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德国重炮
有,是真实存在的!全称为德国170毫米K18加农炮,型号17 cm Kanone18,采用与210毫米Mrs 18重型榴弹炮(型号21 cm Mrser 18)相同的重型榴弹炮炮架,并在1942年后完全替代了后者。K18采用两轮炮架,非开放式箱式大架,炮架底部有用于调整方向的支承盘,炮架两侧有可以放下供炮手操作的踏板。 该炮主要装备军一级单位,用于远程反炮兵作战。虽然其性能很好,但是由于它造价昂贵,且展开和撤收不便,所以火炮制造数量不算很多。
Ⅱ 求二战纳粹德国的列车大炮(名字和图片),可以打到法国本土的
古斯塔夫重炮
口径 800mm
最大射击仰角 最大仰角48°
发射速率 每30~45分钟射击一发或一天内可射击14发。
枪口初速 每秒820公尺(高爆弹/HE);每秒720公尺(穿甲弹/AP)
最大距离 48km(高爆弹/HE);38km(穿甲弹/APCR)
德国800mm K (E)铁道炮又称为古斯塔夫重炮(德文:Schwerer Gustav/Dora,英文:Heavy Gustav),第二座铁道炮被称为朵拉炮。这两座铁道炮是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目标为提供前线部队直射支援火力,击毁当时仍然为各国陆军视为防御主干的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为了追求强大的破坏力,因此该火炮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44吨,可将重达7吨的炮弹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标。
然而其巨大的体积必须由将近一个营约250人以三个工作天的时间组装起来,另外将近一个旅大约2500人负责铺设铁轨,以及支援空防或其他勤务,才能够开始进行炮弹射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口径可移动的(膛线)大炮,尽管美军拥有口径高达36英吋的“小大卫”迫击炮,犹胜过古斯塔夫重炮,但是缺乏精准度与实战经验,因此不足以与之一较。
古斯塔夫重炮就像它的表亲卡尔臼炮一样,所需要压制与击毁的目标就是法国当时的国防安眠药“马奇诺防线”(法国以为有该防线即可高枕无忧,以致于连战略预备师的编制都没有),然而法国投降速度之快在于古德里安将军想出从阿登山脉率领第19装甲军爬过110公里的峡谷,以致于古斯塔夫重炮与卡尔臼炮都失去大显身手的机会。
望采纳,谢谢
Ⅲ 二战德军170mmKWK45炮数据,介绍!
E100使用的170mmKWK44可能是
K18型170毫米加农榴弹炮。
实际口径为173mm,是德军为替代150mm重炮而发展的,其性能非常优秀。1941年4月服役时,立刻成为了军队中的中坚力量。该炮也是德军列状部队的最大口径的火炮。虽然K18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和极好的武器,但由于它造价高,机动性差,组装和拆卸困难,一旦作战失利,很多都被部队丢弃。
1942年盟军在北非缴获德军的170mmK18型重炮后拿来试用,发现性能不错,所以这些缴获的武器就作为英美盟军的军级压制火炮来使用,此后就一直在英军和美军中服役,直到二战结束。
炮架长12.8米,长8.5米,宽2.8米,高3.1米,1941年4月服役!火炮俯仰角0-50度,火炮方向射界为360度环向射击炮弹重62.6公斤,最大射速80发/小时,初速925米/秒,
最大射程
29600米
弹药重量
68千克
战斗重量
17520千克
而且它还很可能是朝鲜韩国延坪岛炮战“朝鲜拥有的目前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谷山大炮”的原型,
K18型170毫米加农榴弹炮在整个二战期间是作为压制性火力来作战,用于清除固定目标、永备性工事。没有作为反坦克炮使用过,所以反坦克能力只能推测。
虎王88mmL71主炮使用Pzgr40/43穿甲弹,在1000米上能击穿30度入射角的193mm装甲。再考虑苏联自产的装甲强度比德军测试装甲要低,推测170mm也应该能穿透IS-7炮塔30度倾角305mm的正面装甲。
而美军T30坦克地盘正面102毫米,两侧76毫米,后方51毫米,基本和美军自己的中型坦克M26差不多根本防御不了170的攻击。炮塔数据和坦克世界里面的数据相互交叉,不确定是真是假,就不引用了。
Ⅳ 求图,一战德国重炮大贝尔莎
Ⅳ 纳粹德军的超重型铁道炮威力究竟有多大有它的资料吗
德国800mm K (E)铁道炮又称为古斯塔夫重炮(德文:Schwerer Gustav/Dora,英文:Heavy Gustav),第二座铁道炮被称为朵拉炮(Dora)。这两座铁道炮是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目标为提供前线部队曲射支援火力,击毁当时仍然为各国陆军视为防御主干的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为了追求强大的破坏力,因此该火炮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44吨,可将重达7.1吨的炮弹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标,可将重达4.8吨的炮弹投射到48公里以外的目标。
Ⅵ 德国二战时期的128毫米高射炮,实际性能如何
12.8厘米的FlaK 40是德国二战时期的高射炮。虽然它没有大量生产,但据报道它是那个时代最有效的重型高射炮之一。
