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耳其和德国如此友好的关系,是一战,二战的原因吗
不是的,二战的土耳其就相当于是走钢丝的演员,左摇右摆,又左右逢源。像欧洲大陆其它中立国一样,土耳其在二战中与纳粹有紧密的贸易联系,但原因却不一样。土耳其象葡萄牙一样是个亲英情绪很强烈的国家,甚至在二战爆发后的1939年10月,土耳其还和英、法缔结了军事互助同盟。法国陷落后,土耳其于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国对德国宣战。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纳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国占领巴尔干半岛后迅速同纳粹签订了友好协定。土耳其没有公开反对纳粹,而纳粹也并未侵犯土耳其的边境。总的来说在二战期间土耳其就像走在绷紧的钢丝上的杂技演员,努力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寻求平衡。1941年10月,土耳其与德国签订了一份重要的贸易协定。德国用军需品和其它工业品与土耳其交换矿石原料,尤其是铬矿石。与此同时土耳其与英美也保持友好关系,以铬矿石与英美交换先进的武器装备。铬是制造合金钢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纳粹的唯一铬进口国。纳粹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曾经指出,若是铬矿石的供应被切断,会导致德国的军火生产中断10个月。铬矿石经铁路由土耳其运往德国,其间要经过世界上最为崎岖不平的巴尔干山区,一路上到处是桥梁和隧道。盟军在战争结束前重点轰炸了这条铁路,以切断对德国的铬矿供应。为了争取土耳其参战、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于1941年被美国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国名单。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盟国预料到纳粹不会再对土耳其构成军事威胁,于是共同要求它参战。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对德国的铬矿石供应,并且像其它中立国一样,是在经济制裁的威胁下才这么做的。1944年8月,土耳其与德国断交。1945年2月,由于盟军已将德军驱逐出巴尔干半岛,尤其是此时再不下手将得不到加入联合国的机会,土耳其才对德国宣战,用当时爱尔兰总理德.瓦勒拉的话说,就是“在最后一刻,为了猎取联合国成员资格而赶上了潮流”。据美国专家估计,土耳其收到的纳粹黄金最多只有1500万美元,大部分来自比利时央行,德国人用其购买铬矿石。盟国并未努力追回这些黄金。由于土耳其控制着黑海的入口,又与苏联接壤,美国认为它对冷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46年,在土耳其召开了关于没收德国在土黄金和资产的谈判,盟国估计这笔资产共计5100万美元。“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终止了这一谈判。1947年7月,美国与土耳其签署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贷款协定,该协定对向土耳其索要黄金的谈判不啻是致命一击。土耳其最终没有归还任何纳粹黄金。 希望采纳~~O(∩_∩)O~
❷ 德国跟土耳其渊源怎么这么深
德国二战结束后,青壮年死伤大半,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需要大量劳工,旁边的东欧国家都在搞共产主义,跟当时的西德是完全两个阵营的。德国人看了一圈发现就土耳其离得不远,青壮年大把,就把人都招来当工人了,跟中国的农民进城务工一样。来了么,人家就不想走了,拖家带口,越来越多土耳其人来到德国。
❸ 民族和文化差别甚大的土耳其人,为何会成为德国第二民族
土耳其人成为德国第二大民族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战争因素:土耳其和德意志的故事,从1526年开始,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打败匈牙利-波西米亚联军。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王朝瓜分了匈牙利国土,这两个国家就此接壤,可以直接开展交流,为今后的交融创造了条件。随后奥斯曼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开启持续30年的战争,为两个民族打开了交流的通道。
❹ 德国和土耳其为什么关系这么近
德国崛起是非常近代的事情,在三百年前,统治现今德国领土的哈布斯堡王朝和统治现今土耳其领土的奥斯曼帝国是接壤的。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奥斯曼帝国和西欧国家相比开始走向衰败,国土也渐渐分裂,国内有识之士试图从欧洲引入新的工业和军事技术,想要重振国家。一开始是找法国人,无奈法国政局不稳,自顾不暇;而新兴的德意志普鲁士国家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国势正旺,于是从十九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不断地从德国聘请军官担任军事顾问。
一战之后,许多本来明显的地缘和军事联盟关系都随着新兴国家的出现而变得暧昧。二战时土耳其并未卷入战争,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倒向美国以对抗苏联,随后加入北约,和德国重新共处一个阵营。在重建德国的劳动力里面,土耳其人固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些劳工之所以最后要努力在德国留下,也许和德国历史上对于土耳其的影响有所关联。
❺ 一战中,德国为何选择羸弱不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盟友
众所周知,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是属于战败国,而且两次基本上都是以少数国家对抗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几个轴心国试图瓜分全世界的非正义战争,因此德国的盟友也自然是少的可怜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欧洲各国为了重新划分利益而进行的一个战争而已,德国人的盟友还是少得可怜,甚至还有一个比较弱的奥斯曼帝国。
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都是强强联手,那么德国只是选择了不堪一击的土耳其,最后也就只能是以失败收场了。
❻ 为什么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境内
钢铁洪流,是今天网友们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恐怖战斗力的形象称谓,后来也被引用到了在绿茵场上无往不利的德国足球队身上。然而,这辆钢铁战车,曾经在2018年世界杯之际遭遇了一场涉及政治敏感的风波。
当年夏天,厄齐尔、伊尔卡伊·京多安两位德国国脚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国媒体曝光,一时间关于德国国内种族主义的风波甚嚣尘上,厄齐尔这位曾经的德国前锋也因此离开德国队。实际上,厄齐尔事件不仅仅是一场偶然。
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已经有600万土耳其裔(德国总人口8000万),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产生在与土耳其并不接壤的德国呢?
