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绍一下德国豹2A6主战坦克。
德国豹2A6
战斗全重:超过60吨
车 长:9.61米
车 宽:3.42米
车 高:2.48米
乘 员:4人
火 炮:德国莱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55倍口径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1750米/秒,使用钨合金弹,在常温状态下穿深达900毫米,而且精度相当高。射程5000米,为目前射程最远的坦克火炮。火控系统先进,反应时间6秒。
机枪:1挺莱茵金属公司的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安装在120mm火炮左侧,射速为1200发/min;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用于防空,高低射界为-10°~+75°。
弹药基数:炮弹42发。 7.62毫米弹4750发。烟幕发射弹:16具
发 动 机: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最大行程:550公里
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具有比较好的加速性能,从零加速到32公里/小时仅需6秒。在车体后部安装有1部电视摄像机,其监视器可使驾驶员更安全地倒车,并使用了基于陀螺技术和有全球定位系统支持的混合式导航系统,使坦克在任何作战环境中都能导航。
㈡ 世界主战坦克德国 “豹”IIA6有关数据
豹2A6 主战坦克简介: 德国豹2A6
战斗全重:超过60吨
车 长:9.61米
车 宽:3.42米
车 高:2.48米
乘 员:4人
火 炮:德国莱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55倍口径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1750米/秒,使用钨合金弹,在常温状态下穿深达700毫米,而且精度相当高。射程2000米。火控系统先进,反应时间6秒。
机枪:1挺莱茵金属公司的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
弹药基数:炮弹42发。 7.62毫米弹4750发。烟幕发射弹:16具
发 动 机: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最大行程:550公里
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具有比较好的加速性能,从零加速到32公里/小时仅需6秒。在车体后部安装有1部电视摄像机,其监视器可使驾驶员更安全地倒车,并使用了基于陀螺技术和有全球定位系统支持的混合式导航系统,使坦克在任何作战环境中都能导航。
㈢ 德国豹—2坦克火炮详细参数
该坦克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mm滑膛炮,炮管长5.3m,用电渣重熔钢制成,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设计膛压为710米Pa,实际使用膛压为500米Pa(5500千克f/cm2)。 120mm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弹药。车上装42发弹,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 DM1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是120mm火炮的主弹种,由弹丸、可脱落弹托和钢底半可燃药筒构成。弹丸由弹套、尾翼、弹芯和装在弹底的曳光装置组成的弹芯直径为38mm、长径比为12:1。弹芯为外部套有钢套的钨弹芯。该穿甲弹的初速约为1650米/s,最大有效射程为3500米。 DM12多用途破甲弹具有破甲和杀伤双重作用,初速为1143m/s。该弹为尾翼稳定弹,短尾翼用铝合金挤压制成,经表面热处理,可承受500米Pa以上的膛压;采用了压电引信;改进了点火装置,将原来的单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围一圈开有径向孔,使点火时间从22ms缩短为5ms。 半可燃药筒由惰性纤维、硝化棉、二苯胺、树脂等混合制成,内装发射药、底火和缓蚀添加剂衬套。为防止药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蚀,在药筒上涂有一层油膜。 DM23弹是于1983年采用的德国第二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整体式钨镍合金弹芯的直径为32mm,长径比为14:1。 DM33弹是第三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更大的长径比,但至今尚未投产。 火控系统是由机械、光学、液压和电子件组成的综合系统,因采用稳像式瞄准镜,火炮液压伺服系统随动于瞄准镜。该综合系统通常被称为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由于是稳定质量较小的瞄准镜并设有位置和速度复合电路,因而具有易于稳定和很高的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 车长有1个向后开启的圆舱盖和可360°观察的潜望镜,舱盖前装有1个PERI-R17型稳定的周视主瞄准镜,该镜有2×和8×两咱放大倍率。 炮长有1个双放大倍率的稳定式EMES 15型潜望式瞄准镜,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装置。装在EMES 15型瞄准镜中的热像仪能使火炮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或者对伪装的目标进行瞄准和射击。炮长还有1个辅助的FERO-Z18型望远式单目夜间瞄准镜,放大倍率为8×。在夜间,车长用与炮长EMES 15型瞄准镜相连的热成像瞄准镜观察战场。EMES 15瞄准镜的图像可以传给车长的PERI-R17型瞄准镜,使车长也能看到同炮长相同的图像。此外,车长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测试台控制检测系统RPP 1-8,自动地监视火控系统的工作情况。