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和日本为什么会战败,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都战败了。
其实德国和日本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者,如果德国和日本的决策者不作出错误的决策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
首先说一下德国。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希特勒就作出了错误决策,他是急于求成,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队进攻。如果他不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队进攻,而是让部队在春天进攻的话,那么德国和苏联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真的很难说了。
德国在苏联失利后,丧失了大量军队,其军事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再来说说日本,日本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没有出兵进攻苏联,这是一大失误。如果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出兵进攻苏联的话,那么苏联的情况就不妙了。一旦苏联被打败,那么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苏联红军进攻关东军了。
日本的另外一个错误决策是经过美国的珍珠港,激起美国对日宣战。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的话,美国也不会那么快对日本宣战。
B. 一战二战为什么德国都失败了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 A. 首先,从大的方面讲,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失道寡助。 B. 其次,一战后期德国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C. 美国的参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终改变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尽管美国对参战所作的准备很不充分。美军对于1917 年的战局还不能立即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美国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人力,使美国成了协约国集团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到1918年,协约国不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二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战争初期,纳粹德国军队的进攻可以用“势如破竹”四个字来形容,无论是闪电击败波兰,还是占领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典。西欧的法国,荷兰,比利时。占领东南欧的希腊,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可从“苏德战争”开始,纳粹德国就开始渐渐地走下坡路了,最后导致灭亡。是因为同时在东西两条战线开战,战线拉得过长,顾此失彼,还是因为在战争初期所取得的那些战果是因为盟国没有防备,给德国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取得的? 如果当时纳粹德国不与苏联开战,而是与斯大林继续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全力进攻英国,等打败了英国,修身养息后再进攻苏联,是不是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C.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很强大,德军为什么战无
1,德国是一战战败国,英法,尤其是法国,通过《凡尔赛合约》对德国进行了严酷的剥削和打击,造成德国全民对凡尔赛合约的痛恨,所以这时候希特勒的上台是以救世主身份出现的,是他带领德国民众反抗凡尔赛暴政,这个时候德国空前团结,希特勒在德国的支持率空前高涨,万众一心可不是假的。民心所向是德国前期的强大的主要原因。等到中后期,德国侵略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德国民众才开始从复仇的狂热中苏醒,但是战车已经开动,个人哪里那么容易能让整个国家停下来?
2,一战德国的失败并没有伤及根本。德国的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仍然是世界前三。且全民对英法复仇的情绪催生了一批狂热付出不求回报的科学狂人,德国的科技能力井喷式发展。这个时期德国在发动机、飞机、枪炮等军工业上都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这种领先很快转换成了战斗力,并使德军在装备上碾压了绝大部分欧洲二流国家。德国在二战期间有很多超越时代的黑科技,这些科技的采用为德国的实力增加提供了巨大保障。
3.传承自普鲁士时期的军官团制度为德国的军事力量带来极大的红利。普鲁士军官团制度为德军提供了大量具有极高军事素养的中高级军官,这些人员思维开阔,不拘泥,勇于创造新战术。德国空军的“近地支援”理论以及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改变了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邓尼茨的“海狼战术”让早就被发明却上不了台面的潜水艇一度成为大西洋的主宰;至于名满天下的陆军“闪电战”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战争从一战时代双方挖壕沟一耗就是几年变成了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灭亡一个大国,让原本一战的老将军们感觉这个世界简直疯了。法国被瞬杀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战术思想停留在一战,装备比德军并不差的法军完全被打得没有还手能力。
