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战后德国与苏联建交,为什么说是无奈之举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战败的德国来说,可谓是内外交困。受《凡尔赛和约》限制和巨额的战争赔款,贫穷、憋屈是当时民众的普遍写照;而由于战败,所有盟友分崩离析,德国在欧洲成了实实在在的“孤家寡人”,没有任何发言权。
再加上法国的“不依不饶”,德国简直就是“被掐着脖子过日子”。为了摆脱极为不利的被动局面,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并成功地在战败后仅7年,摆脱战败国地位,重新成为国际社会承认的大国,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但说到底,最大的赢家是德国。不仅剥夺了法国武力干涉德国事务的权力,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鲁尔危机”;而且摆脱了战败国的屈辱地位,获得了与法国一样的大国地位,它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的失败,以及恢复了德国的自由。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❷ 苏联不得不同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的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英法集团成员国指望德国与苏联发生冲突,并未采取准备抵抗法西斯侵略所应有的措施。给英、法两国造成最严重恶果的是,两国统治集团拒绝建立苏联建议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拒绝遏制法西斯侵略者。1939年4-8月,在莫斯科举行了苏、英、法三国谈判。
但是,西方国家不愿根据平等互惠原则就共同反对侵略者问题达成协议。不但如此,英国政府还与希特勒分子秘密接触,企图牺牲苏联,达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协议。在此条件下,苏联不得不同意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尖锐的帝国主义矛盾,防止了反苏统一战线的建立。
❸ 德国在二战的关键时刻为什么没有选择联手日本两线夹击苏联
今天我们要继续和各位尊敬的读者一起探讨第2次世界大战的往事。让我们在识海泛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惜和平。我们知道,在二战期间,德国日本还有他们的对头苏联,可以说是代表着两大阵营的主力国,他们之间的对决也是直接决定着这场大战争最后的结局成败。那么一些喜欢深入探讨的历史爱好者,可能在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战时关系颇佳的国家,没有联手一同对抗苏联的危险呢?今天我们就是来浅析一二。
我们如果从今天“马后炮”的角度分析:战术层面上,希特勒对于当时的日苏之战袖手旁观是有待商榷的,假如他能够不要一心只想保存实力,而和日本早一点联手对抗这个强大的敌人,也许这个强敌的发展势头就不会如此的迅猛,最终壮大成为击溃自己的主力军。当然,法西斯国家最终的失败不是因为“战术”,而是在于“邪恶”。所谓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希特拉治下的纳粹德国覆灭是大势。
❹ 二战德国为什么没和苏联结为盟友,而是开打的呢
原因就是苏联没同意,苏联和德国的社会性质也不一样,而且你都知道他们都有侵略性质,怎么可能联合,苏联开始一直和德国退让,没有帮任何国家,到徳国打他,他才反招,而且德国和苏联联盟合作的结果只有苏联最后把德国吃了,希特勒是要征服世界的,怎么可能和苏联结盟,就算意大利和他联盟,到头来意大利必被德国灭
❺ 二战期间,苏联为什么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呢
导语:在多番谈判之后,英国和法国始终不愿同苏联达成协议,共同对抗纳粹德国,更不愿保证苏联的安全。因此,苏联肯定会爽快地答应纳粹德国的请求,与它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体系,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限制和盘剥,巨额的战争赔款压得德国人民喘不过气来;同时,德国丧失很多领土以及全部的海外殖民地。这一切,都使德国人感到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在此形势下,希特勒借机迅速崛起。
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的国力很快强大起来,尤其是军事力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壮大。德国人有了底气,决心通过战争来推翻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重建世界新秩序。
恰在此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带来了希特勒愿意与苏联签订和约的意向。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由于意识形态的强烈对立,纳粹德国同社会主义苏联迟早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
但是,为了赢得宝贵的时间,加强战备,充分作好战争准备,斯大林决定接受德国的提议,与德国签订和约。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结语:《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苏联赢得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同时,它也宣告了英法绥靖政策的破产。
英法两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牺牲了同盟的小兄弟们的利益,企图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去进攻苏联。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他们自己却首先被德军打得惨败,法国投降,英军狼狈逃回不列颠群岛。
❻ 为什么俄国在一战中与英法联手而不和德国联手
因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俄国就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盟友,所以德国对俄国宣战了,这样俄国就只能加入英法了