炮长的EMES 15型双目稳定式三合一主瞄准镜的反射镜头是双向稳定的,其昼间通道的放大倍率为12×,视场为5°。 该坦克样车原采用蔡斯(Zeiss)公司的EMES 12型体视、激光测距仪,生产型车采用美国休斯(Hughes)公司专利的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并与EMES 15型炮长主瞄准镜组合为一体。激光测距仪最大测量距离为9990米,精度±10米,测得的距离、火力准备和所选弹种的数据都显示在炮长瞄准镜下部。火控计算机由通用电气德律风根(AEG-Telefunken)公司的FLER-H型混合式计算机发展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装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该计算机可计算瞄准角和火炮横向提前角,涉及的参数有目标距离、车辆倾斜角、目标的运动方向、横风和弹道数据等。火控计算机计算了这些参数后将控制信息送入武器随动系统,后者将武器与炮长的EMES 15或车长的PERI-R17型瞄准镜的瞄准线对准。 炮长还有1个安装在炮塔顶部的观察潜望镜,装填手有1个单目观察潜望镜。 4.辅助武器 辅助武器有两种,一种是莱茵金属公司的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安装在120mm火炮左侧,射速为1200发/min;另一种是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用于防空,高低射界为-10°~+75°。 该坦克上载有7.62mm机枪弹4754发,其中2000发储藏在炮塔里。
㈣ 介绍一下德国豹-2坦克的资料
坦克技术性能
豹2主战坦克(A4型)全重55吨,乘员4人。该坦克的设计把乘员生存力量于20项要求之首位。车体和炮塔均采用间隙复合装甲,车体前端呈尖角状,增加了厚的侧裙板。炮塔外轮廓低矮,防弹性好,设计时考虑了中弹后的防二次效应问题,将待发弹存于炮塔尾舱,并用气密隔板将弹药与战斗舱隔离。该坦克采用集体防护式三防通风装置。第五批生产型豹2坦克开始安装英国格莱维诺乘员舱灭火抑爆装置。
豹2坦克安装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mm滑膛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炮管系用自紧工艺制造,内膛表面经镀铬硬化处理。坦克弹药基数为42发,其中27发储存在驾驶员左边的车前部分,15发储存在炮塔尾舱里。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两种弹药。莱茵金属公司已研制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其中DM13长径比为12:1,DM21长径比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则具有更大的长径比。最新的型号可配用于豹2A6的L/55滑膛炮,穿甲性能大幅提高。
辅助武器包括莱茵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和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炮塔两则后部各装1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8具发射器。
火控系统是采用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具有易于稳定和很高的行进间对运动目标的射击命中率。车长配有PERI-R17型稳定的周视主瞄准镜。炮长有双放大倍率的稳定式EMES 15型潜望式瞄准镜,其中包括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装置。装在EMES 15型瞄准镜中的热像仪能使火炮在夜间或不良天气下或者对伪装的目标进行瞄准和射击。炮长还有1个辅助的FERO-Z18型望远式单目夜间瞄准镜。
坦克样车原采用蔡斯EMES12型激光测距仪,生产型车采用美国休斯公司专利的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并与EMES15型炮长主瞄准镜组合为一体。激光测距仪最大测量距离为9990m,精度±10m。火控计算机由通用电气德律风根的FLER-H型混合式计算机发展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装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豹2坦克装有MTU的MB873Ka-501型发动机,功率为1103kW(1500马力)。传动装置采用伦克HSWL345型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7个负重轮、4个托带轮、1个后置主动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履带调节器。 坦克机动性能数据(豹2A4型)
公路最大速度72km/h
越野最大速度55km/h
0-32km/h加速时间7s
燃料载量1200L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涉水深 无准备1.00m 有准备2.35m
潜渡深 4.00m
爬坡度60%
侧倾坡度30%
攀垂直墙高1.10m
越壕宽3.00m
㈤ 谁知道二战时期德国豹2坦克的详细资料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称五号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于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
在1944年之前它被标识为五号坦克豹式,并被陆军部编号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称“豹式坦克”。
