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德国在二战时期还出售武器给国军
为什么德国在二战时期还出售武器给国军:
1、他与中国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
2、他与日本的协约国关系松散;
3、通过出售武器,他可以获得巨额收入有利于他扩充军队,在欧洲发动扩大战争;
4、是控制在日本能够容忍的限度之内的。
Ⅱ 为啥民国时 国军有很多德国装备听说有很多是援助给咱们的
什么报恩都是胡扯。不过国民政府确实得到了大批德国装备,不过大部分是军购不是援助,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德国援助。德国在晚清时期就经常拉拢中国,主要是因为最早英国的势力在中国较强,德国希望制衡英国。而到民国时期,蒋本来就喜欢德国的制度,多次派学生去德国学习。但随着二战爆发,德国和中国的关系就基本中断了。毕竟在国民政府内部,老蒋是坚定的亲美派。更何况德国和日本做了盟国。
Ⅲ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出售武器给中
德国出口武器是在二战之前,因为当时为了扩军备战,德国急需大量用于制造武器的钨,故中国通过向德国出口钨矿砂来换取德国的武器.抗战开始后不久德国就停止了向中国出口武器,撤回了德国军事顾问团.
Ⅳ 二战中 德国作为日本盟国为什么还给中国提供武器
中国四川当时有很多的钨,德国需要中国的钨来做坦克装甲和穿甲弹 中国需要德国的技术来建立国防基础。
抗战开始中日并未对对方宣战 一旦宣战则中国和日本不得对外国进行贸易 中国需要德国的武器 日本需要美国的钢铁 直到反法西斯阵营成立后中国才正式对日宣战。而且,虽说是同盟,但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嘛!(中央电视台看的,和很权威)
Ⅳ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卖武器给中国
德国之所以在日本侵华早期(注意!此时欧洲战事尚未开始!),向中国提供了一些军事援助,是因为在当时德国扩充军备的生产中,严重缺乏镍、锂等稀有金属资源。这些矿产在德国境内根本没有,只能进口,但在中国储量很大。中国又恰好迫切需要德国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指导。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分别用军事援助和矿石进行互换。这是纯粹的利益交换,后来德、日两国签订条约成为盟友,德国立即应日本的要求终止了对华军事援助。
Ⅵ 国军在二战时期怎么会有德式装备
二战之前国军傍大腿傍上了德国。德国派出专家,给中国提供装备,甚至想要把一部分军事工业搬到中国来。所以说德国的钢盔水壶就装备到了德式师。说句实话,德式师就是钢盔水壶,最多加上步枪罢了,轻重机枪和原版德式师还有很多差距,德国师的重武器德式师基本没有。到了后来,由于美苏装备进来了,德国的装备路线断了。德国装备要么损耗掉了,要么被运输大队长送掉了,后期也就没有了。
Ⅶ 二战德国为什么帮中国
德国在二战中帮助中国的原因:
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数量众多。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的中国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那绝对有潜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德国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一旦德国成功的将我们给拉拢过去,那么他们就可以提供一些强大的武器。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表面上浅层次的原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时中国的地理位置,北面挨着苏联,拿下还有英国殖民地,如果能将这个地方给拿下的话,那么在作战上就会有了更大的优势,可以对他的死对头苏联进行两面夹击的攻势。
(7)二战德国为什么给国军装备扩展阅读:
二战前的中德关系:
1911至1941年间,中华民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在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两国结成联盟,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现代化,这在中国抗日战争之前尤甚。
此时期的中华民国一直在民国军阀割据与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地生存着。1928年,中国国民党完成北伐,虽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过于同时期,日本对外扩张,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鹰派势力却在该国政坛抬头。
有鉴于此,中华民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方面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种关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间,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而结束,只持续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也到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的能力。
