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济大学怎么样
学弟学妹们,你们好:
我是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4届毕业的学姐。同济的主校区主要为四平路本部和嘉定校区。1.四平路本部小而精致,个人觉得是上海市区最美丽的校园:建筑高低错落,很有特色;花草繁盛。3月25日-4月2日前后,爱校路樱花道十分美丽。2.交通。四通八达的四平路,出了校门就有的十号线。3.美食云集。本部食堂还是相当好的,好吃不贵、品种丰富。个人最爱留学生食堂的咕咾肉,还有北苑啦;校园附近也都是好吃哒。4.图书馆。图书馆非常棒。本部的双子楼很有格调。5.专业。土木、建筑、城规,众所周知,是王牌专业。同济德语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时至今日,同济与德国的关系都非常好,交流机会也特别多。同济与欧洲的其他不少国家合作也比较紧密。就业方面,对德语听说读写译有很大的要求,毕业出来适合做公司涉外翻译,助理等对德语听说读写译有很大的要求,毕业出来适合做公司涉外翻译,助理等。同济大学目前在我国来说都是名牌大学,但是是一个理工类为主的院校。如今学校正在转型,向综合性大学迈进,并且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学校很多专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地处上海,在我国的经济中心,学校的资源也很多,无论是什么专业。
身为同济大学的一份子我倍感骄傲,相信刚拿到同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你们的心情一定十分激动,同济大学作为一所985院校,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我深深的爱着我的母校,这里有我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
我最喜欢雨后的同济大学,一辆自行车在雨后骑行,感觉古朴又不失大气。3月末的樱花盛开,走在樱花大道上,虽然路途有点短,但是却充满了浪漫的栖息,校园是充满青春正能量的地方。刚过去的季节去同济四平路校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看樱花,一条从赤峰路主门开始的街道一直到运动场两边都是各式各样的樱花,配合风和雨带下的花瓣洒落在地上,还是蛮有意境和整体感觉的。很多毕业生甚至把他作为毕业照的选择。地铁2号线10号线同济大学站出来,走四平路正门。一进门是屹立的毛主席塑像,再往里走是教学楼南楼和北楼。 最吸引人气的樱花大道在校区西南边、靠近赤峰路校门口,位于通往同济南校区的主干道两旁。三月中下旬赏樱高峰期,大道上满满地都是来自校内外的赏樱人群,且会有保安人员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树枝上的花瓣晶莹剔透。远远望去是一片粉色的花海。一阵风吹来,会有花瓣随风飘落,地上铺满了粉色的花瓣。到处都是拍照的人(学生、市民、专业摄影人、毕业生等),偶尔会遇到校园内的cosplay社团在拍写真。另外樱花大道边上的树木上挂满了许愿条。樱花的花期非常短,尤其是盛开期,唯有不常见,才会更想见,更让人会有且行且珍惜的感慨。 另外,春季里的和平楼、文远楼、明城楼等也是同济大学的特色。
我们同济大学最有名的是四平路校区的学苑饮食广场。今天我们来看看同济大学食堂的饭菜,色香味俱全,是很多美食城都可望而不可及的,果然很多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大学”也可以是我们的大学。这是我们学校里我最喜欢吃的菜。红烧排骨是上海的特色菜,甜甜的,大家都知道江浙沪这一带食物都是偏甜的,所以喜欢甜品的宝宝都可以来我们学校,我们学习的餐厅是非常有名的。
学校学习紧张,社团活动也很丰富。吃在同济,吃的又便宜又好吃,最推荐大排。新校区图书馆很大,藏书也很多。汽车土木是最好的专业,但也有许多很不错的专业。地理位置也很好。
同济大学四年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术氛围,作为985高校,从入学以来,就对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前景感到彷徨。真正身处其中,会发现这个专业和自己以前想的不太一样。其实具体也说不上来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但内心就是会莫名有种抗拒,但我本来属于是,说好听点是随遇而安,难听点就是不太有自己的主见,给我什么,我都可以接受,这也是我不想考研的一个因素吧。 从大一开始,只要别人知道你是文学院的,总会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很好,但我想说,我自己而言,写作水平是真的不高,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尴尬的事情。今天听我的文学史老师讲,我才知道,真正文院的学生是搞研究的,并不是搞写作的。这就解决了我长久来的困惑,写作好的,很多都不是文院出身。我们研究的是一个文学界的结论,而我们的论文是为了叙述我们的结论,而不是,炫才.所以,我们学习的基础,是大量的作品的累积。但是很值得骄傲的是,我从小就有良好的积累,现在还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还越来越好。我就越来越坚定了自己考研的决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真的。
