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德国人一般早晨起得比较早,早晨7点左右,大街上就已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食品。他们还比较注意购置家具、布置家以及衣着的享受。他们平时还是较节约的,但在一年一度的旅行期间,则希望尽可能地享受一番。
② 问道如何做家具(全过程)
房屋购买
一、概述
如何购买房屋?包括已经有房屋的情况如何处理? 新购买的房屋是什么样子呢? 下面为你一一解答。
二、内容
1、如何购买
玩家找到售房吏(天墉城385,44),可购买私人房屋(500万);夫妻居所,分幽雅小居,豪华居所(1000万),花园别墅(2000万)三种房屋可购买。
2、所有新购买的房屋,房屋中可以摆放家具的地方,均没有任何家具。如果已经有新房的玩家购买比自己拥有的新房高级时,需要清空屋中家具方可购买。
3、房屋更新更改后的处理
已经购买有房屋的玩家, 家中所有可摆放家具的地方,均摆放有对应的1级家具,耐久度为100% 。
房屋家具相关系统
一、分类介绍
房屋:有幽雅小聚,豪华居所,花园别墅三个档次的房屋,在NPC"售房吏"处购买。有单人房屋、夫妻房屋。
家具:分为床、桌、帘、毯、花、凳等多种类型,可以通过NPC摆放到自己的房屋中。
二、正文
1、房屋
房屋主要包括:房屋购买、单人购买、夫妻购买。
在进入房间时,如果同时有单人房屋、夫妻房屋,那么可以选择想要进入的房屋。
家具摆放:在"民房总管"处打开相关界面进行操作。每个房屋中,可以容纳的家具种类、数量上限是固定的。摆放时,可以选择摆放方向。
房屋属性:通过家具的摆放,可改变房屋的美观度、舒适度。
2、家具
家具系统主要包括:家具打造
材料任务:通过该任务,可以获得打造家具的主要材料。
打造过程:在NPC处进行,提交物品,获得成品家具 。
家具属性:家具的属性只有在摆放后生效。家具的功能有被动生效,和主动使用两种;被动功效的家具,在家具存在,且耐久度>0期间都生效;主动生效的家具,需要点击使用。
家具每周有若干次的免费使用次数,在次数限制内使用,不会消耗耐久;家具在摆放使用期间,会根据天数消耗耐久。
家具打造系统
一、概述
家具:可以放置在自己的房屋里,并获得相应的特殊功能。
圆木、毛布、白瓷、白纸:制造家具的材料,由任务获得。
鲁班密卷:制造家具的材料,决定产品必定为密卷对应的家具类型。
鲁班斧:制造家具的材料,可制作3级家具,越多制作成功率越高。
工匠斧:制造家具的材料,可制作2级家具,越多制作成功率越高。
二、介绍
对话NPC鲁工匠(无名布庄33,18)
如图,可以最多放入6格物品。中间的格子只能放入密卷,其他格子放入各种材料;
放入时,需要输入数量,必须放入且只能放入1个密卷。放入的材料种类、数目必须和密卷对应的材料、数量相符(可以有多余)。
可以最多放入6格物品。中间的格子只能放入家具毛坯,其他格子放入工匠斧或鲁班斧。必须放入且只能放入1个家具毛坯,可以放入多个鲁班斧、多个工匠斧;两者数目均任意。
材料任务---任务名称:家具材料。
任务描述:收集鲁工匠需要的物品,来交换打造家具所需要的材料。
任务流程: 找鲁工匠接“材料任务”。
任务奖励:任务奖励为1个基本材料。完成第10次任务时,获得"鲁班密卷"1个。完成第10次任务时,有几率获得"工匠斧"1个。
家具功能和摆放
一、概述
美观度:家具属性之一,整个房子中所有家具增加的美观度总和,影响每个家具免费使用次数。
总美观度:整个房子中所有家具增加的美观度总和。
舒适度:家具属性之一,整个房子中所有家具增加的舒适度总和,影响每个家具功能。
总舒适度:整个房子中所有家具增加的舒适度总和。
二、摆放方法
家具摆放界面
1.界面操作说明:
左边的下拉条用来选择家具类型,包括:床、画、桌、椅、帘、毯、柜、屏风、花。右边的下拉条只有在左边的下拉条选中一个类型之后才可选择。右边的下拉条根据房子类型的不同,分别显示了不同种类的家具。
2.没有放入家具,点击"放入",即可将家具放入到指定位置。如果已经放入了家具,点击"替换"即可更换家具。
3.房子的相关信息
房屋名称:分别为优雅小居、豪华居所、花园别墅。
等级:优雅小居、豪华居所、花园别墅分别为1、2、3级房屋。
美观度:房屋的总美观度,效果受到家具影响,初始为0。
舒适度:房屋的总舒适度,效果受到家具影响,初始为0。
家具:当前已经摆放的家具数量和最多可摆放的家具数量。
4.家具功能描述
每天可免费使用宠物气血、法力恢复,体力恢复,打开钱庄,存钱功能,次数与家具等级相关。
夫妻二人同时在房屋里可以提高二人互相亲密度;单身玩家没有任何作用。增加的亲密度,受家具等级影响。
触发幸运任务,完成任务后可提高一些特殊属性
③ 德国人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德国自1991年起建立家庭废弃物回收制度以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公司在其产品消费完毕后收回外包装等举措在德国已深入人心,回收已经成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德国人去买东西一般会自备布制购物袋,他们家里一般会放置数个不同垃圾箱,平常将垃圾分成可回收塑料、玻璃、纸张等各种类别。德国主要的生活垃圾回收公司绿点公司的海克·席夫勒说,对德国人来说,垃圾分类已经变得“像刷牙一样平常”。
