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众预计德国汽车市场将于今夏复苏
(图片来源:大众官网)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3月25日,大众汽车一位高管对一家纸媒表示,预计德国汽车市场将在今年夏天回暖,此前该公司因新冠病毒大范围流行而被迫暂停世界各地的工厂生产。
此前该公司计划在4月3日之前停止车辆生产工作,但是大众乘用车品牌理事会成员JuergenStackmann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的时候却给出了乐观的看法,他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我们预计德国车市将于今年夏天恢复正常。市场的停滞不会长过今年夏天……社会和经济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局面……我们当前正在为市场恢复做准备。”此外,Stackmann还认为病毒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与病毒一同生存。”大众当前还在研究新的生产规则,从而确保生产线上的工人彼此之间可以保持足够的距离。
Stackmann还表示,本次疫情给大众带来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在电子商务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大众已经启动了在线汽车交易计划,未来该公司将在此方面加快步伐。
3月17日,大众宣布将关闭位于欧洲的工厂。3月21日,该公司宣布,由于对冠状病毒传播的担忧日益加剧,将暂时关闭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和瓜纳华托州的工厂。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墨西哥工厂将于3月30日起关闭,一直持续到4月12日。
3月21日,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警告称,新冠病毒危机可能会迫使该公司关闭工厂的时间超过最初的计划。3月24日大众集团俄罗斯分公司表示,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在欧洲爆发,导致来自欧洲的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大众集团将暂停在俄罗斯的汽车生产工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欧洲汽车工厂艰难按下重启键
因新冠肺炎而关厂停工一个月后,欧洲的部分汽车制造商已在近日准备复工生产。但是,艰难复产的过程中,这些企业不仅面临员工安全的防护问题,还要适应市场需求和上游零部件供应的不确定性,想要重新回到运营和生产制造的正常轨道,依旧有漫长的路要走。
这是目前准备复产的一线常态:
大部分工厂的食堂都将关闭,以避免工人之间大规模聚集的感染风险;会议流程也被管理层强制要求缩短时间,尽可能地线上沟通与交流,涉及的参会人数也较疫情前大幅度减少;参与生产的员工都身穿防护服和口罩,并佩戴电子振动腕带,以保持每个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与大众汽车一样,戴姆勒也与其工会就复工后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谈判,并准备在4月底左右启动投产,尽管生产所需的部分零部件工厂将于4月20日才再次开工。根据戴姆勒发言人透露的消息,第一批复产的工厂将进行轮班操作。
丰田汽车的欧洲分公司则在近日表示,他们计划在4月22日开始启动法国瓦朗西恩尼斯(Valenciennes)工厂的生产,致炫(Yaris)等车型被列入首批复产名单,但产量与正常运行相比将明显下降。
为了确保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安全,丰田为欧洲工厂的复产采取了谨慎的保护措施,包括地板上标记以确保一线工人的距离,并以更少人数的小组和更短的时间举行会议。
这几乎已经成了汽车制造商们欧洲复产的“标配”,菲亚特克莱斯勒也将实施类似的程序,除此之外,工人们每天都会发放一个安全工具包,里面配备了两个口罩和一副新手套,而参与清洗流程的工人则必须使用安全眼镜。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大众欧洲工厂4月20日复产,ID.3有望按时上市
德国《汽车周刊》报道,4月20日起,大众将恢复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工厂的生产,有望在今夏按时推出ID.3。
大众茨维考工厂附近3月25日卫星照片,发现停了上百辆ID.3
?对比2019年9月22日的工厂卫星照片,同样的地点并未有任何车辆
据悉,大众计划今年夏天在欧洲推出ID.3,届时将交付3万辆ID.3新车。早先德国媒体曾多次报道ID.3遭遇严重的软件问题,大众新闻发言人并未否认,表示大众计划在ID.3上市时就向客户交付3万辆新车,届时新车将配备最新软件。
知情人士表示大众率先恢复茨维考工厂生产无疑就是为了保证能按期完成ID.3的三万产量目标,预计大众能够完成这一生产目标。但是,ID.3的配套软件并未完成,届时只能给ID.3配置最新软件。大众尚有很多软件问题并未解决,之后会通过定期更新软件来解决漏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戴姆勒/大众一季度利润暴跌八成,欧洲工厂抓紧复工
