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怎么样
全国经济的迅速卡特尔化,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经济环境和金钱资助之外,这个结果本身也被上台后的纳粹当作宝贵遗产和大好经验继承下来。纳粹的经济政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工业界大搞卡特尔,用巨额订单喂养它们,整合出几个高效又听话的巨型战争齿轮来.
1924年到1933年,在德国国家银行主席沙赫特和华尔街大佬JP摩根主导的道斯计划和杨计划之下,通过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
“卡特尔”这种垄断形式最早就源于德国,词根也是德语,指的是把小生产厂家由统一定价限量的协议联合起来,控制某一种行业的整个市场,比方说OPEC组织 就是一个卡特尔。卡特尔的特点是简单有效,缺点是不够稳定,每人都有破坏协议的动机。但是在德国这种持重守信的地方比较合适,它从汉撒同盟时期开始就有一 个悠久的信用传统,背信弃义的事不太流行。美国的资本进来之后,很快就看中了这种垄断形式。银行家们的操纵方法很简单,控股其中最强的一个或几个企业,让 它们在一两种基本产品上占绝对优势,进而控制整个卡特尔。
三家最大的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 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着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美国的 投资者直接进了它们的董事会.
希特勒上台后沙赫特成为了内阁经济部长,主导了纳粹德国的经济走势,希特勒本身对经济并不了解,不过是让他放手去干而已。
金融体系方面:
罗斯福: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 允许尽快复业。
希特勒:1933年重新修订的《银行法》颁布,帝国银行可以“创造就业汇票”进行贴现,以便为创造就业向新政府提供资金。取消帝国银行的理事会,帝国银行行长及董事会成员的任命权转归政府(就是便于国家控制银行)。
罗斯福:从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4月19日 , 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希特勒: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作为德国货币的基础,放弃黄金为本位。并停止所谓“外汇自由”,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工业方面:
罗斯福:1933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置于国家监督之下;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希 特勒:1934年通过《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形成一个自中央到地 方的庞大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 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
农业方面:
罗斯福:通过了《农业调整法》,鼓励农民减产;大量销毁农产品;给减产农户补贴希 特勒: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 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 的控制,避免生产过剩。
B. 二战后德国有多少企业留到了今天 有名的几个
留下来很多,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宝马(二战时主要生产军用汽车和坦克发动机),奔驰(主要生产坦克发动机,飞机发动机),大众(军用车辆,坦克和装甲车),克虏伯蒂森(由着名的军工企业克虏伯和钢铁企业蒂森合并组成),莱茵金属(主要生产坦克火炮,和反坦克炮),MAN(着名的载重卡车和客车底盘生产企业)。这些是比较着名的企业,还有一个企业也很有名:IG法本从事化学品生产,二战后被强行拆分为两个公司,现在一个排世界第一,一个第二)
C. 要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情况,社会情况,越详细越好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这是德国战争前的准备工作,而开战后,尤其是1944年之后的德国。经济几乎崩溃,劳动力大多死在战场上。整个国家逼近崩溃的边缘。当时的德国人几乎是靠精神存活着。
D. 二战前,德国濒临破产,希特勒是靠什么资本来振兴德国经济的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3.剥夺犹太人资本
4.强制卡特尔化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8.扩大对外贸易
9.兴办公共工程
延伸
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E. 罗斯柴尔德家族兴衰一战与二战时金融家族遭遇了什么打击
罗斯柴尔德家族衰败的原因是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65年出现战略判断失误,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这是一个致命失误,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其次,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惨重。它的许多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资产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被国有化了。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衰落史中,明确记载了二战时期,德意志财团通过希特勒的支持,大势兼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企业,希特勒也利用军事力量毁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本体: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纳粹德国灭亡后,罗斯柴尔德在东欧的资产又被前苏联充公,实在是祸不单行。
F. 哪些公司以前在二战时生产军用武器的
很多很多了,只要是国外的老牌公司,在二战中几乎都有生产武器,你想啊,二战时的战斗机并不见得比二战时的汽车复杂多少,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军工企业转为民用行业,一般都是民用行业在战时临时生产兵器。
1.日本企业。三井财团,其旗下的子公司数不胜数,在二战前就达到了150余家,二战后被迫进行拆分,产生了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等公司。
三菱集团。目前其旗下的公司有29家,从银行业到造船业都有,二战中的代表作为“零”式舰载战斗机,目前依然是日本重要的军工企业。
2.苏联。雅克设计局。现在生产民用飞机,可他最初却是一家军事设计院,专门设计战斗机。
G. 德国二战时的着名企业到现在还有哪些
生产坦克的:保时捷、宝马
生产飞机的:梅塞施密特
生产火炮的:克虏伯,莱茵金属
H.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犹太人并资助过德国纳粹,那为什么二战时德国纳
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变本加厉,从排犹转向屠犹,在居住有全欧一半犹太人的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等地设立了许多犹太集中营。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党卫队最早在侵占的苏联领土上开始灭绝犹太种族的行动。从1941年夏至1943年2月,有360多万犹太人被杀。
I. 德国怎么有钱打二战
德国二战的资金有四个来源:1:来自德国内部财阀的支持,其实这很正常例如现在的美国政府,背后都是有财团支持,再如像日本的三井财团几乎垄断许多国家。。。当时像虏伯这样的军火巨头,容克等等。都给以希特勒很大的支持。
2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贷款等,就是在珍珠港被袭击之前美国等地还有不少纳粹的崇拜者,反gong人士,和绥敬主义者。他们给于当时经济萧条的德国很大支持。
3来自德国民众的捐款,购买国债等等。。。例如战时希特勒向民众承诺只要每人每月上交一马克,就会的到政府赠送的汽车,当时这个条件十分诱人,德国有不少民众参加。但最后这种车辆只生产了1000辆。还大部分派发给了政府官员,剩下的钱都进了国防预算。杯具。
4对占领国的掠夺。
J. 二战前,美国给过德国援助
也许本已只是为了赚钱。但二战爆发前美国资本确实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资金技术。
1924年到1933年,通过华尔街的国际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一种垄断形式)。这三家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着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
华尔街还通过所控制的德国寡头企业向希特勒的竞选提供了支持。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8月,美国银行协会同德国就贷款问题进行谈判。美国银行同意德国延期偿还以前的贷款,并且保证今后美国在德国的资本和产业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国使用,并用此来兴建新的军事企业或者改建原来的军工企业。
从1933年到1939年,在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6年时间里,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于与纳粹的合作还得到了十字鹰徽勋章)争先恐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仅仅飞机一项,1934年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出口数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
在技术输出贸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过I.G.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后来在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