青年要在各自严峻的境遇中努力学习、工作尽量充实自己。说到底,人生是一-种胜负。在严肃的生活中,才能得到磨练,强化人格,增长见识和才干。
B. 为什么德国只认同济大学
因为同济大学与德国有历史渊源。同济大学和德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同济大学
C. 同济大学与德国关系有多密切
同济大学车辆工程研究生去德国的机会很小的,除非是成绩能排到前三。
同济大学(Tongji University),简称同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中国着名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收生标准最严格的中国大学之一;是“20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美“10+10”计划入选高校;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院校。
截至2014年12月,同济大学设有36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4所附属中学;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005人、硕士研究生13644人、博士研究生4504人,另有攻读学位外国留学生2477人;学校占地面积2567863平方米;图书437.1万册。
D. 是同济大学的请进来帮帮忙!!!1
我是同济的,我来回答你。
同济最早的前身就是德国人开办的医学堂,改革开放后,同济也是第一批恢复和外国高校学术交流的大学之一,直到现在和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关系都非常好。同济的学生很多都会多多少少学一点德语,同济的学生去德国的当然很多。为什么说去同济的的话留学德国比较好呢,因为同济有很棒的留德培训,学生或者社会人士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德语。如果你是同济的学生,你可以在大一到大三的任何一年里报名参加为期一年的德语强化班(简单的说,就是多上一年大学,这一年里只学德语),一年后肯定能过德语四级。
如果你不是同济的学生,或者不想浪费一年的时间,那么可以报名同济留德预备部的课程,分为脱产和不脱产(就是全天上课的班和周末上课的班)。
同济周边还有很多社会上的语言培训班,都培训德语法语日本语之类的,也很方便。
具体的内容你可以去同济BBS:bbs.tongji.net 里面有一个板块叫做留德咨询什么的,置顶的帖子里有一个就是详细告诉你有多少种途径可以学德语的。
同济在上海的排名仅次于复旦,和交大差不多,算是中国最棒的一类大学,但是排名肯定没有清华北大靠前。外省考到上海的分数可不低啊,至少600多吧,你去同济大学的本科生招生网站看看就知道历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了。同济的土木建筑汽车海洋都是全国最棒的,这些专业的分数很高很高,与复旦清华等学校几乎持平。同济的经济管理医学文学等专业不是很好,算是分数比较低的了,如果你把握不大可以考虑这些专业。但是看你是重点高中的,应该起点蛮高的,不如瞄着比较好的专业去考,还是很有希望。顺便一提:同济号称要做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以现在什么专业都有,还有电影学院呢,所以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你成绩够好,那么就报考同济中德学院,进了这个学院的学生大三开始就去德国了,机会不错,但是分数也不低哦,因为想去的人太多了。
祝你好运。
E. 武大和同济国外知名度
国外的话,同济要比武大好。你可以参考英国泰晤士报给内地高校的排名,同济排在第10位。
第一,同济大学地处上海,对外交流的项目特别多,氛围好。
第二,这几年,德国的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理希拉克、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德国总统等外国政要都访问过同济大学。同济的出国的优势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因为同济是德国人创办的学校嘛。这几年同济也有中法学院、中意学院,就是和法国高校和意大利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
第三,其实欧洲的名校很实惠的,德国大学以前还不要学费呢。不过中国人所谓的世界名校呢,还是主要认英、美两国,如果非要去美国的话,同济也是不错的选择,MIT、斯坦福也有很多同学申请成功。摩根斯坦利以前的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就是从同济到MIT读书的哈。
F. 有知道同济大学的朋友,请!
我爱同济大学!!!!
