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制作防弹头盔的芳纶材料和凯夫拉材料有什么差别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谢谢
芳纶头盔与美国“凯芙拉”头盔的区别:
1、通用性不同
国产QGF02型芳纶头盔并不是简单的仿制,除应用材料基本相同外,其它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美国“凯芙拉”头盔。如国产QGF02型芳纶头盔在设计中按照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原理采用内空结构设计,确保了头盔的广泛适戴性和紧凑合理性,达到了“一盔通用”标准。
2、稳定性不同:
此外,为了提高头盔佩戴的稳定性,芳纶头盔一改美国“凯芙拉”头盔“两点式”固定法为“三点吊带式”连接固定法,并用羊皮作衬里,更加适应战术要求。比如壳体叠层工艺采用了一套组合式叠层样板,使用科学的搭接对缝无热合叠层工艺。
3、质量不同:
芳纶头盔与美军“凯芙拉”头盔所采用的单层样板,随机热合叠层工艺相比,不仅质量好,而且节省材料。芳纶头盔的抗弹能力、总防护面积、隔热性及防钝击能力与美军“凯芙拉”差不多,而侦视能力、环境适应性能则优于美国“凯芙拉”头盔,质量也比美国同类型的“凯芙拉”头盔轻。
(1)德国军工厂如何制作士兵头盔的扩展阅读:
军事头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步兵头盔:
亦称钢盔,主要用于防御弹头和弹片对头部的伤害。盔壳多采用特种钢制作,为提高防弹性能,有的还增加一层防弹尼龙或玻璃钢衬里。悬挂系统通常用皮革、塑料或纤维织品制成,固定在盔壳内。头盔重量一般为1~1.5千克。
2、飞行员头盔: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等佩戴的飞行员头盔,盔壳多用玻璃钢或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主要用于防止头部震伤或磕伤,并能防噪音。这种头盔能包住耳朵和两腮,装有耳机和送话器等,有的还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面罩,以保护眼睛和面部。
3、空降兵头盔:
用于防止开伞瞬间被操纵带或伞绳击伤和着陆时碰伤头部,着陆后的用途则和步兵头盔相同。这种头盔一般也是钢质的,常采用双盔带,佩戴牢固可靠,以免在跳伞过程中被气流冲脱。
4、坦克员头盔:
俗称坦克帽,坦克乘员头盔内则装有泡沫塑料或泡沫橡胶等防震衬垫,盔壳有的类似飞行员头盔,也有用皮革、纤维织品等缝制而成的,这种软体头盔,中国俗称坦克帽。
‘贰’ 二战德军装甲兵为何没有装备防撞坦克帽呢
在有关二战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苏美等国的装甲兵佩戴坦克防撞帽,因为坦克内部空间狭小,在战斗和行军当中免不了颠簸。佩戴坦克帽的目的就是防止撞伤内部人员的头部。但是有的朋友会问,二战德军军工那么发达,为什么少见德国坦克兵佩戴像苏美等国家的坦克防护帽?其实德军不是没有装备,而是士兵们很少佩戴出境。所以造成了德军没有装备防撞帽的错觉。
贝雷帽式样的黑色盔布是由一块毛料制成,分为几种尺寸,以配合同样分为好几个尺寸的头盔。盔布底部装有松紧带以箍在头盔上,顶部还有一个小绒球,与盔布是一体的。黑色盔布的正面有帽徽。早期的帽徽只是一个机织的白色橡叶环加一个金属冲压圆形三色徽,也有人用大檐帽上的全金属帽徽,不过都没有另加国家鹰徽。
德军在1935年10月30日颁布的命令为黑色装甲兵贝雷帽确定了帽微佩带标准,命令规定帽微由一个橡叶环和一个圆形三色徽组成一体,再在其上增加一个国家鹰徽,它们全都是用白、红、黑色棉线机织而成,而军官可以使用银色铝线刺绣的版本。后来帽徽上的白色部分都改成了使用银灰色线。
‘叁’ 二战德军头盔
1因为帅
2这个造型最大程度抵御碎片袭击头部以及颈部
3防止倒地时受伤
4防雨,美军,日军的水会顺着钢盔流到领子里,德军的不会
综上所述,二战时美军的钢盔是圆的,现在也发展成类似德式的钢盔了
‘肆’ 英军、德军、法军的现役钢盔
