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地级市怎么样

德国地级市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5-28 02:01:58

① 德国的哪些城市最好

慕尼黑更突出一点。

城市文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许多巴洛克式和哥特式建筑,例如新市政厅、圣母大教堂、老彼德教堂和圣马可大教堂,它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同时,慕尼黑也有许多现代建筑,宝马公司总部,奥林匹亚体育场和安联球场就是其杰出的代表。
玛利亚广场附近的街道
玛利亚广场附近的街道
阿桑教堂
阿桑教堂

慕尼黑是德国最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号称“德国的秘密首都”。

慕尼黑的中心广场——玛利亚广场是一个大型的开放式广场,得名于广场中心的玛利亚圆柱。老市政厅和新市政厅都在这里。位于广场8号(北面)的慕尼黑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为哥特式建筑,高达85米的钟楼上,有一个华丽的壁钟,这台壁钟有与真人一样大小的玩偶表演。虽然中世纪城堡已经被毁,但是其三座城门幸存了下来:东面的伊萨尔门(Isartor)、南面的森德灵门(Sendlinger Tor)和西面的卡尔门(Karlstor)。卡尔门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后重建。城门外是一个大型广场卡尔广场,广场上的主体建筑是正义宫(Justizpalast),以及一个喷泉。

靠近马利亚广场的圣伯多禄教堂是内城最古老的教堂,最初建于罗马式时期,在1158年慕尼黑正式创建以前就是早期修道士的住所。圣神(Heiliggeist)教堂也位于圣伯多禄教堂附近,在1724年从哥特式改变为巴洛克式教堂,俯瞰着慕尼黑最受欢迎的谷物市场。

慕尼黑圣母教堂位于广场西北面不远处,是慕尼黑市中心最着名的建筑物,也是天主教慕尼黑-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附近的慕尼黑圣弥格教堂是阿尔卑斯山以北规模最大的文艺复兴式教堂,而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铁阿提纳教堂则对德国南部的巴洛克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穹顶俯瞰着音乐厅广场。内城其他值得专程前往访问的巴洛克教堂还有Bürgersaal教堂、Dreifaltigkeits教堂、St. Anna Damenstifts教堂和Lehel圣安娜教堂(巴伐利亚的第一座洛可可教堂)。阿桑教堂由洛可可时期的先锋艺术家阿桑兄弟捐建。

巨大的慕尼黑王宫建筑群位于慕尼黑老城的边缘,始建于1385年,是欧洲最重要的室内装饰博物馆。经历了数次扩建,包含treasury和辉煌的洛可可式的Cuvilliés Theatre。与王宫相邻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国家剧院。在其左侧是现代风格的王宫剧院(Residenz Theatre),这座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设有Cuvilliés Theatre。

慕尼黑的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官邸中有 巴伐利亚州部长主席(Ministerpräsident)的官邸。这些官邸都坐落在距离王宫很近的地方。

4条19世纪壮观的皇家大道上,建有许多华丽的官方建筑,留下了关于巴伐利亚国王的记忆:

新古典主义的布林纳街,开始于旧城北部边缘靠近王宫的音乐厅广场,从东向西,通往壮观的国王广场,设计了多立克柱式的Propyläen、爱奥尼亚柱式的古代雕塑展览馆,和科林斯柱式的州立文物博物馆,在后面竖立着圣玻尼法修道院。国王广场周围地区集中了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称为 艺术区。

路德维希大街也开始于音乐厅广场,从南到北,途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圣路易教堂、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以及众多的州政府部门和宫殿。大街南段的建筑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而北段受到意大利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强烈影响。
马克西米利安纪念馆
马克西米利安纪念馆

马克西米利安街两侧布满了新哥特式的宫殿,它开始于“马克思-约瑟夫广场”,王宫和国家剧院就坐落在那里,然后从西向东,沿街的新哥特式建筑还有剧院、上巴伐利亚区政府大楼和州立人种学博物馆。穿越伊萨尔河后,这条大街环绕马克西米利安纪念馆,巴伐利亚州议会就设在其内。马克西米利安街的西部以时装店、奢侈品商店、珠宝店着称,还拥有慕尼黑最重要的五星级酒店之一四季酒店。