图/德国当地的土耳其劳工
不过,土耳其人来到德国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涌入使得这一族群能够形成自己的规模化社区,从而产生群居与社团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毕竟与基督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国就形成了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内环小社会,对于德国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产生了免疫与抵制。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争取自己的政治与经济权利,甚至在要求社会福利的同时要求当地政府对自己文化习惯的尊重。在欧洲白人生育愿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却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长的人口对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并不完全是个想象……
❼ 二战期间,土耳其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尔塔会议后才对德宣战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土耳其直接站队,被列强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确定哪边会可靠一点的时候是不敢再轻易站队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强不会容忍土耳其这种模糊的态度,各方都在注意着土耳其,都想将土耳其拉到自己这一方。
但土耳其还在犹豫,直到实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时候,向德国宣战,还赶在苏联前面。虽然苏联觉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对土耳其比较宽容,土耳其最终倒向西方。
❽ 德国的铁杆支持者土耳其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
文/寂寞的红酒
土耳其位于亚洲的西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二战时期少数没有卷入战争的大国之一。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一战后土耳其和德国关系密切,两国关系走的非常近,可以说好的穿一条裤子,土耳其是德国的铁杆支持者。二战爆发后,土耳其不顾英法的警告,不断向德国提供铬矿石、铁矿砂、羊毛、烟草等资源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在德国街头能看到很多土耳其人在为德国人服务。当然,二战中德国也给了土耳其不少好处。战后土耳其成为德国纳粹分子逃跑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土耳其为这些纳粹分子提供了庇护。作为德国的铁杆粉丝,土耳其为何没有加入轴心国?
第一,土耳其人吸取了一战的惨痛教训。一战中土耳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差点亡国,所以再也不敢轻易参战。他们一直牢牢记住国父凯末尔的遗言:如果将来发生战争,土耳其无法保持独立,一定要加入有英国的一方。这不仅仅因为英国强大,而是英国人从没有站错过队,跟着英国一定没错。土耳其人记在了心里,所以一直保持中立没有加入轴心。
第二,土耳其地理位置重要,周边局势复杂。东面的巴尔干半岛是轴心国的势力,但其他方向是盟国势力,北部强大的苏联和南部的英国他一个也惹不起,所以土耳其不敢贸然站队,一旦激怒英国和苏联,亲德的伊朗就是他的下场。虽然在德国席卷东欧时,土耳其确是动了入伙的心思,承诺如果德国拿下高加索就参战。但没多久德国就被苏联挡住,土耳其的承诺自然无法兑现,乖乖收起尾巴在一旁观战。
第三,土耳其虽然没有入伙,但土耳其也没闲着,吃了原告吃被告,从轴心国和盟国两边捞了不少好处。德国人帮他修铁路、建工厂,英国人帮他修机场、建港口,美国人又给装备又给钱,可以说土耳其赚翻了。在二战中,土耳其利用两边的援助打造了一支近百万人的现代化军队,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一跃成为西亚第一强国。当1945年德国大势已去,土耳其很快变脸向轴心国开战,搭上了联合国的末班车,成为二战战胜国之一,还攀上了美国的关系。参考资料:百
❾ 土耳其军事实力怎么样 是世界强国吗 跟德国关系好不好
土耳其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应该属于比较强的,现在土耳其拥有北约成员国除美国外数量最多的武装部队,但其装备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工业制造能力并不强,作为世界级强国,必须能够大规模制造并出口工业品,而土耳其现在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算不上是世界级强国。土耳其和德国是历史上的传统盟友,两国自19世纪中叶即开始结盟,两国的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解散,但德国和土耳其的关系一直很友好,尤其二战结束后,百废待举的德国急需大量劳工,而土耳其是向德国提供劳工最多的国家,现在这些劳工的后代大都留在了德国,德国拥有除土耳其本土外最大的土耳其人口,更使两国关系十分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