法 军现役头盔是SPECTRA头盔,也称CGF Gallet作战头盔,由美 国缅因安 全设备公司的子公司Gallet生产。该公司还生产着名的F1消防员头盔。该型头盔重约1.42公斤,可防护680米/秒飞行的1.1g重弹片。外形设计主要参考美 国的PASGT头盔(美 军从1975年开始装备的新式头盔,不过现在仅装备空军部 队,陆 军和陆战队已换装MICH2000和“轻型头盔",是一种很典型的现代头盔)。SPECTRA头盔使用的材料是一种叫做spectra纤维的高分子聚乙烯材料,类似凯弗拉和特氟龙材料,也是一种重量很轻的高分子防弹材料。 德 军使用的是Gefechtshelm Schuberth B826,也是一种仿制的PASGT头盔,属于凯弗拉头盔。 英 军装备的是Mk.6头盔,也是凯弗拉材料,外形比较有特色,护耳比较平。 现代头盔已经基本没有钢制的了,如上面说的PASGT头盔,早在70年代就取代了钢制的M1头盔,新材料的防弹性能远比钢材要好,而且重量轻得多。 ++++++++++++++++++++++++++++++++ 佩戴SPECTRA头盔的法军士兵‘伍’ 头盔上的迷彩图案是如何制作上去的
1、首先,把要处理的头盔轻轻的放入事先调好的色池中,如下图所示。
‘陆’ 请问一战时德军的帽子上为什么顶个尖尖
您好,有尖的帽子,是步兵,圆球的是炮兵
以下摘自网络:
一战德军头盔介绍及其精选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德国士兵佩带的是皮革制成并带金属装饰的尖顶头盔,这种头盔最初是在1842年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设计,又叫做“尖顶帽”(Pickelhaube)。头盔设计上的缺点几乎是立即就浮现出来,但是威廉国王还是给他的创作加上了许多毫无用处的附件。那时的头盔比一战时使用的还要夸张得多,金光闪闪,十分华丽。1856年,国王被诊断患有精神病,国家的一切事物都由他的弟弟威廉代理。1861年威廉国王去世,他的弟弟顺利成章地成为新的国王,封号为威廉一世国王。相对19世纪当时的标准而言,M1842型头盔都是非常可笑的,在军队中非常不受欢迎,其高高的顶部被士兵们嬉笑可以把他们的所有杂务都放进去。1856年开始将这种头盔高度降低并一直进行其他的简化改进至1895年,之后就保持了改进后的外观一直使用到1914年。
1871年1月8日,德意志帝国在普法战争结束后成立,威廉一世国王变成威廉一世皇帝。德国陆军在1914年之前都几乎没有建立什么军事装备的标准,但是陆军尖顶头盔却是个例外。头盔有三个主要的皮革部分:一个基本帽壳,一个前帽舌,以及一个后帽兜三个部分用线缝合。帽壳是把一块皮革用蒸汽在一个大摸具上压制成形。成形后先使用数道黑漆上色,最后是用一层亮光漆使其发亮。头盔前部覆盖着的是一大张镀金的黄铜钢盔板,我们姑且把他称做尖顶盔的“盔徽”,上面的图案有的是狮子有的是鹰,也象征着来自不同德国地区的部队。近卫团、训练营单位和巴伐利亚先遣兵是用镀银的盔徽,每一个德意志帝国内的王国、公国、伯爵管辖区和自由城市都有不同的盔徽式样。
尖顶头盔在战斗中对佩带者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装饰性远远强于实用性。这种头盔的侧面是一个倒V字型,能祈祷保护下巴皮带的作用。同样与战前的式样比起来他的外形也变得更浑圆了些。整个盔体使用了皮革、黄铜、银和灰金属做成不同配件装饰而成。
大多数的盔体使用的材料是皮革,但也有些用的是金属。比如胸甲骑兵(Cuirassier)头盔就是金属制品。一战后期由于皮革短缺德军还是采用了毛毡制的步兵战时代用头盔,这种头盔除了是用毛毡制成之外,保留了以往皮革制头盔山的一切装饰物,但是很快就被新型的M16钢盔所替代。尖顶头盔通常还回另外有一个布制的盔罩,所以在平时不戴的时候和作战时保护头盔不被磨损。
‘柒’ 普鲁士军盔的不同时期的样式
184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为他的步兵设计了这种尖顶钢盔,高度夸张得达到38CM,钢钉基座为十字形,前帽舌为直角形,步兵盔的顶部是一个高钢钉,而炮兵的是一个代表炮弹的圆球。