摄政王街与马克西米利安街平行,开始于旧称东北部的摄政王卡尔大厅。沿街有许多博物馆,例如国际知名的艺术之家、巴伐利亚国立博物馆和Schackgalerie。大街过河后环绕着“和平天使”纪念碑,沿路有Villa Stuck和希特勒故居。另一个重要的剧院摄政王剧院,则位于更东面的摄政王广场。

生活方式:

慕尼黑一贯以世界顶级的生活品质着称,根据2007年Mercer HR Consult的调查,它在全世界生活品质最高的10座城市中排名世界第8。[9]。慕尼黑的经济相当繁荣,

公共交通的效率很高,拥有大规模的地铁系统(U-Bahn)和郊区铁路系统(S-Bahn)。犯罪率远低于汉堡、柏林等其他德国大城市。由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又比较安全,因而得到“百万人口的村庄”(Millionendorf)的称号,在英语中又称为“玩具城”(Toytown)。

谷物市场是慕尼黑最受欢迎的食品市场,出售各种新鲜食品和熟食。慕尼黑嘉年华会(狂欢节)的一个非常古老的节目,就是谷物市场的老板娘们(Marktfrauen)穿着滑稽的服装所跳的舞蹈。

Auer Dult 集市每年在环绕Mariahilf教堂的广场举办三次,是慕尼黑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以杂物拍卖和古董着称。大约300个摊位,售卖珍贵的古本书籍、男子服饰、许多种类的瓷器和厨具,以及头发和皮肤养护。在这里还能找到许多巴伐利亚传统服装,例如皮短裤和紧身连衣裙。Auer Dult 提供的娱乐项目有骑马、木偶剧、旋转木马、碰碰车和射击场。

圣诞节前的三周,在圣母广场和该市其他广场设有圣诞市集,售卖圣诞货物。

慕尼黑拥有精彩的咖啡文化,特别是在夏季。有许多各种烹调风格的餐馆可供选择。夏季最重要的休闲活动可能是啤酒花园(biergarten)。这里大约有20个主要的露天花园啤酒馆,其中有4个位于英国花园,而最大的一个则位于鹿苑(Hirschgarten)。

慕尼黑啤酒节是慕尼黑最着名的节庆活动,首次举办于1810年10月12日,当时是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王太子路德维希一世和萨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礼。首次欢庆活动以一场赛马结束。第二年赛马继续进行,后来发展成十月节(慕尼黑啤酒节)。虽然名称称为十月节,但是大部分慕尼黑啤酒节都是在9月举办,持续两周时间,到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停业,如果10月3日的德国统一日恰逢周一或周二,慕尼黑啤酒节将延期到那一天才结束。位于慕尼黑市中心的宫廷酿酒屋是该市最知名的啤酒馆,也是啤酒节期间慕尼黑的第二大帐篷。

慕尼黑的夜生活相当繁荣,该市拥有超过6,000个批准营业的夜生活场所,特别是在Schwabing,该区主要的顾客是学生和艺术家。慕尼黑着名的夜生活场所包括:位于市中心的宫廷酿酒屋,是慕尼黑最古老的酒馆之一,是游客向往的地方;过去的工业区Kultfabrik 和Optimolwerke,改建为许多不同的迪斯科舞厅和酒吧。

着名的南德意志报、巴伐利亚信使报、焦点杂志、贝塔斯曼集团的总部均坐落在慕尼黑。1900年,列宁创办的全俄马克思主义的秘密报纸《火星报》创刊号就是在慕尼黑出版的。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出版业中心,其规模仅次于纽约。

② 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要是放在我国是什么水平

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是欧洲,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发达国家,其中就有一大半挤在了欧洲,尤其是以高度发达着称的北欧五国,每一个国家的人均GDP都高达十几万,国民福利更是好的令人向往。