豹式无疑是为了对抗苏联T-34坦克而制造出来的,因为T-34坦克性能远超于当时德国所拥有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在德国古德里安将军的大力要求下,最高统帅部派出一支部队至东线战场,针对敌之T-34坦克作出评估。苏联坦克设计上最为深思熟虑的,是其倾斜式装甲,不但可以轻易弹开来弹,而且也增加了装甲的密度,使得来弹不易射穿。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还配备了一支机枪。戴姆勒-奔驰(DB公司)和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MAN公司)被授命设计新型的30-35吨位的坦克,指定开发编号为VK3002,两个公司刚好即时赶在1942年4月希特勒生日上各自展示设计图。陈列在比利时一所博物馆门外的豹式坦克G型。
两间公司在19424月各自提的提案中,戴姆勒-奔驰公司所设计的,几乎是T-34的摹仿品,不同于以往偏向复杂的设计,戴姆勒-奔驰公司务求做到在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方面类似苏军T-34坦克的简易设计。而MAN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想法:在大而宽的车身后端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柴油发动机、采用扭力棒的悬吊系统和典型德国坦克的乘员舱房。尽管希特勒打算采用戴姆勒-奔驰公司的设计,但最后却由MAN公司赢得德国军部的赏识,其设计更在1942年5月受到采纳。第一架由MAN公司接受生产的豹式坦克试作型在1942年9月出炉,经过测试后受到军方采用。于是,德国军方便立刻把这款坦克优先投产,但其正式生产却推迟了——因为车顶需要以机具制作,正好德国缺乏这种机具,因此最终定案的坦克在同年12月才正式投产。德国对此坦克的需求量甚大,因此在1943年以后,豹式坦克的生产不再是MAN公司的专利,并开始由戴姆勒-奔驰公司、MNH公司、HS公司分担生产。
MAN公司初期预计一个月能够生产250架豹式坦克,但在1943年1月,它却把目标提高至生产600架。然而即使它多么努力,由于盟军的轰炸、生产上的问题及其他困难而使得MAN公司达不到这个期望。在1943年间,平均一个月只生产148架豹式坦克,在1944年却增加了67架的产量。直至战争完结,德国总共生产起码6,000辆豹式坦克。
设计特色
如果把额外安装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话,豹式无疑是德国最常见的坦克设计。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35吨增加至43吨,更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柴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豹式行进的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
豹式的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这亦为它带来了当时无可取代的越野性能。而豹式的控制系统则以ZF公司设计的7档AK 7-200同步齿合齿轮箱及MAN公司出产,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掌控系统组成。其掌控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那么掌舵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而豹式坦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最终的驾驶部件。这是因为在战争期间,德国缺乏制造齿轮的机器,刚巧生产该部件的机器也缺乏必须的齿轮,才导致这个尴尬的局面。而且,这个部件的寿命也不过行进150公里。
这架坦克的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而其斜甲则采用了同质钢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此外,最初生产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块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护炮塔的前端。而坦克两侧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边,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磁性地雷的损害。
豹式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为供应弹药短缺。而75毫米大炮在此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却是二次大战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炮能力。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豹式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人。加上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为高,令豹式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杀人机器。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豹式在二次大战的欧洲战场中备受瞩目。平均5辆M4被击毁才有一辆豹式坦克被消灭,就如德军的虎式坦克一样。加上其致命伤——发动机容易过热而焚烧——已经解决了,更使得它成为德军中最具效率的装甲战车之一,只是后勤工作有些问题。在战争后期,苏军捕获了好些豹式坦克并纳入了对德作战之中,并把车上的操作指南译成俄语向全体人员提供。
㈥ 豹2坦克装多少mm子弹
