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德国人那么爱阅读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
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
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
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
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2. 爱读书的德国人讲了哪四件事
德国是个盛产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的国度,德国人酷爱读书、而且推广全民读书。德国社会没有应酬文化,读书是休闲、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之一,公交里、地铁上、聚会、度假甚至洗澡时,德国人都会充分利用时间来读书,逐渐养成了全民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氛围,呈现出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这种读书文化也是国富民强的德国具备的软实力之一。
每天晚上,试着在睡觉前一个小时把所有噪音、视觉的刺激都隔绝,静静地捧起一本书读起来,得到的不仅仅是身心上的休息、也会尽快地入睡、得到好的睡眠,这是一天里最好的放松仪式,会让人第二天早上神清气爽。
3. 在慕尼黑和德国的孩子怎么去上学
题主你这个问题有点歧义,我决定两方面都简单回答一下。
1、慕尼黑和德国的孩子怎么去上学?
德国小学规划按照学区划分,通学环境以住区为主,因此,住区建立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是保证儿童独立上学的第一步。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主要分为非机动交通与机动交通两类(见下表)。
并且由于德国人习惯选择通学时间比较短的选校,所以大部分儿童是步行。等长大一点,还有骑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选项。和国内的上学方式相差不多。
2、移民去慕尼黑和德国的孩子怎么去上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的义务教育,大致上即涵盖基础及中等教育的阶段,今天小艾就为大家全面介绍一下德国从幼儿园到博士的教育概况。
德国幼儿教育
德国的幼儿园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又分为Kita(0-3岁组Krippe,3-6岁组,6岁以上),Kindergarten(3-6岁组,也有3岁以下)等不同概念,混龄制,从6个月起就可以送去幼儿园,早上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们只要在某个时间前到齐就行。
Kita多提供午饭,下午接孩子,Kindergarten多不提供午饭,中午就要去接。入学也没有特定时间,不存在几十个孩子一起进入陌生环境一说,每个孩子单独约定哪天开始去幼儿园,家长可以陪伴。
幼儿教育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大纲,教育目标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多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不进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由教师讲故事、教唱歌、劳作、会话和带领幼儿接触自然界等等。
基础教育层级
德国基础教育层级的学校为小学Grundschule,凡是在当年六月30日前满七岁的儿童皆须进入小学就读,此为义务性教育不可拒绝。德国多数地区是一年级到四年级,柏林等地是一年级到六年级。
在这个阶段的最大特色即是不给于孩子功利的分数成就导向Leistungsdruck,因此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并没有各科成绩单,而是以老师评论来作为学习成果的考量。
第二级初阶
第二级初阶也可称为“中级”,主要有几个分类:
职业预校Hauptschule(以职业教育为主)
实科中学Realschule(较高等的职业需求为主)
文理中学初阶Gymnasium(以上大学为主)
综合中学Gesamtschule(主要对于偏科严重的学生)
其毕业学位为综合中学毕业证书Hauptschulabschluss,或是中级文凭mittleren Reife,而这也是文理中学进阶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时候的教育就开始有侧重点。
第二级进阶
第二级进阶也可称为“高级Obe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上课和实践结合,比如一周上课一周实践等)以及文理中学的高年级。
文理中学高年级
从第11年级开始进入文理中学的高年级阶段,依据各邦的规定不同为2至3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授课方式采取课程制Kurssystem,也就是学生可以依据其喜好与发展方向自由选择学习课程与重点科目,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培训。
职业学校
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不同专业的需求有不同新的发展,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情况所设立的学校,例如:职业学校Berufsschule、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专科学校Fachschule等。
德国的高等院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综合大学: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院校。
应用科学大学:此类大学大部分建校时间较短,规模不大,但其特色极为突出。分别设有工程、金融、工商管理、 护理等专业。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要求较多实习。
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其中包括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等。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硕士学位
教育改革以来,为了加强国际间接轨的可能性,多数大学都设置了本科学位Bachelor(学习年限3-4年)以及硕士学位Master(学习年限2年)。当然由于有实习论文等各种压力,部分学生都需要延长学习时间。