德国人认为回收对环境保护很关键,并认为德国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他们通过垃圾分类“正在日常生活中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具体的事”。
(3)德国人是如何做家具的扩展阅读:
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 重拳出击“中国式”垃圾处理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一些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这些城市一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意味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及大连、青岛和深圳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包括河北邯郸、江苏苏州、山东泰安、湖北宜昌等。
46城市的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码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及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农贸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
④ 什么叫创意,你看过德国人制造的家具吗
众所周知,我们都知道德国人是非常严谨的。并且非常有创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的一些创意家居神器。首先第一个是一个香皂盒,它这个好像看起来是并不普通的,它下面可以看出来是两层的设计。上面可以是相当好啊,上面水下漏漏到下面,这样就可以使香皂盒永远的保持干爽了。这个小家居神器是挺不错的。还有一个是这个梳子,这个梳子它的设计是上面给梳子齿,下面加了一个普通这种铺层。就可以防止我们的头发全部缠绕在梳子齿儿上。
德国的很多设计真的是非常有创意的。除了上面的这些小家具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德国人创造的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家具,我们可以在网上看一看,或者去实体店里只亲身感受一下。德国人在这些设计方面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他们的严谨是一直都非常出名的。一些很多质量差商家的真的是可以仔细学习一下德国的设计。
⑤ 做家具的步骤
现代木制家具生产工艺主要有五个过程: 1、配料;2、白胚加工;3、组装; 4、涂装;5、包装。 一、配料 新家具传统的配料方法通常由以下几道工序组成:选料、切长、压刨、纵剖、平刨、拼板、套材、压刨、四面刨等。随着新型加工设备的出现,以上的流程已得到相应的简化,但基本原理是不会改变的。 配料一般需用到下列机器:切床、压刨、开料锯、平刨、铣床、拼板机、带锯、四面刨等。另外,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的设备有:全自动电脑优选锯、高周波拼板机、全自动高精度四面刨等等。 品质控制在配料过程中亦是相当重要的,配料的品质控制重点有:材料的质量(毛边、撕裂、凹陷、压痕、虫孔、腐朽、变形、节疤等)、含水率、尺寸、刀痕、拼板胶的配比及质量、拼板压力、加压时间、布胶的方法及用量、木纹的大小及方向、板材的握钉力及平整度。 另外,热压也可归纳入配料的工序里,它是板材前期加工中的重要一环。热压包括拼花、贴皮、曲压等等。热压所使用的机器归纳机来有以下几种:切皮机、车缝机、布胶机、热压机、冷压机、封边机、曲压机等,近几年用于热压工序的新型机器不断的推陈出新,也使得许多传统工艺无法加工的产品现在可以加工了。热压的品质重点有:含水率、薄片的质量、板材的质量、木皮拼缝、木纹走向、热压的温度、曲压的模具形状等等。 二、白身加工(细作) 新家具的白身加工的生产工艺过程与中国传统家具(包括明清家具)的生产工艺过程有些不同,但只要严格按图纸加工,保证加工精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就行了。 白身加工(细作)也就是产品各分件从毛料加工成图纸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状的一个加工过程。其重点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铣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证加工精度,这样才能保证组装工序的组装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白身加工所用的机器种类较多,新的设备更是层出不穷,但无论机器设备如何先进,都离不开基础五大类:切锯类、钻孔类、镂铣类、砂光类以及辅助类。