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候的德军
我国一些“德粉”,喜欢二战时候的德军,也就是希特勒领导的德军。
有人喜欢希特勒上台之后,与当时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合作,仿佛给了中国很多帮助。在1930年,中国一直是德国在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德国的国防军、工业界、进出口商都是从中国工业发展中获得利益。在1936年,当时孔祥熙访问德国,与希特勒会谈,当时德国想中国提供了价值一亿帝国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可以用来购买德国的工业或者其他产品,南京国民政府可以使用贷款大部分来购买德国的兵工设备或者军火。
至于德军的服装比较帅,这也有一些花痴迷恋的道理。纳粹德军的军装是集合美观性与实用性的最好军装典范,如果德粉喜欢帅气的德军服装那也有一些道理。但是,德粉必需注意到,纳粹德国进行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进行过许多屠杀犹太人、斯拉夫人的种族灭绝性屠杀等反人类事情,这些都是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深恶痛绝的,我们没必要崇拜德军的理由!
㈡ 为什么这么多人吹捧二战德国
个人觉得一是德国实力真的很强,二是德国和中国关系较为友好。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不得不谈到德国,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之一。当时德国的军事实力确实非常强大,在战争初期,德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几乎把整个欧洲战场统一起来。不幸的是,邪恶终将失败。这些法西斯国家虽然强大,但最终还是会失败。
正是因为德国没有对我国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对我国做了很大的帮助,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吹嘘德国。但是,虽然德国的战争成就非常辉煌,但我们也要注意尺度。我们不能同情纳粹德国,更不能盲目崇拜,否则我们最终会吃了它是我们自己的错。
㈢ 德国人理性严谨,为什么二战时期会产生狂热的纳粹主义热潮且如此深入人心
因为受到思想的影响啊,如果你了解这顿历史,二战的前一段时间出现的思想家,像黑格尔什么的他们的思想都有激进的元素
㈣ 德国为什么要二战
内因:一战对德国的战败处罚引起德国人的极度不满和愤怒,二是希特勒的出现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还有墨索里尼,直接推进了法西斯、纳粹的爆发式发展。
㈤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二战中的德军
其实为什么本人打不上来,但是从军迷喜欢二战中那一个国家的军事文化也能从中区分出他们各自阵营的性格。例如喜欢二战美国的军迷,他们的性格偏向乐天派,坐享其成的个性!因为美国二战是依靠强大的科研团队,强大的后勤,一线平推的战术赢得二战。而喜欢日本的军迷的性格是超凡脱俗,思想上不受传统的束缚,不会人云亦云的个性,注重武士道精神的熏陶。最后,喜欢二战德国的军迷个性是实干主义,生活工作化,工作生活化,能把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条,用的来说是一个拥有勤劳,诚实个性的人。
㈥ 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人如此迷恋崇拜纳粹和希特勒
1914年,在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维持了四年之久的世界性大战,共有三十多个个国家,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作为战争的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是非正义战争,双方损失巨大,特别是作为战败方的德国,一度将其打入到万丈深渊。
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割让13.5%的领土,损失12.5%的人口,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丢失了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并对德国制定了严厉的军事制裁。同时,高达1139.5亿金马克的赔款,期限是59年,因金融危机、二战等影响,这笔赔款被延迟到2010年还清了最后的赔款。
原本德国发动一战时想趁机重新瓜分世界,掠夺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可是,事与愿违,德国不但没能将触手伸到更多地方去,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待宰羔羊。一战后,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了20年,国力陡降,新生的,魏玛政府,难以应付国内国外尖锐的矛盾,政治动荡,经济低迷,坠入了万丈深渊。
而在这样的局势下,法西斯主义抬头,纳粹势力在德国迅速扩张开来,并于1933年取得了政权,以此来重振德国。
那么,为何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发展壮大?德国为何要走向法西斯?
很多人疑惑:为何一战后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崛起?在推翻君主制后,德国为何会走向法西斯?