Ⅷ 为什么二战时的国民党军队有那么多德式装备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阿道夫·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发动四一二事变、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反共的立场非常合拍,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而且作为苏联的邻国,完全可以作为有效的牵制力量和共同反苏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因此来华德国军事顾问的级别与规模逐渐提高,原先带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质而逐渐转为公开的官方援助。
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不仅双方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而且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他是历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中最受蒋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员长委托人”的身份,代表蒋介石向国民党政府各部门首脑下达指令!)在协助中国整军建军方面,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Ⅸ 二战前欧美大国,都在欺负中国,德国却为何要帮中国强军
其实德国当时在帮助中国,并不是因为德国突然良心发现,因为德国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帮助中国的,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其中就有德国的份儿,只是因为后来德国的德皇被自己的国民赶下了皇位,当时的德国已经破旧不堪,德国还要给其他的国家巨额赔款,德国的军队数量是不能超过10万人的,这是《凡尔赛条约》上面的规定,所以德国军队原来百万的人就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可做了,而且还要安抚这些士兵有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再后来他们直接为中国还规划出了军队的重建计划,让中国参考德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方式来打造部队,所以当时中国也花了很多的钱,够买个德国的装备,成为了德国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军火需求方,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德国的一些经济危机,所以德国他为什么会帮助中国呢,是因为德国也需要中国。
Ⅹ 二战德国援助中国多少物资为什么
德国当局在抗战初期对华有有限的援助行为,但是二战期间则没有。
一、区分时间段:
“抗战”通常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双方开始的全面军事行动。
“二战”是指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开始的包括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在内的世界级军事行动。德国宣布停止军售应为1938年2月,军事顾问团是6月撤离。
二、德国援助中国原因:
在抗战初期,因为国民政府与德国签有军事物资购买和军事人员培训的协议,所以德国纳粹当局派遣了大量的技术和军事人员来华,辅导国军进行战术和技术的培训。这里主要是国民政府付了钱了,而希特勒也需要钱来助其完成装备德国武装力量的计划。
三、德国援助中国物资
1、 飞机:400架,其中短程轰炸机300架、战斗机100架
2、 坦𪢮克:小型坦𪢮克或中型坦𪢮克合计1100辆,带机𪢮枪的小型战车200辆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连同弹𪢮药:2700门
4、 反坦𪢮克炮(37mm、60mm)连同弹𪢮药:2400门(意大利供应37mm炮756门)
5、 反坦𪢮克枪连同弹𪢮药:2000支每支附弹200发
6、 侦察车:1000辆
7、 货车:4500辆
8、 战地电𪢮话:有声感应电𪢮话6000部,自冲电源电𪢮话600部
9、 战地电𪢮话用电线(七股绞线):200000公里
10、 水底电缆(古塔波胶):50公里
11、 粗铝:4000吨
12、 碾轧硬铝:500吨(德国提供)
13、 锡:1500吨(意大利提供)
14、 铅:7000吨(德国提供)
16、 镍:800吨
17、 钼:300吨(德国提供)
18、 钴:10吨(意大利提供)
19、 电解铜:3000吨(意大利提供)
20、 黄铜:5000吨(德国提供)
21、 镁合金:300吨
22、 锌:1500吨(意大利提供)
23、 复合金属:3000吨
24、 铜管和其他铜制品:300吨
25、 铁硅合金:7000吨
26、 铁铬合金:2000吨
27、 坦𪢮克用装甲板:10000吨
28、 硬合金和刀具:50万美元
29、 银钢:50吨
30、 高速钢:300吨
31、 工具钢:1500吨
32、 刻度钢:13000吨
33、 热轧钢:7000吨
34、 短钢条(铬-硅-锰):8000吨
35、 冷轧钢条:8000吨
37、 锡板:4000吨
——摘自帕多瓦大学Thomas Alberto Salvatore教授的
四、补充:
德国的资源有限.而其他的资源大国.美国俄罗斯等等都是德国的死对头.但德国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属.中国在这个时候,大量的出口这些金属给德国.所以德国和中国成为了贸易上的伙伴。
蒋最佩服的人是希特勒.所以外交上,也和德国搞好关系.当时中国和德国的关系非常好.德国还派遣军事顾问.向中国出口武器。在国民党内部,还成立了半法西斯组织。
但后来中国和德国的政治立场不同,所以导致了关系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