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的V--22“鱼鹰”直升机与二战纳粹德国的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
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是由美国贝尔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设计制造的一款倾转旋翼机,也是一款中型运输机。倾转旋翼机具备直升机的能垂直升降能力及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具有高速、航程较远及耗油量较低的优点。V-22设计基于贝尔负责的实验机XV-15,早于80年代开始研发,于2007年开始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取代CH-46 Sea Knight作拯救及作战任务,2009年,美国空军也开始配备。XV-15原型机在短距起落时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804千克,以飞机模式飞行时的水平飞行速度达到555千米/小时。
美国的确是应用了二战纳粹德国的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的设计理念,所以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就开始了对倾转旋翼机技术进行研究。有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XV-3,XV-15,并在XV-15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军用型“鱼鹰”及民用型BA609倾转旋翼机。经过漫长的探索研究之后,倾转旋翼机终于真正地投入了实际应用。
倾转旋翼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过去航母上的V-22半个多世
纪中,共开发研究过XV-3、X-22A、XC-124A、CL-84、"伏托尔"76等43 种不同的型号,但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只有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XV-3,XV-15,并在XV-15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军用型"鱼鹰"及民用型BA609倾转旋翼机。经过漫长的探索研究之后,倾转旋翼机终于真正地投入了实际应用。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就开始了对倾转旋翼机技术进行研究。1951年,贝尔直升机公司在军方的支持下开始研制 XV-3倾转旋翼机。1955年8月第一架XV-3倾转旋翼试验机以直升机模式进行了首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通过风洞试验发现,XV-3旋翼系统存在气动弹性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将XV-3的3片桨叶铰接式旋翼系统改为2片桨叶半刚性旋翼系统。1958年12月12日,XV-3第二架原型机在美国爱得华空军基地试飞。同月18日,该机成功地完成了两副旋翼倾转90°的飞行试验,整个倾转过程只需10秒钟。这标志着倾转旋翼机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飞行试验中,该机以固定翼飞机的模式飞行的最大速度为213千米/小时。小角度俯冲速度为287千米/小时。由于XV-3没有完全解决好气动弹性不稳定性的技术问题,该机的性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965年第二架原型机在风洞实试中,旋翼与机身脱离,从而结束了XV-3的历史使命。
XV-3倾转旋翼机的飞行试验成功,证明了倾转旋翼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引起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军方的高度关注,为倾转旋翼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创了倾转旋翼机这一新型飞行器发展的新局面。
197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和陆军开展了一项全新的、以涡轮轴发动机驱动的倾转旋翼机计划。贝尔直升机公司于1973年获得研制合同,并将原型机取名为XV-15。1977年5月,贝尔直升机公司生产的第一架原型机完成首次悬停试验。该原型机经过3小时的飞行后,转入风洞试验,以遥控的方式试验原型机不同飞行模式的情况和寻找动力不平衡的原因。第二架原型机于1979年4月23日进行首次悬停试验,同年7月24日完成了旋翼的倾转试验。试验中,XV-15原型机在短距起落时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804千克,以飞机模式飞行时的水平飞行速度达到555千米/小时,最大俯冲速度达到639千米/小时。XV-15原型机还能以74千米/小时的速度后退飞行。
折叠研发
基于XV-15的出色表现,美国政府于1981年年底提出了"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JVX)计划,要求在XV-15的基础上研制三军共用的倾转旋翼机。1982年这项计划由美国陆军负责,1983年1月后该计划转交给了美国海军。
1981年,第一架XV-15原型机代表贝尔直升机公司和美国陆军在巴黎航展上展出,它在连续11天的飞行表演中,给参观者尤其是直升机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XV-l5倾转旋翼机在此次航展上卓越的、具有创造性的表演,促使后来的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计划的诞生。XV-15的 2架原型机一直进行着飞行试验,直至1992年第一架原型机失事。第二架原型机于1994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返还给贝尔直升机公司,用作民用倾转旋翼机的试验机,并进行有关声学的试验。
V-22"鱼鹰"飞机是由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直升机公司共同研制的,其是按照美国空、海、陆军及海军陆战队4个军种的作战使用要求而设计的。1973年,贝尔直升机公司就开始了这种倾转旋翼飞机的研究,XV-15倾转旋翼研究机便是V一22"鱼鹰"飞机的雏形。198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波音直升机公司的设计方案。