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见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 4 人,坦克最大速度 72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见火炮)1门 ,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包括大炮双向稳定、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夜瞄装置等。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㈦ 现代德军豹2A6重型主战坦克基本数据
战斗全重:超过60吨
车 长:9.61米
车 宽:3.42米
车 高:2.48米
乘 员:4人
火 炮:德国莱因公司120毫米滑膛炮,55倍口径Rh120-L55滑膛炮,炮口初速达到1750米/秒,使用钨合金弹,在常温状态下穿深达900毫米,而且精度相当高。射程5000米,为目前射程最远的坦克火炮。火控系统先进,反应时间6秒。
机枪:1挺莱茵金属公司的MG3A1式7.62mm并列机枪,安装在120mm火炮左侧,射速为1200发/min;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盖环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机枪,用于防空,高低射界为-10°~+75°。
弹药基数:炮弹42发。 7.62毫米弹4750发。烟幕发射弹:16具
发 动 机: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最大行程:550公里
最大速度:72公里/小时。具有比较好的加速性能,从零加速到32公里/小时仅需6秒。在车体后部安装有1部电视摄像机,其监视器可使驾驶员更安全地倒车,并使用了基于陀螺技术和有全球定位系统支持的混合式导航系统,使坦克在任何作战环境中都能导航。
㈧ 豹“2”式坦克的资料
“豹”2主战坦克
“豹”2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服役的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多年来不断获得各种荣誉。在西方1998年和1999年两次主战坦克的排行榜上,桂冠均被“豹”2的改进型摘走,分别是“豹”2a5和“豹”2a6,可见其王者风范。
1979年,前联邦德国陆军开始装备“豹”2型主战坦克,至1993年,德国共拥有“豹”2主战坦克2125辆,几乎所有坦克营都装备了“豹”2坦克。这些坦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战斗性能逐步提高,并先后出现了“豹”2a1、a2、a3、a4、a5和a6等改进型号。其中“豹”2a5和“豹”2a6是最新的改进型,其改进计划始于90年代中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95~1998年实施,主要是加强了防护和更换部分设备,即“豹”2a5;第二阶段于1999年起实施,主要是换用身管更长、威力更大的火炮,配用新型弹药,即“豹”2a6。
“豹”2a5主战坦克于1995年装备德国陆军,至1998年11月已完成改进225辆的任务。该坦克主要武器是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高射机枪。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8个烟幕弹发射器。火炮是双向稳定的,火炮和炮塔的驱动装置为全电动,采用的弹药一种是dm-13超速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一种是dm-12多用途破甲弹。该坦克火控系统是由克虏伯·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生产的,包括1个内装激光测距仪且具有视场独立稳定功能的emes-15型炮长用潜望式组合(昼夜合一,热成像)瞄准镜。车长和炮长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捕捉目标,炮长和车长都可以开炮射击。车长不仅能通过其目镜看到他自己昼间观察的图像,而且其监视器还可显示炮长昼夜观察的图像。用全电式炮控和炮塔控制系统代替液压式系统,既安全又减少了噪音。
“豹”2a5装甲类似于英国的“乔巴姆”多层复合装甲,车体和炮塔都是焊接而成,车体首上甲板具有很大的倾角,提高了抗弹能力。炮塔正面安装了装甲防护组件,炮塔内表面装有防崩落衬层,履带裙板也采用改进的复合装甲,提高了对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防护能力。在车体后部安装有1部电视摄像机,其监视器可使驾驶员更安全地倒车,并使用了基于陀螺技术和有全球定位系统支持的混合式导航系统,使坦克在任何作战环境中都能导航。另外,它还改进了激光测距数据处理器。坦克的动力装置为mb873kq501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
在“豹”2a5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豹”2a6主要换用了莱茵金属公司的身管更长的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以替代原44倍口径的火炮。这样“豹”2a6的有效射程可增加1000米,战斗全重也上升到60吨。德国陆军计划从2001年开始装备“豹”2a6主战坦克。
性能数据:
乘员:4人
武器配备:120mm火炮×1门;7.62mm机枪(并列)×1挺;7.62mm机枪(高射)×1挺;烟幕弹发射器2×8具。
弹药基数:120mm炮弹×40发;7.62mm机枪弹×4,750发
车长(炮向前):9.668m
车体长:7.722m
车宽:3.7m
车高(至车长的潜望镜顶端):2.787m
车高(至炮塔顶):2.48m
车底距地高:0.54m(前部);0.49m(后部)
战斗全重:55,150kg
单位功率:27.27hp/t
单体压力:0.83kg/cm2
发动机:mut mb 873 ka型4冲程12缸多种燃料,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1500hp/2600rpm。
公路最大限速:72km/h
公路最大行程:550km(估计)
燃料容量:1,200l
涉水深:1m
有准备涉水深:2.25m
潜深度:4m
攀垂直墙高:1.1m
越壕宽:3m
爬坡度:60%
侧坡指数:30%
装甲厚度:机密
装甲类型:多层复合/钢
三防装置:有
夜视设备:有(被动式,车长、炮长和驾驶员用)
变型车
