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犹太人是什么时候进入德国的
Juden lebten bereits unter römischer Herrschaft in den deutschsprachigen Gebieten, die zum römischen Germanien gehörten. Für einige römische Siedlungen sind im 4. Jahrhundert auch jüdische Gemeinden nachgewiesen. Die ersten jüdischen Gemeinden bildeten sich an der rheinischen Nord-Süd-Straße (Köln, Trier, Mainz, Worms, Speyer).
犹太人在罗马统治期间就生活在德语区。有史料证明4世纪是已有犹太人聚居地。当然那是还没有德国这个概念。
❷ 犹太人说什么语言,他们是什么人种
犹太人原先散居世界各地,说各国语言的都有。以色列建国后大力普及希伯来语,现在的犹太人基本上都会讲希伯来语,同时也会很多门语言,比如生活大爆炸的Howard。他们是白色人种,闪族人。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❸ 二战的时候,犹太人住在德国他们本来住哪里
犹太人,其祖先为希伯来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
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称为犹太人.
原本犹太人说希伯来语
犹太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意第绪语”;
❹ 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给我解释一下在二战时期德国人和犹太人的关系犹太人在德国是怎样被对待的在那时候
我以前看过一则报告:有传闻,希特勒的钢琴老师是他母亲的情人,且他的钢琴老师是犹太人,所以他极度记恨犹太人,他对犹太人的方针是不许犹太人经商,不许德国人购买犹太人的东西。希特勒还经常对犹太人“找茬”还派警卫队对犹太人的商店进行打砸,警卫队就是党卫军的前生。党卫军也是在德军中歧视心理最重的。希特勒还发明了一些2B方法来判断你是不是犹太人,例如:你走在路上,德国宪兵会有时把你拦下来用无名指,中指,食指来测你鼻子的宽,如果你的鼻宽大于他三指就是纯正德国血统,相反小于等于三指就是犹太人。一但被判定是犹太人就会被送进奥斯维新.玛克多瑙集中营进毒气室处决(处决时德军会他们去洗澡)或被选去当苦力与盟军战俘一起生活,但战俘的待遇都比犹太人好。战俘通常会有爱心包裹(虽然会被德军克扣但大多数战俘还是会收到包裹)身为德国民族的犹太人不仅没有包裹而且还被德军叫去吃盟军战俘拉的屎。当然犹太人也渴望自由,在去集中营的火车上有犹太人会逃跑,一般德军会让犹太人跑两百至三百码然后叫步枪兵打死,德国的狙击战术是二战中数一数二的,再加上不少军人的前身,而且后来持MP40和STG44的德军士兵大量替代持毛瑟Kar98K士兵,用毛瑟步枪(除毛瑟98K狙击步枪的狙击手)的士兵被调去押送战俘和犹太人,于是没有可开枪的机会,有许多士兵就会把犹太人和战俘当成开枪的消遣。犹太人如果被击中后没死透,德军就会下去补几枪让犹太人死透,战俘没死透就会被德军拉回来治疗。
从种种情况下看来犹太人是当时最低贱的人种,当年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说起当年的事都掉下了眼泪。
希望我所知道的对你有帮助
❺ 麻烦大家告诉欧洲的每个国家分别讲什么语言一一列出来
德国:
官方语言official national language:德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numbers of speakers:81.9%
国际交流语言preferred international language:英语
(跳跳感慨:德国人的英语实在不怎么样啊!年轻人会一点,上了年纪的可都不会了。都说德语是世界上最难听的语言,可是我也不这么觉得。德语确实挺凶悍的,恶狠狠的,但这可不正是跟德国人理性、严肃的性格相配吗?也不知是语言影响了性格,还是性格影响了语言。)
英国:
官方语言:英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58.8%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英语的普及是无法避免的事了,即使在将来的法国。英语是朗诵的语言,抑扬顿挫,有戏剧性。)
法国:
官方语言:法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58.2%
国际交流语言:法语
(跳跳感慨:法国人无比自恋,除开法语,生活中没有其它语言。但是,法语,怎么说呢,还是很好听的啊!法语属于阴柔类型。)
意大利: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57.5%
国际交流语言:法语
(跳跳感慨:意大利语其实很好听的,歌唱的语言啊!意大利语的颤音是放在舌尖的,真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西班牙: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西班牙语(33.4%),加泰罗尼亚语(7.1%)
国际交流语言:法语
(跳跳感慨:在西班牙,跳跳终于用上了法语,因为去问路的时候,好多人都只能听懂法语!跳跳得意中。西班牙语被称为是优雅的贵族语言。)
荷兰:
官方语言:荷兰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15.5%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荷兰语真是不好听啊!有人说那是“吐痰”的语言,因为荷兰语中h音特别重特别多,呵呵。)
希腊:
官方语言:希腊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10.6%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希腊啊,又一个梦中之地~~~)
比利时:
官方语言:荷兰语、法语、德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荷兰语(6.4%)、法语(3.7%)、德语(0.1%)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法语
(跳跳感慨:比利时那么点大的地方,官方语言居然有三种,晕啊!比利时北部讲荷兰语,南部讲法语。)
葡萄牙: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9.9%
国际交流语言:法语
(跳跳感慨:葡萄牙语和法语还是有相近的地方的)
瑞典:
官方语言:瑞典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8.9%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北欧国家的英语普及率相当高了,不会瑞典语根本不用担心)
奥地利:
官方语言:德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8.1%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向来密切啊!)
