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为什么没有两线作战

德国为什么没有两线作战

发布时间:2022-06-02 20:26:51

㈠ 一战中德军因双线作战而失败。为什么二战德军还是要选择双线作战呢

德国作战是计划和目的清晰的,在欧洲大陆被纳粹占领后,对英国的作战并不成功。而且一直以来德国的海军战力并不强。德军只是占据了主动攻击的优势,快速闪电的攻击偷袭得手。英国虽落魄但长期的海上优势任在,德国久攻不下失去了战略优势。这是地理人和的问题啊。
而东线的苏联军队进行了大清洗,战斗力下降,有《苏德条约~~》的蒙蔽,此时中日战争(9.18事变)爆发,苏联本身就面对战略重心的摆在那里的问题,一直担心日本从中国东北进攻西伯利亚威胁苏联。此时德国与日本结盟,苏联更担心东线,西线与德国又瓜分波兰放松了对德国警惕。
德国又有打通欧亚大陆的目的,日德法西斯连在一起将有利于实现他们占领全世界的幻想。苏联是东面的障碍。
德国也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力,决定维持西线,主攻东线的战略调整和部署。
其实一直到D日登陆,西线并没有战事不存在两线作战,有个非洲战场必不为希特勒看重,隆美尔最后也被调回欧洲。

㈡ 德国在二战中为什么又一次犯致命错误——两线作战

1939年10月18日,希特勒指示陆军说,要把已经征服的波兰看作是德国未来军事行动的集结地区,指的当然就是苏联,但前提是德国从西线腾出手来。
接着,法国沦陷,英国崩溃在即,这时希特勒认为德国已经从西线腾出手来,对苏联进行大规模入侵了。
确实当时英国已经对欧洲大陆无能为力,德国甚至在埃及登陆,企图切断英国和亚洲的联系,并且差点得手。没成功是因为希特勒要优先进攻苏联,没有从希腊包抄埃及。
1楼是错误的,这和日本没有关系,也没有打破希特勒的战略布局,将英法击败,赶出欧洲大陆,进攻苏联,这才是希特勒战略布局。在希特勒政策里,要发展海军就必须削弱陆军,而只要苏联还在,就万不能削弱陆军。所以美国宣战与否,德国都会进攻苏联,因为苏联一旦被德国征服,英国在欧洲的最后一丝希望将荡然无存,所以既然登陆英伦三岛有困难,那就先征服苏联。其实大家看二战,不要看得这么简单,要看到“制度”问题。当年整个欧洲都是反对苏联的,就因为苏联是社会主义,是一个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的国度,就这个理由,足够欧洲各国绞杀100遍。这和封建王朝绞杀资本主义是一样的。英美对德国来说,是一个吵架的朋友,而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异种,是一个危害自己的种族。因为资本主义胜利了,就是割地赔款更换政府,但苏联胜利了,直接资本主义覆灭,共产党执政,然后将所有资本家尸体挂城墙上。

就个人为人,德国进攻苏联的举动是正确的。原因:
1,英国既然在欧洲大陆已经无能为力,被德国压制,那么征服英国只是时间问题,不可能因为登陆不了,就和你耗上100年。
2,英国背后还有美国,美国的工业实力让德国意识到,战争拖得越久,德国优势就越被危及。
3,德国进攻苏联前夕,亲德的南斯拉夫政变,希特勒下令征服南斯拉夫。为此巴巴罗萨计划延迟1个月,而就是这1个月,让德国失败。
4,当德国占领希腊时,隆美尔请求从希腊包抄埃及,埃及一旦被德国占领,英国和亚洲就无法联系,这和登陆英国并征服英国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希特勒拒绝了,因为征服了英国之后,士兵产生厌战情绪,那么进攻苏联就不可能了。但是英国之后必须进攻苏联,既然如此,干脆放着被压制的英国不管,先把逐渐壮大的苏联击溃。
最后怎么样?御寒工作没做好,之前还浪费了一个月,冬天来了,德国战争武器彻底报废,大批兵官冻伤,进攻受挫,导致战争失败。如果希特勒把这些工作做好,那么苏联必败无疑,因为当时苏联最后一批有生力量军校里的学生,已经派去保卫莫斯科了,也就是说苏联再也拿不出一兵一将,如果不战争德国,苏联将再无兵源,这就意味着覆灭。
其实两线作战,历来军事家都极力避免的,但是不能固步自封。以色列在第3次中东战争时,西边对埃及作战还刚取优势,东边就开始对叙利亚戈兰高地进攻,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挫对手的军事实力,比单线徐徐推进更能有效的取得战争主动权。希特勒不进攻苏联,最多是把战争延续多几年,因为只要德国还耗在那,被苏联看穿了德国无进攻英国的企图,那么苏联必将猛然醒悟,知道自己性命忧关,那么很可能苏联先打过来。

