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鲁尔区提供水源的河流有哪些
为鲁尔区提供水源的河流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
祝你学习进步!
B. 鲁尔区位于哪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鲁尔区有着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首先,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第二,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第三,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第四,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C. 德国 法国 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区 主要港口 主要河流是什么
法国。
河流。主要河流有塞纳河和罗讷河。
工业生产。法国主要工业区有:巴黎盆地和塞纳河下游综合性工业区;东北部阿尔萨斯和洛林工业区;北部工业区;罗讷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工业区。
马赛,是法国最大的港口。
德国。
河流。德国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多瑙河等。
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是世界上重要的传统工业区之一,是煤炭、钢铁、化学工业集中分布地区,西南部的萨尔工业区,煤炭储量大,钢铁和机械工业发达。德国新兴工业逐步向南部的慕尼黑和斯图加特发展,慕尼黑是南部的主要工业中心,以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等工业为主。
汉堡位于易北河口区,是全国最大港口,欧洲第二大港,选船中心和商业中心。
俄罗斯。
河流、湖泊。俄罗斯境内河流和湖泊众多。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水量居欧洲首位,在航运上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有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均为以钢铁、机械、纺织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向东,乌拉尔工业区是以钢铁、机械为主的重工业区;再向东,新西伯利亚工业区,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
圣彼得堡,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是太平洋沿岸海港。摩尔曼斯克为北冰洋沿岸不冻港。
D. 流经德国鲁尔区的河流有哪些
它的中游也就是鲁尔区有三条支流,摩泽尔河,美茵河,还有内卡河没有楼主说的河
E. 简述欧洲两大河流莱茵河和多瑙河的地理位置和航运意义
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公里,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注入北海,莱茵河在欧洲是一条着名的国际河流,沿途的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都留下了它的足迹。全长1,390公里(865哩)。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它已成为国际航运水道,通航长约869公里(540哩),远至瑞士-德国边境上的莱茵费尔登(Rheinfelden)。流域面积(包括三角洲)超过220,000平方公里(85,000平方哩)。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 莱茵河流经德国的部分长865公里,流域面积占德国总面积的40%,是德国的摇篮。
莱茵河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尔起,通航里程达886公里;两岸的许多支流,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水系连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莱茵河所流经的是欧洲的主要工业区,人烟稠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它的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在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通过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和74个河港与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莱茵河的航道就像公路一样,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块里程碑,上面标注着公里数。莱茵河不仅保证了鲁尔区的工业用水,还为鲁尔区提供了重要的运输条件。正是依靠着这种便利的运输条件,大批铁矿砂和其他矿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国外运到这里。鲁尔工业区与荷兰内河航运网之间运输十分繁忙,每天船只来来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货运量居世界前列。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它流经10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1,770哩),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立方米/s,多年平均径流量2030亿立方米。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8.09'~29.51', 北纬42.04'~50.11'。
多瑙河流域分布图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为上游,长约965.6km(从乌尔姆至匈牙利门,长度为708km,落差334m);从匈牙利门至铁门峡为中游,长约954km,落差94m;铁门峡以下为下游,长约930km,落差38m。
多瑙河干流为自由通航的国际航道。原来有些河段坡陡流急,水浅弯多。航运是多瑙河干流开发的首要任务。在改善航运的同时开发水电。
卡特拉克塔峡谷的瀑布河段是多瑙河航运的最大障碍。汛期过峡流量通常在6000m3/s以上,水面比降达到0.54‰,最大流速达5.5m/s,船只不能上行。枯水期河底礁石露出,尤其是瀑布河段下端铁门峡的土尔努一塞维林附近,一块巨大的礁石横在河中,形成跌水,航行十分困难危险。1830年就开始对该河段进行整治,但效果很差。1878年,当时的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及奥匈帝国在柏林会议商定在铁门河段开辟一条航道,渠道长15km,底宽60m,在最低水位时保证水深为2m,两端修筑纵向导堤,以便将低水流量集中至通航渠内。通航渠道绕开了铁门瀑布,但工程很艰巨,直到1896年才完工并开始通航,但通航仍有困难。
除德国境内上游18级是单纯发电工程外,多瑙河干流上其余27级都是航电结合的综合利用工程,规定都要建双线船闸。德奥境内上中游20级船闸;每线闸室宽24m,长230m,槛上水深2.7m,可容纳11m*80m欧洲通行的驳船4艘和推轮1艘,一次过闸能力5000t。
下游铁门水电站水头34.5m,两岸各建一线两级船闸,每个闸室宽34m,长310m。铁门2级为双线单级船闸。加布西科福和纳古马罗斯水电站,各建双线单级船闸。
多瑙河的货运量1950年为973万t,1978年增至1.12亿t,增长了11.5倍。此外,德国在多瑙河上游凯尔海姆向北跨过分水岭,建170km长的运河和一系列船闸,与莱茵河支流美因河相连,构成多瑙一美因一莱茵运河,东南至黑海,西北至北海,贯穿欧洲大陆。还拟从多瑙河中游布拉迪斯拉发向北经捷克、波兰与易北河上游拉贝河和奥得河相连的大运河,通往波罗的海。
F. 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是什么注入什么
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是莱茵河,注入大西洋。
G. 流经德国鲁尔区的河流是什么河
问题一:悉尼
问题二:莱茵河.
