一类的地方干苦力,这相对于他们之前的同伴来说好多了。
‘肆’ 二战美德战争,看德军怎么对待美军俘虏的
二战结束后英美法受降了大约五百万德国战俘, 当时德国兵迷信美英, 争相向西线溃退投降. 除法国将战俘的一部分押送回国做苦工, 其余大部分都被囚在德国中西部的露天营地里, 从45年夏直到46年初, 据估计大约有一百万德国战俘死于冻饿及盟军的出于仇恨的折磨.
真正受到优待的是早于二站结束前投降的德国兵, 当时大约有20万被送到美国, 大多数都最终幸运回国.
在德苏战争的头一年, 大约有五六百万红军被成建制的打垮, 大部分都做了德军俘虏, 用做苦力, 受尽折磨, 所以苏军对德军俘虏也毫不手软, 斯大林格勒一役, 30万德军除战死的大约有十万投降, 最终活着回到德国的只有不到三千人, 而且都是有一官半职的.
当时德军知道派到东线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反倒能英勇作战, 1945年最后的柏林战役, 以双方各死伤30万人收场, 不能不说是双方互不妥协鱼死网破的典型.
德国人对二战的反省是多方位的, 除了不断的揭示德国给他人带来的灾难, 更多的是揭示第三帝国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自掘坟墓的. 当时的着名历史人物, 从将军到演员, 都在一系列的历史记录片中得到剖析, 主题很明确, 不只是希特勒发动了这一切, 德国的悲剧更是当时普通德国人自己的错误选择.
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后果是德国人的普遍厌战心理, 不分青红皂白, 一味讲究和平. 当年波黑内战, 德国就力挺不出兵, 科索沃危机也不愿出头. 德国青年必须强制服兵役, 很多人宁愿通过参加为时一年的以工代赈, 也不愿当九个月的兵.
加拿大作家约翰·格兰特在查找了众多的资料和访问了众多的当事人后,意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却很少为人所知的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美军的德国战俘集中营里,有一百万已经投降的德国战俘死于人为的饥饿、疾病和无医无药。他用了三年时间查访了当时盟国(美,英,法,苏等)的政府档案,与当事人谈话。记录了以下事实。至1945年5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200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释放回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往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美国在欧洲和北非受降525万人。美国处理德国战俘的作法不同于英、法、加等国。当时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部司令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他不愿与英军合作处理德国战俘。因为英国人按照日内瓦公约处理战俘,即:战俘在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方面不能亚于俘虏他们的军队的士兵待遇,有与家人通信的自由,红十字会定期访问战俘营地。但是艾森豪威尔决定自搞一套。在l945年4月,他提出一项建议,建议将德国战俘分成两种等级:1、投降的战俘。2、缴了械的敌对武装力量。第一类人按日内瓦战俘公约处理,第二类人,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指示,仍旧按敌对武装力量处理,即,即使他们投降了,也可以杀死他们。实际上到了1945年8月,所有的德国战俘都归入了第二类。从l945年5月国际红十字会的材料表明,所俘获的德国战俘的健康状况,除受伤者外,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在美军的战俘营里,情况迅速地恶化,战俘们被置于露天的黄土坡上,没有遮蔽风雨和太阳的帐篷,没有树阴,更没有房屋,强壮的战俘自己用手刨个洞出来,像地老鼠似地蜷在洞里,体弱的就在露天里躺着,晚上太冷,就一堆人挤在一起互相取暖。有时下大雨,土洞的泥土松动而塌方,倒霉的"地老鼠"就被活埋在里面。这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战俘们得不到食物和饮水。当时的情况并不是食物缺乏,由当时盟军和国际红十字会披露的材料表示,美军在欧洲的食品总部有大量食品囤积,国际红十字会有十万吨食品储存在瑞士。但是饥饿却在战俘营里蔓延。战俘们得不到足够的饮水,有时河水近在营地旁,但就是那样的脏水战俘们也喝不到。有两位曾经在美军驻欧洲医疗队工作的医生乔马斯·马森和查尔斯·贝斯里曾视察过美军战俘营,在1950年他们写道"大约十万名衣衫褴褛的人挤在齐膝盖深的泥浆里,肮脏,憔悴,瘦弱,目光无神--"疾病很快在德国战俘营里蔓延,主要是痢疾、伤寒和坏疽和肺炎。