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日本,美国社会经济制度有什么区别
经济制度都是市场经济。
社会制度,德国,日本的社会保障程度较高,美国贫富差距较大,所以发生占领华尔街的抗议。
日本君主立宪。
德国是最晚建立三权分立宪政的,汲取各国经验。
美国的联邦制,可能发生要退出联邦而独立的挑战,历史上也为此发生过内战。美国的两党制议会斗争,也数次造成政府关门。
❷ 德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
(一)主要特点。
德国模式,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认为它实行的是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既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上,它的原则是国家要尽可能少干预而只给予必要的干预。国家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作规定总的框架。所以德国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以保证市场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
(二)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础。
凡是市场经济能自行调节的,都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家只是为市场的正常运作制定规则,并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干预。所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腿以市场为基础的。
在德国,国家基本上不规定工资与物价,也不规定具体的生产指标。这些基本上都是靠市场供求关系自动决定的。但是德国农产品的价格不是通肺场形成的,而是由欧洲共同市场规定的,为此,政府每年要补贴几十亿马克;德国铁路和邮电的价格也是由联邦政府规定的,发生亏损时由联邦政府补贴。
由于竞争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因此,德国制定了《反限制竞争法》等一系列有关法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即卡特尔局(实际上是反卡特尔局),禁止企业与企业就生产、价格、销售、市场分割达成垄断协定,禁止妨碍或破坏市场的企业兼并,禁止垄断对外贸易,禁止其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组织或集团;鼓励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参加竞争;保证企业有生产自由、经营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和劳资谈判自由。企业间兼并或合作协议,凡有利于竞争的都可以进行,但必须得到卡特尔局的批准,违反者将受重罚。此外,德国还制定有《反对不正当竞争法》,严惩假广告、缺斤少两、假冒商标、以次充好等不正当行为,以保护竞争者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其他有关法律还有:《调整一般交易条件法》、《折扣法》、《附赠法》、《商标法》、《专利法》等。这些法律为市场的正常运行规定了准则。德国还对某些职业规定了进人市场的先决条件,如手工业者了零售商在开业前必须证明其职业知识。对卫生、法律咨询、会计咨询和税收咨询等部门,国家要求申请者经过专门培训并有一定的年龄标准。
德国的工资基本上也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形成的,由劳资双方自由谈判,签订劳资协定。德国的劳资谈判是集体进行的,一般由一个产业部门的工会联合会和雇主联合会分别代表双方就工资增长幅度等问题,每年谈判一次并签订协议。关于休假天数、解雇通知期限、加班费、奖金等问题,通常几年签订一次协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取中立态度,不加干预。
(三)宏观经济管理。
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家并不直接干预经济过程本身,但并不是说国家没有任何经济计划。德国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经济计划,有中期的、年度的和短期的。但这些计划仅仅规定一些综合性指标,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而要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来进行调节。如1974年到1975年的四个短期计划中,联邦政府共动用了1000亿马克来刺激经济,对缓解这一时期的经济衰退起了一定作用。再如当前改造东部地区的计划,政府从1990年起每年在东部各州投人1000多亿马克,主要是改造铁路、高速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并采取税收优惠等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东部的改造。
(四)德国联邦银行的特殊作用。
(五)德国的企业组织制度。
❸ 经济全球化的意思是不是说美国的钱就是中国的钱,英国的钱就是德国的钱
兄弟,你单纯了不是?当然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了!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这个。
❹ 德国和中国有什么经济文化交流
不少外国人去中国溜达一圈之后跑回自己的国家出书介绍他们在中国经历的文化休克。我觉得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入乡随俗,即便不随俗他也能很快就做到见怪不怪,所以很少有中国人写外国的文化休克。但是,仔细想想,中西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1,德国人都不怕脏。第一次来德国在法兰克福机场落地的时候,看见候机大厅里有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在地上爬来爬去,出溜出溜地还挺快。家长就在旁边看着,也不说把孩子拽起来。当时我就琢磨,这要是换成个中国家长会不会一大巴掌就上去了,爹妈给你洗衣服不是让你满世界当墩布使的。后来见得多了,到处都是半大的孩子满地爬的,小孩还都是粉扑扑的脸蛋,让人思考中国那句俗话,是不是该说成:“不干不净,爬了没病”。
2,德国人不会蹲。中国人喜欢蹲着。出去玩走累了,找个荫凉蹲会;等车等累了,卡着马路牙子蹲会。我没见过蹲着的德国人。据说,西方人大腿跟小腿长的比例不适合蹲着,他们也蹲不住,一蹲就仰过去了。所以,德国人在成年之后继续发扬小时候养成的不怕脏的精神,区别只是不再爬了,而是逮哪坐哪。只要能放下一个屁股的平坦面积他们都能坐下去。听说,为了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好的形象,有人提出中国人应该改掉逮哪蹲哪的坏习惯。其实,我倒觉得没什么必要。如果中国人放弃蹲这个姿势,随着岁月推移蹲的能力恐怕就会退化了,以后想蹲还蹲不住了呢。蹲不住,奥运会举重的金牌也就拱手送人了;“蹲茅坑”这样的词也会永久性地被载入历史词典了。
3,不少西方人批评中国人随地吐痰。没错,这真是个特别坏的习惯。舒服了自己恶心了别人,破坏环境,传播疾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德国很少看见有人随地吐痰,最多是半大的坏小子摆酷满地啐吐沫。德国人都有个大鼻子,他们把中国人从嗓子里顶出来的东西都从大鼻子里擤出来。你就看吧,不分地方不分场合,甭管是课堂上还是饭桌上,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个德国人从兜儿里掏出一张纸巾,摊开了捂在鼻子上,然后以气吞山河的气势拼命一擤,声音之大如尾气泄漏;流量之多如水库泄洪。谁要是在饭桌上听见这么一声,那就等着胃里波涛汹涌去吧,如果谁要是特不识趣,非得再使劲找出来这声是从哪发出来的,然后看见那德国人把这张用过的鼻涕纸叠吧叠吧再放回兜里等着下次用,那恭喜啊!您离成功减肥已经不远了!