具体常有的设备有:各种锯床(单片锯、双切锯、精密45度切、带锯、线锯等)、钻床(各种:台钻、排钻、群钻、立卧双用钻、气动钻等)、各种铣床以及镂铣机、各种砂光工具及机器等。另外许多新型的电脑全自动控制的机器给现代家具的生产制造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工艺变革。 此环节的品质控制要点主要要保证以下三个方面:尺寸、形状、木材质量。其详细的品质要求在此就不再详述。另外,砂光打磨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空间的工序。打磨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允许有横纹和圈纹的砂纸痕。 三、组装 组装工序是保证现代家具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由于部分产品的体积大、重量较重且整体组装,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对使用工具、组装台、人员等的配备都与中国传统家具有很大的区别。为保证组装的精度和操作的熟练程度,每一组装线都要进行合理安排,其基本过程是先装框架再装细节,装好后再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整。 四、涂装 在此只作简要叙述,具体请参考“木制家具的美式涂装流程”篇。 此处所讲的涂装主要是指美式涂装。美式涂装是适合欧美地区使用和流行的家具的油漆涂装,主要包括一般美式自然涂装、古老白涂装、双层式涂装、乡村式涂装。其涂装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材前处理(包括破坏处理)、素材调整、整体着色、填充剂、胶固底漆、吐纳、格丽斯着色剂、修色着色剂、二度底漆、面漆、抛光打蜡等工艺。 基于以上美式涂装工艺的要求,所使用的油漆线也必需与之对应,目前比较有规模的油漆线就是地盘式涂装。涂装全线的工艺流程如下:破坏处理(敲打、虫孔、沟槽、锉边等)、吹灰、等化处理、喷底色、封闭漆、干燥、打磨、擦色、拉明暗、干燥、第一道底漆、干燥、打磨、喷点、干刷、第二道底漆、打磨、干刷修色、干燥、第一道面漆、干燥、打磨、灰尘漆,修整、第二道面漆、干燥,下线。 家具涂装的品质控制是家具制造中最难的,也是问题最多的,想要做好涂装的品制控制,就必须在实际生产中多看多练。 五、包装 从油漆线下来的产品进行整体包装,注意保护边角,并按客户要求作好唛头。 总之,要掌握现代家具生产工艺就是必须多参于实际生产,多了解家具的结构及加工和涂装方法,多积累相关经验,才能真正的了解现代家具,同时要加强各工艺的生产质量控制,才能真正把新家具作好。
⑥ 德国人家庭里厨房有哪些用品
本文来自http://blog.creaders.net/doulv/user_blog_diary.php?did=166517
曾经有这样一段经历:一家中国人到德国留学,并与德国人为邻居。不久,中国人家的厨房里便飘出了香气四溢的味道。
闻了几天菜香,馋坏了不少邻居,于是一位德国人怀着好奇心、拿着小本子去中国人家讨教。
中国人大显身手了一翻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道:“盐需要放多少克?油需要放多少克?水需要放多少毫升?……”问得中国人膛目结舌,无以作答。
后来,德国人请中国人来家厨房指点,中国人这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精细,德国人的厨房像个实验室,量杯、量筒、小秤一应俱全,还有厨具刀具排列整齐,俨然象一个兵器库……。看过后,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做菜了。
诸位可知道,德国人每家每户都有许多质地非常好的餐具和不同大小的锅、盘、盆。它们用于煎肉排,烤鸡、鹅,煮薯仔,煮汤,煮面条等等,不同的饭菜用不同的锅、盘。
德国主妇在厨房里不是做饭,简直就是在做化学实验:温度计、量杯、滴管、天平、计时器一应俱全。处理食材的工具多种多样,不论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状不计方、条、圆、扁、片、块、丝、角,德国主妇们都有一定的专属工具,目的就是要人省时省力。
德国人的创造力及工具王国的称号,真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想见识一下,进他们的厨房看就行。
那些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刀、锅、铲、勺咱们就不展示了,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兵器”。
瞧这砧板多么人性化!切完就直接拨入铁盘,或者我们平时切出不要的皮、籽等可以暂入内哦!
