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后的德国被签定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吗
二战后没签定不平等条约因为德国的政权和政府机构已经被彻底摧毁了国土已经被各国军队所占领这点是最主要的
B. 二战,德国希特勒和法国什么战胜签条约的
签订 《凡尔赛条约》。
1940年6月22日,德军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在的《凡尔赛条约》签字之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签订了《圣日尔曼和约》、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依和约》、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同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和约》。
这些和约统称为凡尔赛体系。
(2)二战德国失败后有什么条款扩展阅读:
谈判过程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
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
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埃曼努尔·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准德国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
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宣告成立。
C. 二战的战败国拥有的军队受什么限制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军事限制如下:
一 严格控制战败国军队的数量,战败国只能有基本的自卫军队。
二 决不允许战败国研究军事领域核能和生化武器 。且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
三 不允许战败国生产航空母舰,并限制大型水上舰只的吨位数。
四 不允许战败国建立本国外的军事用途基地。
此外,战败国还应履行的条例有:
1、严惩战犯,向被侵略国家道歉申明。
2、战后由战胜国分区占领 。
3、不得使用法西斯名义组建任何组织和活动。
4、不得侵占他国领土。
5、不得拥有战争野心,包括迅速扩充军备,大量招兵,挑衅别国,在非自卫前提下作出攻击性行为.。
战败国要遵守以上规定,否则受到联合国制裁。
D. 二战战败国条约
二战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
但是德国被分裂了40多年,日本被美国完全控制了14年。但是美国把他们的经济救活了。
中国在一战时候派出了14万劳工,死亡了2万人。还提供了面粉等物资
E. 2战德国战败要赔钱吗
据德国财政部战后处理司公布,截止到1993年1月,德国对欧洲各国的战争赔款支付总额已达904亿9300万马克。根据德国的《联邦赔偿法》、《联邦还债法》规定,1993年2月以后,还要按计划支付317亿7200万马克。自战后直至到2030年为止,德国总计支付的战争赔款总额将为1222亿6500万马克。
"战后,日本只向韩国、南越、西贡政权、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国家赔款,合计支付战争赔款6565亿日元。按当时360日元兑换1美元换算为18亿美元。
意大利没有研究过,不太清楚,不过意大利在战争结束前就已经加入了同盟国,据说还向德国索赔呢。
F. 二战后签订了哪些和平条约
二战后签订的条约主要有: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的一份协议。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2、《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日本在莫斯科签订的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条约是在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减少北方压力而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下,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签订的。
3、《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签署。
4、《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5、《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包括《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关于大连之协议》、《关于旅顺口之协议》、《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议》等附件,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
6、 《雅尔塔协议》: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中签订的协议。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7、《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G. 二战结束后规定战败国的军事限制是什么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军事限制如下:
一 严格控制战败国军队的数量,战败国只能有基本的自卫军队。
二 决不允许战败国研究军事领域核能和生化武器 。且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
三 不允许战败国生产航空母舰,并限制大型水上舰只的吨位数。
四 不允许战败国建立本国外的军事用途基地。
此外,战败国还应履行的条例有:
1、严惩战犯,向被侵略国家道歉申明。
2、战后由战胜国分区占领 。
3、不得使用法西斯名义组建任何组织和活动。
4、不得侵占他国领土。
5、不得拥有战争野心,包括迅速扩充军备,大量招兵,挑衅别国,在非自卫前提下作出攻击性行为.。
战败国要遵守以上规定,否则受到联合国制裁。
H. 二战德国怎么规避凡尔赛条约
二战的时候,德国宣布不承认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的一切条款。二战失败后,赔款一项,德国直到2004年还清法国的最后一笔赔款。
I. 二战结束对德国有哪些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虽然合并,但是东西德经济差距还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补助给前东德5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西柏林问题”是怎么回事?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战后,根据有关国际协定,柏林同整个德国一样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初期还设有统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又在西部搞市议会选举,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个完整的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两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国境内,成了“孤岛城市”;东柏林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西柏林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占整个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万,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个不独立立的特殊政治单位。它远距离联邦德国,最近距离也有180公里。它与西德的交通联系,有航空线三条(称为空中走廊)、铁路三条、公路三条和二条水路。它虽然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西德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尽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处于西方三国军事占领之下,美、英、法三国还是西柏林的最高当局。四国的军事车辆仍可以在整个柏林市巡逻。
由于苏、美、英、法四国及两个德国的立场、利益不同,东西方就有关西柏林的主权及其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两个柏林也同两个德国一样在六十年代初以前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1961年8月民主德国在西柏林周围修筑“柏林墙”后,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后来随着两个德国关系的不断改善,特别是1971年9月四国签订了“四方协定”后,柏林局势有所缓和。但由于各方对关协定条文均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因此,双方围绕柏林的地位等问题仍不时发生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