1986年5月与两公司签订了耗资37.14亿美元的研制合同。V一22飞机将制造10架原型机:6架用于飞行试验:4架用于地面试验。用于飞行试验的6架原型机,除l架已V一22飞机的基本设计布局与贝尔直升机公司1973年开始研制的XV-15(贝尔301)倾转旋翼研究机一样,发动机和旋翼/螺旋桨安装在翼尖处,方向可调,飞机垂直起飞到高速巡航时,可倾转90度。V一22飞机由于在机翼翼尖处安装可倾转的发动机和直径达11.57米的旋翼,可像直升机那样垂直起飞着陆并悬停。发动机直立时,飞机垂直起飞着陆;发动机转到水平方向时,飞机则如同固定翼的涡轮螺旋桨飞机那样,可高速巡航飞行。
1983年4月26日,贝尔/波音直升机公司与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签订了一项为期24个月的合同,对V-22进行初步设计。 1985年1月正式将这种旋翼机命名为V-22"鱼鹰"。1986年5月2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又与贝尔和波音直升机公司签订了合同。这个合同是 V-22旋翼机为期7年的全尺寸研制(FSD)总合同的第一期合同。合同要求制造6架试飞原型机,以及用于静力试验、地面试验和疲劳试验的机体。1989 年3月19日完成首次试飞,同年9月14日完成首次由直升机状态向定翼机状态过渡的飞行转换。1990年4月美国政府开始对"鱼鹰"进行试验,其中包括三军试飞员15个小时的飞行试验。1990年12月4~7日,在美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进行了海上试飞,其中包括3号机的起飞和着舰试飞,以及4号机的设备和功能试飞。到1990年底已完成起飞着陆转换试飞、机翼失速试飞、单发试飞以及飞行速度高达647千米/小时的试飞。同年获得美国国家航空协会颁发的"航空重大进步奖"。1992年7月在V-22总计飞行643个起落763小时后,由于4号机在试飞中发动机舱起火后坠毁而造成临时停飞。1993 年,2号和3号机又重新试飞,并且改进了防火墙、发动机舱、放泄口及驱动轴的防热层。
折叠测试
1997年5月7日,首架MV-22B开始生产,1999年5月开始交付14架给海军陆战V-22夜间飞行队试用。
200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对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美国海军陆战队自从1999年11月开始对海军型MV- 22进行使用鉴定计划以来,独立测试小组对MV-22进行了广泛的测试,测试地点包括舰船、机场、野外地点、受限区域以及测试站。对MV-22进行了包括部署、着陆和舰上作业、两栖攻击、掠海飞行、夜间飞行、低空飞行、吊挂飞行、与C-130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人员和货物的空中运输、登陆、从舰船起飞着陆等一系列测试,用以评估MV-22的作战能力。但在经过8个多月522架次、804个飞行小时的使用鉴定试验之后,发现MV-22的桨叶折叠系统有缺陷,而该系统是MV-22舰载所不可缺少的,并且发现该机的可靠性、维护性、可用性和互用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测试结果表明MV-22倾转翼机暂时不符合使用要求。
据测试报告称,MV-22达到了重大故障时间间隔的要求,但是该机只满足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要求的一半。为了实现MTBF的要求,海军陆战队已发现该机有149处需要修改,并随后进行了改进。经过测试表明,MV-22能满足甚至超过其他重要的性能指标,其中巡航速度达到了 478千米/小时,比要求的高33千米/小时;海上部队运输半径几乎比要求的增加了一倍,并可携带770千克的外挂。值得指出的是,该机可在8小时内实现 3890千米外的部署,比要求的12小时大大缩短。
折叠后续
2000年,在美国倾转旋翼机MV-22"鱼鹰"发生两次重大事故后,停止了其所有的飞行试验计划。造成这两起灾难的原因有液压系统故障、机电问题和飞行控制软件缺陷。在海军、海军陆战队、国防部和工业部门协商拟订一项计划、并通过改进一系列硬件和软件以及提高MV-22安全性和性能后,于2002年5月29日恢复了该机的飞行试验。在此次试飞中,MV-22完成了20次起降,并且在空中连续多次进行了从直升机模式转换到飞机模式的飞行。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直升机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与以往的机型相比,这架MV-22在液压系统设计上作了很大的改动,动力系统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MV- 22经过一系列飞行测试后,于2004年年底重新进行评估。2002年9月11日,空军特种作战型CV-22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也恢复了试飞。另外,2002年9月,美海军陆战队已要求波音公司和贝尔直升机公司就增加V-22倾转旋翼机桨叶升力和推力的技术途径进行竞争。V-22计划官员正在评审提高桨叶15%~20%性能的可能性。计划在2005财年进行新桨叶技术的原型机飞行验证并做出决定,2006财年将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设计。
2005年10月,MV-22"鱼鹰"项目被批准进入全速生产阶段,将于2007年形成初始战斗力。美国海军陆战队于2000年开始,训练V-22的飞行员,并在2007年派出,将用于补充且最后将取代CH-46海上骑士。美国空军在2009年开始引进V-22。自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空军,V-22已被部署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用于战斗及救援行动。
2011年2月18日,海军陆战队指挥官James Amos表示, 美国海军陆战队部署到阿富汗的MV-22飞行超过10万小时,并指出MV-22已成为最安全或接近最安全的飞机。MV-22在过去十年每飞行小时的事故发生率大约只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机队平均事故发生率的一半。V-22已成为海军陆战队中事故发生率最低的旋翼机。
Ⅱ 海军特种部队有没有旋翼机,还有挂起导弹来了看图又挂导弹和机枪了
近日,猎鹰旋翼机三座型又有新改进,机身挂载激光半主动制导导弹,变身“攻击机”。据官方介绍,该旋翼机可挂载4枚导弹,弹重18.5千克,战斗部装药6.5千克,最大末速度0.85马赫,目标最大速度60千米/小时,在2千米巡航高度的射程达8千米。
此次曝光的旋翼机,是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猎鹰”旋翼机,该机实际上是德国 AutoGyro公司生产的 MTOsport 串行式敞开座舱旋翼机的国产化改型,这也是中国唯一获得民航总局适航资格证的旋翼机。
