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时,中国驻德国大使曾经大量为犹太人签署签证以帮助他们逃出生天,他的名字及生平有谁知道
二战时,中国驻德国大使何凤山(被誉为中国的 “辛德勒”)曾经大量为犹太人签署签证以帮助他们逃出德国:
何凤山生平:
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农户家庭。
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
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公费留学生,1932年以优异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5年参加外交工作。
1937年出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
1938-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其间,总共约向4000名犹太人发放了到上海的签证,继后又出任"中华民国"政府驻埃及、土耳其等国大使。
1940年5月离开维也纳,回国到重庆参加对日作战。
1973年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以写作自娱,着有《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书中提及救助犹太人事迹时他平静地写到:"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的。"
1995年,在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的学者和美国"犹太人救命签证组织"的联合努力下,何的事迹被发掘出来。
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特意送了花圈。
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的义举被公诸于世。
2000年4月2日,一主题为"生命签证--正义的外交官"的图片展在纽约的联合国展厅开展,对71名外交官进行了特别报道,已故的何凤山博士名列其中。由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委员会主办的一旨在缅怀英勇无畏的国际外交官的盛会亦于4月3日在联合国大会会议厅举行。
2001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最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
2001年1月23日,何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他的名字被刻入犹太人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园里"。欧洲历史学家指出,何是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人"。
2001年,联合国总部举办了名为《生命签证:正义与高贵的外交官》的纪念展。在这次纪念展上,展出了二战期间拯救犹太难民的各国外交官的英勇事迹,何凤山是其中惟一的一位中国外交官。展场上,因拯救的犹太人最多,何凤山的照片被放在正中央,十分抢眼。
2001年9月8日上午,在何凤山的家乡湖南益阳,召开了纪念何凤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数百名来自何凤山先生母校--益阳市一中的学生参加了何凤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馆内收集了80张何凤山的珍贵照片,吸引着各界人士前往参观。
2002年3月,"生命签证"图片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2005年,何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5年8月在湖南益阳市博物馆举办了《生命签证--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拯救犹太难民事迹展》,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美中经济科技贸易促进会首席代表刘建吉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展览。
2007年9月21日,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系列纪念活动,表彰二战期间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拯救数千犹太人的英雄主义行动。下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拉塞尔办公楼大厅,一个以"凤"字为主题的何凤山生平事迹图片展吸引了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傍晚,在美国国会大厦曼斯菲尔德大厅,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特别举行招待会,美国政界人士、何凤山博士的女儿何曼礼、中国驻美使馆外交官等齐聚一堂。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出席并发表演讲。
2007年9月25日,骨灰运回家乡安葬。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刻着1947年何凤山先生的一首元旦试笔诗: "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岂徒然.而今愿集精与力,万里前程猛着鞭。" 诗以言志,名以史留。
2007年9月28日,何凤山博士纪念墓地在湖南省益阳市落成揭碑,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何凤山女儿何曼礼等均前往益阳深切缅怀何凤山博士。
2008年5月21日,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系列活动,纪念二战期间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拯救数千犹太人的英雄主义行动。当天下午和傍晚,美国国会分别在参议院拉塞尔办公楼大厅和国会大厦曼斯菲尔德大厅举行了"何凤山博士生平和何凤山博士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图片展"及招待会,共展出近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2008年6月11日,美国政府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上海举办纪念何凤山博士的活动。
2008年11月6日,维也纳市政府在原中国总领事馆的旧址(Johannesgasse 22, 1010 Wien)前举行了何凤山博士纪念牌揭幕仪式,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临时代办王顺卿、美国驻奥地利大使吉拉得·迪卡罗、维也纳以色列文化协会会长、维也纳市政府代表等出席了纪念牌揭幕仪式并先后发表了致词。由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维也纳以色列文化协会捐资制作的两块铜质纪念牌分别镶嵌在大门的两边。上面用德文和英文镌刻着何凤山博士的动人事迹。
2008年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以色列文化协会还分别在中国上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美国旧金山为何凤山博士修建了纪念碑和纪念牌。
‘贰’ 急!急!!求中央电视前方记者在06年慕尼黑开幕式现场发来的报道
北京时间6月9日22时30分,德国世界杯开幕式在慕尼黑安联球场进行。虽然开幕式的准备时间并不充分,总共只进行了10次彩排。但在为时半小时的开幕式演出中,充分展现出日尔曼的民族精神,以及世界杯重回德国的主题思想!开幕式的举行,也意味着2006年德国世界杯正式开始!