4德国早期的外交非常有成效。德国利用英法敌视苏联的心理,自称成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个轴心的名义是“反共产主义”,借助这个手段成功地让英法以为德国要打苏联,然后英法对德国各种纵容,甚至在德国以外交手段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时英法完全没有阻止。德国对波兰发出“但泽或者战争”最后通牒的时候英法甚至还在要求波兰配合。波兰被德国攻击时英法也只是宣而不战,静坐战争。而实际上德国早和苏联秘密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协议,德国根本没打算打苏联,反倒是一直无所作为自以为安全的法国才是下一个目标!早期德国的成功外交和英法的愚蠢外交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巨大的优势,而后期德国悍然入侵苏联破坏了自己苦心营造的外交态势,这时候德国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5.德国准备战争比较充分,所以有心算无心在早期赢得了巨大的优势。而战争中捷克、法国等快速失败的国家工业力量和资源都被德国所用,也促成了德国早期的以战养战,越战越强。但关键时刻英国海军打了德国一记闷棍,他们成功地挫败了德国海军对制海权的争夺。这使德国失去了对欧洲大陆以外地区的威胁能力,像英国这样的殖民大国可以用殖民地来为自己造血,硬生生耗尽了德国最初的无敌光环。而得不到英法殖民地资源却自己耗费巨大的德国难以为继,只好出下策去打苏联抢夺巴库油田和乌克兰平原产粮区,两线作战导致战略态势更加恶化,最终失败。如果德国海军击败了英国海军夺得了制海权,德国就可以痛打落水狗去占领英国几乎不设防的印度和法国的非洲殖民地,英法会失去造血能力彻底失败,美国会因为参战啃硬骨头无利可图而继续保持孤立主义,内忧不断的苏联也不会主动攻击德国,那德国就真有可能会胜利。
D. 诺曼底登陆战中德军为什么失败
德国失败原因有几个:
1.法国是德国的大后方(即使他处于在皇家空军的作战半径内)甚至被称作东线部队的疗养院(和苏联人作战打残废的部队来此休整)其驻守的守军大多是‘国民兵’(就是中国的民兵)和外国志愿兵,很多守军都不是德国人,作战热情低下
2.海岸线很长,各地守军不足(除了加莱之类的重镇)比如大名鼎鼎的奥玛哈海滩,其实只驻守了1个不满员的杂牌团。而像犹他海滩之类驻军还不到500人。海岸工事不全,大西洋壁垒只是个未完成品。由于缺乏武器(也有说是迷惑盟军)海岸炮大量是假的,只能用来吓唬人。(法国游击队把这一情报提交给了盟军)
3.将军思想僵固,(自从隆美尔将军逝世后,恩,就是那个沙漠之狐隆美尔,北非回来后任职法国地区的防务工作。)新上任的将军采用了‘教科书式的’部署,把强大装甲部队部署在巴黎,让步兵守海滩,以不变应万变(原本这是正常思维啊,可惜开战后盟军的空军把大部分装甲部队死死钉在路上,使得一开始装甲兵毫无建树,却都损失过半)
4.盟军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假文件欺骗,公众人物在加莱对面露面,在加莱做出发起攻击的准备架势,让飞机带着假文件坠毁等等,成功迷惑了德军指挥部。
5.最关键点就是盟军的空军,遮断式轰炸,不断地骚扰德军行军,把大多数德军托在了路上,无法赶往海滩
无论是军事据点,还是小股德军,空军见到什么就干掉什么,除了2架德军FW-190曾经‘路过’诺曼底,若长的海岸线,竟没有德军飞机支援
6.伞兵的作用:控制了主要桥梁,并分散了德国的守军力量
德军其实干的也很不错了:1.在这种规模轰炸下,铁路除前线外基本畅游通(轰炸后铁路6小时内修复,铁路桥3天内修复,这得益于德国技术精湛的铁路工人和发达的铁路网)相比下公路就糟糕多了。
2.德军的小股部队作战顽强,在缺乏情报,得不到可靠命令时(指挥部一团乱,命令反复更改),仅仅依靠战斗经验,给盟军造成很大的损失(波卡基噩梦等战例)
E. 德国三次王朝战争的时间、过程与最终结果是什么
第一次王朝战争:对丹麦的战争
发生于1864年。当时,丹麦王国在其本土之外还占领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其中,荷尔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尔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联;
而石勒苏益格公国的居民除了日尔曼人外,还有大量的丹麦人,因此没有参加德意志邦联。丹麦国王一直企图把这二个公国并入本国版图。
1863年颁布的丹麦新宪法规定把两国归入丹麦领土。此举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对,俾斯麦乘机挑起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他便积极筹划对奥战争,因为德意志统一的最大障碍是奥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拢俄、法、意,使他们在对奥战争时不予干预。
1866年6月17日普鲁士出兵荷尔斯泰因,发动对奥战争。7月3日,双方主力在萨多瓦村(捷克境内)展开决战,普军大胜。
此后,奥军无力再战,只得请法国调停。8月23日,双方在布拉格缔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不仅吞并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且还占领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鲁士占有全德领土的2/5和人口的2/3。
第三次王朝战争: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结束后,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这个联邦已经具有统一国家的性质,它有统一的议会,普鲁士控制着其军政和外交大权。德国统一已经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还有莱茵河以南、邻接法国的4个小邦国(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和黑森—达姆斯塔特)。
这4个邦国力图保持独立,因而靠拢法国,抵制普鲁士。而法国担心德国因统一而变得强大,所以竭力阻扰普鲁士统一的步伐。早在调停普奥战争时,法国就提出,普鲁士的势力不能超越莱茵河以南。
1870年,普法两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争执。7月13日,法驻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证永远不同意霍亨索伦族人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辞拒绝,并将事情经过电告俾斯麦,俾斯麦乘机篡改电文,以此激怒法国。电文公布后,法国于7月19日向普宣战。