水牛(buffel)装甲抢救车。
“豹”2a6——是早期“豹”2坦克的改进型,进行了包括在车前部加挂附加装甲等多项改进。德国及荷兰的部分“豹”2坦克正在照此标准进行改进。“豹”2a6由“豹”2a5装备120mml/55火炮改进而成。
㈨ 一辆坦克能带多少枚炮弹
一般都是40-42发,最多的是50发
中国的96式,炮弹基数41发
中国的99式,炮弹基数40发
俄罗斯T80,炮弹基数45发
俄罗斯T90,炮弹基数43发
美国的M1A2,炮弹基数42发
英国的挑战者2,炮弹基数50发
德国的豹-II,炮弹基数42发
法国的AMX勒克莱尔,炮弹基数40发
日本的90式,炮弹基数40发
韩国的K1A1,炮弹基数47发
以斯列的梅卡瓦3,炮弹基数50发
以斯列的梅卡瓦4,弹药基数40发
㈩ 请问谁能详细介绍下二战末期的“豹2”式坦克
二战时期,德国没有豹2坦克。豹2主战坦克是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55.15吨,乘员4人,坦克最大速度72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门 ,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弹药基数42发。火控系统包括大炮双向稳定、数字式计算机、激光测距、热成像夜瞄装置等。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
在二战时期,德国拥有的是五号中型坦克,俗称“黑豹”式坦克,或“豹”式坦克。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苏德战争初期的“T-34危机”。德国原有坦克战术性能偏重机动性,不太重视火力和防护,在“闪电战”运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进入苏联战场,面对火力和装甲强大的T-34和KV-1后,德国的Ⅰ、Ⅱ、Ⅲ、Ⅳ号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临被动挨打的地步。除加紧改进Ⅲ、Ⅳ号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将领在1941年底的时候强烈要求研制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驰、MAN等公司研制30吨级坦克以对抗T-34/76。1942年2月,戴姆勒-奔驰公司和MAN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最后设计方案,即VK3002(DB)中型坦克和VK3001(M)中型坦克。1942年5月11日,VK3002(M)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并被命名为五号中型坦克。
五号中型坦克有许多衍生版本,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其他德国坦克的衍生型号相比相对较小。五号中型坦克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从第一款到最后一款坦克的武器装备和装甲厚度只有轻微的变化。而且大部分所做的更改、设计或提高机械性能等行为皆是在战斗后进行的。
五号中型坦克坦克的主炮为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携带79发炮弹(G型为82发)的75毫米半自动KwK42 L70火炮。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为供应弹药短缺。而75毫米炮在此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五号中型坦克的主炮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炮能力。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五号中型坦克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军坦克。加上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高,令五号中型坦克成为了战场上强大的坦克之一。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如果把额外安装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话,五号中型坦克无疑是德国很常见的坦克设计。坦克的重量由预计35吨增加至43吨,更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700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2000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2500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五号中型坦克行进的速度由55千米/小时下降至46千米/小时。
五号中型坦克坦克的炮塔防盾采用铸造形式,厚度为100毫米。炮塔可以通过电动或手动装置旋转。电动转动炮塔一周所需时间由15秒至93秒不等,这是由发动机的转数决定的。手动旋转手柄有2个,分别在炮长位置和装填手位置,单个手柄旋转一周炮塔仅旋转0.366度,若炮塔转动一周需旋转984周,2柄同旋需490周。
五号中型坦克坦克的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五号中型坦克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这亦为它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越野性能。而五号中型坦克的控制系统则以ZF公司设计的7档AK 7-200同步齿合齿轮箱及MAN公司出产,以控制杆驾驭的单轴条掌控系统组成。其掌控系统允许以一个固定的轴条来驱动每个齿轮箱。当齿轮愈大,转动的半径就会愈大。如果其半径比要求中大,那么掌舵用的刹车系统就可用来收紧齿轮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