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列夫托尔斯泰传>>简介!快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的心魂,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是一个为许多人所爱戴的真诚的朋友。他的作品与他的生命紧紧联在一起,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着紧张的探索。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国图拉省的贵族庄园雅斯纳雅•波良纳。他的母亲去世时,托尔斯泰还不足两岁。九岁时,他的父亲又离开人世。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托尔斯泰的两位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些卑微的心灵帮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影响巨大。
1844年,托尔斯泰进入喀山大学读书(傅雷译为“卡赞”)。这期间他的头脑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他不断地试验各种人生观念和学说,矛盾对立的理论让他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各种幻想不时占据他的头脑。在年轻混乱的心底,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绝对的真诚。他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为,他后来还将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记录拿给妻子看。由于不满于学校的教育,他自动退学回家进行农庄改革,这些内容在他的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里都有反映,小说中的涅赫留多夫是他自己的艺术写照。 1851年,托尔斯泰去高加索,随同当了军官的哥哥尼古拉服兵役。高加索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他的艺术天才,他的自传体作品《童年》(1852)、《少年》(1854)等都是这时期的产物。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1854年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在炮兵连服役。他勇敢尽职,常处于危险之境。在隆隆的炮声中,在生与死的激烈交锋中,他写作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对战争的残酷、俄罗斯士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战争中表露出来的人们的复杂心理都作了真实的描绘。
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周旋于文人之间,托尔斯泰对他们非常憎恶、轻蔑,发现他们都是卑劣虚伪的。1857年他去国外旅行,所见所闻让他对资产阶级的文明、博爱、民主十分失望。他在瑞士小城卢塞恩看到英国富翁不愿对一个流浪的歌手施舍,明白资产阶级的“文明”不过是华美的谎言,他愤怒地写了短篇名作《卢塞恩》。
回到俄国,托尔斯泰重新开始他的农事改革,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觉悟,促进社会进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让他震惊,他又一次思考死亡问题。
1862年,托尔斯泰与索菲娅•别尔斯结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尔斯泰迅速进入创作的高产期。在爱情的荫庇下,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1863-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等代表性作品的创作。《战争与和平》被誉为是可以与荷马史诗比肩的作品,它的光荣和伟大在于托尔斯泰使俄国19世纪初的历史重新复活了,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描写和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安娜•卡列尼娜》在技巧上更加成熟,丰富的艺术经验支配着作品的思想,人类的欲望在这里暴露无疑。小说的主要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描写外,还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恼正是托尔斯泰的苦恼。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在宗教狂乱之后,他发现民众的简单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紧张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惨痛的社会现实。1882年他参加人口调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他哭喊着,挥动拳头说:“人们不能这样地生活!”他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根绝一切享乐,自己去锯木、煮汤、缝靴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妇之间经常为此争吵。全欧洲的艺术家都希望他回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托尔斯泰是在毁灭自己的艺术天才。但是,托尔斯泰不但没有毁灭艺术,反而把艺术中一向静止的力量激动起来,他的宗教信仰不但没有灭绝他的艺术天才,反而把它革新了。在《我们应当做什么?》(1884-1886)里,他说:“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他后期的重要作品有《伊万•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莱采奏鸣曲》(1889)和《复活》(1899)等。《复活》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龄的托尔斯泰以伟人的姿态注视着他的过去、他的世界,《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最真实的诗。