国际红十字会要求视察战俘营的要求屡次被美军拒绝,战俘在无医无药的情况,生命"自动地消失"了。这是造成战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自1945年4月艾森豪威尔将大量德国战俘界定为"缴械的敌对武装量",到l946年一月,有l00万德国投降战俘从美军的战俘营消失。到l950年,大多数非登记在册的德国战俘的材料被美军相关机构销毁。这l00万在战俘营里死亡的德国士兵人数相当于从1941年至l945年整个在西线与盟军打仗死亡的德军人数的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样的杀人中落幕的。死亡的人数并不亚于日本在原子弹轰炸下的死亡数字。
‘伍’ 二战哪个国家的俘虏待遇最好
在1945年2月上旬,落在美军手中的德军战俘的总数大约为30万人。对于德军当时的剩余兵力,美国人心里是有数的。此刻德军的所有兵力加在一起大约还有700万之众,尽管战斗力已大不如前,但只要希特勒拒绝投降,盟军方面要想吃光这支顽强的军队无疑是需要时日和付出的。为此,美、英两国共同拟定了一套对德军俘虏的处理方案,准备把俘获的德军士兵逐批运送到已被解放的法国北部地区拘押。但是,接下来的战争进程发展之快大大超过了盟军的计划。在3月份的莱茵河西岸战役中,大批东撤的德军因无法跨越莱茵河(河上的桥梁大多被毁)而被美军俘获,加上在鲁尔包围圈里被俘的德军B集团军的32万人,总计57.5万的德军士兵成了美军的战俘。面对如此多的战俘,原定的安置计划在组织工作上遇到了瓶颈。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建立露天大营,就地安置战俘,于是世界战争史上着名的“莱茵大营”诞生了。
1945年4月,原本要把盟军赶出德国本土的德军B集团军的21个师约43万人在鲁尔地区陷入盟军的大包围圈。4月21日,德国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签署了B集团军就地解散的命令后自杀,32万德军士兵就此成为了盟军的俘虏。这些俘虏被安置在莱茵河畔的临时露天战俘营,“莱茵大营”由此诞生。4月25日,在雷马根的“莱茵大营”的岗哨位置上一眼望去,密集的战俘人群浩如烟海。
设置这样的战俘营的第一考虑是用莱茵河阻断战俘向东逃往德国腹地的去路。其次是充分利用莱茵河流域的宽阔平原,用最省力的方式容纳最多的战俘。后来的战争局势证明,就地安置战俘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随后的德军被俘人员的数字呈爆炸式增长,把这些战俘及时疏散到法国去已变得很不现实。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后,在曾经号称“不可战胜”的德军中开始显现树倒猢狲散的效应。5月2日,首都柏林的守军全部投降;5月4日,德军的海军上将弗利德堡代表在西北地区和英军作战的德军签署了投降书;5月7日,德军的约德尔大将在西方盟军代表面前签署了德军的全面投降书;5月8日深夜,不甘落后的苏军在柏林又组织了一次德国投降的仪式,由德方的凯特尔元帅、弗利德堡上将和施图姆夫大将分别代表德国的陆、海、空三军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在希特勒自杀后的一周时间内,德国的武装力量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一垮塌,从5月9日开始,400多万德国军人沦为战俘。
欧洲战争的迅速终结使胜利者感到有些猝不及防。敌手消失之后,盟军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那人海一般的战俘群。昔日的对手已经失去了一切话语权,对日内瓦公约的遵守水平考验着每一个胜利者的国际道义。在这方面,美国人交出的答卷非常另类。
1945年5月4日,艾森豪威尔在没有和英军取得共识的情况下单方面向美军下令:把在德国境内收押的德国军人当作“被缴械的敌军”(DisarmedEnemyForces)而不是“战争俘虏”(PrisonerofWar)对待。此命令于8月22日又扩展到在奥地利向美军缴械的德军。就这样,投降的德军俘虏被美国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在德国和奥地利以外被俘的德国军人,他们可以享受日内瓦第二公约规定的战俘待遇。另一类是被解除了武装的敌人,对于敌人,美军当然不必承诺给予“日内瓦待遇”,也完全可以禁止国际红十字会向这些人提供生活物资,同时有权向国际红十字会封闭有关这些人所获待遇的一切信息。
艾森豪威尔
一个匪夷所思的逻辑被美国人创造出来了:对于一支已经无条件投降的军队,其士兵在受到关押的情况下仍然是敌人,而不是战俘。
