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期纳碎德国战败后科学家去哪了
从来没有飞碟,那不过是YY而已。二战结束后,大部分德国科学家继续在德国,能去西方和苏联那里的都是经过筛选的,大部分都不资格,至少美国这边是根本看不上,只有名单上的人是人家需要的。
❷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和美国获得多少德国的技术
太多了。
很多网友认为2战时德国军工科技不如美国,最好的例子就是战略轰炸机和原丶子弹,航母。这些德国都没有。
其实,1战后协约国限制了德国发展飞机,战斗机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轰炸机还是看的很严,德国人只好发展一些民用运输机,这些运输机,在战争时期稍加改装就成了着名的轰炸机,比如ju88斯图卡轰炸机。而战略轰炸机却不是几年就能研制出来的。那么大的轰炸机也不可能以民用的幌子遮盖。所以一直到终战德国也没有战略轰炸机。
至于航母,德国人有占领的地盘上的强大的陆基空军和凶猛的潜艇狼群保护,从来没有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直到末期才知道航母很重要,可是已经晚了。投降时,德国 的第一艘航母还在船台上。
德国在二战时的军工科技实力在美国之上。且先于美国研制原·子·弹,但是被英美精锐小部队(那时候还不叫特种兵)和轰炸航空兵破坏了n次,德国人于是转到本土研制原·子·弹。谁知刚有所进展时,盟军已经打到本土来了,本土遭到战略轰炸,甚至柏林都被炸得稀巴烂,原·子·弹的材料工厂、设施几乎被烧为灰烬,材料来源也被截断。
而美国人却有天下太平的本土研制原·子·弹,而且因为一直没有战火,加上好多科学家都被高薪网罗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
德国在末期已经有了喷气式战斗机服役了。美国的第一架F80战斗机在二战结束以后才出现。49年才服役。
有网友说p51战斗机是二战中最好的战斗机,曾击落过德国的喷气式,但是那是在德国喷气式战斗机在机场上没起飞时被突然到来的P51摧毁的。美国人自己都认为p51和速度快机动性好的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没得比,认为“1架至少比得上我们三架野马式”。(除了喷气式以外,苏联的拉7、拉9、拉11也全面超过了P51)
德国先于美国造出了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v1、v2,造出了地空导弹“莱茵女儿”,造出了“小红帽”反坦克导弹,造出“超级秘密”密码机、造出第一部战斗机装载的对空雷达,造出了k1空空导弹,研制出自导鱼雷、研制出潜射火箭、无线电制导炸丶弹。研制出无人机...
虽然德国技术先进,但是德国军工相比美苏而言,规模太小了,刚开始闪电战把苏联打懵了,等苏联缓过劲来,开动战争机器,德国就开始吃不住劲了。更别说美国英国当时和苏联都是一伙的,一个苏联都难以对付,又来了同样难对付的英美。以飞机为例,德国的喷气式当然比盟军的螺旋桨先进,但是每次出动,盟军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德军只能几架、几十架喷气式,这有的比吗?一只猛虎遇见100头恶~狼,谁赢?
德国失败时,美国和苏联抢走了大量的科技专家和装备,后来在战后苏美才有的这些武器。
❸ 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争抢德国科学家,他们为啥不抢日本科学家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大量的科学家被美国和苏联拉到了国内,美苏两国的军事力量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离不开这些德国科学家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美苏两国争先掠夺德国科学家,为何对日本科学家置之不理呢?要知道日本的空军和海军也是有一定实力的。
不过日本有一项技术勉强能拿得出手,那就是建立在活体实验基础上的生化技术和医学方面搜集的大量人体数据。其中最臭名昭着的当数731部队和513部队,这里面的日寇掌握着大量从正常渠道无法获取的医学资料,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日寇大部分都被美军保护了起来,并且最终移民到了美国,为美国日后的医学发展贡献了一些肮脏的力量。
❹ 美苏得到多少德国人才
美国从德国抢走的人才不计其数,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军工方面的科学家,实际上除了军工,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被抢去了不少。
这其中有一只特殊部队的功劳,“阿尔索斯”突击队,作为一只间谍性质的部队,唯一目的就是抢在苏联之前,俘虏德国、意大利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搜集技术情报与资料,并且想尽办法说服这些高端知识分子加入美国国籍,并为美国工作。
这个策略的效果是显着的,二战前,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接近美国的3倍,仅仅50年后,全球自然科学诺奖得主40%都是“美国制造”,接近70%的诺奖得主为美国打工。这些高端人才促使美国科技方面领先世界10-20年左右。