1900-1910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会问题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他的思想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B. 你认为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风景最美丽的国家是哪里 请具体说明理由(单纯就风景而言 不包括个人情感 )
我觉得国家来说范围太大了
我比较喜欢的城市嘛...
当然是爱丁堡啊
一个当地的天才作家称赞道:“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称为王国首屈一指的地方;没有比这里更高贵迷人的景色”市中心分为两部分:旧城,由世界着名的城堡占据,周围环绕的优美的鹅卵石甬道把苏格兰的过去和现在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城是幽雅杰出的乔治亚设计风格。城市景观中包含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历史建筑,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漫步城市中心,众多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令人目不暇接。城市中每年都举办着名的大型文化庆典活动爱丁堡节;每到新年,街道中挤满了参加传统苏格兰节日庆典的人群。城市的其它地方也很值得游览,例如热闹的码头,勒斯,大不列颠皇家游艇的停泊地,古代皇宫,和新的苏格兰国会大厦。
爱丁堡是苏格兰文化的展示中心,其完备的设施,国际化的氛围及浓烈的地方特色一直名列英国最佳居住区前列。她的自然景观,石砌房屋以及连绵的群山令人目眩。仙境城堡位于死火山之颠,比邻823英尺的亚瑟之座山。从那里放眼望去,山水交融的美景让人窒息。毫无疑问,整个城市正在遭受着日益增长的旅游热潮的袭击。原有的43万人口在旅游旺季急速膨胀,据初步估计,欧洲最大规模的艺术展举办期间,到访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上百万的参观者慕名而来。
爱丁堡素以两个方面着称。岩石城堡是这个古都的象征。在那里贵族与平民在四壁森严的古堡中世世代代地朝夕相处。另一方面,爱丁堡曾一度被戏称为“AULD REEKIE”。因为它整个城市烟雾缭绕臭气熏天,疾病肆虐。当时满街流淌的都是从房屋窗户滴落的污水,以及当地居民散发出的那股难闻的臭气。如今,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及小巷依旧保持着平民区以往的风貌。新城的建立始于十八世纪末,当时颁布了一份关于开发北部岩石城堡土地的计划书,之后新城才得以初步形成。爱丁堡的富庶大多应归功于其辽阔的土地和当地那些杰出的建筑师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他们辛勤耕耘的结果如今依然丰采照人,堪称佐治亚城的典范。
与世界大型连锁百货商店相比,爱丁堡是温和而陌生的。从ROYAL MILE 和维多利亚大道的商贩那里,你将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FENTON BARNS 和FREEPORT 这样的购物区,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里有无可比拟的上乘苏格兰特产:威士忌酒,羊毛制品,食品和古董。另外还有的礼品地图,印刷品,化石,风筝和蜡烛等。
我还很喜欢罗马哦
欧洲-意大利-罗马简介
意大利城市罗马具有无与伦比的理由被称为世界名城。它出现于公元前700多年,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一样,已有2500余年历史。如此古老而又繁荣至今的都邑,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在古代,它先是罗马共和国的首都,历时近500年,接着又戴上了罗马帝国的首都荣冠达503年;在中世纪,它作为教皇国首都长达11个世纪(公元756年~1870年);紧接着它又成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王国首都。它更是古代最大的教会,谁能想到,早在1900多年前的帝国时代,罗马城就住有100多万人!这里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人们生活相当富足,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罗马还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遗址上,矗立着帝国元老院、凯旋门、纪功柱、万神殿和大竞技场等世界闻名的古迹;这里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精美建筑和艺术精品。此外,市政厅前台阶旁自古以来就安放在那里的兽笼,罗马城徽上的母狼形象,以及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等,都是一些神奇的谜。
一切一切的建筑艺术..文化遗产..都让人神往啊
C. 卢塞恩的城市介绍
瑞士中部的卢塞恩(琉森)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美丽城市。早在罗马时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琉森”,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1178年正式建市。
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卢塞恩市中心本身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散布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卡佩尔桥和八角水塔是琉森的地标,也是最经常出现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筑物。狮子纪念碑诉述了瑞士的一段历史,是瑞士人忠贞坚毅的象征。到卢塞恩,畅游四森林州湖,最为赏心悦,不同的游船线路还可以通往湖畔的各个度假小镇和阿尔卑斯的着名山峰。