文/宋双辉
为了庆贺周一狼堡总部的工厂恢复生产,大众在总部大楼墙面上展示了新“画作”,大众LOGO变身Pac-Man吃掉了病毒,在整个复工倒计时过程中它从戴着口罩到如今竖起大拇指,完美演绎了大众抗疫的过程。
在谈到这轮复工时,大众集团工会主席BerndOsterloh也难掩激动心情,“这周一(4月27日),德国汽车工业又回来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欧洲车企都开始“借鉴”中国模式复工了,美国车企还在和工会扯皮
“公司建立了一个健康信息收集系统,员工每天早上8点上班之前要扫码填写个人信息,我们员工加三方人员4万多人,每一个人每天都要报,包括现场保洁人员、外来施工人员等等。同时,所有人每天上班到单位进门之前都要测温,连董事长、总经理他们也不例外。”李鹏对出行一客说。
而要想真正实现汽车生产,主机厂复工远远不够,供应链的协同配合也必不可少。一位主机厂采购部的中层告诉出行一客:“供应商和我们是一衣带水,他们复产不了,对主机厂的影响特别大。”
德国三大车企的高管更认为,单个国家复工没有意义,欧盟一盘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供应链也得跟上。此前已有先例,由于供应链限制,在宣布美国工厂停工之前,戴姆勒工厂的产能已经减少。
为了管控供应链危机,各主机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吉利汽车(0175.HK)宁波工厂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登上了《新闻联播》:宁波各区县市组建微信群,相关部门和配套企业都在里面,省内的供应商由政府直接帮助复工,至于省外一时无法管控的企业,宁波市经信局梳理了全市4000多家零部件企业,帮助吉利临时匹配合适的本地替代供应商,实现整车生产。
前述采购部人士也对出行一客透露,以往主机厂只管一级供应商,疫情期间把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全都管起来了。在内部也加强了沟通,产品、研发、质量、采购、生产等部门都参与进来,针对单个供应链的风险管控做出详细预案。
“汽车行业是以销定产的,通常生产比销售滞后2-3个月的时间,”德国美茨勒银行(BankhausMetzler)的分析师JürgenPieper对出行一客表示,重新建立供应链大约需要4周-6周的时间,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使消费者的信心显着恢复。相较于销量下降这一根本性因素,供应链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就不算是真正的问题了。
咨询机构IHSMarkit预测,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超过12%。JürgenPieper认为,下半年开始销量情况将有所改善,并在年底前加速增长。(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德国防疫政策放宽,各大车企陆续复工复产,大众最早复工!
德国政府放宽防疫措施之后,许多德系车厂像是大众、奔驰等等,都在近期宣布将会在本周重启某部分的德国工厂生产线;虽然德国并没有像其他欧洲国家像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限制汽车生产,但经销商还是因为疫情爆发关闭、工厂在一开始也都暂停生产,整体新车产业大受打击;不过,德国政府上周三已表示,在疫情已经渐渐趋缓、封锁政策也放宽之下,本周,部分经销商店面已能重新开放,并会在5月4日重新开放学校。
另外,同为德系车厂的宝马则在上周表示,目前车厂尚未定下恢复生产的时间表,因此,将会维持之前决定,到四月底之前都将暂停各工厂的生产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汽车人】欧美车企复工,疫情重塑结果显现
?
疫情后时代,车企们可能不再执着于规模扩张,而是更倾向于亲自管控一整条供应链。
?
文/《汽车人》黄耀鹏
5月4日,对几乎所有美国车企来说,是个尴尬的日子。
在3月份停产的时候,它们中的大多数给出4月底或者5月4日复工的“预测”。站在28天之前,它们设置的5月4日复工节点,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复工准备的一周时间,没准儿还包括某些“裕度”。
计划5月4日复工的企业包括通用、FCA、大众北美、特斯拉加州工厂和丰田肯塔基工厂。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一天定为“工厂返工日”。
美企复工听谁的
在5月4日来临之前,人们就已倾向于“返工日”泡汤。截至5月5日早晨,美国疫情确认人数超过120万人,且尚无减缓迹象。丰田肯塔基工厂的工人吐槽称“DMV(车辆管理局)都没开门呢”。
通用也“修正”了复工时间表,改为计划5月18日恢复部分美国本土工厂的生产。
和通用延后计划相比,福特没有给出明确的复工时间。福特首席人力资源官CHRO克尔斯滕·罗宾逊表示,12.4万名白领,作为最后一批重返岗位的员工,预计“6月底到7月初逐步返回办公室”。鉴于目前形势,她拒绝给出复工时间。
严格说,通用和福特的整车生产设施虽然自3月以来一直关闭,但它们都加入了生产呼吸机和防护面罩的生产。通用高层表示,公司生产呼吸机没有任何利润,但该项目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助于接下来更安全地复工。
