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汽车起源于哪个国家
汽车起源于英国,1886年1月29日诞生,虽然85年创造出来,但86年才是诞生日。汽车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日本,延续于中国。目前我国销售量已经名列前茅了。
② 德国汽车工厂在哪个城市
宝马在幕尼黑,
奔驰和保时捷在斯图加特
奥迪在英果尔斯达特,
大众在沃夫斯堡
③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源自德国还是美国
1886年1月29日 (农历腊月廿五),世界上公认第一辆汽车诞生。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朱卡尔·木茨和戈特利布·戴姆乐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
④ 德国汽车
新迈腾,技术和动力都是同级别中最先进的
⑤ 德国车和日本车哪个的要好点
德国车比日本车重,主要因为以下方面原因:
1)为确保高速行驶的操控性、稳定性、安全性(车体刚性),德国车的底盘用料十足,特别结实(同排量德国车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车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宝来/GOILF要低20公里/时,只与1.6升的宝来/GOLF相当),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乐部什么车的用户加装平衡杆多就便知其中差异了。德国车几乎没有加装平衡杆的,而日本车比比皆是!
2)德国车发动机底部大多装有高强度防护板,而日本车除了中高档车外基本没有装(光这一点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国车采用前后高强度加强型吸能保险杠(确保低速追尾碰撞变形尽可能小,尽可能不伤及发动机仓内部件,减小不必要的维修费用,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车所谓的碰撞吸能,是以牺牲保护汽车内部部件为代价来保护乘客,中低速碰撞就会导致碰撞部位严重变形,往往伤及内部部件,使得维修费用大增,这一点飞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国车的载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车要高出30%!(同排量的宝来/高尔夫比花冠载重能力高出150斤!)。为此,德国车的避震弹簧更粗,避震装置自然更重。
5)德国车(比如POLO、GOLF等)采用钢板双面镀锌防锈工艺,空腔注腊技术、多层喷漆工艺等确保车身12年不生锈,而日本车给省了。
6)同排量的车德国车的轮胎宽度往往比日本车大一号,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移动重量越重的静止物体要克服更大的惯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样,汽车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拥堵路况开开停停行驶更加明显。
日本车之所以轻(相对省油),说难听点是“偷工减料”的结果,其所谓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降低安全性与操控性为代价换来的。
从国际上汽车售价就可看出,日本车普遍处于中低档次(凌志等少数高档车除外),日本车是侧重满足用户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设计的,至于操控乐趣、品味等就免谈了吧,买日本车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
关于汽车的概念,欧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横贯欧洲不能有问题。美国人想的是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国人责问为什么使两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时,是这么说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车上,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谁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万公里!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
欧美人发明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有的拿过来琢磨怎么做的更便宜!日本车打入美洲市场是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作汽车的目的不一样!!!
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
前面说了,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对汽车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说了二者造汽车的目的不同。结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结果呢?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50公里的时候,日本解说员对驾驶员说:“你看,这是最新科技:发动机下陷技术,保证不会进入驾驶室造成对驾驶员的伤害;这是利用塌缩吸能原理制造的三级吸能结构,确保其通过充分变形来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车已经报废了)。德国的解说员只对驾驶员说了一句话:“看,没问题。”然后是时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国解说员不好意思地对驾驶员说:“对不起,您的车报废了!”日本解说员大声对驾驶员骂道:“活该你死,开这么快,你还敢撞墙?”
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
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
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钱对你有没有意义!而多花这点油钱对你有多大的好处!
人要学会自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一样。日本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是尤其不会在乎你中国人的死活的!!!
