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二战德国不重视研发步枪和冲锋枪之类呢
并不是,二战德国的轻武器,包括步枪、冲锋枪、机枪等在同类产品中都算是精品,比如步枪出名的有毛瑟军用步枪,还有自动步枪,冲锋枪MP38和MP40生产数百万,性能也是一流。
② 毛瑟C96为什么在二战时期还有党卫军装备使用
毛瑟C96并不是党卫军的制式装备,可能仅仅是少数的党卫军军官,对于这把造型奇特的枪情有独钟。毛瑟C96手枪仅仅在一战时期被德国军队少量采购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德军的采购名单上,一战结束后生产的毛瑟C96步枪大多被出口到了中国。二战时期党卫军的主要装备是98K步枪和MP40冲锋枪,手枪是军官们的装饰品。因为毛瑟C96的枪身笨重,射击的时候后坐力非常大,容易出现上挑的现象。军官们都喜欢佩戴轻便灵活的鲁格手枪,极少数有人佩戴外观丑陋,实用性低的毛瑟C96手枪。这个设计让毛瑟C96手枪能够充当冲锋枪使用,因为当时国内的装备落后,毛瑟C96手枪是游击队和军官们最喜欢的武器之一。随着国内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毛瑟C96才逐渐的退居二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很少使用。毛瑟C96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很少装备,更不是主力装备,可能仅仅是一些部队的鲁格手枪数量不足,军官拿着毛瑟C96充数。
③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人不用毛瑟驳壳枪
德军全机械化远用步枪 近用冲锋枪 盒子是抢手自卫和土豪土匪吓唬老百姓用的
④ 德国军队怎么不用Mauser Military Pistol
驳壳枪是早期的自动手枪,其中“快慢机”能能够全自动发射,是介于冲锋枪和手枪之间的武器,在当时这种设计可谓先进。威力大,后坐力也大,在木质枪套作为枪托射击时精度尚可接受,但比较麻烦,手持射击无论是连发还是单发枪口上跳都很严重,精度较差 ,尤其是标准的手持连发射击,子弹基本上都打到天上去了,所以与冲锋枪相比除了轻一些外并无优势。作为手枪,又太大太重了,不如其他半自动手枪方便。而且驳壳枪单价很贵,难以大批量装备部队。还有一个原因,样子太丑了……对于爱面子的西方军官们来说,腰间挂这么个丑八怪不如让他们去死,所以驳壳枪虽然工艺精良,却得不到军方赏识。唯独到了中国,这种枪才最大的发挥了价值,中国人把枪横过来打连发,反倒利用枪口上挑的特点打出一个扇面来,无敌扫射……这是后话了。
⑤ 毛瑟M712,等毛瑟系列是德国产的,为什么在二战影片中很少看到德军用
纳粹德国是采购过一批,但是后来反响不是很好,尤其是射击时跳膛现象严重,无法与鲁格,P38等型号相提并论。而当时中国政府长期向德国进口军火,这些次等武器就被贩卖到中国来了,而且售价昂贵,大约是十九块大洋一把。后来汉阳军工厂也自己大量仿制,其实原装货也不多。早期的冲锋队和秘密警察也有使用的。
⑥ 毛瑟手枪为什么停产了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⑦ 二战后期被淘汰的98k,德国的标配,是如何成就经典的呢
二战后期被淘汰的98k,德国的标配,是如何成就经典的呢,早期不叫98k名为毛瑟步枪,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98k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毛瑟兄弟发明的毛瑟步枪结构简单,但非常安全可靠。这种枪最着名的特点是它的拉壳钩结构。它有一个坚固的拉弹钩,用来控制子弹从弹匣中装载到发射后投掷。这项技术是保罗·莫瑟在1892年发明的“受限弹药供应”技术。这项技术可以防止机枪的旋转影响拉壳钩,从而减少故障。毛瑟步枪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双排弹匣。原来的单列弹匣子弹太少,战时装子弹很麻烦,而改进的毛瑟步枪双列弹匣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战期间,德国生产了近1500万支莫瑟98K步枪。当然,我们熟悉98K狙击枪的瞄准能力。事实上,Mauser 98K步枪在配备瞄准具时可以用作狙击枪,安装在枪口处的榴弹发射器可以用作PRG。可以说毛瑟步枪被广泛使用。当然,标准的98K狙击步枪也略有改进,枪管质量最好。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近13万架毛瑟98K狙击手模型,这意味着当时可能有近13万名德国狙击手活跃在战场上,这对当时前线的敌人造成了严重伤害。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了,你了解清楚了吗
⑧ 为什么德军到二战了还用1898年生产的Kar98K有毛瑟1924式不用
1924式步枪实际上是毛瑟1898和K98的过渡型号,是对中国外贸产品,有效射程只有500米98K重量稍轻,射程800米,而且精度提高,作战的话当然是选98K了
⑨ 20响驳売枪是德国制造的,为什么德军不装备部队
德军当然有装备毛瑟手枪,
一战时期稍多,二战时期少
但是都是小规模装备,而且大部分都把口径改为9MM,以便通用普遍配备的手枪子弹
因为用法不同,
在德国军队看来
1. 该枪价格太高,
2.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3.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4.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但是当时的中国,
美国借口为恢复中国和平,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
冲锋枪、轻机枪是不准向中国出口的,
但毛瑟手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
所以,毛瑟手枪作为班用火力的补充,广泛的应用于中国战场
至于缺点,相反成了优点
1、相对于冲锋枪、轻机枪,毛瑟手枪便宜,尺寸更小,
2、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
⑩ 毛瑟1932为什么没有被德军大量装备
造价太高了,而且在效能上不如冲锋枪
毛瑟1932可以进行连发,在中国,往往替代冲锋枪充当近战火力
但在德国,有足够的冲锋枪,用不上这个
从成本上说,冲锋枪的体积大,允许的公差更大,制造难度和成本反而比1932要小
自然军队选择MP40,而作为手枪,1932这货体积太大,不利于隐蔽和携带
自然德国人不会大规模装备,仅仅是小批量装备了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