而猎鹰旋翼机的境遇也不出例外。早在2012年,伊朗特种部队就采购了一批猎鹰旋翼机,该机以良好的可靠性和低空渗透能力获得伊朗的认可,中国特种部队看到国外同行用的蛮好,才回过头来从国内厂家采购。
不得不说,之前对待国产装备,尤其是民营企业生产的军用装备,国内军方还不够重视。不过,最近几年,猎鹰旋翼机以良好的可靠性和低空渗透能力等性能特点,越来越深得特种部队的青睐。
相比“猎鹰”旋翼机两座型,三座型主要有三处改进:
一是换装了135匹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
二是螺旋桨长度进行了加长,增加到了8.8米;
三是油箱材料和油箱容积进行了改变。
相比“猎鹰”旋翼机两座型,三座型的军事用途更为广泛,它不但可以搭载更大的人员及单兵武器系统,还能执行运输伤员、双人高空跳伞机降等作战任务,最近该公司又给“猎鹰”旋翼机三座型开发出了两种新的特种作战技能:
一是可以在高原地区进行大载重飞行。“猎鹰”旋翼机三座型的最大载重可以达到630千克,在高原实验过程中,它能在4200米的高原地区,载重630千克正常起飞,空中飞行及安全降落。这种高原地区的大载重飞行,具有非常实用的军事作战应用。
二是可以在雪地冰面上安全起飞和降落。“猎鹰”旋翼机三座型要进行雪地上的安全起降,主要技术措施就是给它的每个起落架轮胎安装上了雪橇。目前,“猎鹰”旋翼机三座型已进行了雪地起降实验,很成功。“猎鹰”旋翼机三座型装上雪橇后对飞机的整体性能没有什么影响,就是在具体起飞操作上有些难度,比如对方向的把控更难掌握一些,再就是在雪地上的起飞距离要比普通地面的起飞距离稍微长一些。除过雪地,“猎鹰”旋翼机三座型装上雪橇后,也可以在冰面上进行起飞和降落。至于水上起飞和降落,“猎鹰”旋翼机三座型也可以实现,只不过需要给旋翼机的起落架轮胎安装上浮筒装置,而不是雪橇。
目前,“猎鹰”旋翼机飞行大队已参加过多次国内的飞行表演,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10月在武汉举办的全球飞行者大会,共有十架“猎鹰”旋翼机进行了包括人字编队、菱形编队、四加一编队等多种队形的密集编队飞行表演。
近几年,旋翼机在陆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2013年6月,8架旋翼机在内蒙朱日和基地参加了全军“砺刃-2013”实兵实弹演习。
2014年6月,10架旋翼机参加了“南海-134”军演,为输送特战队员,提升陆军空中自主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旋翼机是继动力翼伞之后又一个已经兴起的微型空中动力装置,旋翼机飞行不需要机翼,一台双气缸航空发动机即可载人执行一千米以下的超低空飞行任务。相信,在未来,旋翼机会得到更大的应用。
Ⅲ 听说二战中德国造过一种旋翼机,这是一种什么飞机
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
Weserflug P.1003/1 性能参数
机长 8.3米
翼展 11.0米
机高 3.1 米
机宽 1.15米
推进器直径 4.0米
迎着漫天的风沙,两架奇怪的飞机正在眼前拔地而起。眼熟吧,不过你可别把它们当成了如今在电视上大出风头的美国“鱼鹰”V-22倾转旋翼机。它可是真正的“鱼鹰”前世——德国二战末期开发中的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其时间比1989年首飞的“鱼鹰”要早了将近45年!!!(其实美国最早的倾转旋翼机并不是V-22,而是贝尔公司于70年代中期制造的贝尔301/XV-15倾转旋翼试验机,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仍然要比德国人晚了30年)
德国和当年的美国一道同为现代直升机的先驱,德美两国在二战中都分别研发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可实用直升机。不过思维超前的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早于1938年就开始了更新一代高性能垂直起落飞机的研制。为了同时兼有直升机的垂直升空能力和普通固定翼飞机的高速性能,德国人选择了倾转旋翼机这种极为前卫的理念,并据此用于开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架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
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研发难度很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极为超前的飞机已超过了当时人类的实际科技能力,极为先进的Weserflug P.1003/1最终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尘封于历史。
Weserflug P.1003/1倾转旋翼机的设计思想与半个世纪后的V-22“鱼鹰”完全一致,与我们前面所看过的那架有“元祖A-10”之称的容克斯“突爪鹰”新型对地攻击机一样,Weserflug P.1003/1无疑也是一架超时代的先进机种。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倾转旋翼机将是未来战争的主力机种之一,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联想到德国科技人员竟然早在60年前就有如此远见,不得不使我们对当时德国科技人员的智慧深感敬佩。
Ⅳ 旋翼机是由谁何时发明
旋翼机编辑词条 20世代飞机升降时常因故障而失速,导致多人丧生。西班牙工程师谢巴于是发明了自转旋翼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旋翼靠飞机运动时激起气流转动,产生升力,使飞机失速时不会下坠,当时,他的这个发明被新闻界称之为“风车飞机”,1925年,谢巴在汉普郡芳白露皇家空军基地首次正式试飞。三年后,1928年,谢巴亲自驾驶旋翼机用37分钟的时间成功横越英伦海峡。此后,英美一些公司开始制造旋翼机,用于搜索和测量。1936年12月,谢巴搭乘的民航机在伦敦的克罗依登机场起飞时失速坠毁,他在这次空难中丧生。旋翼机虽然和直升机一样,都是依靠旋翼产生升力,但它不是直升机。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 乍一看,旋翼机和直升机简直一模一样:它们头顶都有一副大直径的旋翼,在飞行中依靠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但是除去这些表面上的一致性,旋翼机和直升机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飞机。 旋翼机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它除去旋翼外,还带有一副水平放置的螺旋桨以提供前进的动力,一般也装有较小的机翼在飞行中提供部分升力。