瑞士中部的卢塞恩(琉森)(Luzern)是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胜地之一。8世纪建城,1332年卢塞恩(琉森)与环湖的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结成联盟,成为瑞士联邦最早的四个州,随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联邦的行政中心。四个州围绕的湖也因此定名为“四州森林湖”。现今虽挤不进三强的城市排位,却是到瑞士时不可错失的地方。卢塞恩(琉森)的古城区小巧玲珑,主要景点都可步行到达。历史悠久的卢塞恩(琉森),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四森林州湖水,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卢塞恩湖”,流入罗伊斯河,将市镇隔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湖光水色映照城中美景,悠游其间,亦真亦幻。
卢塞恩(琉森)具有21世纪的现代化,更具有中世纪所特有的美、和谐及生命力。这里街头随处可见的时代和风格的壁画,市内古老狭窄的街道和广场,到处是令人驻足的商店。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悠闲气氛,在冬日的琉森狂欢节,夏日的琉森和琉森音乐节期间,全城则充满欢乐奔放气氛。
城市标志
卢塞恩(琉森)市内不乏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物及喷水池。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人字形的小屋都涂上鲜艳的色彩,此等景色实在令人神往。古城内有数个主要广场:五谷广场、鹿儿广场、美酒市场及谷物市场。在古城内的大多数地方都能够眺望到琉森的门户—— 皮拉图斯山,以皮拉图斯山为背景的卡佩尔木桥和八角水塔卢塞恩的地标。交通博物馆距市中心数分钟车程,是欧洲最大的交通类博物馆,更设有瑞士唯一的天象馆。卢塞恩(琉森)的特产是瑞士钟表,高级珠宝,巧克力,军刀,手工精制的花边及刺绣品。新城的购物区在以火车站为起点的皮拉图斯大街沿线,旧城的购物区由临湖的瑞士庭园(Schweizerhofquai),天鹅广场(Schwanenplatz),礼拜堂广场(Kapellplatz)开始向古城内发散开去。天鹅广场及周边表行、珠宝店、手表品牌店林立,与巴黎旺多姆广场并列为欧洲两大手表珠宝购物中心。
着名景点
琉森市旧城区有三个着名的旅游点。首先是廊桥水塔(卡佩尔木桥和八角水塔),第二个景点是狮子纪念碑,第三个景点是奇妙的穆赛格城墙。旧城内Weggisgasse小巷里的Stadtkeller餐厅在4-10月的每晚有民俗歌舞表演,供应当地啤酒和瑞士特色菜。琉森湖有号称瑞士最多的游湖线路和最大的内陆湖船队,包括5条古董蒸汽游船。坐游船从琉森出发,可以轻易达到瑞吉山,亦是热门的滑雪及观光胜地;也可以到达拥有世界上最陡斜的齿轨式登山列车的皮拉图斯山,此峰亦是琉森的门户。 山水画卷
说起瑞士,翩翩的联想便是一幅明媚秀丽的山水画卷:湍急见底的溪流,湛蓝如镜的湖面,挺拔幽深的杉林,雄伟峻峭的雪峰……在这片沁人心肺的大自然中,点缀着一个个玲珑别致的城郭。上天造就的自然美与人工修饰的建筑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世间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处如此美的地方了,这里便渐渐形成了令人心荡神驰的旅游胜地。从西南方的日内瓦到东北方的圣·加仑;从西北方的巴塞尔到东南方的卢加诺,哪个城池不像仙女撒下的明珠?然而,这些明珠的中央有一颗竟是那么不凡:它不仅闪烁着今日辉煌,而且透射出昔日的光彩!这就是美丽的古城——卢塞恩(琉森)。
它坐落在这山国的的中央,早在罗马时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卢塞恩(琉森),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1178年卢塞恩(琉森)建城,1386年,卢塞恩(琉森)及其周围地区组成了瑞士的一个州。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在这个靠旅游业变得越来越富有的国度里,卢塞恩(琉森)的地位也显得日臻重要。漫游卢塞恩(琉森),定会让你找到许多非同一般的感觉。
旅游业
到18世纪末,卢塞恩(琉森)仍然是一个中世纪小镇,但是自1830年旅游业的兴起,卢塞恩(琉森)变化了,发展了。随着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度假潮流的兴起,19世纪初,在河边和湖畔的垃圾填埋场上建起了优雅的步行区,如耶酥会码头(Jesuitenquai),«Unter der Egg»和瑞士宫廷码头(Schweizerhofquai)。随后,又在国家码头(Nationalquai)修建了娱乐馆Casino。 与此同时,宫廷桥(Hof Bridge)和有40个了望塔和入口的一整段防卫城墙被拆除,打开了完全封闭的老城区。1875年后有垒起了穆塞格山岗(Musegg hill)。19世纪中叶,在城区57公顷的土地上居住着10000名居民。到1890年,城区扩大了3倍,人口扩大到20000人。此后不久,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城市内已有40000名居民。
1900年前,建造了一些大型奢华的酒店,还建了不少供游客使用的旅店。现在临湖的五星酒店Hotel Schweizerhof Luzern, Palace Hotel Luzern, Grand National Hotel Luzern都建于那个年代。1836年是琉森湖上蒸汽船时代的开始,1859年后,火车通到了卢塞恩(琉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卢塞恩(琉森)的Tribschen 甚至有一个瑞士航空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让卢塞恩(琉森)的旅游业倒退了好几年。然而,Armin Meili 设计的艺术和会议中心仍然在1933年开幕了,并在1938年举办了首届国际音乐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卢塞恩(琉森)又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战争结束后,经过好几年才得以恢复。 美国军人到卢塞恩(琉森)来度假,帮助了当地旅游业的复苏。50年代和60年代,住宿天数从700000持续增长到850000。70年代,住宿天数达到了1000000。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住宿天数又多次突破这个记录。2000年琉森旅游业的产值是715000000瑞士法郎。旅游从业人员达到9400人。旅游业的产值占琉森市国内生产总值的8.7%。 在琉森坐火车,1小时后就可到达风景如画的山中小镇——英格堡。相传,本笃会的修士循着天使的声音进入这片山谷,建起修道院,小镇因而得名Engelberg(天使之乡)。小镇内有30多个天使像。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格堡就已经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夏季疗养地。小镇内最恢宏的建筑就是英格堡本笃会修道院,曾经统治这片山谷,直接上通罗马教皇的修道院终究归于平静。游客们到修道院花园里品尝修士们发明的英格堡奶酪。
