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焊接与中国焊接技术哪个好
从焊接理论来看,中国比德国晚了四五十年。就焊接设备来说,中国目前的MIG焊机、TIG焊机大多依靠进口。所以中国的焊接技术跟德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⑵ 学焊接技术怎么样有前途吗
在工业社会,焊接是制造业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到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小到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都需要焊接技术。
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钱?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可以轻易查询到焊接相关岗位的工资。焊接行业的缺口大,发展前景好,薪资可观,福利待遇好,薪资高收入稳定,成为当前不少人学技术的不二选择!
然而,焊接技术作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想学好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以及不断地总结经验,而普通的培训机构并不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以及行业的规范要求,若学不到真技术,无疑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选学校学焊接技术一定要多方考量,要选择办学时间长、口碑好的专业院校。要看学校是否有先进的设施设备?是否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是否有完善先进训区?是否有完善的考证服务?是否所教即所用,无缝对接市场前沿?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⑶ 什么是焊接技术与焊接艺术
焊接技术就是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同性或异性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连接方式。焊接技术主要应用在金属母材上,常用的有电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氧气—乙炔焊、激光焊接及电渣压力焊等多种,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亦可进行焊接。
焊接技术的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是随着金属的应用而出现的,古代的焊接方法主要是铸焊、钎焊和锻焊。中国商朝制造的铁刃铜钺,就是铁与铜的铸焊件,其表面铜与铁的熔合线蜿蜒曲折,接合良好。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铜座上有许多盘龙,是分段钎焊连接而成的。经分析,与现代软钎料成分相近。
热能与热学的应用战国时期制造的刀剑,刀刃为钢,刀背为熟铁,一般是经过加热锻焊而成的。据明朝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中国古代将铜和铁一起入炉加热,经锻打制造刀、斧;用黄泥或筛细的陈旧壁土撒在接口上,分段煅焊大型船锚。中世纪,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也曾用锻焊制造兵器。
古代焊接技术长期停留在铸焊、锻焊和钎焊的水平上,使用的热源都是炉火,温度低、能量不集中,无法用于大截面、长焊缝工件的焊接,只能用于制作装饰品、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19世纪初,英国的戴维斯发现电弧和氧乙炔焰两种能局部熔化金属的高温热源;1885~1887年,俄国的别纳尔多斯发明碳极电弧焊钳;1900年又出现了铝热焊。
20世纪初,碳极电弧焊和气焊得到应用,同时还出现了薄药皮焊条电弧焊,电弧比较稳定,焊接熔池受到熔渣保护,焊接质量得到提高,使手工电弧焊进入实用阶段。
在此期间,美国的诺布尔利用电弧电压控制焊条送给速度,制成自动电弧焊机,成为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的开端。1930年,美国的罗宾诺夫发明使用焊丝和焊剂的埋弧焊,焊接机械化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40年代,为适应铝镁合金和合金钢焊接的需要,钨极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相继问世。
1951年,前苏联的巴顿电焊研究所创造的电渣焊,成为大厚度工件的高效焊接法。1953年,前苏联的柳巴夫斯基等人发明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促进了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应用和发展,得以出现了混合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气渣联合保护焊和自保护电弧焊等。
1957年美国的盖奇发明等离子弧焊;20世纪40年代德国和法国发明的电子束焊,在50年代得到实用和进一步发展;60年代等离子、电子束和激光焊接方法的出现,标志着高能量密度熔焊的新发展,大大改善了材料的焊接性,使许多难以用其他方法焊接的材料和结构得以焊接。
其他的焊接技术还有1887年美国的汤普森发明的电阻焊,并用于薄板点焊和缝焊。缝焊是压焊中最早的半机械化焊接方法,随着缝焊过程的进行,工件被两滚轮推送前进;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闪光对焊方法焊接棒材和链条。至此电阻焊进入实用阶段。1956年,美国的琼斯发明超声波焊;前苏联的丘季科夫发明摩擦焊;1959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究成功爆炸焊;50年代末前苏联又制成真空扩散焊设备。
金属艺术焊接
艺术创造与工艺方法永远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工业技术,焊接的出现迎合了金属艺术发展对新的工艺手段的需要。而在另一方面,金属在焊接热量作用下所产生的独特美妙的变化也满足了金属艺术对新的艺术表现语言的需求。在今天的金属艺术创作中,焊接可以而且正在被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而着力加以表现。
金属焊接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以分支的方式从传统的金属艺术中分离出来,这是因为:
首先,焊接具有艺术性。
焊接可以产生丰富的艺术表现语言。焊接通常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而金属在高温下会产生许多美妙丰富的变化:金属母材会发生颜色变化和热变形(焊接热影响区);焊丝熔化后会形成一些漂亮的肌理;而焊接缺陷在焊接艺术中更是经常被应用。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产生的不符合设计或工艺要求的缺陷。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焊接裂纹、气孔、咬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焊瘤、塌陷、凹坑、烧穿、夹杂等。这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焊接的艺术性通常体现在一些工业焊接的失败操作之中,或者说蕴藏于一些工业焊接极力避免的焊接缺陷之中。
其次,焊接的艺术语言是独特的。上述种种焊接缺陷的表现形式以及焊接热影响区,是通过一定规范下的焊接操作形成的,也只有通过焊接的方式才会产生这些艺术语言。焊接艺术作品的表面效果是其他金属加工工艺无法或者很难实现的,因而说焊接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使用不同的焊接工艺,焊接的艺术性可以在不同的金属艺术形式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金属焊接雕塑在焊接雕塑作品中,焊缝和割痕不是作为一种技术加工的痕迹被动地存在,而是以一种精彩的、不可或缺的表现语言着力地加以体现的。一件焊接雕塑,粗的焊缝裸露在雕塑表面,各种不规则的切割痕迹也变成了艺术家优美的艺术语言……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焊接雕塑所追求的粗糙质朴风格,金属的锈蚀、瑕疵也大多根据作品的需要特意保留,因此,在焊接雕塑中常常可以感觉到一种非雕琢的、原始的美。
