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留学学历含金量怎么样
德国是世界上最受国际留学生欢迎的非英语国家之一,德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德国大学一贯以严谨的学风享誉世界,德国毕业证书的含金量相当高,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德国良好的学术诚信基础上。
德国硕士在国内含金量
留学德国的含金量高,学历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认可,德国的大学一贯以严谨的学风享誉世界,在2020年QS世界排行榜中,德国有多所大学进入了前100位,比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名第55位,慕尼黑大学排名第63位,海德堡大学排名第66位。德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2. 国内的本科学历和德国的本科学历哪个在找工作时更有竞争力
德国大学一般是本硕连读的,新生从第一学期开始一般12个学期,6年左右,毕业直接拿硕士。
当然具体多少时间看个人的,见过中国牛人5个学期就拿硕士文凭的,也遇到很多德国人已经在大学混了近10年了,硕士还在读。
德国大学的学历正在和国际接轨,在德国现在也有Bachelor和Master的。如果你毕业回国,学历需要认证的,不会出现你说的国内公司认为是大专毕业的情况。
另外,你提到的建筑,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绝对是德国大学更有优势。
3. 去德国留学读研的问题!
德国学校难不难毕业。看你选择学校了。
在德国老师讲完课就走,基本就没有作业。只有习题课和答疑课。这想考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要靠自己努力了
德国考试大部分学校(我们学校今年改制了变成4次机会)只有三次考试机会。第一次考试,如果挂了需要补考。如果补考再挂了就只剩最后一次口试机会,而且口试只有过和不过(就是过了就能给你4.0.德国成绩1.0最好,4.0最差,低于4.0挂科) 如果口试没有通过,专业课的话,就只能选择转专业。如果是公共基础课,就只能转学了。还是比较严厉的。
总之在国内混日子上大学那一套来德国行不通。
master一般学制2年。楼下说1年的我还真没见到过。但记住,好拿的文凭绝对不值钱。但是也不必这么害怕,好好学还是可以毕业的。只是说按时毕业一般都很难。因为一般都会拖一到两个学期。这是很正常的 (话说机械老牛的亚琛工业大被戏称为养老院 呵呵)
德国毕业以后给你一年的找工作签证。找到工作以后可以转成工作签证,只要工作稳定,你想呆几年呆几年
还有 强烈建议你不要去读ise,所谓的英语教学。老老实实学德语过了dsh最好
因为语言关一过,什么问题都是小问题了。
4. 德国人很高 德国人文凭都很高吗
德国人都很高,这个命题也不能说是绝对的,而是比较而言的,德国男性平均身高180.2cm,是欧洲国家男性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之一。女性164.0cm,也是挺高的了。和中国比较一下就知道,中国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
说到文凭,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人学历还真不是很高。因为高度的福利以及宗教和气象地理等原因,德国人普遍“没有上进心",德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毕业就会开始将孩子分为3个发展方向,只有成绩最好的一批才会接受像中国的高中教育,进入研究性大学,很大一部分的孩子会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以后直接从事一些技术性工作,而不会进行研究性工作。所以就导致了他们的学历并不高。
5. 德国人不看重学校好坏只看大学成绩留学生在德国找工作难么
找工作的时候还是看是什么学校的,亚琛成绩2点多的就比其他小UNI1点多的还受欢迎。申请的时候,APS的成绩更重要。找工作要看个人实力和运气,留在德国的中国学生也不少,但是,我觉得有些经验后回国才是最好的,欧洲经济的发展就是这么个速度了,人们生活在很缓慢的节奏里,年青人的机会没在国内多
6. 为什么德国大学学历含金量世界公认,大学排名却不高
因为德国人自己也不注重大学整体排名,他们只会根据兴趣和能力去选择专业!他们甚至不在意自己那所大学是否出名,只要那个专业知名度高,有牛逼的教授给他们上课就行。
德国人是欧洲人里面最务实和勤奋的人。他们不注重那些虚有其表的东西,反而注重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才有用,都是具有实质内容的东西。
德国最早的大学例如柏林大学,还是马克思恩格斯那所大学;德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创办大学的国家。所以,这是一个尊重知识的国度,大学气氛浓厚,德国大学学历含金量非常高。德国人都喜欢说德语,所以你去他们国家,说英文不是太多人懂你。
综合性大学不多,名气不够大,也无法吸引世界尖子学生去就读。学霸们都跑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去,就算跑去牛津和剑桥,也不敢去打扰德国人。生源无法全球化,很多学校也没有参与全球大学综合排名,自然就不会太高。
7. 关于德国人的教育问题,请不要复制,谢谢。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中等教育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艾伯特总统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目前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巴伐利亚州为13年,因为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了外交和国防归联邦政府统辖,每个州在社会事务领域享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德国的义务教育制内容庞杂,其中有三项重要规定最引人注目:1.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上学,残障儿童则上为他们开设的特殊学校,并进行职业培训。否则家长要承担法律责任,轻则罚款,重则入狱。2.从1960年起德国的公立中小学不仅不收学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大学也是免费的),而且还免费提供部分课本、文具等。在偏僻的乡村,学校必须免费提供接送车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若要住校,则享受学校的困难补助。私立中小学,在允许学校收费的同时,国家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援助。3.德国的小学一律实行四年制,小学毕业时,根据孩子多年的学习状况来决定孩子进入什么样的中学。
中等教育并无初中高中之分
第一类学校(有点像我国的普通高中,我们的联系学校宁芬堡中学属于这一类),接纳小学四年成绩最好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8-9年(除巴伐利亚外其他各州均为8年)的学业、高中会考合格并拿到毕业证书后,无需参加“高考 ”,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上大学,至于上什么样的大学,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成绩。需要说明的是,德国中学生的“成绩”与我们的“成绩”有很大差别,除了每学期1-2次知识考试,主要科目结业时有会考外,还要计入学生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完成作业情况等因素,可以说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较长时段中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你若要就读如慕尼黑大学、慕尼黑理工学院、柏林自由大学、科隆大学、洪堡大学、波恩大学、
汉堡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那好,除了意愿外,你得拿出整个中学阶段的“成绩”来。光有“意愿”而“成绩”不够,那就只能申请其他大学。假如你申请的大学当年没有位置,可以等到第二年、第三年。总之,只要想读书,总有大学上。