首先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有位网友问我:“德国在中国卖的车也减了配置”。还有的网友说:“日这本车卖给中国的质量次,在欧美的品质还是不错的。”
这些朋友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这次我就试着分析一下“品质”与“质量”的区别。举一个例子,有位朋友说:“在国外美女最多的是韩国,大街上到处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基本都是假的。再举个例子是香港电影。好莱坞越来越重视香港电影,但并不意味着香港电影就有资格与好莱坞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凡大卖的香港电影60%以上都能从好莱坞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说没有香港电影并不会影响世界电影的发展,而没有好莱坞将引起世界电影的倒退。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就是想说质量和品质的差别。什么是质量好,韩国的美女就可以说是质量好!质量的好坏是外界的评价是一些客观标准的达标。什么品质好,品质好就是好莱坞的电影!香港电影可以拍的比好莱坞更花哨(只限武打场面)、更血腥、更紧张。但没有了好莱坞,我们将直接失去的是想象力(香港电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莱坞想象力的亚洲演绎版)。品质是内在的,是内在的对想象力、原创力、生命力的追求!韩国人以他认为美的标准不断的整下去的结果并不会使韩国的母亲们生出更多符合标准的美女来,只能使他们的美容业病态的发达。而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民族的自卑!
走了这么远回到汽车上来,同样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质量好,但他还没有能力做到品质好。日本人做汽车的初衷是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赚钱的产业。他现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车企业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为第一代的企业已经在前赴后继的冲击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伤亡殆尽了。(当时日本没有什么汽车消费市场,他做车就是为了出口)当时的美国甚至出过专门针对日本车的笑话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懂得了质量的概念。并且它也做到了这一点――它可以让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挑不出毛病。而这一切是源于他对欧洲人对汽车品质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现在日本车在欧洲仍然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再举个相对专业店的例子,欧洲车的功率响应峰值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的一个平台,而日本车则只是一个尖点。同样的道理两种车都宣称有ABS系统,德国车通常是连带着EBD的。而日本车在更贵一些的车型上会标着ABS+EBD!
就是同样的ABS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也是相差很大的。但这并不影响日本车的质量――因为绝大多数使用者并不能察觉。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遇到极限情况。而一旦遇倒这种极限情况将是致命的!!!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同样体现在德国车和日本车在对中国销售的车型减配置上。日本人在对中国销售的汽车减配置上不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有一种病态心理。(具体为什么有这种病态心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下一次试着分析一下)德国人减配置是因为中国人病态的喜欢日本车的心理造成德国车必须降低成本和他拼价格。我说过在国际市场同档车德国比日本要高1/4――1/3的价格双方销量持平。(中国人为什么有这种病态心理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也在下次分析一下)
我前段时间在媒体上看见很多关于马3PK速腾的文章,这两款车是否PK,这与我无关,这两款车我都仔细地看过,两款车都很诱人,特别动感的外形让两款车都定位于运动型车,我也觉得很合适;从动力系统上看,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和大众的涡能增加发动机都是世界闻名的发动机,第一台转子发动机诞生于1961年,而大众的涡能增压发动机诞生于1966年,涡能增压最开始是用于飞机的发动机,渐渐地用于汽车。虽然转子发动机是日本马自达的技术优势,其实转子发动机是德国工程师汪克尔(Wankel)发明的,1988年11月份,日本马自达公司购买了汪克尔的发动机专利。可见,马自达的发动机的根还是德国,这就是德国人在发动机上的优势,或许是德国高速路不限速的情况让更多的发动机工程师疯狂的改进发动机。
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汽车起源于德国,德国车以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操控性见长,而日本的地理条件(岛国山多)决定了日本汽车也需要良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可是,在动力性方面,日本对此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因为日本的弯路多,车速不能上去,但是对操控性要求高,比如马自达6的良好的操控性也能说明。德国公路不限速,直路居多,从此德国车不但要有良好的动力性,还要有安全性和操控性,可以看出来,在高速的情况下,不但要有良好的安全性还要有操控性才行。这就是德国车在其高速的情况下比日本车多了一个筹码,那就是安全性。虽然这有些片面,不能说明所有的日本车和德国车都那样,但是这一定是绝大多数的日系和德系车的区别。在安全的速度下行使,日系车和德国车都很安全,可是,在超高速的情况下,谁更加安全?
