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二战后是怎么恢复国际地位的
对历史的反省得到了各国的认可。尤其是197几年时任德国总理给犹太人纪念碑下跪事件,得到了各国的原谅,奠定了德国的地位
⑵ 一战德国战败,英法对德大力限制,德国二战期间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呢
说二战,先从一战开始讲。
在一战之前,德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已超越英国、法国、俄国等传统强国,按照实力比较,德国理所应当认为自己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但德国崛起的太晚,英法等国利用先发优势,依旧占据着“不恰当”的优势地位,这引起德国精英们的强烈不满,在这一矛盾作用下,人类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入侵挪威的同时,这年的5月10日,德国对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发布最终通牒,仅用了五天,德国征服荷兰。紧接着,德军在比利时境内屡败英法比联军。5月28日清晨,比利时无奈投降。34万残余的联军幸运地从敦刻尔克撤退到了英国本土,这为盟军的反攻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进展顺利的德国人顺势南下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本土,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彻底暴露除了孱弱的本质,德军很快便占领巴黎,6月22日,拥有三百万大军的法国投降,这离战争爆发仅仅才六个星期。
吞并了法国,意味着整个西欧成了德国人的天下。在战争初期,“秋风扫落叶”怕是最能形容德国的凌冽攻势了。
⑶ 二战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为何短短几个月恢复了进攻力
很简单,德国已无退路,而德国的损失也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第2次世界大的大战欧洲现场的转折点是哪一场战争?当然是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点,哪怕是屡屡篡改二战、试图削弱苏联对于二战贡献的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
自德国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遭遇惨败,闪击战的神话就此破灭之后,希特勒全线进攻的计划已力不从心。当然,不甘心、也绝不承认自己失败的希特勒随即开始再次纠集军队,发动了旨在夺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石油重镇巴库的重点进攻作战计划,这就是希特勒的第41号作战令,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爆发。
所以,虽然取得了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但是,苏联也需要足够的喘息时间和动员时间,从而回复实力。这自然也给了德国的喘息之机,更让德国有了再次进攻的可能。
⑷ 二战后的德国,是如何恢复国力和经济的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⑸ 德国在二战后怎样逐渐恢复主权的
谁跟你说德国恢复主权了?别把世界想象的很美好,表面永远是假象,看不见的黑暗,永远是事实。
不管是日本,还是德国,甚至是韩国,都是没有主权的国家,尤其德国最惨,被美国死死控制着,德国比日本有骨气,日本愿意当狗跪舔,所以比德国过得好,韩国虽然愿意当狗,但是美国瞧不上韩国,所以韩国总统都没有好下场。
⑹ 一战后德国做为战败国,为什么在短时间内国力恢复如此之快
首先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德国的制裁,精神上轻视德国的再度崛起。再者,希特勒的纳粹充分地煽动,以及纳粹党的疯狂扩张。还有,德国民众对战败的苦恼,因为只有赢得战争才能摆脱一战后的穷困境地。最后,有效的经济体制也对德国的复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⑺ 德国一战战败后如何迅速再崛起又如何迅速走向二战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政治、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依然是欧洲不可忽视的一个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且作为欧洲战略平衡的一个砝码,对美英今后利益,以及世界的整体战略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上美英等战胜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利用德国的快速恢复,来遏制苏俄的膨胀,及法国独自称霸欧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战后,开始紧锣密鼓的帮助德国的经济发展,并且以美国为主,英国为辅,一并向战败的德国,提供8亿马克的贷款,这些贷款帮助了德国向战胜国支付巨额的赔款,而这些战争赔款转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国。
另外,美、英政府还鼓励美、英等民间资本积极涌向德国,这些资本在德国合理利用下,使德国工业生产趋于现代化,并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进科学技术,快速恢复了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军工体系,重工业尤其发展迅速。
美国向德国提供技术、装备、和石油,英国向德国提供金属、合金、生铁,有了原物料,有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国防工业,德国在战后,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飞猛进,一路高歌。有了强大的经济、工业、军事上的保证,自身的底气也越来越大,德国也逐渐试图对凡尔赛合约给自身的不利和束缚加以调整和修改。
与此同时,德国在内政、军事上,更表现出卧薪尝胆的一面,它们重新调整军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装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陆、海军,并着着手建立空军。并且德国秘密储存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随时作为扩充部队的中坚和骨干!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膨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软硬件设施逐渐完备,战败的德国正在摆脱一战所留下的耻辱,极力扭转一战后所形成的丧权辱国的既定事实。
并且开始逐渐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的霸权主义之路!