瑞士中部的最高峰——铁力士山(Mt. Titlis)就坐落在这里。虽然铁力士山海拔10000英尺,只需乘坐三段缆车,45分钟就能到达山顶。铁力士山高空缆车的设计十分独特,最后一段是能够360°旋转的缆车,视野相当开阔,是世界首创的。铁力士山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山上有万年冰川。到达山顶缆车站后,游客可以进入冰洞触摸原始冰层;可以乘坐“冰川飞渡”吊椅,飞跃冰川裂缝;可以冰川漫步;还可以到冰川乐园嬉雪,8种免费的雪上玩具让人过足瘾。山顶设有多家餐厅,冰淇淋站,纪念品商店,民族服饰和古典服饰照相馆以及欧洲惟一一家设在山顶的专业名表店Swiss Lion。特别要试一试铁力士山顶的全景观餐厅,在白雪皑皑的群山环抱中用餐是绝对不能错过的。2013年初,为纪念铁力士山缆车公司建成100周年,在山顶3040米处建成开放了百米长的欧洲最高的悬索桥 - 铁力士凌霄岩道。就像铁力士山的宣传语“冰雪之旅,四季乐趣”说的那样,一年四季铁力士雪山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迄今已超过300万人次。
英格堡-铁力士山冬季雪场位列瑞士10大滑雪场之一,滑雪季通常在每年的11月底到次年的4月。在滑雪季,还会在半山的特吕布湖区用雪堆砌起爱斯基摩人式样的圆顶雪屋酒店Igloo。
皮拉图斯山
在琉森的卡佩尔廊桥边一抬头就能看见流传着龙的传说的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Mt. Pilatus)。皮拉图斯山是琉森的门户和地标,琉森有皮拉图斯大街和皮拉图斯电台,可见其重要性。皮拉图斯山以拥有世界最陡的登山列车和“皮拉图斯山金色环游”项目而成为世界级的景点。
游览的最佳路线是从琉森出发,走水路,舟行琉森湖上,迎着微风陶醉在两岸风光;1.5小时后,弃舟登岸,搭乘缓慢地在世界上最陡峭(48°)的山壁齿轮铁道爬升的齿轮列车到达山顶,沿途能欣赏到高山植被的变化,雄奇的山体和偶尔从眼前掠过的羚羊。山顶有龙道、餐厅、酒店、纪念品商店、观景台和名为“龙之论坛”的设备完善的会议大厅。欣赏完阿尔卑斯山的73个山峰和无数的湖泊后,下山可以选择缆车,有大小两段索道,琉森古城就逐渐地靠近。在缆车中间站,设有瑞士最长的夏季旱地雪橇道和绳索攀爬乐园。下山后可以步行或坐公交车回琉森老城。
瑞吉山
阿尔卑斯山的最前沿,Mt. Rigi被称为“山峦皇后”,是瑞士中部最有名的了望台。自古以来,它就是一个很有名的观赏日出和日落的地方。在山顶的了望台上可以欣赏到阿尔卑斯山脉的全景观和延伸到德国的黑森林和法国的平原。19世纪前期,韦伯、门德尔松、维克多·雨果等文化名人就到访过这里。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亲临瑞吉山。1871年这里修建了登山铁道,也是欧洲的第一条登山铁道,至今仍保留有蒸汽机车。现在,游客可以从菲茨瑙或者高尔道坐登山列车,或在韦吉斯乘一段缆车,再转登山列车上山一览胜景。瑞士山脚下的菲茨瑙和韦吉斯小镇是琉森湖区着名的SPA疗养胜地。从琉森码头坐船不到一小时就能到达在菲茨瑙的登山列车车站。瑞吉山山势幽雅舒缓,山上有100多公里的步行道。各种宾馆、饭店和度假公寓众多。美丽的景观和浓郁的瑞士风情,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游人和商务客人在此举办会议和培训。
联合国生态保护圈Entlebuch Biosphere
在瑞士几乎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和琉森这片“荒野西部”的自然宝藏匹敌的地方。400平方公里的面积是一片神秘和色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平和、灵感和兴奋。未受破坏的高沼地,崎岖的喀斯特原野和宁静如画的山坡是瑞士第一个生态保护区的典型风貌。Entlebuch Biosphereh还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好地方,如山地自行车、健步、高尔夫球等等。参观位于Flühli的Schwandalpweiher的Kneipp疗法中心是一此令人有焕然一新感觉的体验。
卡贝尔桥
卡佩尔的德语意思为“小教堂”。因桥头不远有圣彼得教堂,因而得名“教堂桥”(卡佩尔桥)。桥两侧的栏板上常年装饰以红色鲜花,看似一座花廊,又称作花桥。
卡贝尔桥是琉森的重要标志,始建于1333年,是卢塞恩(琉森)的水上城墙。此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桥长约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桥,有两个小的转弯。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开始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卢塞恩的历史风貌和琉森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塔建于1300年前后,木桥是依附于水塔而建。水塔作为了望哨所,是城市防卫设施的一部分。另外,还曾是战时保存战利品及财物的仓库,有一段时间也用作监狱及行刑室。现在的水塔是琉森军械协会的会馆和古军械展示厅。水塔与花桥一个伫立,一个横卧,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花桥(水塔廊桥)美景。不幸的是,卡佩尔桥的大半在1993年8月17日为一场火灾所毁,水塔未未受损失。现存的卡卡尔桥是火灾后修复的。
斯普罗伊尔桥(谷糠桥)
位于卡贝尔桥的西侧,是另一座木制廊桥。始建于1408年,长度只有80米,和卡贝尔桥一样,也不是一座直桥,不过只有一个小的转弯,桥的中部有一个小礼拜堂。廊桥顶部也有67幅木板彩画“死亡之舞”,由卡斯帕·梅格林格1626年绘制,描述了当年欧洲的黑死病流行的景象,无论贵贱贫富在死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因为磨坊主常在这里把谷糠倒入河中而得名。
濒死的琉森狮子(狮子纪念碑)
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当年,瑞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军。由于着名的忠勇,教廷的这支瑞士近卫军一直服务到现在。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卢塞恩,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
卢塞恩(琉森)的主要教堂
耶稣教堂