也就是说,柏林放在我们国家,要是有着我们国家的资源的话,是完全能够堪比上海,成为目前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③ 德国城市如何发展大众体育

现代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德国市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在城市规划与治理中。本文旨在介绍德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大众体育与城市绿色空间进行整合规划和综合利用的发展策略。

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一般认为,现代体育发源于18世纪的英国,而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这并非巧合,因为现代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科学的运动医学知识、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大众传播技术,以及公民社会的组织沟通协商制度——而这些都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现代性(modernity)的产物。

更进一步来说,全世界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几乎都是在城市中发生的,现代体育也因此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东西方的哪个国家,无论是竞技体育、商业体育还是大众运动,越是城市建设发达的地方,其体育运动发展得越好。由此,体育是一种更适合在城市中开展的活动,即体育的城市化。

现代体育在城市中流行与普及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德国体育社会学家卡尔-亨利希贝特(Karl-Heinrich Bette)从宏观理论视角指出,这种“现代社会的体育化”(die Versportlichung der Gesellschaft)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结果。

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疏离”和“冷漠化”,城市易于使人产生“失落感”,丧失了激情和动力。因此,体育运动更受城市人的欢迎,成了一种完成个性解放和自我表达的方式,人们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娱乐的空间、游戏的空间和身体运动的空间,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城市(空间)的体育化(Versportlichung urbaner R ume)。

正是在“体育的城市化”和“城市的体育化”这两种趋势的合力影响下,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密了。实证研究已经发现,体育不仅可以在社会心理层面对城市认同和社区营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体育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德国是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发展的国家之一,很早就开始了全国性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联邦政府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部门还会发布官方的研究报告,专门探讨“体育设施与城市发展”的问题。

德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历程

德国是体育大众化发展的典型国家,有大量的民间体育协会,仅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 Deutscher Olympischer Sportbund)登记的就有9万余个协会(2015年),注册会员达到了2700余万人,体育协会的会员占到总人口的34%。此外,没有注册,但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有1200余万人(德国总人口约8200万)。德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工业革命前期;(2)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3)战后恢复时期。

德国工业革命之前的体育主要以民间的自发组织为主,当时在民间流行的大众体育活动主要有射箭、游泳、骑马、狩猎、跳远等。尤其在中世纪末期,由于骑士制度的衰落,射箭组织在德国民间盛行,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体育俱乐部的雏形。18世纪末,德国涌现了一批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认为体育跟智力一样重要,是维持个体和国家独立的基本保障。这种体育观奠定了德国大众体育的理论基础。

德国在1871年统一之后马上迎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环境污染,德国国民的身体体质开始恶化,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德意志帝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令,以行政命令建设大众体育场所,鼓励大众参加户外体育活动。1896年,一个名为“候鸟”(Wandernvogel)的旅游组织在柏林成立,在“候鸟”的带动下,一股遍及全德的回归自然的徒步旅行风勃然兴起,迅速发展为全民参与的“候鸟”运动。这些法规及措施无疑对推动德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为此后遍布德国城乡的体育俱乐部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遗憾的是刚刚兴起的大众体育很快被两次世界大战扭曲,体育的目的成了统治者发动侵略战争的兵力来源。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成东西德两个国家,体育在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下也出现显着的差异。战后的西德在经济上取得了的辉煌成就,城市化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西德的城市化率就已经超过了70%。与此同时,西德战后的体育政策逐渐从竞技体育发展成为“全民体育”和“家庭体育”,强调休闲和身心健康功能。为此,1960—1990年,西德陆续实施了三次“黄金计划”(Goldner Plan),其主要内容是在德国范围内大量兴建体育场馆,以此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从1960年西德实施第一个“黄金计划”以来,西德的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就以全民健身中心的数目来说,截至1990年西德已经拥有65132家健身中心,差不多是1960年的两倍。东德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体育政策更强调“劳动”、“竞技”和“集体精神”,与西德的全民体育形成鲜明对比。统一后的德国主要推行以原来西德为主的体育发展方针,进一步将体育推向大众化,并推广实施了“东德黄金计划”。