1.航空技术:众所周知,美国的B2轰炸机,惊艳又实用,雷达也难以发现,除了造价高以外,基本无敌于高空。然后这架飞机,大量技术都是借鉴自纳粹德国的“霍顿IX”
❺ 二战后美国盗用了德国的军事科技了么
二战后,美苏叫板,两国竞争日益激烈,美苏都得认识到,只有科技发达,才能立足--重视科技发展,重视人才,全身心投入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固然快。
美国从德国抢走科学家的99%,苏联只得1%。所以很多德国二战的军事科技成果都到了美国。
❻ 二战 美国是否先去各国接走了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
1945年3月,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行将崩溃,盟军从东西两面占领了德国大部分领土。在最后的胜利即将来临之际,美苏两国意识到,德国在科学领域有许多项目领先于其他国家,德国科学家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谁能拥有他们,谁就会得到长远的回报。同时,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不可避免,谁占有这笔财富,谁将在军事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于是,在对德军事进攻的同时,美苏两国间争夺德国科学家的斗争也悄然展开。
美国政府对争夺德国科学家异常重视,指示军方成立了多达14个科技情报分队,在美军占领的德国领土上展开搜寻工作。这些科技情报分队分别来自海军和陆军,他们相互独立,四处出击。
然而,希特勒对科学家以及科研资料的控制十分严密,他下令在盟军先头部队到达前,将所有科研场所、科研设备以及相关文件销毁,科学家则寻找适当的地方隐藏起来。
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波恩,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匆忙销毁他们正在试验的新式武器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他们将这些绝密的材料撕碎,放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可是,有一个马桶坏掉了,碎纸片没有被水冲走。此时,美军的坦克已经逼近波恩大学,科学家们来不及处理这些残留的纸片就纷纷逃离。一个负责守卫波恩大学的波兰籍卫兵发现了马桶中的碎纸片,他将它们全部掏出,交给了随后到来的美军士兵。
美国情报人员把这些碎纸片小心翼翼地晾干,并拼接在一起,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摘要和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名单及家庭地址的重要文件,它由德国研究委员会规划局的负责人弗利兹·奥森伯格在过去的5年中精心汇编而成,价值极大,美国人称其为“奥森伯格名单”。这份名单为美国赶在苏联之前找到这些科学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战争期间,希特勒在德国中部的哈尔茨山区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兵工厂。在面临失败之际,他把大量科学家集中于此,改进喷气式战机的发动机,并准备批量生产重达13吨的V-2导弹,以做最后的顽抗。当1945年4月盟军摧毁这个地下兵工厂时,发现其中的科学家已经逃离一空,隐藏在图林根地区的300万人口当中。1945年5月27日,美国驻巴黎的军械技术情报机构指挥官霍尔格·塔夫脱接到美军总部命令,从图林根地区搜寻所有科学家,并将他们带往美国。图林根地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要找到这些科学家犹如大海捞针,并且这一地区划归苏军占领,一个月后苏军将到达这里。
然而,执行这一任务的美军少校罗伯特·斯达弗想到了“奥森伯格名单”,他率领科技情报分队,按照名单,开始了艰苦的寻找。在当地人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斯达弗找到了100多名科学家,并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们同意前往美国。最终,在苏军占领这一地区前6小时,斯达弗将这些科学家转移到了美军占领区。
1945年9月,在图林根地区找到的100多名德国科学家被运到美国。此后,又有大量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运往美国,人数远远超过前往苏联的德国科学家。这些德国科学家在此后几十年中推动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将世界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核能科学研究、航天科学发展等方面,德国科学家的贡献最大,他们使美国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为确立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