“莱茵大营”前后建立了37处,在德国投降后被整合成17所大营。这些大营沿德国境内的莱茵河而建,南起布尔-伊格海姆,北至布德利希,其间的河段总长约350公里。其中有两所大营建在了莱茵河东侧。除了这17座大营以外,在莱茵河的支流内卡河畔也建了一座海尔布隆大营。这18座庞大的露天战俘营差不多容纳了全部落入美军之手的德国人,他们包括:德军B集团军在鲁尔包围圈和藻厄兰地区的被俘者、在美军第九军东进易北河过程中的德军被俘者(他们多数正在执行阻止苏军西进的任务,当美军逼近时,他们及时地选择向从身后逼上来的美国人缴了枪)、在下萨克森、威斯特法伦、哈勒山区和美军交战时的德军被俘者(我的博士导师就在此列);在德国宣告投降后成建制地向美军缴械的德军士兵。此外,被俘的还有一大批没有军人身份的人员,其中包括民兵性质的“人民冲锋队”队员、自发抗击过美军的平民、政府的文职人员、纳粹党徒、国防军女助手、医院工作人员等,林林总总,被关进“莱茵大营”的人数高达500余万。按照二战前夕的8000万德国人口计算,6%的德国人都被集中到了“莱茵大营”,其绝大多数都是对德国今后命运至关重要的青壮年男子。
这些在艾森豪威尔眼中仍然是“敌人”的战俘,事实上已完全丧失了与美军为敌的资格,他们象任人宰割的动物一样被美军用卡车从各个受降地点拉到了莱茵河畔,然后象倾倒垃圾一般被“倒”进了一座座“莱茵大营”。每个大营里都有很多用铁丝网划分开的巨大方阵,划分方阵的主要依据是俘虏的身份。孩子兵、伤病员、普通国防军士兵、国防军女助手、人民冲锋队、党卫军、纳粹党徒、外国人等依次分开,每个方阵中的俘虏人数在5千至1万之间。
概况
掌握大量被缴获德军物资的美军很少向俘虏们发放帐篷,'莱茵大营'里的绝大多数俘虏都只能象圈内的牲口一样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方阵内的人均占地面积是3-5平方米,几场连阴雨之后,大营里面就变成了一片泥潭。没有任何劳动工具的战俘们开始自己动手改善住宿条件,他们利用餐具和罐头盒做铲子来挖掘地洞,把食品包装箱的纸板当作建材,一点一点地抠出了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洞。这些地洞通常在地表以下1.5,米-2米处,洞口宽约半米。缺少支撑的小地洞在夜间下雨时极为危险,经常因渗水而坍塌,导致不少战俘被活埋在洞里。没有任何人统计过就这样死去的人究竟有多少。也没有人去挖掘出这些死者。在大营最终被美国人的推土机整平后,这些死者便永远地成为了莱茵河流域土地的一部分。
据统计,在1945年4月到7月的4个月时间里,“莱茵大营”中约40%的战俘是以睡地洞的方式熬过来的,超过50%的人一直睡在露天,只有6%的人得到了帐篷。
德国战俘
初到“莱茵大营”的德国战俘根本想不到文明和人道的美军会在这样的露天野地里安排他们住宿长达数月,他们甚至连衣帽都不肯脱掉,以为很快就会另有去处。当他们意识到在这里要经受一场生死考验时,一切自尊和傲慢就必须抛开了。讲究干净和秩序的德国人开始了一种近似于老鼠和猪狗的生活,战俘营里遍布地洞,污物满地,瘟疫横行。
大营里的各个方阵被依次送进了德国俘虏,一个方阵装满后,再打开另一个方阵的铁丝网大门……。美军对新进方阵的战俘通常在2-4天内不提供食品和水。谁也说不清美国人究竟意欲何为,但这种做法起到的客观效果是:在与饥渴抗衡中的俘虏们唯有减少一切活动才能保持体能,他们既没有体力逃跑,也没有体力闹事,更重要的是,一批本来身体已变得虚弱的人会在“莱茵大营”的这一首轮生存考验中被淘汰掉。
开始提供食品和水以后,战俘们发现供应量严重不足。正常人在不活动时每天需要1200卡路里的热量供应,劳动的人则需要2000-3000卡路里。而“莱茵大营”里的战俘们每天只能获得400-900卡路里热量的食品。他们获得的食品主要是美国产的鸡蛋粉、奶粉、饼干、巧克力、咖啡,在饮水供应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这样的食品迅速地吸干了战俘的体内水分,许多人出现严重的便秘。
大营里没有洗漱设备,没有医疗器械,没有消毒设备,没有医疗措施,对伤病员的治疗和护理主要由战俘中的医护人员自己解决。每个方阵内只设有一个简易的地沟茅厕,很多病弱无力的人因为缺少体力穿越肮脏混乱的人群到达茅厕,常常在栖身之地排便,致使营地的环境日渐恶化,痢疾、伤寒、坏疽、肺炎等疾病开始在各营地蔓延,形成了对濒死人员的最后一击。
看守大营的美军严禁战俘和外界发生任何联系,附近的居民如果向战俘提供食品,发现后立遭枪击。当地的德国管理部门如果向战俘提供生活物资,发现后立即查办甚至处决当事人。瑞士红十字会曾尝试给“莱茵大营”提供食品、医药和生活物资,这些物品在到达之后,又被艾森豪威尔下令运回瑞士。
数据
究竟有多少战俘死于美军的“莱茵大营”里呢?战俘们只能看见身边的死人,不可能给出350公里长的莱茵河沿岸的全部死者的数目。外部世界(包括各类媒体、地方管理部门和国际红十字会)也不可能掌握任何统计数字,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近战俘营。唯一掌握总体情况只有美军。美方公布的“莱茵大营”的全部死亡人数为5000。和500万的战俘总人数相比,死亡率为0.1%。这个比例与和平年代的德国人口的死亡率完全一致。接受这个数字的条件是在两个前提下选择其一:或者是500万德国俘虏的生存能力超乎人类的一般水平,或者是美国给予他们的是“日内瓦待遇”。如果两个前提都不存在,人们就可以确定美国人没有说真话。