德国体育的市民自治和社区化

德国采用高度自治的社团体制来管理体育事业。总体上,德国体育社团组织由各级体育联合会组成,它们在国家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体育资源的配置上起主导作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除通过体育彩票给予体育团体组织一定的财政补助以外,基本上不干预其管理事务,充分保证其自治地位。

德国体育自治组织框架。

体育俱乐部在德国体育自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德国着名学者海尔曼认为,体育俱乐部是一个以“自由的成员资格”“以成员利益为准则”“不依赖第三者”“义务参加工作”和“民主决策”为特征的自由团体。德国体育俱乐部不仅拥有绝对独立的财政权,还可以免费使用城镇公用的体育基础设施。

德国体育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社区化。在德国的各个地区和城市里都有大量的社区体育联合会,它们对于社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德国宪法,州政府有责任承担城市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实际上,德国州政府不仅提供资助,还要提供咨询服务。比如德国的市级和区级政府主要负责当地体育与休闲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城市和社区政府服务参与修建与休闲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城市和社区政府服务参与修建和维护当地的体育和娱乐设施以及青年活动中心,甚至帮助维修私人体育俱乐部的设施。同时,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当地社区居民通过志愿者工作的形式完成的。

海德堡的绿色运动空间

海德堡是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一个中等城市,位于德国人口较为密集的莱茵—内卡都市区的中心地带,居住人口约15万,属于德国典型的大学城(如海德堡大学)。因为位于美丽的内卡河谷和奥登森林(Odenwald)中间,加上悠久的城市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海德堡一直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

海德堡同时还是一座绿色城市,整个城市的面积约109k ,其中绿地(森林、草地、公园、农田、水域等)占了70%。这种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环境给海德堡的体育休闲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实际上,无论在体育基础设施还是体育社会组织方面,海德堡都是德国体育发展非常前沿的城市。仅在2013—2014年,海德堡市在体育领域包括体育市政设施的总投资额达到1000余万欧元。而且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公益性的,市民只需支付非常少量的入场费用就可以使用,此外城市的公园和学校中还有许多对外完全免费开放的体育设施,最常见的是儿童游戏场所(Kinderspielplatz)。

1970—2013年海德堡的体育基础设施增长情况。

非正式的户外体育锻炼在德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些活动大部分都在城市的绿地空间中进行。根据德国体育社会学家许布纳(Huebner)等人在德国西部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大约58%的体育休闲活动是在非正式的体育空间中进行的,这其中最受欢迎的要属城市公园、森林、田园小径以及开放水域,即所谓的绿色空间。

海德堡丰富的绿色用地无疑为市民提供了优良的户外运动场所,下文主要从城市森林、田园小径、河流和公园四个方面阐释,海德堡城市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将城市绿色用地作为运动场所使用的宝贵经验。

(1)城市森林

海德堡40%的城市土地为森林植被。森林不仅仅是海德堡宝贵的景观资源,更为市民提供了体育休闲的场所。早在二战之后,海德堡市政当局就开始对城市区域的森林进行规划和改造,开辟了约300km的森林小径(Waldweg),这些森林小径主要用于徒步旅行(Volkswandern)、跑步(Jogging)、自行车旅行等运动项目,其中最有名的海德堡徒步小径为内卡河旁边的哲学家小道(Philosophenweg)。森林小径通常相互连接成网络,为了方便运动爱好者寻找路线,在森林小径的交叉口一般都有着详细的路标,甚至还有专业的俱乐部策划的固定旅行路线标记,旅行者只需沿着特定的标记往前走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地。

海德堡部分城市森林徒步小径路线图。

如今当地的运动俱乐部又推出了新的网络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站(Regioausflug.de)查询策划自己的徒步旅行路线,下载地图和GPS导航等信息。