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是德国最高一级的学位,“特许任教资格”(Habilitation)是一种专为博士而设的资格考试,通过该考试的博士拥有在高校任教的资格,具备了成为教授的基本条件。
与我国的高校体制不同,德国的大学没有“博士点”的概念,所有的大学教授都可以是博士生导师,因此,从理论上讲,凡是获得第一级学位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在德国大学的有关专业中攻读博士学位(Promotion),通常不需要进行资格考试,但有一个前提条件,申请人必须成绩优秀且必须先找一个博士导师,在德国称为“Doktorvater”或“Doktormutter”,他或者向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建议一个论文题目,或者接受申请者建议的题目。
还有别的想知道的欢迎小窗。
望采纳。
4. 疫情封锁下的德国:餐馆可以歇,书店不能关,德国人为何爱看书
疫情封锁下的德国,除了超市、加油站、药店、图书馆等生活必须场所营业外,绝大多数商店、娱乐休闲场所等禁止营业。书店之所以并未关门,是因为书籍已经成为德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将读书视作每天都要坚持的“任务”,因此书店也就会继续营业。
“全面封锁”的德国
疫情愈发严重,德国启动“全面封锁”,封锁令已经施行半年光景,书店仍在营业。不过与之前不同的地方在于,店内广播不断提醒大家要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提倡人们少在图书室逗留,建议人们将书带回家中阅读。
德国人为何爱读书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因此德国有着浓厚的阅读氛围。平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也会捧书阅读;在大型书业博览会上,淘书的读者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民众爱读书虽然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 一定难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人已经把读书看做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同于吃饭、睡觉,所以德国人喜欢看书就不足为奇了。
5. 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这么有趣
德国的小学课程看起来虽然内容丰富,但并不强求孩子死记硬背。每个孩子学习的快慢不同,但是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设计有趣又不失教育性,因此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不会因为课业问题需要额外补习或是为功课烦恼,“玩”就是德国小学生的主修,他们从中学习到更多。
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文/沈佳慧
在小K的学校里,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让孩子既期待且喜爱的活动“读书之夜”(Lesen Nacht)。
读书之夜?这可不是我们曾经上的“晚自习”,晚上辛苦地留在学校里念书,有什么好期待的?一开始,我真的以为“读书之夜”应该就是“晚自习”,结果不然。孩子们之所以会期待,是因为这一天晚上会在学校过夜。孩子们想的,并不是在学校“彻夜阅读”这件事,而是大家可以一起在学校过夜,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个读书之夜的活动,通常会安排在星期五。
这一天,孩子下午放学回家之后,傍晚五点半,就必须再返回学校,带着睡垫、睡袋、小台灯、枕头、棉被等,到教室里找好自己想要睡的位置,铺好自己的睡垫,放好自己的寝具,接着所有人带着自己的借书证,跟着老师到附近社区的图书馆,去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带回学校。
晚餐后就开始进行“读书之夜”的活动:大家必须先看一遍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然后每个孩子轮流分享自己选读这本书的理由和故事大纲。分享之后,开自己的小灯继续享受阅读的时光,直到就寝。
孩子们对于这一天的活动往往会感到特别兴奋,不管是不是爱读书的孩子,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新鲜、有趣的事。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抛砖引玉,鼓励孩子们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创造这样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学校老师们真的是非常的用心。
在台湾,很多人告诉我,小朋友不喜欢写作文。我会反问:“那么他喜欢阅读吗?”所得到的答案不一。台湾的父母亲都太过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在线上,因此会要求很快地“看到成果”。然而多数父母都忘了,其实写好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可能会有所成果。
举我们家的例子来说,小K虽然接受的是德国教育,三年级时他的英文阅读能力,已经可以达到七八年级的水平。主要的原因是:小K认字,是从英文开始的,而他的阅读能力,也自然从英文开始。
我们并没有要求小K花很多时间在英文上,只是希望他可以不要荒废了在英国时好不容易练起来的英文。在德累斯顿这个英语并不通行的城市里,我们为小K找了一位家教老师,这个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每个星期来家里陪小K“玩耍”,让他之前在英国累积的英文能力能够持续。毕竟,英文在国际上仍是重要的沟通语言。
家教老师是美国人,是我德文课的同班同学,住处离我们家近,因此请她来帮小K学英文。当时,由于她是嫁到了德国,每年还要外出渡假两、三次,每次为期两周,偶尔还要回美国一个月见见家人,所以小K的英文学习进度并不是很快。
除了在英文学习时的“听和说”,我们还另外搜寻着提升小K的英文阅读能力、培养他对英文的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想起了在英国时购买的一套小书,每一本书只有短短的文章,我们决定让他用朗读的方式,去熟悉英文。如果只是让小K自己朗读,他可能很快会失去兴趣,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即使他朗读完书中所有的句子,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因此,我们用让他朗读一次、爸爸朗读一次的方式,像游戏般的进行着英文阅读这件事。