耶稣会教堂(Jesuitenkirche),是瑞士第一座大型的巴洛克式教堂,内部装饰华丽。1666年由Christoph Vogler神父为耶稣会(天主教修会之一)建造。穹顶的装饰,为18世纪中叶改建完成的。 有两座美丽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位于琉森湖的北面,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公元735年开始建造,是罗马式建筑,到14世纪改建为哥特式,17世纪的一场大火中受到了严重破坏,随后又改建为文艺复兴式。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礼拜席上有生动细腻的雕刻图案。教堂的管风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风琴管,至今仍在琉森的夏季音乐节上使用。
圣方济各会教堂(Franciscan Church),建于13世纪后半期,为哥特式建筑。和瑞士其它的建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中间时期的教堂相比,这里有最华丽的讲道坛。
瓦格纳博物馆
德国伟大音乐家里Richard Wagner1866年至1872年间,在琉森居住,这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住所为琉森郊外Tribschen的临湖别墅,现为博物馆。瓦格纳在这里完成了《纽伦堡的诗人》和《众神的黄昏》等名作,并与李斯特的女儿科西玛结婚,瓦格纳唯一的儿子也出生在这里。 博物馆内收藏瓦格纳在琉森居住时期的私人物品和音乐手稿,瓦格纳与朋友们的信件,包括尼采、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等名人,瓦格纳的卧室,瓦格纳在瑞士游历的绘画展。还收藏有许多产自欧洲、非洲、亚洲的古代乐器珍品,多数为博物馆后来收集的,与瓦格纳并无关系。小别墅位于湖畔的别墅区,有开阔的草地,景色非常美。
Rosengart Collection Musuem
Rosengart家族收藏的经典现代主义画家,如毕加索和Paul Klee座位为特色,并且还收藏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着名的艺术家,如Monet,Cezanne,Vuillard,Bonnard,Matisse,Braque,Leger,Miro,Chagal,Kandinsky等的作品。同为Rosengart家族所有的,原位于旧城市政厅边17世纪大宅中的毕加索博物馆的藏品,也已经移至此处。这部分藏品主要是Rosengart的好友,毕加索生前最后20年的作品和手稿,其中多为毕加索遗赠。还有David Douglas Duncan拍摄的200余幅摄影作品,为毕加索创作时的工作照和日常生活照,与Rosengart家族一起度假时的照片。
开放时间:4-10月 / 10:00-18:00;11-3月 / 11:00-17:00
穆塞格城墙
城墙建于1386年,与原来罗伊斯河及四森林州湖上的木结构廊墙一起,包围整个旧城,组成陆地和水上的城墙。现在水上城墙留下卡佩尔桥和谷糠桥,陆上城墙现在只剩基本保存完好的900多米的一段。城墙上面有9座塔楼,3座塔楼对公众开放,人们可由此登上城墙,俯瞰整个旧城。在Zyt 塔楼上,有最古老的城市钟,由Hans Luter在1535年建造,在每个整点小时,这个钟比所有其他的城市钟提前一分钟敲响。 旧城区
有中世纪的建筑和街巷。旧市政大楼 建于1602年到1606年间,为意大利式的建筑物,风格古典庄严。旧城区广场众多。卡佩尔广场,边上有圣彼得教堂,广场中央有哥特式喷泉,是着名的琉森狂欢节的开幕仪式场地。谷物市场 ,邻近旧市政大楼。葡萄酒市场,四周房屋绘有壁画,可在广场上欣赏广场中央有哥特式喷泉。鹿儿广场同样为绘有壁画的房屋包围。还有米伦广场,这里有许多古建筑。 这里街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特色面具,古老狭窄的街道和广场,到处是令人驻足的商店、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物及喷水池。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人字形的小屋,墙上是五颜六色的花草彩绘,清新而美丽。沿河及湖边漫步,一路都可见到一座斜跨在河面上的木制廊桥--卡贝尔廊桥。
瑞士交通博物馆
是全欧洲最大的展品最丰富的交通博物馆,有7千多件文物和15万份重要历史文献,这里有3000多年前的独木舟、中世纪的马车,19世纪的蒸气机车和登山火车、20世纪的老式汽车和飞机,还有未来的宇宙飞船,多达3000多见实物展示品。展览系统地介绍了公路,轨道和水上交通的发展,以及太空交通的内容。展览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有模拟的战斗机、列车驾驶、汽车撞击试验、划船比赛、汽车展示台等等有趣的活动。馆内还有专为儿童设置的活动区,通过游戏了解驾驶交通规则,公路铁路的修建等项目。《瑞士大地图》可能就是谷歌地图的雏形。
馆内还设有的IMAX影院、天文馆和Hans Erni美术馆。
开放时间:3-10月/10:00-18:00;11-3月/10:00-17:00
冰川公园
这里有第四纪冰川留下的地貌遗迹,1872年工人们挖掘地时发现。由冰川侵蚀的地层、岩石、石洞、石穴,展现了古时的瑞士地貌。公园里还有一个冰川博物馆,有实物、模型及图画等,让人们了解冰川。园内有花园和了望塔,瑞士屋,百万年奇观展和爱尔汗布拉镜子迷宫。
开放时间:4-10月/9:00-18:00;11-3月/10:00 - 17:00
KKL卢塞恩(琉森)文化和艺术中心
这座美轮美奂的现代建筑物依琉森湖而建,功能更是完备之极,能够满足演出、会议、展览和庆典等各种活动的要求。这座建筑是由法国杰出的建筑设计师JeanNouvel设计的,巧妙地把湖水引入了大厅。其中的大型组合式音乐厅是RusselJohnson设计的,有着多达1840张舒适的座位,音响效果极佳,得到了世界首屈一指的指挥家、音乐家和管弦乐队的高度赞赏。每年的琉森音乐节(Lucerne Festival)都在此举行。
游客咨询中心:位于琉森火车站内,正门位于Zentralstrasse大街上。周一 ——周五:8:30 - 19:00;周六:9:00-19:00;周日:9:00-17:00。提供各种旅游咨询,旅游产品和琉森旅游酒店预订服务。
一般商店营业时间:周一到周三9:00-18:30;周四和周五9:00-21:00;周六9:00-16:00;周日休息
集市:
- 每周市场蔬果和鲜花市场:周二和周六上午,卡佩尔桥边
- 跳蚤市场:5月至10月的周六,Untere Burgerstrasse和Reusssteg街道
- 每月农产品市场:3月至12月间每月的第一个周三,Bahnhofstrasse大街
- 手工艺品市场:4月至11月间每月的第一个周六,Weinmarkt广场和12月的Hirschenplatz广场
特色购物:天鹅广场手表珠宝商业区正对这琉森湖,与法国巴黎旺多姆广场并列为欧洲两大手表珠宝专门购物中心,也是瑞士有这最美自然风光的购物区。广场上除了有Bucherer,Guebelin,Embassy几家大表行外,还有众多的名表品牌专卖店。城中另一处表店比较集中的商业区是狮子纪念碑边的狮子广场。