当然,上面题外话,还是回到文章的主体上来,马3和马6都不错,并且,马6以弯道之王而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厚爱,德国车的捷达和桑塔纳10多年市场不衰,宝来除了价格高了一些和后排空间的弱点,但是市场还是一片看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
首先,我们看看马6和马3的细节,马3和马6都具有很棒的外形设计,马3的动力也很棒,马6也号称弯道之王,可是,大家可以仔细地看看马3和马6的内饰和做工,不管是马自达6还是马自达3,他们的隔音效果都是特别差,不信的人可以自己亲自比较。另外,马3和马6的做工都比较粗,这可以从他们很细小的部分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就拿马自达的座椅来说,从座椅的针线匀称、以及座椅的塑料部件与部件的切合度都可以看出来,马自达的内饰和做工明显偏粗。此时,我就觉得有些怀疑了,既然马3和马6在外形设计,发动机上都舍得花钱,为什么那些内饰和部分做工都不可以改进、或者做得更好呢!同时,我们可以比较内饰和做工所需要花费成本与汽车设计、发动机、变速箱等配件的成本,谁更加高?或许傻子都知道后者的成本更加高,可是为什么还不在内饰和做工上下功夫呢?
其次,我们再看看速腾,甚至德国大众的别的车型,以及其他德国车,他们的内饰和做工怎么样?有句很经典的话:德国人造车如同造艺术品。即使这句话不能用来形容全部的德国车,但是德国的豪华车完全可以用这句话来印证。我们甚至可以从捷达车来看它们的内饰,即使是呢绒的座椅,也绝对做到每一针线的匀称和到位,速腾也不例外,为什么我可以这么说,因为我亲自仔细考究过两款车的内饰。
此时,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我不知道日本的本土产的马自达内饰情况怎么样,但是从日本的电子商品的做工来看,日本对细节的要求也是很严密的,来到中国后的马自达的内饰和做工却变得那么粗糙了,这是为什么?难道这就是马自达在忽悠中国消费者?尽管德国车也有缺陷,比如价格普遍偏高,外形比较古板而稳重,但是德国车在细节上做得较好,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很有突破。
最后,我想到了一句话:细节都做不好,还能够持续地做大作强吗?马自达被福特收购,或许原因就在此,难道这就是马自达和德国汽车企业的文化之一。这对于国产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既然我们在技术上比别人差,但是我们可以从细节上下功夫啊!如果本身技术都不先进,再加上细节也做得不到位,消费者怎么才会信赖它们。
⑥ 德国两种汽车历史
历史的凝眸 梅赛德斯-奔驰
创始人的理想与发明
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既是汽车发明者,同时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公司的创始人。大约120年以前,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以极富创造力的新发明改变了世界,并开启了个人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的汽车获得了帝国专利证书(专利号:37435),这标志着卡尔·本茨实现了他的个人理想:车辆和发动机第一次构成了完美整合的总体概念。人类交通运输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这部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辆汽车整体重量不到300千克,其中发动机重量占100多千克。仅仅数周之后,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四轮汽车也获得了专利权。与“陆、海、空”全面机动化的理想相一致,戈特利布·戴姆勒在不久之后,也将这款装配于这辆四轮汽车上的戴姆勒188单缸发动机应用到飞艇和汽艇上。
这次展览会介绍了梅赛德斯-奔驰的这两位创始人,并展示了其家庭的历史照片,曾经工作过的早期工场,以及后来分别率领奔驰公司(Benz & Cie)和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所取得的成就。另外,这次展览会还展示了两位创始人的半身雕像,卡尔·本茨的专利汽车,以及被戏称为“老爷钟”的戴姆勒188单缸发动机。
品牌名称的起源:埃米尔·耶里内克和汽车运动
奥地利商人埃米尔·耶里内克(Emil Jellinek)是戴姆勒汽车公司的客户,他将爱女的名字“梅赛德斯”(西班牙语中的女子名)作为戴姆勒汽车公司为他所定制汽车的名称。1901年,3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实现了“现代汽车”的突破。这辆“梅赛德斯”汽车在当时是极为出色的新奇产品,采用了众多的创新技术,包括强劲的发动机以及蜂窝式散热器、长轴距和低重心。埃米尔·耶里内克将3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推向了赛场,并获得了成功。不久,“梅赛德斯”之名就开始广为流传。1902年,“梅赛德斯”作为商标,获得了法律保护。同年,戴姆勒汽车公司推出了梅赛德斯“Simplex”系列;“Simplex”系列不仅装配了更加强劲的发动机,而且更加易于操纵。在本次展览会中展出的1907年生产的35马力的梅赛德斯“Simplex”就是当时典型的代表。