面包也有等分器(这只是其中一种面包切分器),德国人的精准主义处处可见!
苹果得这么吃既省事又不浪费!
这神器可非常万能,刨各种丝、条、片,丁儿……绝不在话下!
乡村薯仔遇见高端、洋气的神物后,变得如此国际化了,有没有?!
猜猜这是干嘛的?
如果你足够细心,就一定会发现图标上的小蘑菇,对了,它就是洗圆蘑菇的神器!
爱上烤糕点后,常常要做蛋清分离,在没见到这神物前都是两个半蛋壳倒来倒去的,不小心便会弄砸了,试想如果有了它,一切不都解决了么?!
嘿嘿,咱们豆角也有专物伺候呢!
还有专门为西红柿、瓜类、薯仔量身定做的切片器!
最神气就是这葱,居然也有专门的葱花剪。
德国的刀具分工极细,这里只展示了一部分,想说明的是,居家生活其实可以过得很有情调,在厨房中也可以寻找各种乐趣。
怎么样,通常一把大刀搞定厨房的中国人是不是震惊了呢?接着让我们进德国人的厨房参观一下:
德国女人出奇地爱整洁和干净,她们的厨房便是最好的例证。锅碗瓢盆都各有其位,瓶瓶罐罐和各类用品都陈列地井然有序,一目了然。抓过来就能立即行动,不需要翻箱倒柜去找。
其实德国人花费在做吃的时间真的不多。他们早晚都是吃面包,只有中午吃热的食物。德国家庭通常在厨房里用餐,吃早饭的时候看报纸是德国男人的传统。
德国人的厨房利用率非常低,除了平时煮点面条、烤些糕点外,就是用于开Party时摆餐具和吃喝的地方,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厨房整洁、注重装饰,他们喜欢用色彩亮丽的地砖、墙纸。
随主人的喜好,墙上可以挂一些和睦的家庭照片、古朴的钟表,餐桌或窗台上摆有随意可见的花草,有些还是做菜的天然作料,总之,德国家庭的厨房处处体现了舒适温馨。
调查显示,厨房是德国人装修的重点之重的地方,因为它是人们一天里呆得次数最多的地方。在居室装饰上,无论从造价上还是用材上,厨房所占比重最大。
设计者们往往从烹饪的过程出发,考虑厨房各个功能的合理布置,从准备阶段到洗涤再到烹饪,不会让人在厨房里忙乱无章。
除了各式柜子外,还有各种烹饪硬件是镶进柜子里的,比如冰箱、洗碗机、电热水器等。此外,各种小电器也放在合理的位置上,如咖啡机、面包机等,电源插座在几处墙面布置,不用到处引线,安全可靠。
在欧洲,厨房的概念除去传统的饮食功能外,大部分已经兼有了娱乐、休闲以及家庭生活、情感沟通、朋友聚会等诸多功能。
“Living in Kitchen”早已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必需。把人们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变成一种愉悦精神的身心享受。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学德国人这样处理食物,但我们确实应该学习德国主妇整洁、高效的厨房艺术以及对细节认真执着的态度。
⑦ 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德国人称“工匠精神”为“职业性”
“工匠精神”这个词最近很热,很多新闻媒体对工匠精神作了解读。比如说新华网上有篇文章写道:怎么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上是认真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在企业家层面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也有报纸说,工匠精神就是要像过去那些老匠人一样,专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
德国人做什么事情都精益求精,德国肯定也有“工匠精神”这个词。那么,“工匠精神”在德文中是怎么翻译的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德国没有合适的词语对应“工匠精神”,可能“职业性”这个词比较接近。因为除了技能培训外,它还包括了道德标准、规范、知识、经验等内容。
做饭人人都会,厨师可是需要经过培训的。厨师也许能把一顿饭做得很好吃,但他们未必职业化。德国人经常说“职业性”,就是做事情能不能职业一点、专业一点。
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
谈到德国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来了解一下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德国一般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简单来说,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构成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实施上,通常是企业根据需要先向社会招聘学徒工,再与该学徒工签订培训协议,帮学徒工在职业学校报名注册。学生有双重身份,在企业里是学徒,在学校里是学员,一半时间在企业里实习、工作,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学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我们现在很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像是在踢一场混乱的足球比赛,球门不止有两个,每个学校抱着一个球,你只要踢进球门,就可以说我进了球,并没有标准可循。而德国的职业教育透明度很高,是2年的培训还是3年半的培训,传授的知识、能力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都是透明的。学生们知道自己参加这几年的培训后会得到什么,企业也知道这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能干些什么,这一点非常厉害。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先制订统一的标准。他们有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培训框架指导计划,质量监控则由行业协会来执行,最后由行业协会来发放证书。
把学生当工具,还是当作一个“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这个事情,要想办法让学生来积极主动地配合。把学生当工具,还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这是两个概念。德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的职业学校比较糟糕的一点是,因为考了这点分数而被分配进了这所职业学校,不管你喜不喜欢。在德国,读职业学校的孩子也大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并不确定。所以,在就读之前,德国教育机构会提供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指导;二、对那些能力不具备的孩子,可以有一个“预备年”;三、提供小范围的预备课程;四、进行校外培训。通过这几种方式,为职业教育作准备。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预备年”。这一年的学费都是国家承租的。现在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孩子比较差一点,就到“预备年”去,上一些公共课、实践课、专业理论课等选修补习课,把孩子至少补到一定水平。