开幕式首先由身着德国传统民族服装的150个鼓手进场表演,而随鼓手进场的还有巴伐利亚地方着名的Goa lschnalzer(这是穿着传统放牧民服装、手中拿着长鞭的民俗表演)。
北京时间22时25分,开幕式第一章《德国》开始。挥长鞭的Goa lschnalzer从13开始,然后随着12个世界杯主办城市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而倒数挥鞭;与此同时,随着鼓手们的演奏,一块大红地毯也在场地中展开。倒数结束时场地陷入一片静寂。两名手持小号的少年步入场内,吹响战斗号角;这时一整支乐队出现,一个合唱团高唱一首充满欢乐的歌曲。声之后是光,从场地四角有4颗“彗星”发射到中央,一面巨大的“WELCOME”旗帜将从天而降。
开幕式的第二章是《巴伐利亚》,一些巴伐利亚地区典型的人物造型相继出现:有穿着民俗服装的巴伐利亚美女,也有干草车、干草堆、民歌乐队和敲钟人。敲钟人越敲越急,体育场中央变成了一个足球舞台。开幕式第三章是《嘻哈乐表演》,演出的嘻哈乐团名叫Seeed。而开幕式第四章是《世界》。代表全世界24个巨大女性形象在表演者和鼓手簇拥下进入场地,然后她们将一些圆形的气球放到空中。
北京时间22时40分,贝利手捧“大力神杯”与着名女模劳迪亚-辛馥一同入场。紧接着,曾夺取世界杯七大豪强的109名冠军老英雄(加上决赛参加者是170人)进入场内,这一章名叫《FIFA世界杯传奇英雄》。进场顺序则是按照夺冠时间和次数从低往高排列:先是英格兰,接着是法国,然后是乌拉圭、阿根廷、意大利、德国,最后则是五星巴西!所有成员入场完毕后,德国总统克勒、德国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以及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身穿深色西服入场。
站在球场中央的德国总统克勒满脸笑容,他对现场球迷说道:“德国世界杯终于来了,我们将享受四周的足球。非常高兴全世界球迷来到德国,我代表德国欢迎大家的到来。你们将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也向在家看球的球迷问好。我感谢国际足联把世界杯的主办权给了德国,我也感谢能使世界杯成功举办的人。包括贝肯鲍尔,以及在场或者不在场的志愿者。我希望能看到精彩的比赛和更多的进球,我希望能公平竞争,同时这也是国际足联提倡的精神。最后我宣布,德国世界杯正式开幕!!”
北京时间22时54分,德国着名歌手herbert gronemeyer演唱国际足联世界杯主题曲《庆祝这一天》。整个开幕式的气氛达到最高潮!!短短30分钟的开幕式结束,世界杯的舞台正式让给哥斯达黎加和德国热身。
与以往的世界杯开幕式不同,这次德国世界杯开幕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绚丽的灯光,也没有高科技成份,更多的是体现出日尔曼民族精神。德国人的严谨、朴实无华均在开幕式中显现无疑。当然,还有一些世界名宿的出现,贝利亲切的拥抱他曾经的队友和对手,这样的感人场面在世界杯开幕式中并不多见。毫无疑问,虽然只有10次彩排,但德国世界杯开幕式是成功的。也许这也预示着德国世界杯的圆满举行。
未来的一个月,让我们沉寂在足球的海洋里!
‘叁’ 中外着名记者有哪些
1、奥莉娅娜·法拉奇
奥莉娅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记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她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
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女, 美国人,是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年青时就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她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出生。早年就学于奥伯林学院。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5次至中国访问。72岁时,冲破重重阻力于中国定居。
3、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着名作家和记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全美作家协会主席。
在漫长的记者和文学创作生涯中,为反映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及欧洲、苏俄和远东各主要战场,以其犀利的目光、鲜明的观点和娴熟的文笔,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及其政治、军事内幕。其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声名远扬世界各国。
4、赵超构
赵超构(1910.5.4 - 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国着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着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5、黄幼公
黄幼公,越南华裔,美国公民,着名摄影师。黄幼公1951年3月29日出生在越南隆安,1966年加入美联社越南胡志明市记者站。 获得过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2007年,他拍摄的帕丽斯希尔顿入狱前痛哭的照片又一次引起世界轰动。
‘肆’ 中国驻德国慕尼黑大使馆
驻慕尼黑总领事馆
杨惠群,总领事
地址:Romanstr.107
80639 München
Tel: 089-17301611
Fax: 089-173016
‘伍’ 国内外派欧洲记者站的媒体都有哪些记者薪资多少,包含哪些稿酬如何非常感谢!