4,德国人刷碗只刷不冲。德国人刷碗喜欢放一池子热水,倒上洗涤灵,然后把一堆脏盘子烂碗都扔进去。把油腻洗下去了之后,还带着洗涤灵沫子的盘子碗就直接拿擦碗布擦干净放回碗柜去了。很多人不再用水把盘子碗上带的洗涤灵沫子冲下去。据说,德国人很信赖自己的化学洗涤用品,一点不担心常年吃洗涤灵沫子会来个人体基因变异什么的毛病。看来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大家都为打生化大战做准备呢。
5,甭管多大岁数都敢开车。我已经不止一次地看见走路已经颤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太开车狂奔在马路上了。这些亲爱的大叔大婶们,您就是自己把命都玩进去了,您事先得问问我们这些路人是不是愿意跟着一块玩吧?这不是您喊“我能!”就是您真就能的时候。
《圣经》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人让他的儿子去干活,大儿子说,我今天不想干活,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去了;小儿子说,好的,爸爸,我去,不过后来并没有去。究竟是哪个儿子遵从了老人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答案是大儿子。因为不论早晚,只要悔悟了就都是主的信徒。这个故事在东方的阿拉伯被重新诠释:应该像小儿子那样,因为他没有破坏父子间的和谐气氛,究竟他之后有没有去工作,那已经是后话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东方社会注重集体。在西方,孩子一出生,就接受独立的意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样。小孩子被鼓励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家长或者老师有不同的意见会得到表扬。你只要细心观察一下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就会发现,家长很少会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而有的小不点说起话来已经老气横秋的了,乍听起来还真的有点好笑。不过正因为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西方小孩的自我意识很强,独立得也早,基本上超过18岁就纷纷搬出父母家开始独立生活了。而东方人习惯于把自己归到不同的集体中去,家庭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体。人一出生就属于这个集体,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当个人意见和集体意见相左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在东方社会里,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某些场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往往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会破坏和谐的气氛而使事情变成僵局。在这种时候,就要学小儿子那样,这叫缓兵之计。
这种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往往不易觉察,而在两种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就凸现了出来。一个德国商人,一个月内往返中国三次,洽谈一门生意。中方每次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生意却总落实不下来。这个德国人按捺不住,最后大发脾气扬长而去,宁愿从头开始谈一门新的生意而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很明显,其原因是双方都用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而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的问题。德国人生气的原因是中国这边迟迟不给答复,他觉得是对他的不重视,简直是戏弄他。而中国人大概由于出于礼仪之邦,虽然没有太大兴趣,却不好意思一口回绝。每次德国人来访的时候,都客气地接待,礼貌地表示有兴趣,显得十分热情……德国人的行为,反而显得急功近利,有失风度和礼貌了。
还有个例子是,很多中国学生,刚刚来到德国留学,很不习惯德国的大学制度。因为这里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安排,什么都要自己决定,连校园也是没有围墙、找不到界限的。学生宿舍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上课各从各的道来,下课各从各的道走,今天和这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明天又和那些陌生人坐在一起听课,找不到中国大学的那种归属感,连交个朋友都很费劲。那是因为,我们自幼习惯了有人帮我们决定和安排生活,交朋友也不用操心,反正大家都在同一个班级一呆呆几年,很快就混熟了。那个时候,很多人觉得压力太大,不自由,到处有人管着。到了国外,一下子没有了集体,也没有人来管你,反而空虚了起来,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开始怀念起国内的环境来了。
前一个例子讲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碰撞,后一个例子则是从一种文化背景到另一种文化背景所遇到的不适应。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几乎所有初到西方国家的人都会有所感触。所幸,文化是可以学习和接受的,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日渐国际化,在国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在中国,这样的意识还不是很普及,不少人认为,到国外去,或者在国内接触外国人,掌握好外语就能够解决问题。其实,语言只占所有交流信息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大部分的交流信息来源于非语言的交流,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可能在对方眼里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含义。而要解读这些密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关键。
❺ 德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
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
德国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凭借其在2012年1.516万亿美元的出口额,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在2013年,德国在全球取得了2,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5)中国经济德国化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德国采取”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一、通过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且采取相应保证措施以防止产生专政,国家计划化、经济管理已经由于工业卡特尔化而造成的私人垄断,目标是实现尽可能广泛的经济发展。
第二、建立能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以保证价格稳定。在私人经济创造奇迹的国家应保持货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不同的国家措施保证市场的竞争和经济的稳定。
第三、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主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即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国家对收入与财富进行再分配。同时为加强社会团结,如果由于竞争而产生较大收入差别,则通过累进税率缩小这一差别,而同时又不至于影响贯彻刺激生产的原则。
❻ 为什么说德国现代化很大程度是从上而下由国家发起和实现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德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上而下由国家发起和实现的。美国和英国却主要
❼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德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市场经济。
我国在建国初期摸索前进,直到邓小平副总理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虽然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中国人民把有悠久历史,封建思想坚固的中国大部分人民提高了生活水平。先富带动后富,逐渐使中国人民奔小康。
❽ 二战后德国对中国有什么经济的影响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科技,一战二战之后德国都被极度削弱,但德国有效的利用了科技革命的成果,一次次崛起。尤其是二战后,德国有效地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加上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这个中国用不上)。美国也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创立了“机器制造机器”的方法,迅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