第二类学校(有点像我国的职业高中)接纳的是小学四年成绩中等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则进入高等技术学校(相当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读书。
第三类学校(有点像前些年我国的初中中专)接纳小学四年成绩靠后的学生。这类学校的学生中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当然,聘用单位的老板必须出资送你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德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当售货员,须到商业学校培训;当个建筑工人吧,要经过建筑学校培训;连子承父业的年轻农民在家种地也得有农校毕业证书,否则,银行不予贷款,也不能享受欧盟的农业补贴,而缺了这两者,农民就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产。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学生要到初中毕业(16岁左右)才实行分流,要么进入普通高中,要么进入职业高中,要么就读初中中专。相比之下,德国小学毕业的学生只有10岁左右,这么小的孩子因为其小学4年的学业表现,就必须在少不更事的年龄选择读什么样的中学,粗一看,这样的规定近乎违反人道原则。
入门难而要求高
在德国,我了解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有非常不错的收入。据政府的相关统计,德国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德国中学教师人均年税前收入超过45,000欧元,与德国一些着名的跨国公司职员的人均年税前收入相当,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收入也有一定差异,但不会很大,至多为30%左右,因为德国社会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这种价值取向已渗入他们的血脉,积淀成为一种民族文化。放眼整个世界,德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高于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高居全球第二。
在德国,中小学校教师不像我国那样存在职称差别。如果你工作已有年月,且深孚众望,那么,你和一般教师的差别在于你有一个“资深教师”的头衔。对于一所有100来名教师的中学来说,每学科“资深教师”至多那么一、两个而已—有些学科甚至没有。由于没有职称和其他名目繁多的荣誉称号,更没有荒唐的“主科”和“副科”的门户偏见,因此,决定德国中学教师收入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年龄及婚姻家庭状况。结婚、生孩子会使老师的收入增加,年龄越大,工资也越高,如果是“资深教师”,收入也会比其他教师高一点。譬如库茨先生(一位令人尊敬的虔诚的天主教徒,当初,宁芬堡中学代表团来我校访问,库茨先生是德方的主要发言人。这次作为我们此行的全程陪同),符合上面所列的三项条件,他的月收入是70 00欧元,每年拿14个月,年收入是98000欧元,纳税和交完各种保险后,年实际收入是56000欧元。在职业属性上,德国的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的公务人员,受不解雇的保护,无失业之虞,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很长的假期。
这么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国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也随之提高。在我国,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学应聘任教。在德国,情况要复杂得多。你若想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至少要过三道“关口”。首先,你得拿到大学本科或者更高的学历。其次,你得一本正经地接受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训练,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相关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最后,你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据库茨先生说,这三关都不是轻而易举能闯过去的。与我们国家正相反,“上大学容易毕业难”,这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常规。在德国,大学学制一般为理工科4年,人文科5年,医科8年。大学前两年学基础课,考试不及格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是专业课学习,考试及格才能拿到学分,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学分,才能拿到大学毕业文凭。由于大学学习要求很高,加上许多学生要一边打工补贴生活,一边又要随“不懂变通”的教授们认真读书,因此,无论是基础课考试,还是专业课学分,都难以一帆风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据了解,目前德国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毕业的人是少数。如果想当教师,好不容易拿到毕业文凭后,还要应付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尤其是难度最大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大约要花3年左右时间,而且,即便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培训应考,也不一定能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再加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的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教师职位空缺主要靠自然减员,而德国的制度设置又基本杜绝了“走后门”的陋习,单纯的德国人要想成为中小学教师,竞争和筛选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热爱教育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成为教师。而一旦实现当教师的梦想时,年龄已在30岁上下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备受尊重,基础教育界人才荟萃。
正是在上述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加上德国中等教育的宽松环境,德国的中学就有条件实行一种在我们看来有点匪夷所思的教师任课制度。联邦教育法规明确规定,凡中学教师必须同时胜任两门以上学科教学任务。我熟悉的库茨先生,既是英语学科资深教师,又教拉丁语,同时还担任高年级学生的就业辅导课。在宁芬堡中学,多数教师要上三门课。库茨先生告诉我,他的一位同事UlrichKretzinger(尤里查·克里辛格尔)老师同时兼任德语、德国文学、宗教、经济、心理五科的教学任务。除了多科任教,德国中学教师的课时数初看也让人吓一跳。在巴伐利亚,每位教师每周任课不得低于2 4课时(据说在德国其他州乃至许多西方国家大抵如此),宁芬堡中学的老师通常为26课时上下,平均每天授课5节左右。当然,如果将他们日常的教学过程这一决定因素考虑进去,这样的课时数,就其对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言,恐怕还不如我国高三年段每周10课时的工作量。
8. 各位,你们知道西方社会对学历的看法吗
西方社会对学历看的极重要,也不是特别重要,虽然这个回答挺矛盾,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能够理解,就是如果说家里有钱,真的不不担心雪莉怎么样?如果是个没什么能力的人,那么很看重学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