很多朋友一谈到同济,就认为同济就是土木建筑的同济。其实同济的海洋地质,道路交通,材料,汽车,机械,德语,环境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等学科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同济的辉煌在于一种精神----同心砥砺,济世兴邦!同舟共济,振兴中华!同济土木建筑的强大及更前期就名扬海内外的同济医学只是这种精神的缩影,一种代表而已。同济人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做的最好!
同济大学创始人德国宝隆博士是中国早期国立大学创始人中唯一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及其讲究“认真”的民族,同济深受德国的影响。记得98年《读者》有一篇文章对德国人的“认真”精神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德意志民族确实是一个世界罕见的优秀民族之一----曾两度发动世界大战,而后又在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起来,重新赢得世人尊重的民族!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
“同心砥砺,济世兴邦!同舟共济,振兴中华!”这种抱负和“认真”精神的结合----这就是同济大学的深刻内涵。
同济坎坷的校史,自立更生的历史是我们同济人永远的骄傲
1919年,德国投降,作为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大学被法国巡捕强行解散,爱国华商朱保三等人后来努力复校,才在吴淞建起新校区
抗日战争,同济大学当时国内最漂亮,最有规模的吴淞校区被炸为平地,学校7次迁校,甚至到了越南。
上海解放第一天,同济大学文法学院被军管会并入复旦大学
1952年,同济大学在自己的努力下建设成为中国12所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水平最高的大学之一。医科实力全国和协和并列
1952年调整,同济大学遭受重创,部分工科、重建后的文科,还有商、法等全部被划出,名振大江南北的同济医学院内迁武汉,成立独立的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华中科技。同济52年得到了华东地区的主要土木建筑学科,当时也只位居全国第2,经过几十年努力才成为全国土木建筑的巨无霸。
文革也不堪回首。
1989年,当时的校长江景波教授保护学生,反对军警进入学校,导致同济被反攻倒算。
2000年,在上海市政府压力下,合并上海铁道大学,导致学校一度名声下降,到01年才有所恢复。
G. 什么是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着,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3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着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6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6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460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1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9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1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43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硕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国际学生3575人。拥有专任教师2803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1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16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6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H. 同济大学为什么叫同济
因为德语中“德意志”读音deutsch在上海话中谐音为“同济”;其还有“救死扶伤,同舟共济”之意。现在前面这个含义已经鲜有人提了,但它实际上是学校名称的滥觞。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29个专业学院,9家附属医院。4个校区占地3960亩,总建筑面积183余万平方米。拥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0人,硕士研究生11038人,博士研究生6514人。另有国际学生2225人。
同济大学特点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70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在国务院2013年1月16日讨论通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中,由同济大学领衔,经2011年总体专家组评审获得第一名的“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项目建议又被列为中国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首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同济大学
I. 同济的德国留学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同济人在德国的很多,早年来的校友情况大都和我一样,在德国也就中低收入,一个月到手2500欧左右(工作5年后).比上不足,但是生活无忧.大家不必多 担心.生活质量实话实说,贵的玩不起.房子也就努努力买个小点的.这几年德国房价涨得厉害,我在这边杜塞估计不靠家里支持是买不起房子的.
留德圈子里男多女少.女的抢手的不行.男的很多屌丝的不行,关键国内家里面也没什么钱,在这边生活节约,也还算过的去.
同济这几年的学弟大都是到德国拿个FH学历来报Uni的,这点的确是我济不给力,FH比起Uni来还是有点差距的.还有就是这几年学弟学妹们德语似乎越来越差了,多出去走走,少抱团,德国很大的,大家有外国朋友德语才能好起来.德语不好工作都难.
在德国进入大企业Intern的同济人的确非常非常少,大都都是外包工.这点是因为中国人大都也进不去Intern,大家都一样罢了.
作为一个同济人评价下对非诚勿扰圈子的同济校友,就一句,男的真好的抢手的在德国怎么会单身这么久啊?
不过绝大多数同济人至少还是比他们混的好的.也不会像他们那么浮夸的,自己脑子还是清楚的.华为出了名的压榨劳动力,非码农的收入还是低人一头的.估计要是在慕尼黑的话没家里支持还是生活的蛮艰苦的.