丹麦:
官方语言:丹麦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5.3%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丹麦语和德语渊源颇深,所以也类似德语,但是据说比德语更难听。跳跳也认为丹麦语不是很好听。但是丹麦人的英语普及率相当高啊!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跳跳咨询过丹麦人,为什么他们讲英语讲那么好呢?是不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他们说不是的,从大概相当于中国的初中才开始学的,而且学的东西开始和中国小孩也差不了多少,都是些时态啊,句式啊什么的。那为什么能说这么好呢?他们很多人居然告诉我,因为他们的电视啊,电影啊什么的,翻译从来都是采用的字幕,而不是配音,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熏陶了。这个跳跳认为还是有道理的。当然,这不是所有的原因,最主要还是语言系统接近的问题,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太大了。)
芬兰:
官方语言:芬兰语、瑞典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芬兰语(4.8%)、瑞典语(0.3%)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跳跳没去过芬兰,在跳跳的印象中,对芬兰最大的印象居然是芬兰浴!惭愧中~~~)
爱尔兰:
官方语言:英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3.5%
国际交流语言:英语
(跳跳感慨:这个地方跳跳没有办法感慨,没去过,等人来感慨吧~~~招募中~~~)
卢森堡:
官方语言:卢森堡语、法语和德语
讲官方语言的民众比例:0.4%
国际交流语言:法语
(跳跳感慨:卢森堡也一样啊,国家那么小,但是说的语言那么复杂。不过由于卢森堡靠近法国,受法国影响是最重的。)
(数字资料来源于各篇论文,不一一列举。)
可以看出,在欧洲大陆,如果你会英语,基本上可以行走;如果你不但会英语又会法语,那你可以畅通无阻。还可以看出,虽然德国在欧洲大陆是个大国家,而且德语是个大的语种,但以德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不多,而以德语作为国际交流语的国家更是几乎没有。于是乎,跳跳凭借着英语和忘得差不多了的一点点法语,在欧洲各国四处流窜,居然也能存活至今,呵呵。
昨日在Language lab昏头昏脑的念Henrik老师的文章,偶有所得,小小学究一把,看官莫怪。
-------------------------------------------------------------------------------
最后再转贴个语系说明:
欧洲的语言大部分属于印欧语系,它是由印欧语的原始语言演变而来。此外,在欧洲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民族讲乌拉尔、阿尔泰等语系的语言。
1. 印欧语系
(一)罗曼语族(或称拉丁语族)
包括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加泰隆语、加利西亚语、摩尔达维亚语、雷托罗曼语等。
(二)日耳曼语族
分为西日耳曼语支和北日耳曼诺支,前者包括德语、荷兰语、佛拉芒语、英语;后者包括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和冰岛语。此外,一部分犹太人讲的意第绪语也属于日耳曼语族。
(三)斯拉夫语族
分为东斯拉夫语支、西斯拉夫语支和南斯拉夫语支。东斯拉夫语支由俄罗斯诺、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组成;西斯拉夫语支包括波兰语、索布语、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属于南斯拉夫语支的语言,有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马其顿语、斯洛文尼亚语等。
(四)克尔特语族
包括爱尔兰语、苏格兰盖尔语、威尔土语和布列塔尼语。
(五)波罗的海语族
由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组成,或称其为列托—立陶宛语族。
(六)希腊语族
希腊语自成一体。
(七)阿尔巴尼亚语族
目前仅存阿尔巴尼亚语。
(八)印度语族
目前在欧洲主要指吉卜赛人的本族语言。
2.乌拉尔语系
(一)芬兰语族
包括芬兰语、萨阿米语、爱沙尼亚语、卡累利阿语、莫尔多瓦语、马里语、乌德穆尔特语、科米语等。
(二)乌戈尔语族
马扎尔语或称匈牙利语。
3.阿尔泰语系
(一)突厥语族
包括土耳其语、楚瓦什语、鞑靼语、巴什基尔语、哈萨克语。
(二)蒙古语族
为卡尔梅克语。
4.闪含语系
只有马耳他语。
5.巴斯克语
至今语言学家尚未能把巴斯克语划归任何一个语系。
印欧语系中的罗曼语族(拉丁语族)是源自古代拉丁人的语言,由于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拉丁语也随之扩展到整个罗马帝国领域。当时的罗马人较帝国领域内的其他民族先进,很快使许多民族拉丁化,并改用拉丁语。但由于各民族原有语言的影响,这些拉丁语被称作民间拉丁语,它们是形成罗曼语族的基础。
罗曼语族的分布远比罗马帝国的版图为小,其原因有三:(1)在罗马帝国边境地区,罗马文化反不很稳定;(2)希腊文化较发达,没有被罗马文化同化,相反,罗马文化反而受到希腊文化的很大影响,甚至连拉丁字母也是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3)罗马帝国衰落后,野蛮民族相继入侵,并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使本已拉丁化了的一部分当地居民改操日耳曼语或斯拉夫语。