与最初的Simplex型号不同,此次展示的35马力车型的正齿轮凸轮轴驱动是从中间发动,而不是从机轴的末端发动。此外,它还满足了简单耐用的标准:四缸、三个曲轴轴承、两个横向凸轮轴、T型横向阀以及双火花塞点火。
顶级品质——一次性制造和大规模生产
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奔驰公司于1910年决定开发大众化的中小排量汽车。在此基础上,公司管理层在员工之间举行了一次竞赛,鼓励他们设计小型汽车。Karl Ketterer在业余时间设计出了新款车型,并获得了认可,公司最终决定在一年后生产1,000辆输出功率为8/18马力的汽车。该款车很快获得了巨大成功,并推动奔驰公司继续开发新的车型。1912年,后继车型8/20马力奔驰汽车闪亮登场,并且凭借其平稳运行的引擎,被誉为“安静的奔驰(Silent Benz)”。
然而,正如本次展览会中的1913年“Snake Car”所展示的那样,8/20马力奔驰汽车也具有高度个性化配置的余地,比如说,右前侧翼板上的蛇形喇叭设计,使其被誉为“Snake Car”。“Snake Car”优雅地体现了梅赛德斯-奔驰的标准化品质和定制装备之间的共生特性。与其前身一样,8/20马力奔驰汽车也是大批量生产的汽车。
创新技术:增压发动机
输出功率为28/95马力的梅赛德斯是首款“豪华”轿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几年中,这款车在汽车业中始终居于领先地位。28/9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充分运用了创新技术,是最佳汽车产品之一,其技术方面的创新包括:由一个垂直轴驱动的顶置凸轮轴、汽缸按对排列并且焊有冷却套以及V型顶阀。它采用了保罗·戴姆勒基于公司当时生产的强劲而轻量化的航空发动机而开发出来的6缸发动机,输出功率高达95马力,最高车速可达138公里/小时。得益于创新性的发动机技术,28/95马力的梅赛德斯汽车成为众多汽车竞赛中的夺冠车型,被誉为“胜利者之车”。后来,在进行广泛的试验之后,这款车型装配了增压发动机。
在1922年Targa Florio赛事中所取得的胜利,标志着戴姆勒汽车公司以及后来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将增压发动机汽车推向了辉煌的成功之路。
两次合并——一个全球化集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通货膨胀和销售萧条时期,只有财力雄厚并具有卓越品牌的公司才能够生存下来,但是这些公司也不得不进行了合作。奔驰公司和戴姆勒汽车公司于1924年组成了辛迪加,并于1926年合并为戴姆勒-奔驰公司。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为全球化运营的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梅赛德斯轿车集团旗下的独立品牌梅赛德斯-奔驰、smart和迈巴赫,是新建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的重要支柱。
设计和空气动力学
20世纪30年代,在新建的德国高速公路上,立志跻身名人行列的许多人都乘坐宽敞和舒适的梅赛德斯-奔驰320汽车。其中,短轴距版本组合跑车是小批量的定制产品,而且到1938年就已经停产。梅赛德斯-奔驰320组合跑车(Mercedes-Benz 320 combination coupé)时尚典雅的外形设计,别具魅力。该款车配有可折叠的顶篷,可转换为一辆敞篷车。平稳运行的直列六缸78马力引擎,以及横向凸轮轴和横向阀设计,成为了30年代发动机装置安装的典型车款。凭借其流线型车身设计、灵活六缸发动机以及先进底盘,该款车的平均驾驶速度得到了显着提高。这次古典车展览会展示了这些珍品之一。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梅赛德斯-奔驰通过风洞测试改进并完善了轿车的空气动力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操纵安全性,燃油经济性,并提高了最高车速。造型在汽车开发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梅赛德斯-奔驰代表着与众不同、富有表现力、尊贵的设计。
梅赛德斯-奔驰600:巅峰之作
1963年9月,在梅赛德斯-奔驰600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之后,记者在报道中声称“梅赛德斯-奔驰展现了世界最佳汽车”。
作为动态性、舒适性和尊贵性的完美结合,梅赛德斯-奔驰600融合了当时的最新工程技术,例如液压系统、独立悬挂、空气悬挂及其液压调节式减振器,行驶高度的调整,四个压缩空气辅助盘式制动器,每个前轮采用两个制动钳。此外,梅赛德斯-奔驰600也具有豪华的内饰,是理想的官方高级公务车,也是苛求完美的用户和社会名流所青睐的轿车。