战争爆发后,普军优势明显,并迅速攻入法国境内,9月1日,双方在色当展开决战。普军的数百门大炮轮番轰炸,几小时内法军伤亡达2.5万名。下午3点,法军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等4邦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全部完成。
长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欧洲一个紧张源,有助于德国民族的统一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次是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在统一过程中,原来在德意志地区占有首席地位的奥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范围,国力大大削弱开始走下坡路,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实力被削弱,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下降,目标由原先与英国争夺欧洲霸权变为与德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同时与德国结成世仇,直到二战结束才化开。而相应地德国的地位大大上升。第三则是导致了新的矛盾即英德矛盾的爆发。
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成为了战略同盟,而统一后的德国为了进一步发展竭力对外扩张,争夺殖民地,这不可避免的与当时拥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国发生矛盾,德国开始向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起挑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5)德国什么时候走上下坡路扩展阅读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德语:Otto Eard Leopold von Bismarck;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年—1890年),人称“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 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期间,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并取得胜利。[2]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了法军。年底南德四邦加入了德意志联邦,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兼普鲁士首相。
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 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对外力图运用联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的霸权。1890年3月被德皇威廉二世解职。俾斯麦下台时被封为劳恩堡公爵。此后他长住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1898年病逝。
俾斯麦是保守派,维护专制主义;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险。
俾斯麦在外交上纵横捭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F. 请教,二战德国哪年开始走下坡路的,求高手解答
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G. 二战时,科技、军事、工业都十分强大的德国,为何会最终失败
二战时期,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列强国家看来,第2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理所当然的是欧洲,哪怕是远在美洲的美国,也采取了先欧后亚的政策,很显然,美国人也认为欧战才是第2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场。而二战的主要战场——欧洲战场的局势,其实就是德国一家单挑所有列强。
庞大到令人绝望的苏联
凭借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充沛的人力资源,虽然前线不断失利,苏联军队甚至出现了越打越多的情况。面对这种局面,无论如何精锐的德军,都足以绝望。
最终,虽然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的伤亡远大于德军,虽然德国消灭的对手也远比自己的伤亡更多,但是,德国依然一步步处于劣势,并最终在英美联军登陆诺曼底,德国被双线夹击后,被盟国大军彻底消灭。
H. 二战时候,德国与美国实力对比
1、综合国力:两国实力不相上下。由于德国吞并了大半个欧洲,所以其总体实力并不逊色美国多少,只是德国缺乏和平发展的条件和消化占领区的足够时间。
2、战争初期:德国要比美国厉害,因为二战初期的德国不仅国力强盛,而且军力强大,其军事力量世界第一。德国拥有上千万军队,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以及实力不俗的海军。
3、战争后期:美国开始发力,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其强大的一面。美国用庞大的工业产能和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耗死了德国。
I. 二战后期德日轴心国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战争后期日本经济 资源 包括兵员都严重不足,加上美国的参战导致日本处于被动
德国主要是希特勒的傲慢自大 双线作战 与美英法苏等传统强国同时作战,虽然前期战果颇丰,但是后期的弊端就显示出来 导致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