还有,我济在国内毕竟是不入前二十的,只是身在上海,和德国项目略多吸引点眼球罢了.我校主校区离复旦不远,但是我校和复旦的差距比同济离大专的差距还远.这句话校友大都听过吧.人家复旦高产投行高富帅,我们是产工科屌丝男.偶尔有几个混的好的,也都只是个例罢了.
我 们同济除了建筑也的确没什么拿的出手的,各位要是真到德国读读就知道,同济的汽车水平和德国大学的汽车水平的差距远比中国和德国的差距大啊.各位校友别被 同济里面那批郁郁不得志的老头子洗掉了脑子才好.我济这几年其实很缺钱的,钱都投到复旦交大那里去了.真混的好的给我校捐点钱才是实在的.我老爸那个所里 面的设备足足比德国普通FH里落后了一代.这么个基础拿什么和德国高校比?大家有机会还是要出来见见世面的.
上海大众还有一汽其实跟我济关系也不大,人家一国企,真的高管也没几个同济人.拿大众的待遇说我济多好也就太夸张了.我济这几年能进大众的也没几个,待遇也没见的好到哪里去.
万钢时代的同济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我也是那个年代的同济人.但是辉煌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大家努力共创辉煌才是实在的.
延续校友传统,匿了.
最后来点鸡汤:修行在个人,学校不是你的上限,只是你的下限罢了.
拿着学校骄傲的,要有底气以后让学校为你骄傲.
要是你是同济的学生,并且希望将来来德国留学,并且在留学后积累一些不错的工作经验再回国,我希望你能仔细读读我接下去写的话,我希望这对你有所帮助.
很多我济的校友提起我济最优势的地方,往往都会说是建筑系,但是在我济呆的长的人往往不会这么想.
我个人觉得我济最好的就是对非德语系学生提供的德语教学服务.在我大同济,只要你想,一定可以打一个非常好的德语基础.希望大家能把这个利用起来.
要 是家庭条件足够支持你在德国留学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尽早的准备来德国学习.我济的学生要是我没搞错的话在国内念一个学期就可以申请德国的本科学习位置了. 尽早到德国,在德国接受你喜欢专业的本科教育,虽说开始有些辛苦,但是对你将来的发展绝对大有益处.不在德国读本科你想将来进入德国的顶级研发基本不可 能.(除去计算机专业)保险些的话的确可以先在我济读完本科再出来,但是我并不建议各位学弟学妹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我济和FH 连办的双本科学位项目.德国的FH不是不好,只是德国的FH和Uni培养的目标不同,一个打下了技术工人基础的人进入Uni的确可以转型成研发型人才.但 是,和德国人比起来我们在德国是外国人,这点对我们很难的.项目的优势只有一个,就是能帮你省钱,要是可以的话,自己做吧.
选硕士学校的时候记得,不要选东德除柏林外的学校,避开TU Dresden.
到 了德国,无论你是走一年半项目的还是自己申请来的硕士,我希望大家不要急着毕业.可以适当的把时间延长一年用来找和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小企业去实习.不要 去VW,BMV,那些企业,除非你牛的和我们万校长一样,不然你不可能在这些大企业里面学到什么东西的.这几年德国大企业的技术保护越来越厉害了,像我这 样换了德国籍的其实很多时候都能感到企业的小心.实习生就更不用说了.但是小企业的情况要好得多.德国的中小企业竞争力世界绝对一流,好好学习下对你将来 创业也有很大帮助.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建议大家去东德的原因,相关有实力的小企业太难找了.
在大学读硕士是为了在细化领域获得进一步研发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好好把握在德国周边优越的工科环境.
来德国之后,大家交德国朋友也要谨慎.要是不缺钱的话,我希望大家还是少去酒吧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打工.耐心点找家小公司打打杂绝对要好的多.那里面的德国人也相对靠谱.
要是不排斥的话,可以找找教会学学德语.但是不要找华人教会.我当初在慕尼黑就周末去天主教会,那边天主教风气比较盛.我大学时通过教会得到过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但是这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