顶钉的脖子部位有2个通风孔,还有一圈黄铜圆圈装饰。所有等级的士兵和军官头盔上都有一根黄铜下巴带。前部的鹰标盔徽是用两颗螺钉固定。在头亏右侧固定下巴带的位置有一片皮制的代表普鲁士王国的国旗的黑、白、黑色圆环。头盔后边是一条黄铜脊骨从顶钉底座一直延伸到后猫兜底边,它为头盔增加了一些固定性。
头盔的所有金属配件都是哟内黄金色黄铜或者带银色的镍制成。作为规则之一,士兵制服上的纽扣的颜色决定了他们头盔上金属件的颜色是哟内金色还是银色,必须保持一致。 1860年尖顶头盔又再一次缩小了尺寸,前部鹰标盔徽的尺寸也被改小。M1856/57型也再一次根据新的标准进行了改造。盔徽还是继续使用细纹螺钉加螺母的固定方式但是在新的制造头盔盔徽图案上加了一条细带,上面写着“上帝保佑国王与祖国”。老的头盔盔徽上由于没有这条标语,所以
又都按照新的标准另外制作了这条细带加到原来的盔徽上去。 由于一战开始后的1914年末德国的海运线遭到英国海军的封锁,来自南美国家阿根廷的皮革供应随之变得异常的短缺。用毡、锡、钢铁和纤维制造的替代型头盔应运而生。其实早在一战开始之前就有少量用锡制成的头盔供私人购买。在一战中遭到封锁之后,锡等代用材料制成的头盔又开始大批量制造。M1915型
是尖顶头盔生产的最后一种型号,主要特征是装上了能够将顶钉扭下来的接片,并且以往光彩耀眼的金属部件都换成了不太反光的灰金属制造。能拆卸的新型顶钉是根据前线的意见而改进的,设计初衷是让前线士兵在进入战壕前将它拆下,这样在战壕内的各种动作就不会受到头盔顶钉的影响而变得更加敏捷,同时也减小士兵的轮廓特征而更隐蔽。灰金属件通常使用的是锌,它不象黄铜那样反光强烈,同时也是因为英国海军的封锁德国要把供应短缺的黄铜优先用于数量巨大的炮弹壳制造上。
‘捌’ 二战时间是不是德军的钢盔防弹性好
这可有得说!首先,现代军用头盔是英国佬发明的,在战场上士兵头部暴露危险最大,战壕和胸墙甚至碉堡都保护不了头部,除非士兵都做缩头乌龟!所有头盔好坏意义重大!相比较而言,德国头盔覆盖面更大,保护面积有较大。现在米国佬的头盔样式也是与当年德国头盔相似。这足以说明人心所向!另外,德国工业水平也比英国高,头盔质量也好很的多!象德国克努勃,莱茵金属公司的钢铁产品和武器那是一流。连米国的M1,日本的90式都要买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坦克炮技术。可见德国佬在军工上的非凡实力!
‘玖’ 为啥二战德国坦克兵不戴头盔呢
德国人当然不傻。工业技术也足够,生产个坦克头盔还不是事。你注意观察下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期间的德军装甲部队,在那些早期的一号、二号坦克炮塔里冒出来的德国兵,都戴着一定硕大的黑色贝雷帽,好好回忆有木有?那就是有橡胶内衬的的坦克头盔,正是因为里面塞了东西鼓囊囊的,所以这型坦克头盔看起来真心丑陋,也难怪德国兵不爱戴。
(美军坦克头盔)
到了二战后期,随着兵员的增加和物资大量消耗,德军装甲兵也有部分换装“M1942野战帽”和1943年以后生产的“标准野战帽”(M1943等),显着特点就是带檐了,上面还有俩纽扣,按德国军制,军帽是两年才发一次的,所以战争末期装甲兵的帽子多少有点乱。
‘拾’ 二战德国迷彩头盔罩什么时候出现的何时大规模使用的
二战时期,德军头盔的“迷彩盔布”最早应该是从M35头盔(配套)开始的。
M35头盔是从1935年开始生产的,而与之配套的钢盔盔布,起初是专用于武装党卫队。直到二战的中、后期,国防军才少量发放给了前线部队。
德国武装党卫队的伪装盔布种类繁多,其是将盔布整体罩在钢盔上,再用三个侧面的铁夹固定。在他们使用的迷彩图案中,最常用的有棕榈柃迷彩、橡树叶迷彩、梧桐叶迷彩和模糊形薄荷迷彩等。相比较来说,国防军的迷彩盔布样式则比较单一,多是用五块迷彩布料缝制而成的,称为“碎片”迷彩和“沼泽”迷彩,它是将边缘带松紧带的盔布整体套在钢盔上使用的。
至于其它类型的头盔,配之以盔罩的时间则前后不一。有的甚至是德军部队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因此也就谈不上“标准”了。例如下图,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德军士兵就地取材,制作的头盔布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