巴尔干半岛除阿尔巴尼亚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保留了自成语族的阿尔巴尼亚语,以及希腊由于经济、文化发达仍操希腊语外,斯拉夫语得到发展,并占统治地位。不列颠南部原为罗马帝国所征服,但地处帝国边远地区,因此当地克尔特人仅受到拉丁文化的影响,而并未罗马化。公元5世纪后,盎格鲁撒克逊一入侵者同化了当地的克尔特人,使他们改操日耳曼语。占领者的文化对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部分山区克尔特民族影响不大,他们仍保留了克尔特语言和传统。 日耳曼语族是印欧语系中相当重要的语族。直到公元3、4世纪时,才出现了一些有关于日耳曼语的历史着述。古日耳曼语分为几个分支;(1)东日耳曼诺是生活在奥得河、维斯瓦河和喀尔巴阡山一带的东日耳曼人所讲的语言,尽管他们也曾建立起一些国家,并产生过一些影响,但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哥特人并没有留下自己的语言;(2)西日耳曼语包括保留至今的现代德语、荷兰语、佛拉芒语和英语;(3)北日耳曼语主要有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和冰岛语。英语是在盎格鲁撒克逊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法语、拉丁语、丹麦语的深刻影响,并含有上述语言的大量词汇,因此今天的英语已同德语有很大的差别。德语分为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16世纪后,高地德语主要从于城市和官方文件,而低地德语则通用于乡村。荷兰语和佛拉芒语,在口语上是两种不同的方言,而书面文字则完全一致。瑞典语、挪威语和丹麦语在口语上有其共性,这三个民族的人们之间可以互相通话。挪威语和丹麦语之间的共同之处较多,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结合了古代挪威方言演变而来,而书面文字则不相同,特别是丹麦语和瑞典语之间,无论语法上还是发音上均不相同。一部分犹太人是在中世纪由东方进入欧洲以后逐渐改讲意第绪语的,意第绪语也属于日耳曼诺族,它是在中世纪上德意志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保留有较多古希伯来语词汇。
斯拉夫语族是欧洲最大的语言集团,较之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各斯拉夫语言之间存在更多的共性,其原因主要是该语族发展缓慢,保存了较多的古斯拉夫语的特征。自公元10世纪以后,斯拉夫语族逐渐分为三个语支:东斯拉夫语支、西斯拉夫语支和南斯拉夫语支。
东斯拉夫语支由俄罗斯语、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组成。俄罗斯语是俄罗斯人的母语,并在前苏联各国通用,其他两种语言则在同名共和国内使用。这三种语言无论书面文字还是口语均有其相似之处。俄罗斯语是在莫斯科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乌克兰语原为基辅公国及南方各附属国的语言,白俄罗斯语源自古罗斯语南部方言。
西斯拉夫语包括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和索布诺。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较接近,甚至有人认为尽管这两种语言存在一些差异,大体上可算做一种语言。索布语介于波兰语和捷克语之间。现居住在德国的索布人讲这种语言。
南斯拉夫语支包括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与马其顿语十分接近,在交界地区可以互相通话。
除罗曼语族、日耳曼语族和斯拉夫语族外,印欧语系还包括克尔特语族、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和波罗的海语族。
克尔特人公元前一千年纪居住在莱茵河、塞纳河、卢瓦尔河流域和多瑙河上游一带。公元前450年以后占领了现今法国和英国的地域,一部分人还占领了意大利半岛北部,公元前388年克尔特人洗劫了罗马,部分人长驱直入,分散到意大利半岛南部,另一些人经匈牙利抵黑海地区。公元前278年他们还定居在小亚细亚。在这片广袤的地域上,他们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通行他们的语言,以后为罗马帝国所征服。克尔特文化和语言只在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布列塔尼等偏僻地区保存下来。今天克尔特语可分为两个支系:一支是在人口稀少的苏格兰高地和爱尔兰通用的盖尔语;另一支包括威尔士语和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布列塔尼语。 同早期希腊文化一样,希腊语对欧洲语言也产生很大影响,许多语言中都含有希腊语词汇,而且拉丁字母也是由希腊字母改变而成。
阿尔巴尼亚语自成一个语族,由于阿尔巴尼亚人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区,所以它是曾在巴尔干半岛广泛使用的色雷斯—伊利里亚语族唯一保存下来的语言,阿尔巴尼亚语也受到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影响。