但因为128毫米高射炮太过于笨重,无法进行越野牵引,只能定点防御使用,所以其实用性远远不如88毫米炮。这种高射炮虽然有六种“移动”版本,这些版本安装在多轴运输车厢的顶部,但在使用中发现这种使用方式仍然笨重难以快速操作。最终这些“移动”版本也被弃置不用。
大量生产这种高射炮既昂贵又复杂,因此交货缓慢,最终总数量也受到了限制,最终128毫米高射炮仅生产了1100多门。128毫米高射炮有一种衍生版本,这就是双联12.8 cm FlaK 40 双联型号,主要安装在防空炮塔上。射速可以达到20发/分。1942年,有10门双联型号投入了生产。另外,1943年生产了8门。截止到1945年2月,这种型号一共生产了34门。128毫米高射炮的另一个衍生品是“128毫米PaK 40”火炮系统,这是FlaK 40的反坦克版本,旨在装备新的“Sturer Emil”履带式重型自行火炮。然而莱茵金属公司的设计在评估后输给了克虏伯公司。在1945年5月战争结束之前,只完成了两个斯图尔·埃米尔自行火炮的原型车。
Ⅶ 差点改变历史:二战德国造出这门世界最大超重炮败在哪
机动性
Wehrmacht在目标范围内设置了一个有效的射击场地,并将武器运送到克里米亚25件军列的碎片。大约3,800人花了四个星期准备这个网站,包括挖掘一个26英尺的隧道,以保护武器之间的射击。
武器需要250人的士兵和工程师。组装它需要1,250名工程师,科学家和警卫三天在特制的双轨道上工作。军队得到这种武器,可以每天大约14次开火。大约300次射击后,巨大的桶需要更换,这意味着另一批从克虏伯的工厂回到德国。
重型古斯塔夫在塞瓦斯托波尔共发射了48枚火炮,主要是在苏联堡垒。它从来没有再次开火。在钢铁,劳动力和财富供应有限的战争中,柏林炸毁了超过1000吨的钢铁,数千工时和数百万的帝国标记,只有48枚火炮。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技术奇迹,但是一个军事愚蠢。在未来的岁月里,火箭,原子武器和重型轰炸机将提供与Gustav相同的功能,具有更大的移动性,射程和射击率。
现在他们已经过时,因为自由漫游的轮式和跟踪车辆的效率提高。但火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续作为战术平台。但是在争取后勤支配的斗争中,铁路仍然发挥重要作用。即使今天在重型起重飞机的时代,火车向乌克兰的俄罗斯军队和阿富汗的北约部队提供武器。铁轨可能不再携带大规模的战争武器,但它们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后勤作用。
Ⅷ 谁能告诉我一战和二战时德国巨炮具体参数
一战德国“巴黎大炮”(PairsGun)性能诸元:
口径:210mm
入役:1918年<br>
炮管长:36.1m
炮弹重:120—126kg
系统重:375吨(炮身加炮膛重125吨)
最大射程:131km(设计时推算的理论值是120km,备注:全射程需要180kg的推进火药)
生产数量:7门<br>
制造厂商:克虏伯<br>
二战德国古斯塔夫列车炮全长 : 42.97米
宽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吨
炮口径 : 800毫米
炮长: 32.48米
炮重: 400吨
射击角度: +53 度
炮弹重 :
7.1吨(穿甲弹)
4.8吨 (高爆弹)
1.8 - 2.0吨 (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47 公里 制造厂商:克虏伯<br>
Ⅸ 世界军事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是什么
德国的“多拉”巨炮是军事史上口径最大的火炮。口径:800mm,入役:1942年,全炮长:约43m,炮弹重:7100kg。炮高:12m,系统全重:1350吨,最大仰角:53度,有效射程:40km,制造厂商:克虏伯。
1942年4月,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受挫,德军高层遂决定把“多拉”派上战场。前苏联黑海舰队司令部在塞尔斯托波尔城安营扎寨,抗击着德军的多次进攻,苏军凭借坚固工事,使德军多次进攻失败。德国炮兵调来上千门各种火炮,其中就有多拉大炮。从6月7日起,多拉大炮向塞城的7个主要目标进行轰击,共发射48发炮弹,使塞城成了一片废墟。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埋在岩石下数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军调查,制成并服役的“多拉”炮仅有一门,该炮首先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传奇的—生。
Ⅹ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装备的主要地面压制火炮是哪种
地面压制火炮主要为150MM火炮,型号不止一种的,我一个一个说吧
先说150MM加农炮,二战德国的150毫米加农炮系列发展的还算是比较成功的,性能超过同级别200毫米口径以内的榴弹炮的性能。德国150毫米K16加农炮在德军中装备数量不多,150毫米K18加农炮的性能优秀,而150毫米K39加农炮的射程最远。二战后期,德国在150毫米加农炮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170毫米K18加农炮,和其他更大口径的加农炮来取代150毫米加农炮系列。