❼ 二战中德国战败后,为何美国和苏联、都疯抢德国科学家
1945年3月,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行将崩溃,盟军从东西两面占领了德国大部分领土。在最后的胜利即将来临之际,美苏两国意识到,德国在科学领域有许多项目领先于其他国家,德国科学家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谁能拥有他们,谁就会得到长远的回报。同时,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不可避免,谁占有这笔财富,谁将在军事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于是,在对德军事进攻的同时,美苏两国间争夺德国科学家的斗争也悄然展开。美国政府对争夺德国科学家异常重视,指示军方成立了多达14个科技情报分队,在美军占领的德国领土上展开搜寻工作。这些科技情报分队分别来自海军和陆军,他们相互独立,四处出击。然而,希特勒对科学家以及科研资料的控制十分严密,他下令在盟军先头部队到达前,将所有科研场所、科研设备以及相关文件销毁,科学家则寻找适当的地方隐藏起来。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波恩,波恩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始匆忙销毁他们正在试验的新式武器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他们将这些绝密的材料撕碎,放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可是,有一个马桶坏掉了,碎纸片没有被水冲走。此时,美军的坦克已经逼近波恩大学,科学家们来不及处理这些残留的纸片就纷纷逃离。一个负责守卫波恩大学的波兰籍卫兵发现了马桶中的碎纸片,他将它们全部掏出,交给了随后到来的美军士兵。美国情报人员把这些碎纸片小心翼翼地晾干,并拼接在一起,发现这是一份包含德国科研计划摘要和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名单及家庭地址的重要文件,它由德国研究委员会规划局的负责人弗利兹奥森伯格在过去的5年中精心汇编而成,价值极大,美国人称其为“奥森伯格名单”。这份名单为美国赶在苏联之前找到这些科学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战争期间,希特勒在德国中部的哈尔茨山区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兵工厂。在面临失败之际,他把大量科学家集中于此,改进喷气式战机的发动机,并准备批量生产重达13吨的V-2导弹,以做最后的顽抗。当1945年4月盟军摧毁这个地下兵工厂时,发现其中的科学家已经逃离一空,隐藏在图林根地区的300***口当中。1945年5月27日,美国驻巴黎的军械技术情报机构指挥官霍尔格塔夫脱接到美军总部命令,从图林根地区搜寻所有科学家,并将他们带往美国。图林根地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要找到这些科学家犹如大海捞针,并且这一地区划归苏军占领,一个月后苏军将到达这里。然而,执行这一任务的美军少校罗伯特斯达弗想到了“奥森伯格名单”,他率领科技情报分队,按照名单,开始了艰苦的寻找。在当地人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斯达弗找到了100多名科学家,并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迫使他们同意前往美国。最终,在苏军占领这一地区前6小时,斯达弗将这些科学家转移到了美军占领区。1945年9月,在图林根地区找到的100多名德国科学家被运到美国。此后,又有大量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被运往美国,人数远远超过前往苏联的德国科学家。这些德国科学家在此后几十年中推动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将世界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核能科学研究、航天科学发展等方面,德国科学家的贡献最大,他们使美国科技远远领先于世界,为确立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
❽ 二战时美苏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什么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呢
1945年5月,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东线的苏联军队和西线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相继进入了柏林。凭借着率先进入柏林的优势,苏联掠夺了德国大批先进的科学工业设备。而姗姗来迟的美国则开始大量吸收纳粹科学人才。后来苏军醒悟过来,也开始拉拢工程师,刚刚平息战火的柏林又热闹了起来。
3
(太平洋战争)
那么,既然日本同样有领先世界的科技,为什么苏联不出手抢夺呢?