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象一只风车;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象一台电风扇。 由于旋翼为自转式,传递到机身上的扭矩很小,因此旋翼机无需单旋翼直升机那样的尾桨,但是一般装有尾翼,以控制飞行。 在飞行中,旋翼机同直升机最明显的分别为直升机的旋翼面向前倾斜,而旋翼机的旋翼则是向后倾斜的。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旋翼机在起飞时,旋翼也可通过“离合器”同发动机连系,靠发动机带动旋转而产生举力。这样可以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几乎以陡直地向上爬升,但还不能垂直上升,也不能在空中不动(即“悬停”)。等升空后再松开离合器随旋翼在空中自由旋转。 旋翼机飞行时,升力主要由旋翼产生,固定机翼仅提供部分升力。有的旋翼机甚至没有固定机翼,全部升力都靠旋翼产生。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旋转的动力是由飞机前进而获得。万一发动机在空中停车螺旋桨不转了,此时旋翼机据惯性继续维持前飞,并逐渐减低速度和高度,就在这高度下降的同时,也就 有了自下而上的相对气流,旋翼就能可自转提供升力。这样,旋冀机便可凭飞行员的操纵安全地滑翔降路。即使在行员不能操纵,旋翼机失去控制的特殊情况下,也会像降落伞一样的降落,虽然也是粗暴着陆,但不会出现类似秤陀落地的情况。 当然,直升机也是具备自转下沿安全着陆能力的。但它的旋冀需要从有动力状态过渡到自转状态,这个过渡要损失一定高度。如果飞行高度不够,那么直升机就可能来不及过渡而触地。旋翼机本身就是在自转状态下飞行的,不需要进行过渡,所以也就没行这种为安全转换所需的高度约束。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是没有动力的,因此它没有由于动力驱动旋翼系统带来的较大的振动和噪音,也就不会因这种振动和噪音而使旋翼、机体等的使用落命缩短或增加乘员的疲劳。旋翼机动力驱动螺旋桨所造成的影响,显然小得多。 另外,旋翼机还有-个很可贵的特点,就是它的着陆滑跑距离大大地短于起飞沿跑距离,甚至操纵得好可以不滑跑就地着陆,只要-块比旋翼直径大一些的地方就可降落,即使不怎么平也不要紧,甚至可在旅游船顶篷或甲板上降落。 美国的旋翼机飞行训练手册说:“旋翼机的稳定性在所有航空器中最高”。它可自动调节,使机身具有良好的俯仰稳定性、滚转稳定性和速度稳定性。旋转起来的旋转桨盘恰似个大惯性轮,且旋翼没有周期变距等变化。又由于旋翼视的旋翼安装角比直升机的要大些,所以具有较好的陀螺效应,稳定性较高。 旋翼机的抗风能力较高,而且在起飞时,它还喜欢有风。对常规的旋翼机来说,风有利于旋翼的起动和加速旋转,可以缩短赵-它滑跑的跃离,当达到足够大的风速时,一般的旋翼机也可以垂直起飞。 旋冀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滑跑起飞的,这种比较简单,大量的是这一类。另-类是可垂直起飞的,其起飞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带动力驱动它的旋翼;第二种是用预转旋翼并使其达到正常飞行转速的-定倍数,然后突然脱开离合器,同时使旋翼奖叶变距而得到较大的升力跳跃起飞;第三种则是由旋翼翼尖小火箭驱动旋翼旋转而提供升力来实现垂直起非这种垂直起飞的过程,一般都是由自动程序控制来完成的。 旋翼机的性能价格比是很高的,它有许多宝贵性能,价格却比较便宜。 由于旋翼机没有尾梁、没有尾传动系统及减速器自动倾斜器,绝大部分旋翼机也没有主旋翼传动系统、主减速器等,结构简单,所以不仅价格低,而且故障率也低。此外使用维护简单方便。所需费用也低。 旋翼机虽然古老,但它也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年轻飞行器,其好用、安全、便利的特点,使其在未来的航空器家族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本人总结了几个激起众怒的几个理由。 首先、本篇文章误人子弟!!在网络里一搜“旋翼机”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这篇或类似文章。而这篇文章疑点颇多,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惑,说得直接点,甚至可以说,不看这篇文章还好理解点,看了这篇文章反而越来越糊涂了。如同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帮助”一样,越帮越忙,不忙晕你不罢休。 第二、“旋翼机虽然和直升机一样,都是依靠旋翼产生升力,但它不是直升机。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大家看出它的问题没有?这几句话是本篇一大难点,我把个人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彻底理解。他说“旋翼机虽然和直升机一样,都是依靠旋翼产生升力”,这句话,并不能说错,但我要说这句话,容易把意思理解错。旋翼机与直升机最大共同点,就是靠旋翼提着上升。直升机是靠旋翼产生升力,而旋翼机,应该是靠往前过程中,靠把迎面吹的风力,旋翼倾斜合力后,转换成升力,(文字表达太难,请看右图)所以说这一点,不应该理解成旋翼机与直升机的共同点,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机头上的大旋翼外观。“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这里所说的最大区别,我们应该直截了当点说,最大区别是,旋翼机,旋翼无动力,直升机有动力,如果两者用同一副旋翼的话,两者飞行中方向是相反的。动力与旋转方向才是最大区别。 第三、“旋翼机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直升机属于飞机!!应该是“旋翼机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直升机与固定翼之间的飞行器”。 第四、我个人把旋翼机的旋翼理解成由旋转而成的一个斜面,与固定翼差不多,不同的是旋翼面没有固定翼那么大,但是它本身的重量要大大降低。 欢迎有不同观点的高手指点迷津,但误人子弟,自己都一知半解的人,别在网络里瞎混,要负责任。
希望采纳
Ⅳ 二战德国飞机什么时候研制
我对于空军并不了解,呵呵,也许我内心恐惧天空吧。一般飞机坏了,那就离死不远了。如果德国在发展10年,现在全世界都得大喊“HI,希特勒”了。德军的素质和武器太强大了,盟军的武器在德军面前像乞丐。二战赢的太不易了。我还是喜欢坦克,起码死了的时候,还有忠实的坦克当金属棺材。
尽我所能。
在你看过以下的资料后,不要吃惊,德国人早在二战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现在最先进的战机,包括现在美军的武器战机坦克,可以说全世界大部分武器的型号的最原型都是德国研究出来的。甚至连太空武器都设想好了,可以说,在德军面前真是用尸体去阻挡德军的铁蹄。看看欧盟除了德国那些国家哪种武器的型号流传至今,即使有,也不实用,可想智力水平如何。现在的美军科幻战机鱼鹰的原型也是德国人研制出来的。不要认为现在的科技多么强大,实际上有一个国家早在70年前,就已经规划,试验成功了。这个国家太恐怖了。