海德堡森林小径的指示标牌。

(2)田园小径

德国虽然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可在城市及周边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农用地,称为“城市农业”(Urbane Landwirtschaft)。海德堡共有1831h农田,因为城市呈星状分布,所以城市各个社区都很靠近城郊的农田。城市田园自然也就成了市民体育休闲的重要场所。德国的耕地都是私有财产,但为了给市民提供运动场所,市政当局在农田之间规划建设了非常平整的田园小径,有些小径甚至可以通车。

作为一种受到法律保障的“市民契约”,市民可在农庄的小径上进行徒步、跑步、滑轮、骑车等运动,但不许损害、偷窃农庄的作物。

(3)城市河流

跟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海德堡是依托内卡河发展起来的城市。内卡河由东向西横穿城市中心,一方面给城市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景观资源,如着名的海德堡老桥,另一方面河流本身也是市民运动休闲的最佳场所。内卡河是完全向市民开放的公共空间,划船爱好者只需在海德堡登记所使用的船只类型,就可以自由地使用河道。每年夏天,家庭或俱乐部船只、游艇都会陆续出现在城市河流中,这其中就包括每年举办的海德堡城市龙舟节。同时,内卡河两岸还开辟了专供行人和自行车使用的河岸徒步小道(Neckarwege)。

因为独特的峡谷自然风景和古老的城市建筑风貌,环内卡河的徒步小道是最受运动爱好者和旅客欢迎的旅行路径。此外,市政当局还在河流与城市的交接地带规划了一块约200~300m宽的绿色缓冲带,完全对市民开放,渐渐成了青少年学生练习排球和飞盘的最佳场所。

海德堡内卡河岸的绿色运动空间。

(4)城市公园

海德堡每一个社区都有配套的公园,此外在大学、医院、城堡等部门还有大量的公园用地。占公园面积很大一部分的是室外体育基础设施,如小型篮球场、沙坑、体操杆、秋千等。社区公园的体育基础设施也是完全开放的,这种小型的体育场地非常受社区青少年的欢迎。更特别的是,为了方便市民运动,德国法律允许人们在公共草坪上行走和运动。海德堡城市公园的设计同时也非常关注儿童和残障人群的体育锻炼需求,在公园体育设施中几乎多半都是而为儿童运动所设计的,残疾人所使用的轮椅可以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轻易进入公园运动场所。

此外,海德堡每年还会定期举办的城市体育运动,主要有:城市马拉松、海德堡铁人三项、海德堡龙舟节和滑轮比赛等。这些城市的运动项目有着非常广泛的市民参与,以城市马拉松为例,每年参加半程赛的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参与全程马拉松的人数多达1500人,参与的观众更是在几万以上。而且,这些比赛项目的场地并不是专用的,而是在城市开放空间进行,上述的绿色空间尤其是城市运动项目的首选。这些体育事件的推行不仅大大提高了海德堡的城市影响力,从而为发展旅游和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还鼓励和促进了市民对于体育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民众体质。

总之,在海德堡,城市的公共空间(尤其是绿色空间)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市民的体育空间,而且这种开发和利用是建立在保持原有生态的完整性以及让全体市民受益的基础上的,即一种可持续的城市体育发展模式。

总结与讨论

德国体育“黄金计划”的成功经验表明,现代体育从竞技体育向大众化体育发展是城市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化和体育大众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海德堡作为德国着名的绿色城市,在城市绿色空间的综合利用方面有着宝贵的实践经验,海德堡市利用自身丰富的绿地资源(如森林、田园、河流等),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将城市绿色空间转变为受市民普遍欢迎的运动空间。这个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当局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更在于法律制定和推动市民参与等方面。

当然,由于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德国城市体育发展的模式或许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但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德国的经验有着巨大借鉴价值。在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过程中,实践者对于城市开放的运动空间——尤其是如何综合规划和利用绿色空间还存在着不足。

作者何金廖系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修枫系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体育学院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剑峰系德国海德堡大学经济学博士。本文原载《国际城市规划》2017年第5期。