餐饮:瑞士饮食受德、法、意等国的影响。本地人偏爱意大利风味。城内各国风味都有。品尝瑞士风味餐的最佳地点是老城内的Stadtkeller瑞士民间歌舞餐厅。
住宿:城区内有各档次的酒店80余家。五星级酒店有Hotel Schweizerhof Luzern, Grand Hotel National, Palace Luzern, Renaissance Lucerne Hotel,五星标准的设计师精品酒店The Hotel和被评为瑞士最优秀四星酒店的Art Deco Hotel Montana。 每年8月,卢塞恩(琉森)便成了瑞士最有魅力的旅游胜地,原因之一就是这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从书店到杂货店,橱窗里的摆设都以音乐为主题。人们可以看到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肖像放置在鲜花或各式商品中;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笛子甚至乐谱都成了畅销品。在持续几个星期的音乐节里,大大小小的音乐厅举行各种形式的演奏,每每座无虚席。即使没机会去音乐厅,人们也不难目睹音乐家们的风采:从车站到旅馆,从河堤到湖畔,常常会遇见一些熟悉的面孔,那多是些音乐明星。
这种邂逅也是一种欢愉和熏陶。音乐节的洗礼使卢塞恩(琉森)人对音乐情有独钟,人们或多或少都成了这门艺术的知音。
D. 列夫·托尔斯泰的历史背景
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世界百部经典着作之一
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着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着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网络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着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着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着名作家 迟子建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E. 名人传托尔斯泰概括
《名人传》中列夫托尔斯泰传 的内容概括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的心魂,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还是一个为许多人所爱戴的真诚的朋友。他的作品与他的生命紧紧联在一起,他的一生都在进行着紧张的探索。
列夫�6�1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国图拉省的贵族庄园雅斯纳雅�6�1波良纳。他的母亲去世时,托尔斯泰还不足两岁。九岁时,他的父亲又离开人世。父亲的死让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托尔斯泰的两位姑母成了他的监护人,姑母虔诚而富有爱心,这些卑微的心灵帮助他认识到爱以及爱所带来的快乐,对托尔斯泰的一生影响巨大。
1844年,托尔斯泰进入喀山大学读书(傅雷译为“卡赞”)。这期间他的头脑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他不断地试验各种人生观念和学说,矛盾对立的理论让他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各种幻想不时占据他的头脑。在年轻混乱的心底,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绝对的真诚。他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为,他后来还将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记录拿给妻子看。由于不满于学校的教育,他自动退学回家进行农庄改革,这些内容在他的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里都有反映,小说中的涅赫留多夫是他自己的艺术写照。 1851年,托尔斯泰去高加索,随同当了军官的哥哥尼古拉服兵役。高加索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他的艺术天才,他的自传体作品《童年》(1852)、《少年》(1854)等都是这时期的产物。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1854年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在炮兵连服役。他勇敢尽职,常处于危险之境。在隆隆的炮声中,在生与死的激烈交锋中,他写作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对战争的残酷、俄罗斯士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战争中表露出来的人们的复杂心理都作了真实的描绘。
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周旋于文人之间,托尔斯泰对他们非常憎恶、轻蔑,发现他们都是卑劣虚伪的。1857年他去国外旅行,所见所闻让他对资产阶级的文明、博爱、民主十分失望。他在瑞士小城卢塞恩看到英国富翁不愿对一个流浪的歌手施舍,明白资产阶级的“文明”不过是华美的谎言,他愤怒地写了短篇名作《卢塞恩》。
回到俄国,托尔斯泰重新开始他的农事改革,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提高农民的觉悟,促进社会进步。哥哥尼古拉的死让他震惊,他又一次思考死亡问题。
1862年,托尔斯泰与索菲娅�6�1别尔斯结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尔斯泰迅速进入创作的高产期。在爱情的荫庇下,他完成了《战争与和平》(1863-1869)、《安娜�6�1卡列尼娜》(1873-1877)等代表性作品的创作。《战争与和平》被誉为是可以与荷马史诗比肩的作品,它的光荣和伟大在于托尔斯泰使俄国19世纪初的历史重新复活了,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描写和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安娜�6�1卡列尼娜》在技巧上更加成熟,丰富的艺术经验支配着作品的思想,人类的欲望在这里暴露无疑。小说的主要意义除了安娜的悲剧和当时俄国社会的描写外,还带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列文便是他的化身,列文的苦恼正是托尔斯泰的苦恼。在《安娜�6�1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在宗教狂乱之后,他发现民众的简单生活和信仰才是生活的真理。