原来,苏联也曾努力过,只是最终日本的科学家全部被美国吸收了。
我们知道,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同日本缠斗了4年,一直到1945年的原子弹爆炸才彻底结束了战争。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遭到了日本人顽强抵抗。尤其是在硫磺、冲绳等岛战中,美国人可谓是损失惨重。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美国军队便迅速占领了日本。而苏联只是在日本投降前一周才进入东北趁火打劫。在日本投降三天后,才火急火燎地抢夺了北方四岛。当斯大林想要更进一步,向北海道进发时,却遭到了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严词拒绝。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美苏争霸的苗头已经开始初现端倪。但由于苏联在苏德战争中遭到重创,全国损失了数千万人口,基础设施更是被毁坏殆尽。因此当时的苏联根本无力同美国争锋。明确认识这一点的斯大林,也不愿意在短时间内和美国翻脸。
如此一来,日本的全部资源几乎被美国尽收。就算苏联想要抢夺,也是有心无力。
❾ 请教大家 二战时 德国战败 美国攻入德国本土带走了大量德国科学家 美国走后苏联来了带走了大部图纸
很多网友认为2战时德国军工科技不如美国,最好的例子就是战略轰炸机和原丶子弹,航母。这些德国都没有。
其实,1战后协约国限制了德国发展飞机,战斗机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轰炸机还是看的很严,德国人只好发展一些民用运输机,这些运输机,在战争时期稍加改装就成了着名的轰炸机,比如ju88斯图卡轰炸机。而战略轰炸机却不是几年就能研制出来的。那么大的轰炸机也不可能以民用的幌子遮盖。所以一直到终战德国也没有战略轰炸机。
至于航母,德国人有占领的地盘上的强大的陆基空军和凶猛的潜艇狼群保护,从来没有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直到末期才知道航母很重要,可是已经晚了。投降时,德国 的第一艘航母还在船台上。
德国在二战时的军工科技实力在美国之上。且先于美国研制原·子·弹,但是被英美精锐小部队(那时候还不叫特种兵)和轰炸航空兵破坏了n次,德国人于是转到本土研制原·子·弹。谁知刚有所进展时,盟军已经打到本土来了,本土遭到战略轰炸,甚至柏林都被炸得稀巴烂,原·子·弹的材料工厂、设施几乎被烧为灰烬,材料来源也被截断。
而美国人却有天下太平的本土研制原·子·弹,而且因为一直没有战火,加上好多科学家都被高薪网罗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
德国在末期已经有了喷气式战斗机服役了。美国的第一架F80战斗机在二战结束以后才出现。49年才服役。
有网友说p51战斗机是二战中最好的战斗机,曾击落过德国的喷气式,但是那是在德国喷气式战斗机在机场上没起飞时被突然到来的P51摧毁的。美国人自己都认为p51和速度快机动性好的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没得比,认为“1架至少比得上我们三架野马式”。(除了喷气式以外,苏联的拉7、拉9、拉11也全面超过了P51)
德国先于美国造出了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v1、v2,造出了地空导弹“莱茵女儿”,造出了“小红帽”反坦克导弹,造出“超级秘密”密码机、造出第一部战斗机装载的对空雷达,造出了k1空空导弹,研制出自导鱼雷、研制出潜射火箭、无线电制导炸丶弹。研制出无人机...
虽然德国技术先进,但是德国军工相比美苏而言,规模太小了,刚开始闪电战把苏联打懵了,等苏联缓过劲来,开动战争机器,德国就开始吃不住劲了。更别说美国英国当时和苏联都是一伙的,一个苏联都难以对付,又来了同样难对付的英美。以飞机为例,德国的喷气式当然比盟军的螺旋桨先进,但是每次出动,盟军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德军只能几架、几十架喷气式,这有的比吗?一只猛虎遇见100头恶~狼,谁赢?
德国失败时,美国和苏联抢走了大量的科技专家和装备,后来在战后苏美才有的这些武器。
❿ 二战前后,美苏争相争夺德国科学家,为何没听说争夺日本科学家
二战时期,由于德国纳粹上台以后推行的种族屠杀行动,导致数百万犹太人被迫逃亡。这些大量出逃的犹太人,其中不乏一些顶尖的科技人才。
当时美苏两国在二战期间,为了争夺这些饱受迫害的德国科学家,美国各个军种成立了专门抢夺这些科学家的特殊部队,苏联也不甘其后,他们的总参谋部情报局,与当时的人民委员会联合行动,与美国进行了一场有组织的抢夺人才大战。
1945年,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之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战胜国更是掀起了瓜分德国科技成果的狂潮,这其中就包括对德国科学家的争夺。二战后,美苏争霸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层出不穷的科技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有德国科学家的贡献。
为何美苏两国如此看重德国科学家,反而忽视了同为二战元兇的日本科学家的存在呢?
日本毫无人性的特殊部队
其实,虽然日本二战时期科技水平并不算先进,更远无法与美国、苏联、英国等当时的世界一流强国相比,但是日本在某些领域,还是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日本科学家也并非毫无争夺价值,这些日本人和日本的成果,美国人也并没有手软。
日本科学家在生化技术、医学领域等方面,确实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至于原因,却并非日本人在这一领域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们曾经成立过臭名昭着的731等部队。因此,虽然这批日本人在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可是美国却格外包庇这些科学家。
当时做活体实验的这些日本人,因为手中掌握着大量数据和科研成果,他们都在美国的号召下移民,甚至避免了他们在二战结束之后被起诉。这些人虽然是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也曾是夺去无数无辜中国人性命的杀人兇手,却在美国的掩护下成为了医生、教授,甚至还能够安心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