波罗的海东南岸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的语言,构成波罗的海语族或列托—立陶宛语族,它保留了印欧语系最古老的特征,现在只有400万人(立陶宛人260万,拉脱维亚人140万)讲这两种语言。立陶宛语使用范围已较过去减少,拉脱维亚语则扩大到讲芬兰语的利沃尼亚人中。 欧洲共有5OO万吉卜赛人,他们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由于他们浪迹天涯,流动性很大,所以又分成三种方言:大体上西欧、北欧的罗姆(Rom)群讲罗曼尼语(Romany);东欧的马努(Manus)或辛特(Sinte)群讲辛托语(Sinto);南欧和东欧的卡洛(Ka1e)群讲卡洛语(Kalo)。吉卜赛语源出于印地语,但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语法上也与印地语有相似之处.
转自:http://tiaotiaoyu.blogchina.com/4964599.html,作者“跳跳鱼”。
参考资料:http://tiaotiaoyu.blogchina.com/4964599.html
❻ 犹太人 讲什么语言
犹太人是世界民族说什么语的都有,主要所在的国家,但他们都会希伯莱语 ,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犹太人了。
希伯来语是当代犹太人的民族语言,也是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如果说犹太人的语言就是希伯来语,也不完全正确。因为除了希伯来语之外,历史上还有其它两种犹太人的语言,一种是流行在中东欧犹太人中的意第绪语,另一种是流行在西班牙犹太人中的拉迪诺语。这两种语言一度曾是欧洲犹太人的主要语言,后虽因希伯来语的兴起而影响下降,但至今有些犹太人仍在使用。
❼ 二战时期德国杀害犹太人,怎么区分犹太人,我是说他们直接说自己不是犹太人可以吗
首先我得正面的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不能直接说自己是犹太人的哦弄不好人死得更快的哦,要知道要真是能这样的话就不会发生二战了,人家犹太人那么聪明要真的能混水摸鱼过去的话他们自己就能直接都跑到德去就行了那么就没有人因此饱受战争了,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特色,就像中国一样的每个省的风俗习惯与口音相差是非常大的,当然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
❽ 德国犹太人是什么一个概念 谁解释下
2L 说的基本正确 为什么杀犹太人 就是因为他们剥削 其他人 剥削的太狠了 当时杀犹太人 反对的人还真不是很多 整个欧洲对犹太人都是很痛恨的
❾ 犹太人的详细资料
犹太人(Jews)
希伯来语作Yehudi或Yehudhi。
原指犹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犹大王国(以色列国分裂后与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国对立)的人民。全体犹太人本来统称希伯来人,自进占巴勒斯坦起至巴比伦流亡为止又称以色列人。经过流亡生活,只有原属犹大王国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征,其他10个支派于西元前721年亚述灭亡北方王国后四散而同化于其他民族,因此,犹太人一词仅指原属犹大王国之人。各派犹太人都承认由犹太妇女所生者即为犹太人,而改革派则认为,双亲中有一人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一般地讲,从纯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犹太人环境中而保留犹太教许多基本教义的社团,作为整体被认为真正犹太人,但作为个人,这种人不能任意与犹太人结婚。
又称希伯来人、以色列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主要分布在美国、以色列、俄罗斯,以及欧洲和其他地区 。以色列犹太人以希伯来语为国语,属闪 - 含语系闪语族;美国犹太人通用英语,不少人懂希伯来语或以地语;其余使用所在地语言。19世纪以前,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彼此隔绝,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产生一定差别 ,遂形成3大支系:阿什肯纳兹人 、赛法丁人和东方人 。信仰犹太教,历史上曾有一部分人改信基督教。正统派教徒进行割礼,禁与未受割礼的外族人通婚。定星期六为不务俗事的安息日。改良派遵守教规不严。有一部分人来到中国,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整个中世纪,在基督教世界,犹太人始终背着出卖耶稣的罪名,到处受到仇视和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600 万欧洲犹太人更惨遭纳粹德国无辜杀害 。犹太人向往复国 ,1948年5月 ,在英美支持下部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后来又有不少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迁至以色列,已有460多万人。
高智商
人类的平均智商是90-100之间,而犹太人的智商比人类的平均智商高出20-30左右,对于犹太人为什么高智商解释不一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解释有以下四点。
一、犹太人经过近二千年散居在世界各地和当地人通婚客观上形成了远血缘的繁殖的作用,其后代一般比近血缘的繁殖智商要高.