20%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承担大多数费用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部分由企业完成,小部分由学校完成的。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会获得两张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那是有关学生一辈子饭碗的,有了这张证书很少会失业;还有学校颁发的证书。德国人说那是贴在墙上的,用处不大,只是表明你完成了一个学业而已。
在双元制中,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元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有很多内在联系的。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真实的环境,而学校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必不可少。
据统计,德国大约有20%的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大多数费用都是企业承担的。企业为什么愿意这样做?这来源于德国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考虑,也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的导向预备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德国的小学生很早就开始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很小就有去企业实习的经历,他们的导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较早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到了中学阶段的导向教育,更有针对性。比如说,德国文理中学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到企业实习,11年级的孩子就基本明确自己以后要读什么专业。中学里还有一个学期是叫“社会认识”,鼓励孩子去一些社会服务部门,比如养老院、敬老院,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
在德国,除了像西门子、大众这样的大企业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其他很多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于培训的大型设备。于是,就由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实训平台,一些企业提供不了的东西,由公共实训平台来满足。
要成就楷模,也要守住底线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避不开的话题,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们谈到“工匠精神”,往往会想到大国工匠。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都是一些国宝级的人物,对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讲是可望不可即的。现在有一种导向,就是培养工匠就要培养大国工匠,于是,职业学校纷纷搞竞赛、争奖牌。
搞竞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普通职业教育来讲,拿了几块奖牌就代表职业教育水平高吗?并不是。再回到“工匠精神”的本意,就是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成就一个楷模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能以这来取代大范围的技能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德国的职业教育始终守住这样一条线——最低标准不能动摇。西门子可以有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你只要搞机电就一定要拿到证书,至少证明你这个人是符合最低标准的,这也是我们讲的职业资格和职业规范。谈“工匠精神”,就是要让所有工匠都守住他们的行业标准,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追求“大国工匠”的顶尖工匠。
把职业教育往“高大上”引导当然不错,职业教育可以办本科班,甚至办研究生班。但事实上,很多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重负,将来要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我们的教育要让这些孩子有一个饭碗,能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一个家,不给社会带来负能量,这是职业教育功德无量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是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教育。
⑧ 德国人怎么吃饭
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此话虽过于夸张,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国人不会吃的事实。所以在德国,任何一个中国人做的饭都能香倒一片德国人,以至于“梁上君子”不偷财物“偷”食物。
有一次我把头天晚上吃剩的鸡蛋炒洋葱放在桌子上。上课前我打电话给宿舍管理处,让他们派个人给我换换地毯。当一个工人来以后我就去上课了。走在路上我想起书本没带,忙折回取书,推门一看,那位老兄正撅着屁股,一边干活一边用嘴忙不迭地叼盘子里的剩菜。看见我进来,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冲我嘿嘿一笑,说了一句:“味道好极了。”看见德国人这么喜欢中国菜,见吃忘义,我虽然挨了“偷”,心里还是美不叽叽的,忙给他个台阶儿下,说:“很高兴听您这么说,请继续享用吧!”说完我就走了。晚上回来一看,“扫荡行动”还真彻底,盘子给舔得能照人影。