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
它的原型He162A战后曾被试飞过的盟军飞行员大加赞誉,认为He162A外型娇小,性能极佳,是当时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如果它能成为Me262的辅助机种并大量生产的话,德国空军确有可能夺回德国本土上空的制空权。
He162改良型采用了新颖的前掠翼构形和V形尾翼,其性能是更加出色。(其前方和侧方视野也比盟军战机更好)
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在设计之初有几种构型,最后敲定的还是前掠翼和方案,采用前掠翼虽也和Ju287前掠翼轰炸机一样可能是出于机体配置,却也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前掠翼所带来的出色机动性能(前掠翼在高速下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在He162这种高亚音速飞机上还不明显)。加上机体轻巧,其机动性能颇为出色。
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德军毁坏了资料,只有几个试验品还在。
ArProjektII夜间战斗机1945年研制
阿拉多公司在1945年提出的ArProjektII夜间战斗机方案,它的布局比起当时其它德国战机略显保守,但在当时却也远超它国水准,也有很大实现的可能。
ArProjektII拥有4门MK10830毫米主炮,火力十分强大,但是过大的机体也降低了它的机动性,不适合在白天与轻巧灵活的盟军单发战斗机格斗,是一种专职的夜间战斗机。
不过借助先进的后掠翼构形和喷气动力,ArProjektII在夜战中可以轻松对付笨重的盟军轰炸机,就算是遇上了护航的盟军蚊式和P61夜间战斗机,它也将仍占上风。
ArProjektII性能参数
机长17.3米
翼展14.98米
武器4门MK10830毫米机炮
速度750千米/小时
ArProjektII采用后掠翼翼吊式发动机的常规气动布局,我们将在7年后也就是1952年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开发的A3D“空中战士”海军舰载喷气轰炸机身上再次看到同样的气动布局。(顺带说一句,A3D可是个老兵,在航母上从50年代初一直待到了80年代,参加过越战,它也是美国海军早期核攻击轰炸机的主力之一)。
Go229战机图片资料毁坏,无法知道研制时间,只有样品大概45年研制吧
幻影2000只不过是抄袭德国人而已
Go229有着前卫的外形,其身上可以看到后世B2轰炸机的身影(其实这两者都用相同的挠流片控制法控制方向),可当你知道这架飞机早在60年前就以成功升空,只能让人感到震憾。
借助飞翼带来的出色气动性能航程载弹量升限以及喷气动力所赋予的高速度使Go229几乎有可能清空德国天空的敌机,无奈敌人早以兵临城下。
Go229共有V1V2V3V4V6共5架原形机,V1和V2号机都进行过成功试飞,不过后来V2号机在试飞中因发动机问题而坠毁,就在新的V3号机将要升空时,美军杀到了工厂。除了原型机,当时,德国人其实还生产好了足以造出20架量产型Go229A0的零件。
Go229飞行速度高达997千米/小时,实用升限更达惊人的16000米,作战航程也远达1900千米。这样出色的性能不仅远超盟军当时的一线主力战机P-51野马和喷火,就连英美的初代喷气战机P-80和流星也不是Go229的对手。
值得一提的是,Go229独特的外型和木质结构也使其具有一定的隐形特性,试飞时曾让地面雷达失去信号。看来它还是人类航空史上歪打正着的第一架准隐形飞机。
Go229“蝙蝠”的性能参数
机长7.47米
翼展16.8米
机高2.81米
重量空重4800千克全重9800千克
速度最高时速997千米/高度12000米巡航时速632千米
升限16000米
作战范围1900千米
Ta183战机有实验机型,资料保密,不公布,对外称毁坏。已经可以作战,可惜没燃料了。
自1942年一项拟将老旧的Fw190战斗机改装为喷气战机的尝示失败后,福克。武尔夫公司的天才设计师谭克博士的设计部门立刻开始了一项的基础研究,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的技术发展水平,这项研究有两个方案,核心都是围着两个小尺寸单发重装甲喷气战斗机项目。其中一个发展成为我们上面提到的He162“火蜥蜴”,而另一个就是现在所说的Ta183。
项目自1943年出现该系列的第一个方案,但并不十分理想,直到1944年1月第5版设计中谭克博士放弃了走传统气动道路,他设计了一个具有大后掠薄型机翼以及带有后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飞机方案,Ta183的基础已经在图纸上出现了。
为了稳妥比较,在第5方案后有推出了与同期英国德哈维兰DH100”吸血鬼“喷气机类似的第6和第7方案,不过皆不敌第5方案而遭废弃(这件事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同为喷气先驱的英国,在先进喷气机的气动布局开发上还比不上德国,就更不要说当时的美苏了)
第5方案在44年被正式命名为Ta183,到战争结速时它已经是个很有希望的机型了,缺乏的仅仅只是时间。
Ta183采用的大后掠薄型机翼以及带有后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气动构形,这与航空史上的另一名机——在朝鲜战争中开创“米格走廊”奇迹的苏联米格15战斗机十分相似。其实,正是这架飞机影响了战后苏联的喷气机发展!!Ta183可称得上是米格15的“老师”。(其实,朝鲜空战的另一主角美国F-86身上也可以看到另一款德国战机MeP.1101的影子)
不过,在德国人超前思维的指引下,还可以在翼下装备4枚X-4空空导弹,这也是它与米格15的最大不同。就对B29一类重型轰炸机的攻击来说,这显得更安全也有效。(X-4空空导弹在二战空战中共击落英国“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重型轰炸机7架,“蚊”式战斗轰炸机3架,美国B17重型轰炸机4架以及A20中型轰炸机3架。当时的盟军未听说过空空导弹,以为自己的飞机是被火箭弹击落)
(补充一点,我在6楼中所提到的那架与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类似的前掠翼轰炸机是德国容克斯公司开发的世界上首架前掠翼喷气轰炸机Ju287)
Ta183如果能加入战场,这对盟军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仅从技术上,它已称的上是50年代的战机,是划时代的产物,盟军就是出动B29代替B17只怕也是损失惨重,至于它们的护航机P51野马和后来的初代喷气机P80,看看它们50年代在朝鲜空战中的遭糕表现,就知道它们在面对Ta183这样的超前机种时已是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轰炸机??除非F-86“佩刀”能提前5年出现,不过F-86它自己本身就是吸收德国先进航空技术后的产物,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Ta183不过也有初期轻型喷气机所固有的“腿短”缺点。盟军战机又要像对Me262一样去机场上空碰碰运气了。