金属焊接壁饰
如果把一幅壁饰作品看成一幅画的话,画面中的点、线、面,甚至黑、白、灰颜色的处理都可以通过焊接的方法来实现。各种型号、各种材质的金属丝,应用不同的焊接工艺会在画面上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不同金属的颜色不同,不锈钢为亮银色,铝材为亚银色,碳钢为乌亮色……而且就钢材来说,不同的钢材在高温受热时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即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另外,切割也是焊接艺术壁饰创作的方法之一,既可以与焊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这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工艺与效果的掌握程度。
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是稀有气体的别称。稀有气体是指由稀有元素氦、氖、氩、氪、氙、氡等的单个原子构成的气体,其固态时都是分子晶体。稀有气体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且除氩气外,其余几种在大气中含量很少,故得名“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过去人们曾认为他们与其他元素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称之为“惰性气体”。其实,惰性气体也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只是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现在,人们已经采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稀有气体化合物。
⑷ 德国那所大学的焊接专业比较好;如果去德国留学,对方会要求那些条件;去德国读博士能学道真才实学的东西吗
焊接算不上一个大学的专业,只能算机械制造或者电气工程专业的一些课程或者实践实习课程,比如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的电子电气工程的材料学课程里面的实验。具体什么条件要看你本身是什么专业,要申请什么专业,本科还是硕士等等,都是不同的。
博士是帮导师做研究了,一般都是有相关课题,导师会支付工资或者由奖学金提供,只要你能联系上德国教授并且让他认为可以聘请你去给他做研究,那么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条件,当然,没有具体要求的要求反而很高。
⑸ 焊接方面的情况请教。
中国认证标准和国际认证标准差距大,国际认证的水平远远高出国内,尤其是德国。德国的焊接技术和国内的不一样 ,比如人工去除毛刺,国内随便找个人就可以干,而德国先是培训三个月,然后考试上岗,所以德国的产品精度非常高。国内一般是做进出口产品的企业需要,但一般的国内的证书什么的你懂得。高端的焊接指的是焊接的材料,然后用什么方法进行焊接,我建议你去买一套焊接手册(第三版),这个可是神器,你想知道的高端的焊接方法里面全有。
⑹ 德国DALEX点焊机
德国的这个点焊机挺好的,在同行业里面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电焊机。
⑺ 你认为焊接专业怎么样
焊接专业是个小专业,专业性较强(相比什么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等专业),但是每个生产或是工程公司都会用到,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国内的焊接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了国家重工业的发展,所以焊接专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要学好焊接必须学好几大力学,金属材料学等,另外对铸造,锻造,冲压等材料成型的方法也要有较深的理解。综上,焊接专业无论你是就业或是搞科研都有较好的前景。
职业路线:焊接技术员----焊接助理工程师----焊接工程师----焊接高级工程师
计算机这些专业已经严重饱和,就业率不高。
⑻ 为什么德国电焊工比我们工资高那么多
在我国,电焊操作需要持证上岗,焊工是属于准入类的工种,在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中,81项工种里准入类的只有五项,焊工就是其中一项,而实际情况确实大部分的行业从业人士都是无证操作。随着技术的不断规范以及行业的相关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考一个电焊证,考证的优势还是非常大的,首先持证和非持证的薪资待遇相差很大,往往能够达到多出一倍或者更高的级别。因此,关于短期焊工培训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从业人员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焊接作为工业“裁缝”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加工手段,焊接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那么,焊接技术未来的发展究竟如何呢?
行业前景
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焊接是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迅速,因此给焊接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电焊、氩弧焊、数控等技术类工种在就业日趋艰难的大形势下仍是一枝独秀。
目前我国每年消耗钢材3亿吨(焊接结构约1.2吨),需要焊机约75万台,焊接行业将在今后8~10年会持续保持增长,市场上很多优秀的焊工月薪都过万,薪资也十分可观。
⑼ 焊接行业技术的现状怎么样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先后自行研制、开发和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焊接设备、技术和材料。目前国际上在生产中已经采用的成熟焊接方法与装备,在国内也都有所应用,只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而已。中国的制造企业已经在采用诸如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激光钎焊和激光切割、激光与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单丝或双丝窄间隙埋弧焊、4丝高速埋弧焊、双丝脉冲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接、精细等离子弧切割、水射流切割、数控切割系统、机器人焊接系统、焊接柔性生产线(W-FMS)、变极性焊接电源、表面张力过渡焊接电源(STT)和全数字化焊接电源等。甚至目前在国际上比较热门的搅拌摩擦焊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产品的生产上。中国的焊接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不容忽视。
总体来看,中国2004年的焊接材料生产总量达到210万吨,比美国、日本、德国三国焊接材料产量的总和还多,但是其中手工焊接用的焊条产量占75%,各种机械化、自动化焊接用焊丝占25%,焊接的机械化/自动化率为35%,达到历年来的最高比例。然而,这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末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率的水平,日本1979年焊接材料的总产量为40万吨,手工焊条占58%,各种焊丝占42%,焊接的机械化/自动化率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