德国人不会吃,首先表现在他们做饭上的“本本主义”。如果菜谱上写着面粉放200克,他们绝不放210克。所以德国人家的厨房里配备着大大小小的量杯和天平称,外加一个闹钟。你要进他们的厨房,还以为一不留神进了实验室呢。煮个鸡蛋吧,德国人也得上好闹钟,时间长了怕煮没了营养,时间短了怕不熟,蛋要煮得黄软而不稀,要恰到好处。所以德国人吃鸡蛋不能像咱们中国人一样剥皮吃,而是把蛋放在一个像小酒盅似的蛋杯里,先用刀把蛋拦腰“斩断”,然后用小勺挖着吃。或者干脆来个煮蛋自动化,买个煮蛋机,到时它会准时断电。我做的饺子香,连楼下的德国同学都来找我“取经”。还没等我“传经”,她先跑回去拿来了笔和本,我告诉她馅里放什么,面怎么和,可这丝毫帮不了照“本”做饭的德国人的忙,她非问我面、肉馅、味精、盐、油和菜到底放多少克,水放多少升,我说要那么准确干什么,你是做饭又不是搞科学配方,她说否则没法做。
咱们中国人既要吃得有营养,也得讲究个色香味俱全,而德国人只吃科学与营养,不但蔬菜常常生着吃,有时连肉馅也生着吃。他们从专门商店里买来新鲜且卫生的生肉馅,往里撒点盐和番茄酱之类的东西,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了。菜花不能生吃,就放在白水里煮煮,然后再放点什么作料就算完了。因为德国人不怎么做饭吃,所以学生宿舍的公用厨房差不多都是被中国学生“垄断”着。德国人总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每天要花那么多时间来烧饭,而且烧饭时间比吃饭时间要多好几倍。他们宁愿坐在饭桌旁边吃边侃,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锅灶旁。
咱们中国人吃饭重“内容”而轻“形式”,只要味道好吃,管他盛饭菜的碗、碟是什么材料什么形态呢。德国人正经八百吃饭时吃的东西很一般,“行头”可不能马虎。喝啤酒有啤酒杯;喝香槟酒得换上香槟酒杯;饭前餐、正餐和饭后点心都各有各的盛器,吃顿饭还不够看换餐具的。请客人吃饭,餐桌布最好是中国剌绣的,刀、叉最好是银制的,主人的盛情尽在精美的餐具中。咱们中国人吃饭要的是气氛,碗碰着勺,杯子碰杯子,觥筹交错才透着股亲热劲儿。在德国人家里作客您就得悠着点,刀子叉子您得小心拿,轻轻放,别奏“刀叉交响曲”。吃得香了您也别吧唧嘴或嘬牙花子,在德国人家里吃饭得正襟危坐,吃的是规矩。我呢,在德国的饭局不多。因为老请吃,我财力不够;老吃请,我“吃的修养”不够。好在德国人做什么事不以吃开道。
⑨ 德国人怎样做家长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父母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德国的家长们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
☆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
☆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注重孩子坚强性格与意识的培养。孩子跌倒后,父母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多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家长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
☆在择业的问题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的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
⑩ 德国人都是怎么做猪肉的
德国人多属日尔曼族,爱好“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费量达66千克,居世界首位。由于偏爱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及火腿。除了猪肉,德国人均面包消费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面包。 提起德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啤酒。的确,德国是当今世界上着名的啤酒王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在“吃”和“请客”方面,德国也有其独特之处,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德国的早餐比午餐和晚餐都要丰盛。在旅馆或政府机关的餐厅,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品种非常丰富,且色泽鲜亮悦目。 蜂蜜、果酱、奶油、奶酪、牛油等,都装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内,撕去表面软纸,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费。办公室内大多都设有专门煮咖啡和茶的房间,职工在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有20分钟的喝咖啡或茶的时间,他们同时还要吃一些糕点。这种点缀,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饥饿而过量饮食,是一种科学的“饮食习惯”。 德国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猪排、牛排、烤肉、香肠、生鱼、薯仔和汤类等。在德国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担忧,因为酒宴上,德国人互不劝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为之。 德国人招待客人讲究节约、简单,饭菜仅够主客吃饱,营养足够就可以。例如,一个大工业集团的技术工程部负责人为访问学者举行正式宴会。参加宴会前会见和商谈的人很多,但宴会开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饭去了。宴会上只有一汤两菜,刚好够吃,一点也不浪费,主人也不觉得这样做就显得小气了。 德国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富裕国家之一,他们不仅本国社会福利种类多,而且还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把钱花在刀刃上,从这点看,德国的精打细算真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