Ta183“乌鸦”性能参数
机长9.2米
翼展10米
速度962千米/小时
MeP.1101飞机1944年7月5日
德国航空部向各大飞机公司发出了关于新型战斗机指标的226/II方案,这次竟标旨在开发出一种性能超越早期Me262的高性能喷气战斗机,梅塞施米特公司拿出的竟标方案就是我们下面将要谈到的MeP.1101。
1944年7月24日,MeP.1101的第一份方案诞生了,不过此时的飞机设计还不是十分理想,继续修改的结果就是1944年8月30日推出的第二份方案,此方案比起第一方案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过梅塞施米特公司仍认为有继续改进的必要,最后确定的是装有一部Lorin喷气发动机的MeP.1101L方案。
MeP.1101最终方案确定后,梅塞施米特公司于1944年11月10日开始把图纸上的设计变为现实,1944年12月4日,飞机选材工作开始展开,这样到了1945年4月29日,原型机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MeP.1101原定于1945年6月开始第一次试飞,不过德国的投降永远中断了它翱翔天空的梦想。
MeP.1101的外形布局已有50年代战斗机的特点,同Ta183一样也是一架划时代的战机。德国战败后,美国人将MeP.1101残破的机体运回国内,以它为基础开发出了自己的X-5试验机,X-5在美国喷气机早期开发的探索时代所获取的大量宝贵数据,对美国后来的喷气机开发颇有收益。我们将能从50年代朝鲜上空号称“米格杀手”的F-86“佩刀”身上还能依稀看到MeP.1101模糊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MeP.1101的机翼可在地面进行机翼后掠角的调结,共有35度40度45度这3种后掠角可以选择,虽说梅塞施米特公司这么做只是为了确定飞机的最佳后掠角。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eP.1101也算得上是最早的可变后掠翼飞机了。(注意:MeP.1101的后继型号MeP.1102将可以在空中实现机翼变动,如能问世,它将成为人类航空史上真正的首架可变后掠翼飞机)
MeP.1101同Ta183一样也是一架划时代的战机。同时代的盟军没有任何战机能与其比翼,不过随着德国的战败,MeP.1101和Ta183这两种当时最为强悍的战机都无法投入战场,给后世的军武迷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不过就在5年之后,分别拥有MeP.1101和Ta183血统的美苏两国最强战机F-86和米格15在远东的天空上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喷气机大空战。两者的表现都极为优异,看着自己的后辈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MeP.1101和Ta183这对喷气战斗机的先驱也无憾了。
JuEF132飞机1945年研制成功具体时间不知道资料毁坏
JuEF132的外型在当时看来相当前卫,其发动机布局与英国50年代的3V轰炸机(勇士胜利者火神)相类似,而JuEF132的整机外型也有苏军50年代的图16轰炸机的影子(其实该机的设计人员全被苏军掳走,对苏联早期喷气机的开发,这批德国人不无益助)
和同时代的德国喷气战斗机一样,德国人的超前思维使JuEF132可以使用各种空对地对海制导武器对敌人进行精确攻击,这也是同时代盟国轰炸机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JuEF132是一架划时代的轰炸机,与它同级的美国B47和苏联图16轰炸机在吸收了大量德国技术的情况下都要等到50年代初期才会出现。JuEF132不愧为世界后掠翼喷气轰炸机的先驱。
JuEF132性能参数
机长30.8米
翼展32.4米
机高8.4米
起飞重量65000千克
最高速度93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0300米
航程3500千米
DBProject"F"高速巡航导弹1940年研制
DBProject"F"高速巡航导弹的全貌,与旧式V1飞弹不同,它采用了后掠主翼,使其速度超过1000千米/小时,这种高速是当时的盟军所无法拦截的。飞行员的驾驶舱就在导弹的垂尾下,又小又狭窄,还要忍受发动机的巨大噪音和振动,待在里面可是一件很不好受的事情。
其实采用人控飞弹也是无奈的事情,当时的制导技术根本无法使早期的巡航和弹道导弹达到较高的命中精度,只有出此下策了,这种现像,我们还将在后面要讲到的V2弹道导弹的后继者A9/A10洲际弹道导弹的身上再次看到。
请大家注意的是,DBProject"F"高速巡航导弹虽是人控飞弹,但它与日本人的自杀飞机是不同的。与日本人将飞机座舱焊死不同,DBProject"F"上的飞行员在瞄准目标后还是可以自由脱离飞弹,不过在超过1000千米的高速下,这么做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虽说德国人不喜欢将自己先进的高速巡航导弹与日本人野蛮的自杀飞机混为一类,但技术条件的限制使这种先进的武器还是成为了一种自杀武器。这对人力资源日渐馈乏的德国来说显然是不可取的。
由于当时德国人力资源日渐馈乏,如果DBProject"F"高速巡航导弹能够真正大规模用于实战,那它还是会回到V1飞弹的常规制导方式上去的,虽说命中精度差了很多,但DBProject"F"的高速使它可以轻易刺穿盟军防空网,这样到达目标上空的导弹数量将是V1飞弹的几倍!!这就已经足够了。
DBProject"F"高速巡航导弹性能参数
机长12.96米
翼展9米
速度1050千米/小时
弹头重量3000千克
Unnamed战机1944年
当大家第一眼看到下面这张类似定格的图片时,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什么飞机呢?A-10?!不是,其实它可是比A-10攻击机“早生”30年的异国前辈。
1944年,为了应付日益强大的盟军特别是苏军强大的装甲洪流对德国本土的威胁,德国开始了新一代对地攻击机的研制,名为"Unnamed"的新型对地攻击机是为了接替老旧的亨克尔Hs129攻击机,设计思想就是利用强大的火力和自身厚重的防护装甲在低空猎杀敌军坦克(这一点与后世A-10攻击机的作战设想完全一致),"Unnamed"的外形也许不像其它一些德军末日战机那样前卫,可却是极为适合低空攻击这种风险极大的任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德国航空设计师们在该机身上投下的苦心和努力)。可惜朝闻夕死,一切都晚了。
"Unnamed"拥有对地攻击机必备的厚重装甲,其拥有的“开罐”利器也十分不错,其标准反坦克兵装为Mk10330毫米长身管机炮(性能优于Me262上的MK108),也可以换装更大的足以击毁苏军新式重型坦克的50毫米以上火炮和各种反坦克火箭和炸弹,如能问世,它将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对地攻击机(怕是没有什么盟军坦克能躲过它的“鹰爪”)