㈢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不避免两线作战

不列颠之战的失败使希特勒不得不尽快实施对苏作战,他当然知道先解决英国最好了,但是祸根埋在了敦刻尔克,40万英法联军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但是打苏联和打波兰绝对不可同日而语,波兰面积小,维度低,距离短,国防差;苏联正好相反。而且,老毛子已经看出了希特勒要灭亡欧洲的企图,所以已经开始了战备。我们一直所说的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苏联也没闲着,呵呵!

㈣ 德国明知两线作战是死结,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文章摘要:德国地处中欧,东有苏联,西有英法,如何避免两线作战始终是其面临的一项大考。二战爆发前,希特勒运用政治利诱和武力威逼等手段,曾使德国一度摆脱了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战略企图和综合实力严重脱节,德国走向了两线作战的死胡同,德国法西斯政权也因此迅速走向崩溃。




希特勒从成功避免两线作战到最终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表明:霸而无道终被罢。希特勒错误地认为他所推行的侵略政策是正确的,狂妄地幻想着征服世界。这种战略企图与实力严重脱节的扩张计划包含着很大的冒险性。

希特勒为一时的胜利而头脑发昏,骄傲自大,把自己征服欧洲的军事计划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霸而无道终被罢。

纵观德国在战争中由弱到强,盛极而衰而亡的过程,给予我们的教训与启示是极其深刻的。德国千方百计地幻想逃脱两线作战的窘境,但是到最后依然是逃不掉两线作战的“死结”,这充分说明了逆势而为终无为,霸而无道终被罢的道理。

战争虽已远,教训依然在。愿世界和平永驻。

㈤ 德国在一战因为两线作战导致战败,为什么在二战仍选择两线作战呢

一、德军进展迅速,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军事大国”的法国短短一个月就宣告灭亡,要知道,一战的法国可是一直挺到战争结束,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在西线牵制了德国大量兵力。而此时法国的迅速灭亡了却了德国的心头大患,也让希特勒对战事的发展更加自信。

六、德国在一战后,被列强瓜分,所有殖民地丧失,整个国家倾家荡产,复仇主义在这时期盛兴。经济危机时期,由于德国没有殖民地可以转嫁危机,使得国内民众穷困潦倒,经济濒临崩溃,而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系列的举措后缓解了危机,随后以“复仇”的名义向英法发动战争,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希特勒有理由相信民众会与他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一战却是上层统治者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战争,并且德国皇帝不被民众所接受,所以在战争末期,国内动荡不安,到处都是暴动和起义,德国也是在无奈中投降。

七、一战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导致美国参战。而二战前期,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希特勒自认为只要不去招惹美国,美国就不会参战。

㈥ 为什么希特勒要进行两线作战 德国一战过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德国二战为什么又像 一战那样两线作战

很多人认为击溃纳粹德国的根本力量来自东方的苏联红军,而美英盟军在西线的作战似乎仅仅是一种渔翁得利的行为,综观整个二战战局及结果似乎这种推论能令人信服,但事实呢?恰恰相反!其实真正击败了纳粹德国的力量是来自西方,那么下面由笔者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来解读二战德国崩溃的根本原因。