H. 几道地理题 !!!!急
你是高中文科生吧...
1.处于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濒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地势南北两侧高中间低,形成管道效应,使海洋上暖湿气流更深入,分布更广。
2.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水汽多。处于北温带至北寒带,气温偏低。山脉广布。
3.南北:气温(热量)。东西:水汽分布与降水量。
4.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降水量平均且充足,河流水量平稳。无结冰期,航运时间长。含沙量小。两岸经济发达,途径经济发达地区,需求大,经济腹地广。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5.这没学过...可能是新教材的东西吧
6.慕尼黑?法兰克福?经济职能
7.自己查地图册去...
8.处于赤道低压带 ,气温高。副热带高压带,气候干燥炎热。非洲地势平坦,海岸线平滑完整,水汽难以延伸进内陆。
9.自己对照三峡大坝的影响写
10.重点在对称性
11.南北纬35度之间
12.看地图册,这个我也记不清了
13.南非
14.尼罗河的交通航运农业价值,旅游。
15.根据气候分析
要自己好好学啊...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问题,多写几遍背下来...这都是我一年前学的...唉,一年不用早忘了,还是挺有用的。文科学的东西尤其是地理特别有用,应该多用心。
I. 鲁尔区里除了鲁尔河还有哪些河流
莱茵河穿过鲁尔区.
德国的南部还有多瑙河,北部有易北河.
J. 德国鲁尔区的交通运输优势主要是什么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刚才的图形,重点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板书)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等工业的发展。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全,含硫低、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2.离铁矿区较近(板书)
鲁尔区铁矿资源较为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着名的铁矿区——洛林铁矿较近,通过便捷的交通即可运抵。后来,德国又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从瑞典、荷兰等国进口铁矿,来满足其生产。
3.充沛的水源(板书)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上附近的支流及人工运河,河网密布,淡水资源充足,满足了其生产、生活的需求。
4.便捷的水陆交通(板书)
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联系了东欧与西欧、北欧与南欧地区,地理位置既优越也重要。陆上交通广布,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这里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也由本区通过。此外,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不仅联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达海洋,有着方便、廉价的水运条件,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其中,内河航运尤为重要,因为鲁尔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经荷兰的鹿特丹港通过内河航运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输出也主要由这条运输线承担。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广阔的市场(板书)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千米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加工、消费。
总之,德国鲁尔区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再加上原有的基础设施、科技力量等因素,在二战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至70年代,德国(主要指当时的西德)的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课堂活动:为便于同学们的理解与掌握,我们组织学生完成下列表格,通过学生填写表格,我们还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表格中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填写,老师加以概括与归纳。(如下表)
区位条件 具体体现 发挥的作用
丰富的煤炭资源 硬煤储量丰富,其中有利于工业开采的约342亿吨,按目前开采量计算,大约还可以开采450年 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区内传统的五大部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离铁矿区较近 离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区较近 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
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水陆交通 ①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②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区内所需铁矿主要通过内河运入,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于此。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德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 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
承转: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那么,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在鲁尔区发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事实也正如此。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等原因,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工业经济明显衰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三、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从社会的进步、技术革新,传统工业受到挑战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老师及时归纳、总结,并以此为例,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经济地位逐步下降,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工业,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整。那么,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板书)
由上可知,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从附近运入铁矿,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钢铁为主,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了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如课本图5.33),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