眼下的事实是,没有UAW(北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首肯,复工不会有什么时间表。4月下旬,UAW就警告称:“5月初重开汽车生产,为时过早且风险太大,这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现在,北美车企们仿佛都刚刚认识到UAW的否决权力。通用、福特、FCA都在和UAW就重启条件展开协商。
UAW在一份声明中称:“恢复工作日期应该由传染曲线的科学来决定,而不是经济因素。如果我们做错了,所有人都将面临长期的经济困难。”让科学来做决定,貌似没毛病,但在资方看来,不过是提高要价的委婉说法。
工会领导人声称,最终协议的前提有两个:工人不损失工资,以及具备自我隔离能力。前者很容易理解,后者则意味着工序和流水线要做调整。
FCA试图在临近工位中间焊接硬隔断,或者采用安装树脂玻璃的方式来取悦工会。
而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则另辟蹊径,他命令研发部门开发了一款蓝牙手表,当两个佩戴这样手表的员工距离在6英尺距离之内,手表将示警,而且能记录佩戴者的接触史。显然,在得不到类似中国运营商“绿码”技术的支持下,蓝牙手表不失为小范围解决办法。
特斯拉没有UAW这样的“太上皇”,但马斯克对加州弗里蒙特工厂无法复工深表不满。他称加州的居家隔离令是彻头彻尾的“违宪”。弗里蒙特工厂所在阿拉米达县,刚刚把停工令延长到5月底,这导致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飚了脏话。
值得指出的是,各州对于“隔离”的要求多种多样。加州要求非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工厂停工,不强制要求人们一直呆在家里。而密歇根州和得克萨斯州则颁布了严格得多的隔离令。疫情严重的纽约,则派遣大批警察驱赶在草地上休闲的市民。州政府的举动引发了连续不断的抗议活动。白宫虽然摇摆不定,但大体上和这些抗议者站在一起,间断性地唱“复工”调子。
关于复工的标准,已经使美国国内的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劳资双方陷入分歧。
2008年魔咒会重演吗
研究机构AutoAnalysis测算,北美工厂每关闭一周,经济损失达75亿美元。在特斯拉披露第一季度盈利的第二天,福特宣布同期亏损20亿美元,而且Q2将因为同样原因再亏损50亿美元。通用也采取了暂停股票回购、停止派息等影响资产负债表的计划。
但是,迄今为止北美车企都在咬牙顶住,没有向政府申请援助。
现在问题比3月份更严重,北美汽车市场可能在Q2下降50%,而汽车企业通常是以销定产的。由于库存的存在,生产比销售应滞后1-2个月,而激活(如果无须重建的话)供应链,需要4-6周。整车复产显然是结果而非先决条件,它建立在社会秩序恢复、市场恢复活力、供应商们不再困于同样问题的基础上。
美国车企的艰难处境,意味着它们正在为联邦政府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和连续错过决策窗口而埋单。这种日子如果持续到6月底,2008年加诸北美车企的魔咒,可能又将上演。这一次,就不是释放流动性能解决的了。
欧企复工,电动是首选
相比美国,西欧可能已经挺过了新冠病毒传播最严重的时期。4月底,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说:“我们已经看到,西欧疫情稳定或呈下降趋势。”
目前,德国的新增确诊病例在下降,德国汽车工厂率先重启。事实上,它们从未彻底关闭过。德企大多维持了起码的物流运转,整车厂则忙于囤积零配件。从“停工”的那一天起,德国人就在为复工做准备。在这一点上,他们表现得很精明。
大众则表示,率先恢复产能的10%-15%。它们选择先恢复茨维考工厂的ID.3电动汽车生产。倒不是因为大众有电动情结,而是因为和燃油车比起来,电动车所需的零配件种类少70%、一线装配工人少75%,物流和后勤保障的压力也因此减少了。
大众负责电动汽车的高管吴博锐(Thomas Ulbrich)称,大众希望这款售价2.4万欧元的电动车,带领集团实现重新扩张,就像高尔夫曾做到的那样。
疫情曾经最严重的意大利,也在放开管制。4月27日,FCA把750名工人召回南部的工厂,比意大利官方规定的5月4日更早。
在瑞典,沃尔沃已经于4月20日重启了哥德堡工厂生产,但恢复到什么程度,尚不得而知。
标致-雪铁龙公司在3月关闭了所有欧洲工厂,但复工日期一直未定下来。有消息称,其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工厂已经复产。
和大众的选择类似,FCA也率先恢复电动车生产。工厂为Jeep指南者、自由侠的PHEV版下线做好准备。复工已经启动,在5月3日,就已达到70%的预定产能。
戴姆勒也声称实现了小规模复产。但各大德国车企的高管都认为,单个国家复工没有意义。因为它们的供应链深入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斯洛伐克等国家。
在特殊时期,戴姆勒和大众都倾向于管控供应链。此前普遍的看法认为,整车厂只要求Tier1供应商对其负责就可以了,现在它们必须关注Tier2供应商的生产情况。
在供应链上,电动车固有的优势再次显现。供应链更短,供应商更少,零部件集成度更高,整车厂管控更容易。在相同的境遇下,管理机制不尽相同的欧洲车企,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在自然界,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生物进化出相似的功能,这叫进化趋同。电动车,就是汽车界的“进化趋同”。至少在特殊时期,这一趋势被明显加强。