目前国内派驻欧洲记者站的媒体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其他的媒体都是在当地的留学生和华人中雇佣临时记者。 薪水为15万到25万不等。当地的房租、伙食、和差旅费都是另外另外补助的。稿费的几乎几乎没有,但是摄影记者是有稿费的
‘陆’ 中国的着名记者有哪些
玛莎·葛尔宏——战地记者,海鸣威的第三任妻子,报道过美国入侵巴拿马事件。
乔治·伯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1948年在报道希腊政府腐败时神秘遇害。
海伦·斯诺 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红区,37年采访毛泽东、朱德和许多中共首脑人物,
1991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海伦·斯诺“理解与国际友谊奖”。1996年6月,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海伦·斯诺还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提
名。
穆青—— 原名穆亚才,“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
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穆青发表了新闻报道《我看见了战士的文化学习》。通过描写战
士们在战斗劳动生产之余,抓紧点滴时间进行文化学习的事迹,反映了战士们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志
向。1942年9、10月间,穆青发现了第一篇出色的人物通讯《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再现了陕甘
宁边区工业劳动模范赵占魁的风采。1944年9月,他发表了《本市白家墙杨汉珠伤害人命,判除有
期徒刑;常志胜迷信巫神,弄得家破人亡》。1946年1月,穆青接受了采写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任
务,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略》。通过丰富的资料、确凿的事实,再现了将士们在白山黑水之间14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49年3月,穆青随军南下,写出了《飞驰在南线的汽车兵团》、《穿过
大别山麓》、《良田镇的无名女英雄》、《狂欢之夜》、《十里长鞭》、《热情澎湃的长沙城》、
《白匪主力溃灭的狼狈相》等多篇战地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胜利的足
迹。在土改中写了《因为分配了土地》、《抢财神》、《谁养黄牛谁发财》等新闻作品。他的新闻
通讯报道浓缩了伟大时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因而读来引人入胜。 解放
后,穆青又写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宽》、《一厘钱精神》、《九龙江上抗天歌》、《驯水记》等
等。1986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并没有放弃写
作,如新闻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
道》等,充满了艺术命力和感染力。 穆青是我国当代着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
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
‘柒’ 中国的战地记者有哪些
大陆没有战地记者,有也是临时在战地招的当地常住人员。中国大陆新闻管制,况且这些端着铁饭碗的记者们,谁愿意放下自己的铁饭碗去兵荒马乱的战地出生入死啊。。。
香港则有以闾丘露薇为代表的一批战地记者,而且是杰出的战地记者。
所以,大陆的新闻没什么可看性也就不足为怪了,都是人家报道出来之后,大陆媒体再重播一边而已。况且,没有真实的经历,就说不出真实的现场体验。
所以,新闻也就不是真正的新闻了。
‘捌’ 求1997年央视5《世界体育报道》师旭平老师采访德国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那一期节目视频。如满意可给200分!
http://video.sina.com.cn/v/b/62492380-1242278833.html
这个是么
http://v..com/v?word=%E7%BB%BF%E8%8C%B5%E8%B1%AA%E9%97%A8--%E6%8B%9C%E4%BB%81%E6%85%95%E5%B0%BC%E9%BB%91&sc=hao123&ie=utf-8
全一点
‘玖’ 中国的战地记者有哪些
历史上
范长江,曾追随着红军的足迹、记录了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
李庄,作为采访朝鲜战争的第一人,为国内广大读者了解、掌握朝鲜战局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信息;
肖乾,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上最有名的中国战地记者;
当代
闾丘露薇是一位着名的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
希望能帮到你。
‘拾’ 参加慕尼黑会议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位
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