❼ 整个欧洲都知道德国会进攻苏联,苏联为什么不做准备呢
苏联认为条约应该会束缚住德国一段时间,而且苏联地理位置和严寒的自然环境也使得苏联对德国有一定的松懈,毕竟曾经试图侵略苏联的国家都大败而归,拿破仑的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都凭借自己的优势使自己化险为夷,对于德国进攻苏联早就知道但是没有想到德国来的如此迅速。
德军的闪电战同时也让苏联吃了苦头,苏联在调动军队的同时也需要时间,但是当时的苏联运输工具很少甚至自己的铁路都没有一条完整的,使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到位德国突击就成功了。
❽ 苏联那么强大,苏联为什么挡不住德国的进攻
答案是:如下
评价坦克的强度,主要依据坦克的三个指标: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观察二战初期苏联和德国的坦克。二战初期,苏联主要装备T-34和KV-1,德国主要装备3、4号坦克。
在保护方面,德国除了二战初期失败的nbfz重型多炮塔坦克外,没有任何重型坦克。因此,3号和4号坦克在保护方面都远远不如KV-1重型坦克。那么让我们看看中型坦克。苏德战争初期,德军4号坦克主要为4型C/D/e型,该系列坦克前部最厚部分为50毫米,侧面为15-20毫米。3号坦克在防护方面与4号坦克相似,其前装甲厚度大于50毫米。不过,苏联的T-34坦克四面都有45毫米装甲,但使用不同的倾斜角度来分配不同的防御重量。前倾角为60度,相当于水平90毫米装甲。在保护方面,无疑是苏联坦克占主导地位。
然后我们看看火力。在二战初
第四,苏军对德军的进攻没有做太多准备。虽然斯大林等苏联高级领导人通过情报分析早就知道德国有针对苏联的阴谋,但在《苏联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苏联对德国的备战意识暂时被打压了,也没想到德国会这么快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虽然武器装备的质量对战争的最终胜负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仍然在于操作武器的人。
❾ 二战时期德国与日本为什么不联手攻击苏联
为什么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原因很简单,因为德日之间一点也不铁杆(说到铁杆盟友,不论各种仆从国的话,德国其实一个也没有,包括意大利也是各种貌合神离),日本对于法西斯或纳粹主义的接受度并不算高(当时在亚洲最钦慕纳粹的是常公~~~所以小胡子当时和南京政府关系各种好),其实和苏联当时而言也没有什么战略冲突(只有在蒙古问题上有冲突,苏联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则非常暧昧,比美国暧昧得多,在美国禁运之前,和日本真正有战略冲突的西方大国只有英国),所谓南下北上之争,去好好Google一下那段历史就知道了,不把苏联作为优先的作战对手其实是贯穿整个日本作战思路的,这一点没啥冲突,所谓南进北进,其实更多是日本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和明治初期的征韩论之争很相似,其实当时两方争夺的真正焦点并不是打不打朝鲜帝国,而是谁应该在新政治体系里当大佬)。而且,真正的南进与北进之争发生在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其实和诺门坎也关系不大,而且当时的争论焦点不是南进还是北进,而是南进成功之后,是掉转枪头北攻苏联(前提是德军已经或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了,日本军部内部当时对这点其实保有疑问)呢,还是继续西进打印度,甚至打中亚),南下东南亚、并且尽快结束中国大陆作战是日军最优先的作战目标,这点在当时的日本军部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最优先的对手和战略目标都在这条线(ABCD)。
其实说到底,西方国家而言,日本立意一定要灭掉的只有英国的亚洲势力,对美国的战略思路始终是以战求和(当然,珍珠港之后有高层提出要打到华盛顿,但那只是日本二战时期各种脑热言论之一,一直到中途岛,日本打太平洋战争的思路始终是以一场决战迫使美国人以对日本较有利的条件上谈判桌。当时包括德国在内,大家都很明白,美国如果真放开了打,谁也没把握将其完全击败。)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二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的战略目完全不同,德国的目标是征服世界,它的军事行为中意识形态驱动的成分很大,日本其实始终以征服亚洲为主,是传统的民族争霸思路,从日俄战争起,追求的就是赶走西方人,建立一个自己独霸的亚洲,因此对于欧洲战场主要以观望为主,和苏联始终维持着外交关系。因此对于德国而言,从来就没有把日本当成生死攸关的盟友(小胡子从始至终看不上这帮东方矮子),可惜它在意识形态上的头号盟友意大利实在是太不给力了。但说到底,全球对抗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到了美苏冷战才正式诞生的,之前虽然有两次大战,但主战场的核心利益都很明确,依然是民族国家之战,要求日德一开始就策划世界之战其实并不现实,尤其是对两个将民族主义置于意识形态核心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到了美苏争霸的年代,民族主义完全让位给新的普适意识形态,它们所结成的联盟和产生的战略就不是两次大战双方所能比拟的了,所以始终打不起来。
❿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与苏联结盟
德国不可能和苏联结盟,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和苏联结盟。就向当年欧洲各王朝联成反法联盟进攻共和国一样,对革命政府绝对联合绞杀。当年共产主义风靡全世界,各国共产党纷纷联合起来夺取政权,想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他们敢?因为苏联的成立,给了社会主义建立的成功例子,所以资本主义受到空前威胁,在他们眼里社会主义比当年的封建王朝还危险。所以欧洲各国纷纷联合起来反对苏联。这也是二战时期,苏联坐观德国横扫欧洲的原因,在苏联眼里那是狗咬狗。
所以三个轴心国签定协议时,一致保证反共,并且建立自己的新秩序。而只要苏联存在一天,他们的新秩序就不可能建立。所以在我国国共相争的时候,蒋宁愿让日本占领板壁中国也不愿意让八路多占一个省。因为国民党和日本的战争,是同阶级的争夺生存空间,而国共战争,却是一个政体的生死存亡,这不是傻也不是卖国,这是天性。任何一个阶级,都会费尽心思阻止另一个阶级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