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入侵苏联时间
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同年7月21日阿道夫·希特勒下令秘密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其主要内容以闪电战战略为基础,包括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的一切计划和细节。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90个师组成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德军。
‘贰’ 德国哪一年入侵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国大举入侵苏联,丘吉尔立即表示英国将同苏联联合对德作战。1941年7月12日,英苏两国签订了在对德作战中联合行动的协定。8月,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纽芬兰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苏德战争爆发后不到两个月,长期以来屡遭挫折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初步形成,丘吉尔对此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大战过程中,丘吉尔作为同盟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出席了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开罗会议,出席了美、英、苏三国领袖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举行的重要会晤,为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叁’ 德国侵略苏联
这个问题好大~~你需要详细的还是简略的??
简单说下,1941年夏天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妄图以闪电战迅速击破苏联,战争初期由于苏军没准备而节节败退,接连丢失了西部方向大片领土白俄罗,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基本沦陷,列宁格勒被包围,莫斯科受到严重威胁。
德军在迅速扩大的战果前信心满满,十分骄横。然而在1941年9月到42年4月之间的莫斯科战役,让骄横的德军第一次遭到巨大失败。随后在42年4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以重大牺牲再次在斯大林格勒重创德军,截至43年2月全歼该地区德军33万,并俘虏德军司令官鲍卢斯元帅。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被苏联掌握,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不甘心失败,企图重夺战争主动权,经过数月准备,1943年7月德军发动“堡垒”行动,准备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歼灭苏军,结果战至8月23日,苏军解放哈尔科夫,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最后胜利,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内7个坦克师。德军损失官兵50余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3000门,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苏德战场主动权。
1943年8~11月 ,苏军在南线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敌人,解放顿巴斯;在乌克兰,解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基辅;在中线解放斯摩棱斯克。1944年初苏军拥有635万人 ,不仅在兵员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装备方面均已超过德军。此外,还得到了美英的援助。这些都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4年 ,苏军连续发动10次重大的战略性战役,历史上称为斯大林式的10次打击。解放了本国的全部领土,进入波、罗、保 、南等国作战 ,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 。
1945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军在兵力和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苏军的战略目标是:消灭波、捷、匈境内的德军,并在西方盟军的协同配合下,两面夹击,在德国本土上消灭敌人,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希望采纳~~
‘肆’ 二战时期德国入侵苏联离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有多长时间
元首预计是在1941年冬天甚至1942年在结束了攻占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后,才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但是种种情报表明,苏联妄图在1941年秋季,抢先向德国发动战略进攻,并且在苏德边境开始了大规模集结(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即表明有300万苏军部署到了进攻发起线),数以百万计的苏联军队压在了苏德边境,这明显是战略进攻前的集结!稍微懂一点军事常识都知道,数百万军队一线展开而没有梯队展开,这绝非苏联大纵深放御应该采取的,这是实实在在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元首决定抢在苏联的前面发起战略进攻,事实证明,这一决策相当的成功,300万部署在一线的苏联军队被分割围歼,由于苏联的“攻势部署”,没有纵深放御,战争初期德军才得以长驱直入,兵临莫斯科城下。不管后来怎么样,德国抢先一步发动对苏联的进攻,绝对是明智之举。日本偷袭珍珠港和德国人不同,德国人的精确分析和情报远远超过日本人。日军解决困境的办法是制造更大的困难,上海打不下,就打整个中国,中国打不下,就打整个东南亚,东南亚打不下,连美国一起打,打到最后,日本越来越绝望,因为美国当时并没有对日本发动进攻的决策。这一点和苏德关系截然不同。偷袭珍珠港,是一个相当愚蠢的举动,充满了军僚战术气息的决策,赢得了战术,输掉了战略。
‘伍’ 1992年驻德苏军撤离德国是不是标志着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正式结束
可以这么说
虽然在二战后不久,苏联就扶植了东德
但驻德苏军集群实际上是维护东德亲苏的主要力量
驻德苏军集群实际上是德国的太上皇
几任苏联国防部长都说过,所谓东德不过是苏军的驻地而已
1992那年,从东德撤军,彻底表示苏联势力从东德推出
‘陆’ 二战德国入侵苏联具体时间是以什么时间为基准
二战德国入侵苏联的具体时间以德国所在的东一区时间为基准,也可称为柏林时间。
苏德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红军指战员素质低下,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联红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联红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联红军发动一系列战略攻势收复绝大部分国土进而解放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
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主要战事告终。
‘柒’ 二战中德国进攻苏联是哪一年
1941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启动“巴巴罗萨计划”企图闪击苏联(差点把人家灭了),就是德国对苏联宣战的一年
但是进攻苏联,德国干过很多次,包括哈尔科夫战役(苏军被围歼二十多万人,德国只有两万人的伤亡还是死亡记不清了)和库尔斯克会战都算
甚至没准可以说几个德国愣头青某个苏联营地打家劫舍搞偷袭也算德国进攻苏联,那小规模的进攻就多了去了
‘捌’ 二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苏联:
1、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进抵列宁格勒城下。
2、中部战线,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由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
3、南方战线,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
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
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
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曼施泰因指挥的德军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彻底击溃。最终,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玖’ 德国侵略苏联的时间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了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在几千公里的战线上,面对几百万德军的突然袭击,边境线苏联红军有的被击溃,有的被包围,大量的部队被俘。在这种的艰难的逆境中,有一位苏军将军的表现出与众不同。他用最快的速度动员了他的机械化军开赴前线,给德军有力地打击,始终完整地保持了部队的建制。这位逆境英雄就是苏联的着名将领罗科索夫斯基。
‘拾’ 德国入侵苏联的资料
手打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1941年6月,德国组成了北方、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从三个战略方向发动对苏联的全线进攻——巴巴罗萨计划。
北方集团军群由冯李布元帅指挥,从东普鲁士出发,计划横扫波罗的海三国,目标指向列宁格勒。
中央集团军群由冯博克元帅指挥,目标是在白俄罗斯地区达成决定性胜利后,攻占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的门户,进而攻占莫斯科。
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与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等轴心国并肩作战,目标是夺取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的乌克兰地区,并进而向伏尔加河以及高加索进军。
苏联方面虽然明白与德国的互不侵犯条约迟早要成为一纸空文,但由于德国佯装执行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放松了斯大林的警惕,即便边境的德国军队动向越发明显,斯大林也迟迟没有命令前线部队做好防御准备,直到开战前一天才对边境部队发布加强戒备的命令。这也为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军队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战争开始后,德军在三条战线势如破竹,充分运用机动部队运动战围歼了大量苏联军队。北线直抵列宁格勒并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合围,但苏联陆海军以及苏联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没能让希特勒的部队进入列宁格勒城,此后德军对列宁格勒实施封锁和轰炸,但并没有使列宁格勒沦陷。中央方向攻占斯摩棱斯克后本有机会直接进攻莫斯科,但希特勒不顾一些高级军官的意见,执意调兵南线以消灭苏联在乌克兰的部队,错过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南线德军在乌克兰战果辉煌,围歼了整个乌克兰方面军,攻占了基辅,但这胜利背后的代价是德军放缓中央方向对莫斯科的进攻,使得苏联有机会部署莫斯科的防御。
随着战线不断深入,德军暴露了他们后勤组织不力的缺点。到10月份,苏联进入秋雨季节(个人认为,阻止德军继续前进的不是寒冬,而是秋雨,原因见下),装甲部队的机动越发不利,德军的攻势日趋减缓。战线开始僵持。
到了12月份,德军的进攻势头基本达到极限,而苏联经过近半年战争的磨练与全面的动员,实力不断增强。最终德国在莫斯科郊外惨败,被迫后撤,同时苏联发动冬季攻势。但苏联此时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德军的战斗力,最终苏联的冬季攻势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双方进入了一段相持阶段。
1942年,德国意识到自身已经无力再发动一次如同41年那样的全面的对苏进攻,于是改变策略,在北线和中央采取守势,在南线发动了一次重点进攻。目标是全面占领刻赤半岛,攻占伏尔加河流域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斯大林格勒以及南方的高加索油田。一旦高加索被攻克,苏联将失去主要石油产地,大大削弱战争实力。而拿下伏尔加河流域以及斯大林格勒,将切断苏联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并将为以后德军北上提供条件。
起初这一攻势势如破竹,但这时希特勒再次刚愎自用,执意要同时在两个方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进攻,到后来甚至不断削弱高加索方向与北方的兵力以增援斯大林格勒。与此同时苏联也不断增兵斯大林格勒,双方不断增兵,二战以来最血腥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了。
由于是城市巷战,德军的装甲部队的优势被无限缩小,而苏联军队高昂的士气与不屈的意志最终战胜了科技。德军前进的脚步从1941年时的一天近百公里变成了一天只能前进几米,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成了双方争得你死我活的战场。年底,苏联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集结大量部队发动了一次大反攻,一举在斯大林格勒合围了德国的第六集团军和装甲第1集团军。其实即便此时,包围圈中的德军下仍有希望在外围德军的帮助突围,避免被围歼的悲剧,但希特勒强令部队不得后撤一步。最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付出了伤亡被俘80多万人的代价,并在随后被迫全线后撤。不过在德军高级将领的出色调度指挥下,德军避免了更多的类似于斯大林格勒的惨剧,苏联这一次的冬季攻势还是没能取得全面的胜利。但即便如此,德国也失去了再次对苏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实力,战争的天平向苏联倾斜。
1943年,德国发动了东线的最后一次进攻——进攻库尔斯克。此役中也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最终德军虽在战术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以较小的力量消灭了苏联大量的有生力量,但也耗尽了最后的实力,从战略角度看这一战役是失败的。而且此时美英同盟国已经登陆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德军最后不得不停止进攻,继续撤退。这一年苏联收复了库尔斯克,哈尔科夫,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顿巴斯盆地等重要地区,并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900天的包围。
1944年,通过多次大规模的反攻,苏联收复了全部失去的领土,消灭了德军大量有生力量,将战线推进到境外。此后德国在东线的三个主要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倒戈。同时西线同盟国发动了诺曼底登陆,德国在东西两线疲于奔命,已经大势已去。
1945年,苏联相继占领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东部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为进攻德国首都柏林做好了准备。4月16日,苏联三个方面军发动了柏林战役,德军负隅顽抗但最终回天无力。5月份,德军停止了有组织的抵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苏德战争以及二战欧洲战场的站战斗宣告结束,纳粹德国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