150毫米K16加农炮,口径150MM,长6.41M,炮弹重51.4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7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150毫米K16加农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令同敌方士兵非常恐惧的重炮,二十年过去以后,该炮没有什么大的发展。1938年,德国国防军将性能还凑合的150毫米 K16纳入现役,但是其落后的性能已经不能适应德军的战场要求,随后150毫米K18加农炮逐渐取代了德军中的150毫米K16重炮。而有一部分淘汰的150毫米K16重炮被改装成海岸炮,部署在法国境内的“大西洋墙”防御工事内。
德国150毫米K18加农炮,口径150毫米,长8.2米,炮弹重43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865米/秒,最大射程24825米。150毫米K18加农炮,是1933年开始研制,1938年开始量产的大口径重炮。150毫米K18性能非常优秀,是德军二战中非常重要的重型支援火炮,其较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足够完成对步兵的远程火力支援。150毫米K18加农炮拥有2种不同的炮架,一种是运输和行军状态的四轮炮架,还有一种是战斗射击状态的2轮炮架。150毫米K18重炮,是二战期间德军服役的标准的重型支援火炮,伴随德军参加了二战的许多重大战役,为德军的南征北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德国150毫米K39加农炮,是150毫米K18的后续型号,克虏伯公司生产了2门原型炮,后来量产型与原型的主要区别是炮架的不同,量产型的150毫米K39重炮使用了其他火炮的炮架。1942年,克虏伯公司开始量产。后来克虏伯公司在150毫米K39重炮的基础上研制了2种更大口径的重型火炮,就是210毫米L/50重炮和240毫米L/46重炮。
再说说榴弹炮,德军二战中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在整个二战德军的火炮系统中性能是最差的。甚至在1945年二战进入收宫阶段,德军研制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改进型的性能还赶不上苏联二战前研制的152毫米系列榴弹炮的性能。在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中,150毫米 s.FH.18作为德军150毫米系列中的标准制式火炮,其重量太重,不方便机动,其火炮的射程也显的不足。150毫米s.FH.18作为取代一战的德军150毫米榴弹炮的后续型号是不成功的,二战中,150毫米s.FH.18没有作进一步的改进了。德军150毫米榴弹炮下属型号: 150MM s.FH13,s.FH13/1, s.FH40,s.FH43,s.FH44,s.FH18,s.FH18/40,s.FH18M,s.FH36。
德军的150毫米s.FH13榴弹炮,口径150毫米,炮架重2250公斤,长2.55米,炮弹重40.8公斤,初速385米/秒,最大射程8675米。
s.FH13榴弹炮是一战期间德军装备的榴弹炮,其中有700门s.FH13 一直在德军服役到1939年,源于一战的火炮,其射程太近,火炮威力严重不足(其实看其出膛初速度这么低就知道性能不怎么样),s.FH13榴弹炮的改进型号有150毫米s.FH13/1榴弹炮,150毫米sFH13/1榴弹炮,该改进型号主要装备在缴获的法军的”洛林拖拉机”上,成为自行榴弹炮,主要用于北非战场的作战。
150毫米s.FH40榴弹炮,口径150毫米,长4.9米,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595米/秒,最大射程15675米,由莱因金属公司生产。s.FH40榴弹炮是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的一个合作火炮项目,主要是以莱因公司为住,项目内容主要是改进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减轻重量和提高射程。在样炮的测试中,s.FH40的射程没超过15公里,但是其重量却超过6吨,改进是失败的,该炮的射程甚至还比不上苏联同级别的老旧型号,象一些二战前苏联研制的122毫米,152毫米榴弹炮.二战爆发后,德国国防军只是将其列入备选生产火炮型号,实际产量很少。
150毫米s.FH43榴弹炮和s.FH44榴弹炮都是s.FH40的改进型号。s.FH 43的设计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提出来,后来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斯科达兵工厂的设计基础上分别研制的一种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但是只有莱因金属公司制造出样炮并进行实验, 克虏伯公司后来终止了该炮的研制。二战中,因为莱因金属公司的改进不成熟,所以产量稀少。s.FH44和s.FH43一样,最初设计也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提出来, 后来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斯科达兵工厂的设计基础上分别研制的一种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并制造出样炮并进行了实验。