德国在二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战争后期之所以迅速覆灭,和包括战略等的内在因素和盟军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关系。
战略战术的错误。战争后期的德军应采取守势,尽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区域。但是德军在作战行动中,由于希特勒的指挥等其他因素,总是寄希望于守住一些所谓的重点区域,而因此丧失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而最终,其可用军队越来越少,最终走向失败。
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损失。战争后期,包括像着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经不再属于德国,德国被迫开始使用煤化油的技术来提炼石油,而当时的德国坦克装甲车辆生产所需要的稀有金属也供应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装甲质量大幅下降,而这对于其军事工业的生产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德国空军的覆灭。在二战后期,德国空军基本已经沦为一支存在性的空军,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盟军和苏军的空中力量几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国陆军的和党卫军等部队的作战,严重遭受敌方的空中威胁,并且损失极为巨大。而且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遭受了盟军战略轰炸的打击,而德国空军由于盟军打击而损失巨大,在占有数量质量优势的盟军航空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战争初期的德国军队,训练十分有素,而且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再配合较新的战略战术以及武器装备,占据一定优势,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较为巨大的战果。但是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这些宝贵的有生力量损失巨大,战争后期甚至未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被纳入德军的作战序列之中。而很多甚至只是学会了使用步枪等这种最基础的训练,便被送上了战场,而这样的军队也是丝毫没有战斗力的。而德国空军更是出现了有飞机没有飞行员的局面,最终彻底被歼灭。
⑻ 经过一战之后,德国战败,他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的,从而发展二战
在希特勒上台之初,首先是加紧扩充军备。1933年德国军费为8亿美元,而到1938年,军费已经达68亿美元,而同期英国的军费是16亿美元,美国的军费是10亿美元。德国通过发行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来募集资金,这种证券一般不予兑现,到1938年,德国税收收入320亿美元,而冶金证券收入就达42亿美元。一年总共收入480亿美元,而军费开支超过一半。这种军费开支刺激了德国军工产业的繁荣,吸收德国失业人口进入军工生产行业。解决了德国的失业问题并提高社会的整体购买力。同时德国要求人民求温饱不求小康的生活,任何奢侈消费被宣传为堕落行为。1936年8月,希特勒提出4年计划。由戈林开始负责全国的军工生产。开始控制对生产的投资,加大对军事物资的生产。各种工业品的生产1942年较1936年同期增长2倍到136倍不等,制造业投资在1942年是1928年的两倍半。通过这样募集资金和加大生产,德国很快把军力发展为世界第一。
⑼ 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让德军恢复进攻能力的要点是什么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希特勒在苏联进行的一场豪赌,双方投入了数百万兵力,打了个半年之久,苏军损失了100多万兵力,德军也损失了几十万人。
数字表面上看,苏军牺牲更多,希特勒似乎赌赢了,但其实是一败涂地,因为德军损失了苏联战场四分之一兵力,苏军损失再大,他们的兵员却看上去用之不竭。
所以连德军指挥官也承认,斯大林格勒战役让德军成了打断脊梁骨的狼,失去了吃人的能力。
因此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是希特勒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胜利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但当时希特勒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的,因为他手里还有牌可打,所以就在5个月之后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再次下了更大的赌注,想挽回败局。
仅看纸面数字,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兵力70万多人,苏军损失180万。德军损失飞机才900架,但苏军损失3000架。德军损失坦克不到一千辆,苏军损失坦克近7000辆。
但美国对苏的援助无穷无尽,苏联的兵员取之不竭,而德国人后勤供应已经捉襟见肘,兵员已经面临枯竭。
在库尔斯克战役惨败后,希特勒再没有赌博的本钱,失去了战场的主动,希特勒真的成了秋后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