( 1 )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的失误和为后来作战埋下的潜在威胁

其实早在德军闪击法国时,德国犯下的战略败笔和失误已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祸根。我们让时间回到1940年5月20日,那时希特勒的坦克集团军已推进到了布伦和加来,并将英法军队逐渐包围在敦刻尔克。此时英法军队的厄运此时看来已是命中注定的了,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然而,仅靠空军去完成此项使命事实上证明却是力不胜任的。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然而当希特勒于5月26日重新收回成命并下令坦克部队再次投入攻击时,却已经延误了战机。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英法军队扼守敦刻尔克直至六月四日,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战舰,渔舟、帆船,三桅船以及其它海运工具将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撤过了海峡。撤离的英法军队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然而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关于希特勒在敦克尔刻大撤退中所表现出来的优柔寡断,后人纷纷进行了猜测, 以至于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之迷。据希特勒的副官提供的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喜欢过艺术家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是希特勒故意放英国人一马,因为他对英国人情有独钟,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他这次放走英国人,是想给英国人一情面,为日后和谈留一条退路,因为希特勒并不想同英国人彻底开战,他只想让英国保持中立!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按照他本人的解释,他原以为英国远征军会像在战争中他表现的那样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他希望将他们围困,等他们弹尽粮绝时,大批的俘虏他们,供谈判时使用.但是他的部队并没有俘获多少英军,希特勒也没有因此而发怒!但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在此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影响到日后对英国的入侵,并且使英国人以后在非洲和意大利能继续作战。

不列颠空战――-德国空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征服法国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一项非常勇敢的伟业”―――― ――――“海狮计划”,但事实上希特勒并没有打算真的想发起一场入侵不列颠的战争。希特勒却仍然把立足点放在英国将会屈服上面,因此他还没有制定好对英国的作战计划。到了那时,一个被命名为“海狮计划”的对英作战方案才被临时拼凑出来。但由于后期战略上的失误(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但是从9月份开始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使得“海狮计划”功亏于溃。此役德军共损失了1700多架战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 ... ... 入侵王牌的第一个前提的空军轰炸变成了强弩之末,从历史上看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然而这时,秋天的暴风雨季节开始了,“海狮计划”被暂时推迟。直到一九四一年春天,“海狮计划”才正式开始。但是由于后来希特勒开始入侵苏联,所以“海狮计划”计划被无限期的搁置和推迟了。

由于德军没能在空中闪战中彻底打垮英国,而“巴巴罗萨”计划已是箭在弦上,因此德军被迫修建了漫长的大西洋壁垒,处于两线作战,重蹈一战覆辙,而就是因为这使得英国成为了一把高悬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剑始终威胁着第三帝国。

㈦ 德国为什么不让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二战诺门坎战役 朱可夫给日本关东军上了一课

唯有聪明的冒险,才是真正的勇敢。如果一位军人能够记住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话:“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害怕,什么时候不应该害怕,这才叫勇敢。”那么,当历史将其推到那个时刻时,他往往会成为改写历史的人。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中,原来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战略,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战略,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南洋群岛。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洋群岛。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衷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军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这要从诺门坎事件说起。

一直主张“北进战略”的日本陆军,积极准备对苏联的进攻。1939年,中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陆军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集中兵力与苏联作“武力侦察”式作战,于是挑起了诺门坎事件。

诺门坎位于中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地区,隔哈拉欣河与蒙古相望。苏联把这个事件称为“哈拉欣河事件”。1939年5月12日,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部向驻守在这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后来,日本关东军第6集团军也投入了作战。

诺门坎事件开始时,苏军第57特别军军长名叫费克连科,这个人是苏联国内大清洗后当的军长,缺乏作战经验,而且怕死。日军发起进攻后,他还在离战场120公里的地方指挥,对战场情况几乎完全不了解。所以,战役初期,苏军接连失利。

斯大林接到报告后,敏锐地觉察到日本的意图是试探苏军的实力,为其日后进攻苏联做准备。他认为,必须坚决粉碎日军的进攻,否则后患无穷。他决定派一个能征善战的人到那里指挥,这个人就是朱可夫。

当时,朱可夫正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斯大林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在中国战场考察过日军作战,对日军有所了解。

朱可夫是6月5日到达战场的。他严厉责备了费克连科,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视察部队。他根据最新情报认为,必须向这一地区增派部队,并决定使用航空兵配合下的装甲作战。

斯大林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连续向前线增派了57000人、542门火炮、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和515架飞机。斯大林对朱可夫只有一句话: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击溃入侵的日军,但行动不越过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

7月2日,日军趁苏军增援部队还没有到达战场的机会,向苏军和蒙古军队发起了猛烈进攻。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日军有38000人,苏蒙联军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朱可夫沉着组织防御。苏军人少,但是坦克和装甲车却多于日军。朱可夫指挥坦克和装甲部队连续实施反击,不断疲惫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日军伤亡惨重。