二、犹太人研究《塔木德》对智商有启发的作用.
三、中世纪反犹的欧洲,禁止犹太人从事农业及在政府部门中任职,迫使犹太人从事高智商的商业和金融业,加上犹太人都在在从事高智商的犹太人内部通婚加速了后代智商的提升.
四、犹太人在普遍反犹的环境中生存必须依靠智力,所以形成了犹太人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肤的多样性
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过接近二千年的流浪,和当地人的通婚,使到犹太人的肤色变得多种多样,有白种犹太人,黄种犹太人,和黑种犹太人,及印度和拉美的亚肤色的犹太人.
历史变迁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了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定》,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上,人们要吹笛、敲钟,孩子和大人们都化装上街游行。在进行这个愉快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习这个节日的由来。以斯帖曾经舍身向国王通报屠杀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的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生命。表达犹太人的感谢之情就是普陵节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历时八天的献殿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喀比派举行起义,恢复了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设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亵渎和犹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剥夺的历史进行学习。
还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腊军队亲手破坏了耶路撒冷神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八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实行一天的绝食,祈祷神殿的再建。
另外,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遭流放,犹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弹压,被征收苛捐杂税,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杀,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地记载和记忆。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种使命传于下一代,告诉他们:对人生不能采取安逸的态度;对民族、对世界都要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要设问:如果你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样对应?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先人写的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根据情况不同,有的人如果有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亲戚朋友,可以与他们进行座谈,听一下最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从中进行反省和看到未来的方向。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再不可饶恕,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物都做一刀切式的规定。由柳洪平创建。
二战期间
纳粹德国的崛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被协约国集团击败。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后,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在德国南部小城魏玛通过了魏玛宪法,宣告魏玛共和国成立。由于法国曾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受到普鲁士的重创,一战结束后,法国希望能够对德国在经济上进行报复,并最终削弱这个强大的邻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意志帝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国防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意志帝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多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的只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加上德国国内普遍不承认军事上战败。使得德国国民对《凡尔赛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在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后,外不能排除外侮,内不能解决内患的魏玛共和国在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这个脆弱的共和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濒临破产的边缘,德国人民生活非常艰难,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Nazi])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懦弱的魏玛共和国以及被指称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他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德国人的支持,到1933年时纳粹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总统兴登堡元帅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共和国总理。与此同时,希特勒政府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这些权力令希特勒可越过联邦议会进行实际独裁统治。此时,魏玛共和国走到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点,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摆脱英法等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束缚,希特勒在上台之初就因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而于1933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又依据宪法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希特勒并不是只会叫嚣喊空话的政客,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加上他具备远见,让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能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支持率大幅提升。英法等列强见到已经无法借由凡尔赛合约压榨德意志帝国,立刻转变态度与德国合作。此时的德意志帝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稳固了自己的政权后,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
❿ 犹太人和德国人有什么不同
1、祖先不同
对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人。最先接受罗马文化,发展较快,于5 世纪末建立法兰克王国,使原先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各个日耳曼部落第一次被置于统一的王权之下。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欣)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者”,而且因为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2、分布不同
德意志民族成分中主要包括以下日耳曼部落 : 在德国中部和南部有苏维汇人、赫蒙杜里人、查蒂人和阿勒曼尼人;在北部有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条顿人、金布里人和弗里斯人;
在西部有法兰克人。21世纪,在德意志民族内部仍保存着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根据方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特点,还可以区分出巴伐利亚人、梅克伦堡人、萨克森人和黑森人等。
201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400万人左右,其中63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7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3、信仰不同
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人口并不多,但起源于犹太教的两个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
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德国人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罗马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