战俘韦尔纳在1998年出版的《布瑞曾海姆战俘营》一书中说,住在布瑞曾海姆战俘营附近的居民证实,在1945年4月到7月的4个月时间里,他们每天早上都能看到120-180具的尸体被运走。韦尔纳据此估算,在他呆过的这座容纳了13万战俘的大营里约有1.5万人死亡。死亡率为11.5%。如果加上在阴雨天气被坍塌地洞活埋的死者,死亡率应在15%。鉴于其它“莱茵大营”的状况也不可能比布瑞曾海姆战俘营的待遇更好,韦尔纳给出了一个恐怖的算式:500万人乘以15%,等于75万战俘在“莱茵大营”里死亡。
1989年,加拿大记者巴克切发表了一本叫作《有计划的死亡》的书,在“二战”历史研究领域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巴切克在多年查阅各国档案、文献和采访当事人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美国人手上死去的,以及后来移交给法国后死去的德国战俘的总数为80万到100万人。其中应由美国人负责的死亡人数约为75万。这个数字和原战俘韦尔纳的结论不谋而合。巴克切认为,掌握真实数据的是美国,但记录此类信息的文件或者已被毁掉,或者已被修改,或者至今还处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但是很多历史学家指出了巴克切的错误,例如某个地方很明显地打多了一个零而使得战俘的死亡数被乘以十,从而得出了11.5%的数字。
‘陆’ 二战时期,世界上哪个国家最优待俘虏
第2次世界大战是人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灾祸,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民众,前前后后一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亿以上的人口被强行卷入了战争,整个战争中,军人和人民大概伤亡人数在7000万左右,对各个国家造成的损失,大概在5万多亿美。
为了这些战俘在庄园里为他们建立了很多房子,而且每个月按时给他们送来食物和生活的必需品,战俘有吃有喝,种种花,聊聊天,打打牌,实在闲的没事的才开垦种田,当时战俘们都不跑,因为在这里啊,喝得好吃得好,远离战火在,当时过的算是神仙日子,然而这个国家就是加拿大,因为加拿大地广人稀,缺少建设,二战过后很多人想念加拿大,甚至有一些人不认为自己是德国人还是加拿大人,移民到了加拿大。
‘柒’ 在二战期间,到底哪一国对战俘的处理方式最为人道
这绝对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真的根据历史事实来推断,绝对是中国对待战争俘虏的方式最为人性化。
日本是二战国家中对待战俘比较残暴的,通过日本在各个国家犯下的罪行,就可以看出日本由于受了天皇的洗脑,真的对于其他国家的人都可以下狠手,日本当初在中国实施的就是“三光”政策。他们所到之处,所有村庄没有一个活口,即使连妇孺儿童都逃不过被残害的命运,震惊国际的南京大屠杀就可以体现日本士兵是多么的惨无人性。从日本对待中国人的手段和中国对待日本战俘的手段,就可以体现出两国之间的差异,这也是我坚定的认为为什么现在中国比日本发展的好的原因。
‘捌’ 二战时德国的仆从国都是哪些国家
二战时期,大量法西斯国家为纳粹德国给予帮助、提供能源物资,并让自己的军队跟随纳粹德军南征北战,在这些法西斯国家中除意大利和日本两国,其余都被称为仆从国,到目前为止已知的仆从国主要有以下四国:
1.匈牙利
2.罗马尼亚
3.保加利亚
4.芬兰
除此之外,西班牙也是法西斯主义国家,西班牙法西斯独裁者佛朗哥虽然宣布保持中立,也却暗中帮助纳粹德国。
‘玖’ 二战时德国的仆从国都是哪些国家这些国家派了多少兵力帮助德国
二战时的德国 不仅拥有德国本身 还有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除了日本 意大利 还有众多仆从国 如芬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等等至于其它东欧国家,旁边有一个强大而又野心勃勃的苏联,它们的领土随时都可能不保,而英法等国所谓的保护和援助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加入轴心集团也是无奈之举。 轴心国成员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变后被轴心国瓜分占领)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乌斯塔沙傀儡政权) 轴心国的合作国芬兰(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西班牙(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泰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维希法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