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有哪些着名的童话作家
雅各布·格林(Jacob Ludwig Carl Grimm,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法学家、作家,和弟弟威廉·格林一起,创作《格林童话》,以格林兄弟之名为人所熟知。
E.T.A.霍夫曼的东西大多数都有很浓的童话色彩;豪夫童话也不错。
⑵ 德国有哪些童话作家,我有急用,快!!!!!
《格林童话》由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所作,
威廉?豪夫是德国十九世纪着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但使他驰名世界的却是他的童话、
⑶ 德国作家格林兄弟的作品有
格林兄弟兴趣广泛,涉猎范围很广。从1807年到1815年,他们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出版。该书奠定了民间童话中引人入胜的“格林体”叙述方式,对19世纪以来的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玫瑰公主》(既格林版《睡公主》)、《不来梅的城市乐手》等,以其丰富的想象、美丽的幢憬、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启迪了孩子们的心扉。1816到1818年,他们又出版了两卷集《德国传说》,1835年出版了《德国神话》。 后来,《格林童话》作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如今已被译成各国文字多次出版,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宝,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⑷ 小红帽的作者是谁
《小红帽》的故事从很早开始便已经有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流传,有人认为于起源于11世纪时比利时的一首古老诗歌。由格林兄弟收集整理。
出处:《格林童话》。主要角色有:小红帽、大灰狼、猎人。
他们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出身官员家庭,均曾在马尔堡大学学法律,又同在卡塞尔图书馆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学教授,1841年同时成为格林科学院院士。
他俩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57年出最后一版,共216篇故事)。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勇敢的小裁缝》……等名篇。
已成为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杰作。此外,格林兄弟从1808年起,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出版《德国传说》两卷,共585篇。
他们还编写了《德语语法》(1819~1837)、《德国语言史》(1848)及《德语大辞典》(1852)前4卷等学术着作,为日尔曼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德国童话有哪些作家扩展阅读:
小红帽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的童话《小红帽》中的人物。“小红帽”的故事版本多达一百多个,小红帽最早的结局是被邪恶的野狼吞噬。
后来,在格林兄弟笔下,勇敢的猎人杀死大野狼,救出了小红帽。在晚近的版本中,又成了小红帽用剪刀剪破大野狼的肚皮,自己拯救了自己。
在某些版本中,小红帽甚至成为充满情欲的性感女郎。故事讲述了从前有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喜欢戴着外婆送给她的一顶红色天鹅绒的帽子,于是大家就叫她小红帽。
有一天,母亲叫她给住在森林的外婆送食物,并嘱咐她不要离开大路,走得太远。小红帽在森林中遇见了狼,她从未见过狼,也不知道狼性凶残,于是告诉了狼她要去森林里看望自己的外婆。
狼知道后诱骗小红帽去采野花,自己到林中小屋把小红帽的外婆吃了。后来他伪装成外婆,等小红帽来找外婆时,狼一口把她吃掉了。幸好后来一个勇敢的猎人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里救了出来。
《小红帽》这个童话故事告诉人们,像小红帽这样一个随性的浪漫人生计划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只求尽情享受游荡的快乐,满足自身与自然的欲望,走自己的路塑造自我。
但同时母亲的禁令一开始就挡住了道德上的选择,那么究竟是追随自我的心性还是选择归顺,这道禁令从一开始就既暗示了禁令本身,也寓意着如若要走自己的路,就必须突破禁令本身的双重性。
⑸ 《格林童话》作者是谁
《格林童话》的作者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是十九世纪初期德国着名的语言学家,兄弟二人收集并编撰的《格林童话》这部书籍的原名叫做《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人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律师家庭当中,兄弟两人的青年时期正处于拿破仑占领德国的那一段期间。因为亲眼见证了由异族侵略,以及封建势力压迫为人民生活所带来的的水深火热,格林兄弟两人便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将自己的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怀寄托在历史研究当中。
格林兄弟两人从1806年,便开始了民间童话和古老传说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格林童话》的诞生耗费了兄弟二人十余年的心血。除了收集民间童话与传统,他们二人还对语言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创作出了巨着《德语语法》。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
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
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