"Unnamed"攻击机性能参数
机长11.85米
翼展14.6米
机高3.85米
WeserflugP.1003/1倾转旋翼机图片有实验机型以经勉强成功具体资料不详
迎着漫天的风沙,两架奇怪的飞机正在眼前拔地而起。眼熟吧,不过你可别把它们当成了如今在电视上大出风头的美国“鱼鹰”V-22倾转旋翼机。它可是真正的“鱼鹰”前世——德国二战末期开发中的WeserflugP.1003/1倾转旋翼机,其时间比1989年首飞的“鱼鹰”要早了将近45年!!!(其实美国最早的倾转旋翼机并不是V-22,而是贝尔公司于70年代中期制造的贝尔301/XV-15倾转旋翼试验机,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仍然要比德国人晚了30年)
德国和当年的美国一道同为现代直升机的先驱,德美两国在二战中都分别研发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可实用直升机。不过思维超前的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早于1938年就开始了更新一代高性能垂直起落飞机的研制。为了同时兼有直升机的垂直升空能力和普通固定翼飞机的高速性能,德国人选择了倾转旋翼机这种极为前卫的理念,并据此用于开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架WeserflugP.1003/1倾转旋翼机。
WeserflugP.1003/1倾转旋翼机研发难度很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极为超前的飞机已超过了当时人类的实际科技能力,极为先进的WeserflugP.1003/1最终也随着二战的结束而尘封于历史。
WeserflugP.1003/1倾转旋翼机的设计思想与半个世纪后的V-22“鱼鹰”完全一致,与我们前面所看过的那架有“元祖A-10”之称的容克斯"Unnamed"新型对地攻击机一样,WeserflugP.1003/1无疑也是一架超时代的先进机种。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倾转旋翼机将是未来战争的主力机种之一,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联想到德国科技人员竟然早在60年前就有如此远见,不得不使我们对当时德国科技人员的智慧深感敬佩。
抛开战争的浩劫,看到闪闪发光的WeserflugP.1003/1在空中飞翔,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这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
倾转旋翼机的主要特点就是兼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两者的共同优点,但也正是这点,它的研发难度要大大高于直升机和普通固定翼飞机。这种飞机的机翼转动部位结构比较复杂,而在飞机起降的飞行状态的转换阶段的机体控制则更不容易,今天配有先进飞控系统的V-22“鱼鹰”尚且屡屡坠毁而不能大量投产,放在科技水平远不如今天的60年前,那就更难了。
虽然德国科技人员的超前思维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而难以实现。不过他们这种在科技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则受到了后人的一致肯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所有在科学探索上勇于创新的人们,都将受到后人的尊敬。
在之后介绍的德国秘密武器身上,我们还将看到德国科技人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当人们最后看到德国末日武器的最高成就时,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WeserflugP.1003/1性能参数
机长8.3米
翼展11.0米
机高3.1米
机宽1.15米
推进器直径4.0米
最高速度650千米/小时
Hs129攻击机Ju87斯图卡攻击机Ju88多用途飞机Ar234Blitze"闪电"喷气式轰炸机BVP188轰炸机Do17中型轰炸机Do217中型轰炸机Do317高空轰炸机Fw191中型轰炸机He111中型轰炸机He115鱼雷轰炸机/侦察机He274高空轰炸机Hs132喷气式俯冲轰炸机Ju188侦察/轰炸机Ju288轰炸机Ju388轰炸机/侦察机/夜间战斗机Ju488远程重型轰炸机Ju86轰炸机/高空侦察机Me264重型轰炸机Ar240侦察/战斗机Ba349蝮蛇火箭动力战斗机Bf109战斗机Bf110重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Do335Pfeil(Arrow箭)战斗机EF126微型战斗机Fw190战斗机FwTa152/FwTa153战斗机Go229喷气式战斗机He219(Owl枭)夜间战斗机He280喷气式战斗机Ju388轰炸机/侦察机/夜间战斗机Me163Komet(comet彗星)火箭动力战斗机Me210重型战斗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Me263火箭动力战斗机Me410Hornisse(Hornet大黄蜂)重型战斗机/夜间战斗机Ta154战斗机
德国是一个谜,大多数资料都被销毁,我只能提供型号了,不并不精通空军史。
太多了,我换号了给分的话给officer61德国飞机型号太多了,不是美国猪,和俄国本狗熊能比的
Ⅵ 二战德国的黑科技飞机
Me262喷气战斗机
He162喷气战斗机
Ta183喷气战斗机
Ho 229喷气战斗机
MeP.1101喷气战斗机
亨克尔(Heinkel)He280战斗机
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Me 163Komet(彗星)战斗机
巴赫姆Ba349蝮蛇战斗机(Bachem Ba349 Natter)
Me-264重型轰炸机
Ar-234轰炸机
Ho-229战斗轰炸机
FW-190+Ju88“槲寄生”特殊轰炸机
Hs-132俯冲轰炸机
Ju-287轰炸机
德国福莱特纳Fl282蜂鸟直升机(Flettner Fl282 Kolibri)
德国福克-阿奇利斯Fa223龙式运输直升机(Focke Achgelis Fa223 Drache)
德国福克-阿奇利斯Fa284天鹤直升机(Focke Achgelis Fa284 Sky Crane)
德国福克-阿奇利斯Fa 225直升机(Focke Achgelis Fa225)
德国福克-阿奇利斯Fa 330矶鹞直升机(Focke Achgelis Fa 330 Bachstelze)
德国福克-沃尔夫公司的动力机翼飞机(Focke-Wulf Triebflugel)
参考链接:
二战时期的一些黑科技(战斗机,轰炸机和直升机)
Ⅶ 人类史上第一个投入实战的旋翼机是什么