紧张的精神探索又遭遇惨痛的社会现实。1882年他参加人口调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他哭喊着,挥动拳头说:“人们不能这样地生活!”他改变了自己的贵族生活,根绝一切享乐,自己去锯木、煮汤、缝靴子,要用自己额上流着的汗来换取面包,并终生与文明的罪恶和谎言对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这些行为,夫妇之间经常为此争吵。全欧洲的艺术家都希望他回到文学创作上来,认为托尔斯泰是在毁灭自己的艺术天才。但是,托尔斯泰不但没有毁灭艺术,反而把艺术中一向静止的力量激动起来,他的宗教信仰不但没有灭绝他的艺术天才,反而把它革新了。在《我们应当做什么?》(1884-1886)里,他说:“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他后期的重要作品有《伊万�6�1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莱采奏鸣曲》(1889)和《复活》(1899)等。《复活》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也是最高的山峰。七十高龄的托尔斯泰以伟人的姿态注视着他的过去、他的世界,《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最真实的诗。
1900-1910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会问题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他的思想使他与家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6�1托尔斯泰?” 希望对你有帮助
F. 瑞士首都为什么设在伯尔尼苏黎世、日内瓦等国际名城为何落选
▲瑞士联邦议会的地点—联邦宫
虽然伯尔尼成为了“瑞士联邦的首都”,但它只是行使行政职能,也没有削弱其他城市的风光。瑞士的金融中心依旧在苏黎世,外交中心是日内瓦。
而且在制衡的原则下,瑞士近年来实行“去中央化”,多个联邦政府机构从伯尔尼迁到了其他城市。对于熟悉了将首都设在大城市的现代人来说,瑞士首都的选择十分出乎意料,但这正是瑞士多年坚持中立分权制衡原则的最优解。
G. hape是什么牌子
Hape国际控股集团总部位于瑞士卢塞恩(Luzern),由德国人彼得·汉斯丹(Peter Handstein)先生始创于1986年。
该品牌主要为全球0-6岁宝贝研发益智木玩,启蒙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倡并秉承生态、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积极为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信息:
Hape™品牌主为全球0-6岁宝贝研发益智木玩,启蒙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倡并秉承生态、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积极为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公司始建于德国,后随着集团业务发展的需要,将总部迁至瑞士卢塞恩,并在加拿大、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及香港等地设立了分公司,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H. 瑞士卢塞恩应用科技大学是野鸡大学吗
德国的任何一所大学学习都需要强大的兴趣动力支持,自主自觉的学习。头悬梁,锥刺股的方式都是一种被迫学习的方式,这是中国式的教育理念。我相信,中国孩子能达到要求出去的,并且是有兴趣学某一个专业的,毕业率应该会很高。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筑类应该是最好,要求最高的专业。
I. 地理问题
欧洲也许是世界是上最适宜度假的地方,没有冲锋陷阵的生活节奏,所有的人都像在度假。这里的日子是需要慢慢过的,在欧洲,学着像他们一样,生活就是用来享受的。现在我们享受欧洲,准备二十天左右的时间,投入到欧洲之旅,从巴黎的有轨电车开始。
该如何选择欧洲之行的旅游线路呢?又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中,确定最合适的一次欧洲行?一种较经典的欧洲旅游线路,行程范围主要在法国与德国及其周边国家。行程也许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也许不能尽情感受欧洲的独特风情,但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中,走五国,看欧洲光影,已经足够。
将向中国开放旅游市场的12国是法国、意大利、希腊、德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典和芬兰。法国悠久的文化、希腊古典的城邦、音乐之乡奥地利、千湖之国芬兰等等,都是人们向往已久的旅游さ亍?
欧洲12国开始了大力推荐旅游景点的市场活动。在草签备忘录前两天,西班牙驻华使馆旅游处参赞亲自带领巴塞罗那、安达露西亚等城市旅游局官员推介西班牙旅游资源;芬兰旅游局准备好了芬兰旅游的中文网站的宣传手册;意大利旅游局驻中国第一家办事处向国家旅游局积极申请;法国将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举行旅游资源巡展。
旅行商们认为,欧盟成为我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后,出境游菜单将琳琅满目。办签证也会非常方便,一次签证可选择12个国家的线路,比新马泰一线三签证方便得多。加上统一的欧元,也会给出游带来便捷。当然,价格偏高、飞行时间长,当地中文导游较少是欧洲游的不利因素。按目前商务考察报价“瑞士、法国、意大利10天游”1.5万元。
享受欧洲20天
第一站:法国 留三天给巴黎
巴黎,这座世界闻名的浪漫之都,每一次到来,都能看到它迷人的不同之处。从罗浮宫的方庭上看艺术桥上的一抹夕阳;斜倚在18区的一个小酒馆的柜台上喝一杯白葡萄酒;于午后的阳光下坐在街头雅致的咖啡馆,品味浓香的法式咖啡;夜晚从拉丁区的一个爵士俱乐部中传出一声声嘹亮而有节奏感的萨克斯管乐声。周日的巴黎塞纳河边,汽车是禁止通行的,它成为了为行人、溜冰鞋和自行车专设的道路。
巴黎提示:
交通:飞机和高速列车使得法国各大城市之间只需几小时的旅程,剩下的就由辅助铁路网覆盖,在法国坐火车可以到达绝大部分城市。从巴黎到波尔多、或从巴黎到马赛,乘高速列车都只需要三小时。每个城市都有有轨电车、地铁和公共汽车网,可以在城市中自由穿梭。