第一、德国以普鲁士人为主,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普鲁士精神利于军国主义的滋生发展。
一个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才能发展经济、振新国家。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大一统,而德国又是一个以日耳曼人为绝对主体的国家,普鲁士精神深入民心,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为军国主义的滋生成长提供了前提。
说到普鲁士精神,不得不说一下普鲁士,其前身是条顿骑士团。普鲁士有“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之称,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和战争的策源地。正是靠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普鲁士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取得胜利,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自此,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在德国生长蔓延开来。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德国第一次走向共和体制,魏玛共和国诞生。但是,魏玛政府是对对西方强国政体的效仿,在帝制瓦解之后,魏玛政府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想靠新政体来挽救德国。只是,它毕竟是舶来品,没有多少根基,也没有从德国本身国情出发,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明显效果,也无法有效压制社会动荡。另外,一战后,法国重夺欧陆霸权,因不完全满意《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和对法国的赔偿,难免会将德国视为眼中钉。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魏玛政府无力反抗,只能认怂。魏玛政府无法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激发了民愤民怨。
于是,通过极端国家民族主义来增强国家凝聚力,依仗新兴的纳粹党,来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成为了德国民众的选择。
第二、一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生存空间遭压缩,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下,纳粹主义受到民众的追捧。
一战后,德国惨遭协约国的压制,特别是来自法国,一度欲断德国振兴之路。领土、殖民地丧失,巨额赔款,使得德国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战本身是非正义的战争,而协约国对德国的制裁本身就严重失衡,这必然会导致德国民众的怨愤,对于普鲁士精神而言,这种耻辱必定会寻机报复。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严重的内部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鲁士人走向极端,大爆发的可能性就会越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民族心理,使得法西斯主义迅速抬头。
一方面,纳粹主义,高度强调极端中央集权,强调民族和国家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利于发动底层民众,在国家民族的情结下,一致对外。
另一方面,纳粹党所宣扬的种族优越论,主张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对于德国民众而言,就像一颗强心丸,很合饱受经济危机,渴望民族富强,能过上好日子的基层民众的心意。而这种种族优越感与备受欺凌的犹太人相比,显得更加的高等。
第三、经济危机成为了纳粹上台的契机。
1929年,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萧条时代。
一战后的德国,国力跌倒谷底,在大萧条之前,还处在恢复期内。1923—1928年,德国靠向美国借的200亿马克贷款,来发展本国工业生产。可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这笔贷款也随即被收回。本身就很单薄的德国,在冰天雪地里,又被人拿走了外套,其窘迫程度不言而喻。在这场大萧条中,德国工业生产直线下降,煤炭、钢铁、机器制造业等下降迅猛,失业人数也从1929年9月的130万,上升到1932年2月的800万。国家和民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阶级矛盾越演越烈。这已大大超出了魏玛共和国的能力范围。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整合集中资源,才能重振国家、拉升经济,有效压制内部矛盾和抵御外敌。而共和制的政府显得无力,就算民众有很多的自由和权利,但连饭都没得吃,温饱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自由和权利就算一场白日梦。本着务实的态度,德国民众更愿意先将面包握在手里。
怎样才有足够的面包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的纳粹党所宣扬的极端集权治理模式非,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而登上政治舞台中心的希特勒,最终并不是开的空头支票,而是将承诺付之于实际的。比如,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德国民众也开始对纳粹党越来越有信心。
希特勒上台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纳粹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一度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
对于德国民众来说,纳粹党是为国民贡献的政党,希特勒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万众拥戴。
㈦ 德国人为什么要发动二战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二战正式爆发。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德国的原因,有的是英法等国的愿意,还有的是希特勒的原因。当然,不管是哪一种,德国都是发动战争的国家,对人类带来重大灾难,德国都要对这场战争负责。不过如果我们能知道当时的德国人生活状况,就知道德国人为何要发动战争了。
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需要偿还巨额贷款。这笔贷款给德国带来沉重的灾难。不仅如此,之后由于德国马克的大幅度贬值,导致有一半的人失业。再加上1929年的经济危机,可以说德国人真的生活杂民不聊生的状态下,不够当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希特勒上台后,通过一些列的政策,德国失业率迅速下降,为1.6%,还低于当时美国的1.9%。且不管后来如何,希特勒当时的政策可以说真的是拯救了德国。
正是这样的原因,才导致有大量的德国人支持战争。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种循环就是恶性循环。发动战争未必能够胜利,即使胜利了,他们也需要发动更大的战争。到时候迟早会灭亡。虽然希特勒解决失业的方法成效很快,但最终效果还是不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于美国来说,罗斯福的出现真的是拯救了当时的美国。
㈧ 德国为什么要二战 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他疯了
㈨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二战时候的德军呢
因为中文网络上关于德军的赞扬很浮夸很肤浅,这种信息恰恰很容易被人接受而已。
德国军服好看
片面。
外国影视界自己都一团浆糊,拍二战德军就是用党卫军的M32制服,国防军军的M34常服、M35礼服和M36军服来拍摄。
这些军服是好看,但是开战之后德国军服从设计到做工一再简化,外国影视界搞不清楚也表现不出来,导致影视中的二战德军比历史上好几个档次。
比如德军最后一款大批量装备的M44军服,缩水到变成短夹克式,用料一省再省。德军老兵避之不及,千方百计找以前库存的旧式军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