小松原道太郎原来担任过驻苏武官,应该说对苏军的作战样式有所了解,特别是苏军一度取消了装甲部队,使他记忆犹新。他没有想到苏军的装甲部队竟然能如此深藏不露,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对眼下这个名叫朱可夫的对手了解得太少了。日本人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个师可以打败中国 国民党的军队十余万人,却在兵力优于苏军的情况下,被打得如此狼狈。

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向诺门坎地区增兵,为此,还专门组建了第6集团军实施诺门坎作战,司令官名叫荻州立兵。这时,日军兵力已达75000多人,并准备在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的进攻。然而朱可夫却悄悄做好了反攻的准备。他使用的战法是: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诸兵种联合作战!

为了迷惑敌人,朱可夫在实施反攻前成功地进行了战役欺骗。比如,为了实现坦克攻击的突然性,他将几辆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后沿前沿阵地不断地来回行驶,以此让日军对苏军的坦克调动习以为常;为了隐蔽反攻企图,朱可夫把几部功率猛烈的音响装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桩机的声音,逼真地造成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的假象,让日军误以为苏军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实施防御。

这一切战役欺骗都取得了成功。日军没有料到苏军真的发动了反攻,他们的恶梦来了8月20日5时45分,朱可夫指挥苏蒙联军向当面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150架轰炸机、几百门火炮向日军前沿阵地、纵深炮兵阵地及部队集结地域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侥幸活命者也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个名叫小谷的日军上士这样记录当时的情景:

炮弹遮天盖地般地落在我们的前前后后,真可怕!观察哨想尽一切办法找寻敌人的炮兵阵地,但都失败了。因为敌人的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随后,朱可夫下令全线实施进攻,日军狼狈溃逃。

作战中,朱可夫展露了他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他曾在半天的时间里,在一个师撤换了2个师长。

当苏军向纵深进攻时,朱可夫命令步兵第36师攻打日军的一个阵地。这个阵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日军抵抗得十分顽强,苏军这个师伤亡很大,师长发现再次进攻有困难,于是打电话给朱可夫请求暂缓进攻。朱可夫命令他再次进攻。过了一会儿,朱可夫打电话问这个师长是否继续进攻了,那个师长说,部队伤亡大,一时还无法向前推进。

朱可夫对那位师长说:“现在,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还能不能发起攻击?”

那位师长回答:“有困难!”

朱可夫立即说:“好,我现在解除你的师长职务,让参谋长接电话!”

参谋长接过电话后,朱可夫问:“你能否继续进攻,完成任务?”

参谋长说:“没有问题,司令员同志!”

“那好,从现在起,你就是师长了!”

可是,这位新的师长还是没有组织起新的进攻。朱可夫还没有听完对方诉说困难的电话,就打断道:“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师长,等候新师长的到来!”

他转过身,在自己的司令部里找到一名上校军官,向他明确了任务,并把炮兵预备队加强给了他。

第三个师长坚决按照朱可夫的意图发起了进攻,最后终于攻占了这个要地。

美国学者奥·钱尼在谈到这个故事时说:“这件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个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朱可夫成为斯大林的困难排除人,被派遣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危急问题!”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挥下,日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了61000人,损失了660架飞机,被迫向苏联求和。9月16日,苏联与日本根据达成的停战协定结束了诺门坎战役。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到失败后,才感到自己不是苏联的对手,进攻苏联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样,北进战略发生了动摇。不久,日本放弃“南北并进战略”,开始推行南进战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就是日本南进战略的产物。朱可夫通过诺门坎战役,成为了改写历史的人。或许正因为此,当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时,斯大林亲自接见,表示祝贺与感谢,并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

㈧ 由于德国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德国是如何避免

很遗憾,如果是腹背受敌,那是没有办法避免两线作战的。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德国两次都是两线作战,这是无法避免的。战事一起,开不开打就不是你一家能说的算的啦。

㈨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总摆脱不了两线作战

因为地理因素,德国正是因为地处中欧.他不像美国那样在西半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拿大是跟班,墨西哥是小兄弟,南美洲是后花园,在战略上首先就处于不败之地,因为没有人能越过太平洋或者大西洋之后还能击败美国。

阅读全文

与德国为什么没有两线作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