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 法国 德国是怎么建立的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使他们要求政治上当权,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贰’ 发达国家有哪些成为发达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这些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主要是看国家的GDP。
‘叁’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二战时,作为法西斯的德国可以说是被炸得满目苍夷。整个人都充满了垃圾,有人说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过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迅速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国家。那为何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国内法西斯主义的分子
首先德国政府推动欧洲统一建设,缓解法国的矛盾,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彻底打通整个欧洲,而且德国对于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肆’ 德国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德国西占区分别由英、美、法三国主持。三占区中,美国的实力最为雄厚,它的占领政策因而举足轻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影响了英法的对德政策。随着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变化,美国统治集团逐渐将前苏联视为其控制欧洲和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和对手,为巩固在欧洲的地位,美国对德政策转向扶植德国。1947年1月1日,美英联合占领区(简称双占区)成立,这为整个西占区的经济恢复和经济改革开辟了道路。
同时,企业失去活力,生产无从发展,市面一片萧条,货币体系已经名存实亡,加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种形势的发展和人心所向为西占区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舆论基础。1947年,占领当局任命路德维希·艾哈德为双占区的“货币与信贷特别委员会”主席,具体负责筹划货币改革的措施,这标志经济改革的时机成熟了。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是艾哈德针对德国的病症所开的处方。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包括五大要素,即:私有制下的自由市场竞争制度。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中,私有制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占主体地位,国家干预调节只是一种辅助形式。必要的国家干预调节措施必须始终保持与市场一致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社会保险制度和救济制度来实现。共同决定制度,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在企业中的共同决定权力,即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决策。收入再分配措施。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市场的初级分配进行再分配,以防止社会过度的两极分化,保障社会低下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
1948年6月进行了货币改革,把经济活动的组织、调整交给了市场,为治理通货膨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起点。
币制改革和随后的税收改革、取消配给和放开价格改革及加强国家干预与社会经济秩序的改革,在短期内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很快扭转了西占区经济混乱局面。从1948年起,德国经济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
1949年,阿登纳组成联邦德国的首届政府。继续推行已初见成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即是在灵活适应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综合性经济政策的有机手段有计划地刺激经济。
与此同时,联邦德国还实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由于这些措施的推行,联邦德国在1951年就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实现了国民经济从战时体制转移到“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轨道上来的过渡,为往后经济迅速、顺利的发展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伍’ 为什么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0%。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虽然国民经济逐年增长,但由于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其能耗反而持续下降。虽然西德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下降,但它仍然反映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西德各工业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一些传统工业钢铁,
造船,采煤,纺织工业现都成为夕阳工业,
产量和产值都减少很多,
造船和采煤工业靠着国家补贴度日。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工业、电工电子业、食品工业成为德国的五大工业支柱,其销售额占整个工业的58%,
就业人数占40%。
但近两年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展速度减缓。
目前在西德属于高速增长的部门是塑料加工、有色金属、航天航空工业及电讯和数据加工工业。目前,德国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10%以上。新经济发展迅猛,但总体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为主体的德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德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然而,德信息产业总体上仍落后于美、英和北欧等信息业领先的国家。2000年,德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居世界第三,但仅占5.7%,远远落后于美国(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为5.7%,不仅与美国(8.7%)有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西欧6.3%的平均水平。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其工业结构尚需调整。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
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其工业结构尚需调整。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德然而,德信息产业总体上仍落后于美、英和北欧等信息业领先的国家。2000年,德信息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居世界第三,但仅占5.7%,远远落后于美国(36.2%)和日本(1l%)。同年,德信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亦为5.7%,不仅与美国(8.7%)有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西欧6.3%的平均水平。传统工业如汽车和机械仍在出口中占据主导,分别占工业出口总额的27.4%和16.6%,信息技术则不足5%。而汽车和机械制造这两个产业无论是投资回报率还是单位产出率都大大低于后者。作为西方主要国家之一的德国,其工业结构尚需调整。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和化工是德国工业的四大支柱,其销售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国的环保技术世界领先,其环保技术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以18.7%独占鳌头。德国也是船舶生产大国,在日本、韩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四。此外,德国的重点工业部门还有:钢铁工业、精密机械和光学工业于矿业、纺织和服装工业。
‘陆’ 德国还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说一句大家不喜欢听但是又现实的话,即便是日本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也要比德国大很多。虽然多数人不愿意去面对,但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不过我们先要来定义一下这个“超级”大国的概念,别让过多的亲们搞错方向,超级大国要有两个(实际上是三个)硬性条件。第一就是领土要大,第二军事实力要强,这两点并存之后就势必会提升第三点--国际地位。
那么现在我们简单来划拉一下世界现任的超级强国美国、俄罗斯,包括崛起中的中国,剩下英法勉强都算不上,那么我们姑且把它们先算上。
‘柒’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捌’ 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它们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应该是受到生存环境的迫使,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资源也不丰富,可正是由于这样,才迫使他们更努力的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且这样的生存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反到变成了优势,想要发展起来就非常迅速。不像亚洲国家,人口过多,想要搞高端产业就很困难,所以发展起来就比较慢。
他们每天都会为生活而奔波,就没有这么多人会全心全意的投入科学研究,科技也就没有这么发达,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跟科技的发达至关重要,所以就要提醒每个国家的人民,还是要努力多为国家做贡献。
‘玖’ 加拿大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加以贸易立国,对外贸依赖较大,经济上受美国影响较深。
加拿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非常活跃,许多国际科技合作受到政府专项经费或者国际合作基金的支持。2004年3月,加拿大已正式成为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际科学技术中心(ISTC)的成员。
(9)德国是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扩展阅读
【同亚洲主要国家的关系】 加认为亚洲将成为未来的世界经济中心,重视发展与亚洲的经济和战略关系。加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和东盟对话国,亚太地区已成为加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加资金、技术和移民的来源地之一。
日本、韩国、新加坡是加传统贸易伙伴,中国、印度、东盟等也是加重视的新兴市场。2017年,加与日、韩、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57.2亿加元、129亿加元、74.8亿加元。
加政府制订“亚太门户计划”,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打造成连接北美和亚洲的航运枢纽,同时保护港口、货物贸易和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