朗读完毕之后,便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小书的内容讲一次给他听。渐渐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K可以开始独立读这些小书,在他无聊的时间里,就会随手拿起一本,看看书的内容。看得懂之后,有时上英文课,还可以跟老师聊一聊书这本书,读错了的单词,英文老师也会加以纠正,慢慢地小K建立起了对英文阅读的能力和信心。
我注意到在德国,以及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学校和老师对于培养学龄孩子的阅读习惯,皆不遗余力。因此对于孩子的阅读和写作,除了父母亲的用心陪伴和正确引导之外,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图书馆是很多德国孩子常去的地方。
在德国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是老师或父母其中一方的责任,而是两方一起进行的。用鼓励却不强迫、引导却不硬性规定的方式,让孩子多接触阅读,人人这样彻底执行的方式,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记得在小K一年级时,学校的午休时间,辅导老师还每天不间断地为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读格林童话故事呢!这些都是未来认识文字、读书和写字的重要基础。如果阅读这件事已经变成自然而然,就没有所谓需要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的这些烦恼了,因为孩子会在书的世界中,找到他阅读的乐趣。
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城市中的每一小区域都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各类童书、绘本、DVD等。很多学龄前孩子也会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图书馆里消磨时光,念故事给孩子听、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引导孩子进入书的海洋。
图书馆是很多德国孩子喜欢去的地方,在我们居住的地区性图书馆里,还有为孩子布置的座椅和空间,让孩子对这里的阅读环境充满兴趣和向往。在台湾,虽然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各种各类的书籍、各式各样最新的信息,但图书的使用率却没有欧洲图书馆的高。
我们常会不自觉的、有目的地去要求孩子看书,却反倒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看书除了获得知识,也可以just for fun!(仅仅为了好玩)怎样让阅读变得有趣,怎样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
沈佳慧
生于台湾新竹,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曾任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喜欢旅行,是个将旅行与生活结合的旅人。生完孩子后才开始写作,无论在哪里,皆乐于与孩子一同成长,探索新事物。2004年起,一家三口旅居欧洲近六年,在旅欧期间,近距离观察了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教育现况,并在体验、思考中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让孩子在正统的德国教育,即生活教育中发现更多,学到更多。出版着作《适应力: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
6. 德国已经做到了全民阅读,为什么文化大国中国却不可以
因为大环境不同,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一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二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7. 德国为什么能做到全民阅读而中国不行
德国的读书文化
读书习惯: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
我国这些方面还没做到,还得一辈一辈的人多建立良好的意识,去促进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8. 德国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他们的教育理念有多先进
最近,有很多家长私信我,想要学习一下德国的教育方法,于是我在网络上收集了很多资料,接下来分享给大家。我们都知道德国是一个仅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但是他们诺贝尔奖获得人数超过了200人,是我们中国的十几倍了,根据调查,德国拿走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诺贝尔奖。
为什么德国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引起,而后德国的经济依然只进不退?这所有的答案都藏在德国的教育中!
在德国的教育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德国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日,就像是给自己的家过了一个生日一样,在这一天家长会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比如郊游、野餐、玩耍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德国的家长除了陪孩子玩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规则,教会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德国6岁的孩子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了,完全不会依靠家长。
3、学前教育内容,培养专注力和逻辑思维
你会发现德国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好好学习知识的,为了给小学做准备,幼儿园的老师们会给孩子上静坐的课程。
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会安排学前课程,而这些课程不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是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和逻辑能力,就像是找不同的游戏一样,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从中锻炼这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