规模效应反转
还有一个明显现象是,豪华车生产商都表现得很淡定。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布加迪、保时捷,都没有公布新的复工日期。它们也都表示,对市场需求减少做好了财务准备,不会遣散工人,也不会减少员工工资。例外的是積架路虎和阿斯顿·马丁,它们在英国的工厂已于4月底复产。
这些相对小众的品牌,选择也大致趋同,这很有意思。这反映了,规模更像双刃剑。通常,规模是抵御风险的正面因素;而在特殊时期,规模较小的车企,对市场冻结的耐受力更强。这来源于后者的单车利润更高、雇员较少、不大依赖广泛意义上的市场激活。
疫情第一次让欧洲车企硕大无朋的规模成了催命符。疫情尚未结束的时候,它们必须冒着风险复工,是否会有点羡慕豪华车生产商?
当前,欧美车企的重启百态丛生。无论如何,它们必须指望自身和供应商所在区域稳定。疫情虽然趋缓,但它对汽车生产要素,形成了愈来愈有力的重塑作用。疫情后时代,在欧美汽车业的身上,重塑的结果将一一显露。我们将会观察到更激进的电动化投资,车企们可能不再执着于规模扩张,而是更倾向于亲自管控一整条供应链。(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为什么1923-1929被称作德国汽车工业的黄金般的20年代
因为尽管一战给德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战争结束以后,德国人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大大超过了战前的繁荣。其中1923年到1929年这7年时间,被称为是德国汽车工业“黄金般的二十年代”。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现代汽车技术不断得到完善。
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发明实验”、“不断完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广泛应用”这样四个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一直都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8)德国汽车厂什么时复产扩展阅读
作为现代汽车的发祥地,德国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Carl Benz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发动机,然后又在1987年给它安了个车身,世界第一台汽车就这样诞生了。目前,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由于的受普鲁士文化影响很大,德国上下形成了理性、服从的民族文化特点。由于汽车是一密集型制造业,创造性思维固然重要,但严谨、服从这些特质却必不可少,或者说是左右车企存亡的特质也不为过。
9. 德国汽车业的“浩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 疫情影响波及全球 欧美车企大面积停工 复产日期不明朗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目前在国内环境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开始慢慢进入正轨,但是在全球其他国家,疫情却正在呈现增长蔓延的趋势。
截止3月20日12:00点,在欧洲,意大利累计确诊超过4.1万人,西班牙累计确诊1.8万人,德国累计超过1.5万人,法国累计超1万人。在美洲,美国累计确诊超1.4万人。其他地方就是伊朗态势严重。欧洲与美洲都是汽车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汽车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影响也是首当其冲的。
欧洲,大面积停工/闭店
意大利,疫情最严重地区
意大利是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所以这里的汽车工业也是最早开始停工的部分。作为意大利最出名的两家车企,兰博基尼和法拉利在3月中旬就宣布停工停产。原计划停工两周,兰博基尼计划3月25日恢复,法拉利计划3月27日复产,但显然在月中时他们低估了疫情的发展和控制的能力,按照这个状况发展下去,至少3月是完全没办法恢复正常秩序,甚至4月都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
说到经销商,从中国环境的经验来看,疫情势必会影响经销商的销量,目前美国、欧洲的经销商们都已经在准备面对销量的下滑,只不过无法预测具体的下滑数字。根据欧洲市场行业人士分析,最为严重的意大利目前对新车的需求急剧下滑,与2019年相比,3月份前两周的登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仅3月份第二周就接近50%的下滑,如果无法恢复正常秩序,3月份整体登记量可能会下降85%,这比中国市场2月份下跌80%还要多。
从车展取消或者延期、汽车相关的赛事运动暂停到工厂大面积停工、新车销量下滑,全球车市都在经历一场“渡劫”,中国车市预计将会从4月开始逐渐恢复生机,也希望全球市场尽快恢复正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