旋翼机,是指用无动力驱动的旋翼提供升力、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由推进装置提供推力前进,推进装置有螺旋桨和喷气两种。前进时气流吹动旋翼而产生升力,它不能垂直起飞或悬停,常在起飞时还要给旋翼一个初始动力,使旋翼的升力增加。借助于旋翼可做近似垂直的降落。旋翼使结构变得复杂,速度提高受到限制。旋翼机于1923年制成,但因旋翼阻力大,飞行速度在300km/h以下,因而发展不大,但促进了直升机的发展。目前只有少量旋翼机用于研究和体育活动。
VZ—1是美国希勒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为美国陆军研制的一款直接升力旋翼机,绰号“波尼人”(PaWnee)。该机于1957年11月首次试飞,最终因为技术问题被取消。 VZ一1旋翼机装有一个动力强劲的反向旋转涵道风扇,安装在可搭载一个飞行员的平台内。飞行员需要通过摆动身体使平台向预期方向倾斜.以此操纵飞机向所需方向飞行。虽然这种飞行器看起来很有特色,但寞际飞行起来却效果奇差。VZ—l旋翼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只有26千米/小时,并且很难操纵。
Ⅷ 二战直升机
造不出来。
有一种叫旋翼机的机种,倒是可能有技术力量造出来。旋翼机和直升机两者外形很像,旋翼机的飞行原理相交于直升机完全不同,其水平的大直径的螺旋浆专门提供升力。另一组垂直的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提供前进的动力。旋翼机的转向不依靠水平螺旋桨,尾桨也不起保持平衡的作用。两者配置得当可以使旋翼机获得高速度和高载荷。
估计所谓的二战中的德国专用攻击“直升机”就是旋翼机。
战后旋翼机的应用比较着名的就是米国的“夏延人”武装直升机,他可以在直升机和旋翼机之间转换,以截长补短,获得两者的优势。
Ⅸ 旋翼机与直升机有什么区别
旋翼机虽然和直升机一样,都是依靠旋翼产生升力,但它不是直升机。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
乍一看,旋翼机和直升机简直 一模一样:它们头顶都有一副大直径的旋翼,在飞行中依靠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但是除去这些表面上的一致性,旋翼机和直升机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飞机。
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象一只风车;而直升机的旋翼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既能产生升力,又能提供飞行的动力,象一台电风扇。
由于旋翼为自转式,传递到机身上的扭矩很小,因此旋翼机无需单旋翼直升机那样的尾桨,但是一般装有尾翼,以控制飞行。
在飞行中,旋翼机同直升机最明显的分别为直升机的旋翼面向前倾斜,而旋翼机的旋翼则是向后倾斜的。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旋翼机在起飞时,旋翼也可通过“离合器”同发动机连系,靠发动机带动旋转而产生举力。这样可以缩短起飞滑跑距离,几乎以陡直地向上爬升,但还不能垂直上升,也不能在空中不动(即“悬停”)。等升空后再松开离合器随旋翼在空中自由旋转。
旋翼机飞行时,升力主要由旋翼产生,固定机翼仅提供部分升力。有的旋翼机甚至没有固定机翼,全部升力都靠旋翼产生。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旋转的动力是由飞机前进而获得。万一发动机在空中停车螺旋桨不转了,此时旋翼机据惯性继续维持前飞,并逐渐减低速度和高度,就在这高度下降的同时,也就有了自下而上的相对气流,旋翼就能可自转提供升力。这样,旋冀机便可凭飞行员的操纵安全地滑翔降路。即使在行员不能操纵,旋翼机失去控制的特殊情况下,也会像降落伞一样的降落,虽然也是粗暴着陆,但不会出现类似秤陀落地的情况。
当然,直升机也是具备自转下沿安全着陆能力的。但它的旋冀需要从有动力状态过渡到自转状态,这个过渡要损失一定高度。如果飞行高度不够,那么直升机就可能来不及过渡而触地。旋翼机本身就是在自转状态下飞行的,不需要进行过渡,所以也就没行这种为安全转换所需的高度约束。
由于旋翼机的旋翼是没有动力的,因此它没有由于动力驱动旋翼系统带来的较大的振动和噪音,也就不会因这种振动和噪音而使旋翼、机体等的使用落命缩短或增加乘员的疲劳。旋翼机动力驱动螺旋桨所造成的影响,显然小得多。 编辑本段特点 另外,旋翼机还有个很可贵的特点,就是它的着陆滑跑距离大大地短于起飞沿跑距离,甚至操纵得好可以不滑跑就地着陆,只要-块比旋翼直径大一些的地方就可降落,即使不怎么平也不要紧,甚至可在旅游船顶篷或甲板上降落。
美国的旋翼机飞行训练手册说:“旋翼机的稳定性在所有航空器中最高”。它可自动调节,使机身具有良好的俯仰稳定性、滚转稳定性和速度稳定性。旋转起来的旋转桨盘恰似个大惯性轮,且旋翼没有周期变距等变化。又由于旋翼视的旋翼安装角比直升机的要大些,所以具有较好的陀螺效应,稳定性较高。
旋翼机的抗风能力较高,而且在起飞时,它还喜欢有风。对常规的旋翼机来说,风有利于旋翼的起动和加速旋转,可以缩短赵-它滑跑的跃离,当达到足够大的风速时,一般的旋翼机也可以垂直起飞。编辑本段分类 旋冀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滑跑起飞的,这种比较简单,大量的是这一类。 另一类是可垂直起飞的,其起飞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带动力驱动它的旋翼;第二种是用预转旋翼并使其达到正常飞行转速的-定倍数,然后突然脱开离合器,同时使旋翼奖叶变距而得到较大的升力跳跃起飞;第三种则是由旋翼翼尖小火箭驱动旋翼旋转而提供升力来实现垂直起非这种垂直起飞的过程,一般都是由自动程序控制来完成的。
旋翼机的性能价格比是很高的,它有许多宝贵性能,价格却比较便宜。
由于旋翼机没有尾梁、没有尾传动系统及减速器自动倾斜器,绝大部分旋翼机也没有主旋翼传动系统、主减速器等,结构简单,所以不仅价格低,而且故障率也低。此外使用维护简单方便。所需费用也低。
旋翼机虽然古老,但它也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年轻飞行器,其好用、安全、便利的特点,使其在未来的航空器家族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
Ⅹ 被军事爱好者称为“空中三蹦子”的旋翼机,有什么杰出的性能
一说到空中“三蹦子”,其实很自然的就能想到,在2019年国庆阅兵上出现的“猎鹰”旋翼机
当然之所以称为空中三蹦子,是因为这种旋翼机载人数非常少,最多也只能有3个人,当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空中三蹦子可搭载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进攻,可以说能打能跑,是未来特种作战环境下的一种特殊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