往期精彩回顾

④ 德国 特里尔属于什么级别的城市

中文名称: 特里尔
外文名称:Trier
别名: 堤雅
行政区类别城市
所属地区:欧洲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
政府驻地:Am Augustinerhof 54290 Trier
邮政区码:5429, 54295, 54296
地理位置:德国西南部
面积:117.14平方千米
人口:103,518 (2006年12月31日)
方言:摩泽尔法兰克方语(也叫卢森堡语)
气候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
着名景点:古罗马建筑,主教教堂和圣母教堂。
古代名称:奥古斯塔特列维罗拉姆
从面积和人口来看只相当于我国大一点的地级市。

⑤ 德国有哪些城市呢

德国城市有:

1.柏林

法兰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m Main),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区别。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及黑森州最大城市,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处在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

⑥ 德国 Vechta 是地级市么

这里是德国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城市。外国不像中国有那么明确的或者可以直接翻译成意义一样的地方政府的级别,所以只能从大体概念上理解,算是吧。

⑦ 德国有哪些主要城市

1、柏林

柏林(Berlin),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有人口约350万(2016年)。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的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9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为两个区域,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柏林与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建交关系,如洛杉矶、巴黎、伦敦和马德里等。

2、汉堡

汉堡是德国三大州级市(柏林,汉堡,不来梅)之一,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汉堡是德国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也已成为德国的新闻传媒与工业制造业中心。

汉堡是世界大港,被誉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世界各地的远洋轮来德国时,都会在汉堡港停泊。除美国西雅图外,汉堡是世界上第二大飞机制造区,生产“空中客车”。汉堡大多数工业和外贸有关。

3、慕尼黑

慕尼黑(德文:München),也称明兴,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分为老城与新城两部分,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

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是生物工程学、软件及服务业的中心。慕尼黑是德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仅次于法兰克福),慕尼黑是欧洲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拥有《南德意志报》出版社等众多出版社。

4、科隆

德国西部莱茵河畔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城市。科隆市是德国的第四大城市,人口100万。仅次于柏林、汉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现代化气息极强的大都市。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一译“科伦”。公元前38年建为古罗马要塞,曾是汉萨同盟主要成员。

5、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m Main),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区别。

是德国第五大城市及黑森州最大城市,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处在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法兰克福拥有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

⑧ 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德国是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GDP是38180亿美元。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中国,且与英法的差距很大。德国作为西方七大工业国成员,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起着重要作用。2007年德国贸易出口突破9000亿欧元大关,贸易盈余达1988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德国近1/3的就业人员为出口行业工作。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电气、运输设备、化学品和钢铁。进口产品主要有机械、电器、运输设备、汽车、石油和服装。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80%。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德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其啤酒产量居世界前列。它还是最早研制成功磁悬浮铁路技术的国家。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 (EURO)成为德国法定货币。德国是首批使用欧元的11个国家之一

⑨ 德国最大的十大城市排名是

口数超过10万的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大城市,德国已有80多个城市符合标准。德国有4个城市的人口甚至超过了100万,跻身欧洲大都市之列,其中包括柏林和汉堡。但像多特蒙德等鲁尔地区的城市也在稳步发展,目前也已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多特蒙德U建筑(图源:dpa)

第十名:埃森

埃森人口约为582,760人,位列第十。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建筑群位于德国埃森北部,为历史性工业纪念物,并在2001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遗产。

工业、能源行业和化工行业在该市经济实力强劲。埃森拥有STEAG、蒂森克虏伯Thyssen Krupp莱茵集团RWE和赢创工业Evonik等公司。

⑩ 德国七强城市对比,为什么首都柏林是"贫困"城市

因为柏林的发展确实是不太好,政府发挥不了相对于的作用。柏林在二战前是非常发达的,否则也不敢挑起二战,但是现在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早已被其他很多同等级的城市比下去了。

在这好几年来,柏林一直处于都是快要破产的状态。但是好的消息是,数据显示,柏林的经济正在改善。新创搬进了很多艺术家,这让柏林成为仅次于伦敦的欧洲第二大科技枢纽。柏林粗野的工业风形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阅读全文

与德国地级市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