除了5-7座的轿车版本之外,梅赛德斯-奔驰还提供7-8座的三种普尔曼版本,其中包括后部活顶式轿车。梅赛德斯-奔驰600也有依照特殊要求制造的防弹版本。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至今仍恪守创始人的信条:“精益求精 永远领先”(卡尔·本茨)和“追求卓越”(戈特利布·戴姆勒),在长远的未来,极富创造力的技术创新也将延续这种传统,进而推动梅赛德斯-奔驰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⑦ 汽车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英国
⑧ 为什么汽车是德国人发明的
因为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⑨ 德国什么时候开始制造汽车
1897年是阿达姆·欧贝尔最早开始建造汽车.
该公司创建于1862年,创始人是德国最着名的工程师之一的阿达姆·欧贝尔,1897年公司开始制造汽车,最早的汽车名为路茨曼,1923-1924年建成德国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流水线全长45米,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产能的迅速扩大,公司的财政危机也随之而来,1929年被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收购,从此欧贝尔成为了通用欧洲子公司,二战期间,欧贝尔也遭到了严重破坏,1946年开始恢复生产,欧贝尔虽然沦为美国企业的子公司,但是在公司的历史上也曾有光辉的一面,欧贝尔早期的运动车在欧洲享有一定的威望,在许多新技术的采用方面,欧贝尔也绝不保守,目前欧贝尔仍然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⑩ 德国汽车的发展史
1885年10月,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她的妻子 贝尔塔驾驶它时走时停地开了100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驾驶员。1886年1月26日,奔驰取得了专利权,德国人便把1886年称为汽车诞生年。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发明了 一部四轮汽油汽车。两人各自成立了自已的汽车公司,1926年两家合并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汽车的诱人前景使德国的汽车厂纷纷出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1901年,德国共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884辆,而到1908年,汽车厂达到53家,职工12400多人,年产5547辆。1914年“一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年产量达2万辆。汽车工业的发达从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一战”的爆发。 1934年1月, 着名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联合34万人合股成立了大众汽车公司,得到希特勒政府的支持,而随后开发的甲壳虫汽车令大众迅速成为国际性的汽车厂商。 “二战”德国的战败给德国的汽车工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从1950年开始,德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超过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然而1967年日本的产量超过了德国,以后德国便始终处在第三的位置,但增长速度很慢。 从总体上看,德国汽车以质量好、安全可靠而着称,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和保时捷跑车在世界车坛享有盛誉, 经久而不衰,其品牌含金量极高。所以,1998年春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合并时,戴姆勒-奔驰的年产量仅百万辆有余,而克莱斯勒年产量近400多万辆,但戴姆勒-奔驰取得了新公司的支配权。当然,德国汽车一味追求高档、豪华也给其市场开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了大众能以真正大众特色的产品雄居世界十大汽车厂商第四位外,其他公司的产量都不高,这也是日本后来居上超越德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