说说着名的150毫米s.FH18榴弹炮,炮架长7.8米,长4.44米,宽2.3米,高1.7米,火炮总重量6304公斤,炮弹重43.5公斤,火炮俯仰角为-3度——+45度,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正负45度,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产量:5403门。s.FH18榴弹炮1934年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其后续改进分别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同时进行。总体来说,150毫米s.FH18榴弹炮是不成功的,其重量太重射程太近,其有限的射程甚至还不如德军缴获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的德国仿制品.尽管如此,150毫米s.FH18榴弹炮还是作为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重型榴弹炮来配置的,与德军的105毫米 s.FH18轻型榴弹炮形成高低搭配使用,实际作战中,其作战效果还不如105毫米s.FH18轻型榴弹炮,该炮使用火箭弹射程能达到18200米。
150毫米s.FH18M榴弹炮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150毫米s.FH18的改进型号,与s.FH18的主要区别是有炮口制退器,其余类似。
150毫米s.FH18/40榴弹炮,长5.39米,初速595米/秒,最大射程15675米,总产量46门,s.FH18/40是克虏伯公司对s.FH18榴弹炮的改型,火炮射程比s.FH18有所增加,达到15675米。但是对于150毫米这个级别的重型榴弹炮来说,15675米的射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射程比同级别的前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都近,为解决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的射程短,德军后来采用170毫米加农炮来代替150毫米来作战(170毫米K18),德军的170毫米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性能相当不错。
150毫米s.FH36榴弹炮,炮架长10.24米,长3.55米,宽1.75米,高1.88米,炮弹重43.55公斤,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485米/秒,最大射程12500米。s.FH36榴弹炮是莱因金属公司生产的一种榴弹炮,该炮是德军150毫米s.FH18榴弹炮的轻型化改型,莱因金属公司于1935年开始着手改进150毫米s.FH18榴弹炮,1939年定型生产,主要装备德国国防军的非摩托化步兵师。s.FH36大量采用轻合金制造,重量比s.FH18减轻了不少,炮架也缩短了一半,不过火炮的出膛初速度也有所下降,射程比s.FH18还近,才12500米,作为传统步兵师的重型压制榴弹炮,这样的射程是不够的,实际作战中与105毫米s.FH18榴弹炮作战效能重合,这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再说说步兵炮,德国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一直不间断的生产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最早研制开始于1927年,1933年正式投产,以后不断改进,衍生了150毫米s.IG33/1,150毫米s.IG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另外德军还有4种装甲车辆也装备150毫米s.IG33。150毫米s.IG33步兵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重量太重,达2吨重,作为德军步兵团的直瞄火炮确实比较重,机动性成问题。s.IG33步兵炮最初开始并没有配置反坦克的穿甲炮弹,直到1941-1942年间德国新的穿甲弹技术的出台,伴随德国新穿甲弹技术的出来,150毫米s.IG33步兵炮为了强化反坦克能力,在炮口安装了炮口制推器,为了容纳大的发射装药量,炮室也进行了强化,其反坦克穿甲弹的发射药重量为30公斤,在实际作战中,因为该炮的巨大重量限制了其对德军步兵的支援和发挥,所以自行化改装也迅速进行,德国人迅速在德国已经生产的一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这样机动性的问题才得以解决。该炮巨大在威力使其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威吓力,通常不用几发炮弹,意志薄弱的敌人就会从战壕里出来投降,另外据说该炮有击毁T-34的记录,得却没有得到过证实。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该炮依然保持生产。
还有3种150MM无后坐力炮,150毫米LG240,150毫米LG290,150毫米LG42,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