住:既有极尽奢华的旅馆,也有乡村小客店。最大力推荐的选择是在居民家中租房住宿,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法国人的生活方式,真正体验法式生活。
食:大部分的餐馆在12点至15点和19点至23点两个时段营业,所有的大餐厅和位于火车站前的餐馆则会延长营业时间。在大城市里,一些小食品店一直营业到半夜。餐馆里的饮用水和面包是包含在菜价里的,按照常规,一般要给提供服务的侍者小费。
第二站:西班牙 在巴塞罗那逛两天
到大教会广场、西班牙广场上去吹吹风,晒晒太阳,每星期四在巴塞罗那大教堂广场会有古董跳蚤市场,每年三月这个广场上还有一个欧洲最重要的古董博览会——古董沙龙(Salon de Anticuarios)。巴塞罗那有许多古董店,而这些店大多都分布在新城区内。仅在古董街(Bulevard dels Anticuaris)上就有73家之多。在这些店里,你可以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古董。在亚拉贡(C. Aragon)街和多斯德玛姬街(C. Dos de Maig)有几家和一般顾客做买卖的批发古董商。
巴塞罗那正越来越被认可为欧洲的一座真正的聚会城市。
西班牙提示:
交通:从巴黎经过观光小镇布利维(Brive),来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巴塞罗那的大多数公交车都是从早晨五点半行驶到晚上十一点。
住:三、四、五星级酒店都有。
食:西班牙美食汇集了西式南北菜肴的烹制方法,其菜肴品种繁多,口味独特。
第三站:法国第戎 中转一天
离开西班牙巴塞罗那,到达法国第戎。
第戎主要特产是蜗牛菜和芥末,第戎也是法国知名的酒乡,还拥有举世闻名的葡萄酒、更加引人入胜的是乡土佳肴的美食吸引力,因此热爱美酒美食之旅的人,绝对不能错过此红酒区。第戎是以勃艮第地区葡萄酒乡而闻名的富庶之地,保留了许多旧时贵族的豪华宫殿和遗迹,以古堡着称全国。人与人之间既友善又活泼,那里的气氛会把你深深迷醉。
第四站:瑞士 利用三天去日内瓦和伯尔尼
离开法国,进入瑞士国界,首先可以去到日内瓦和伯尔尼。
日内瓦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坐落于西欧最大的湖泊——美丽的日内瓦湖之畔,法拉山和阿尔卑斯山近在眼前。首先可以去看看名人故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
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再来到瑞士中部高原城市卢塞恩(Luzern),它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也是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胜地之一。卢塞恩主要购物区有瑞士庭园(Schweizerhofquai),天鹅广场(Schwanenplatz),Weggigasse街及乐队广场(Kapellplatz),从高档时装、手表及珠宝,到一般的工艺品如木刻、陶瓷、布谷鸟钟等都应有尽有。
第五站:意大利 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六天都不够
离开瑞士,我们的下一站是意大利。罗马的古迹,米兰的工业,佛罗伦萨的雕刻、绘画,威尼斯水城的贡多拉,都灵的菲亚特汽车,热那亚的港口,比萨的斜塔,西西里和撒丁岛的民俗风情,都让人流连。
提到去意大利购物,十个人可有九个半会兴奋得眉飞色舞,因为意大利每一个大城市都是购物天堂,北从米兰、南至卡塔尼亚,你都可以疯狂血拼到把卡刷爆;但这些城市又以佛罗伦萨为天堂中的天堂。因为佛罗伦萨的商品种类多、品牌齐全,不论顶级名品或平价购物都能各取所需;再加上购物区域集中,不需花太多时间、脚力,保证就能满载而归了。
在佛罗伦萨购物是一大乐事,因为购物区多在圣罗伦佐市场百花大教堂一带,你可以一面参观旅游景点一面购物,享受知性之旅的同时也能为自己添新装,或采购一些特殊的纪念品,让回家后的记忆更加丰富!而佛罗伦萨还有两样非常特别的美食:牛肚、佛罗伦萨大排,同时咖啡的香醇,使得佛罗伦萨的文化之美更增添一股迷人的气质。而市内街道到处是敞着门的工匠店铺,传统市场保留至今,出售金、银器和珠宝,现代商店的橱窗里展示着高级皮草、时装、真丝领带和木框镶嵌的古建筑印刷品。
不可不去的是着名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坐着小船在这个城市上慢悠悠地荡着,生活好像没有什么烦恼了。威尼斯的美食比其他城市更多鲜味、更多品种,连草莓酒都变化多端,最有特色的就是黑墨鱼面,尝尝吧。
第六站:奥地利 为茜茜公主流连两天
离开意大利,便进入音乐之声的故乡-维也纳。着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登上阿尔卑斯山麓,维也纳森林波浪起伏,尽收眼底。从多瑙河盆地可以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辽阔的平原犹如一幅特大的绿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间。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诱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在这里,需要去体会茜茜公主浪漫悲情的爱情故事和真实经历。离开维也纳,我们前往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乡萨尔斯堡。老城面积仅有80公顷,风景之妩媚令人目眩神迷。这里最出名的是音乐节,每年固定在7月至9月举行,邀请当今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家到萨尔斯堡表演。由于萨尔斯堡音乐节本身历史悠久、名声不错,能够被邀请入列,绝对是音乐家的最高礼赞,表演内容绝对是国际水准,每年总是吸引数百万人次前往观赏。还有,到萨尔斯堡,不要忘记购买着名的莫扎特巧克力。
第七站:德国 因为啤酒节狂欢三天
德国的重头戏在慕尼黑。这里是是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人文荟萃,洋溢着传统的欢乐气息,不过这里最出名的是啤酒。来到慕尼黑,就要品尝慕尼黑烤猪脚,熏鲜鱼配酸菜,再叫上一大杯啤酒,好不痛快!每年一度的慕尼黑“十月节”,也就是啤酒节,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节日。据说每年前往啤酒节的国内外游客超过600万人,啤酒节早已成为巴伐利亚的一大盛事。啤酒节上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用单耳大酒杯将新鲜啤酒不断地送到迫不及待的饮客面前。许多身穿鹿皮短裤、背心等民族服装的巴伐利亚人手举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们逢人便高喊“干杯”,气氛十分热闹。
还可以顺路到海德堡,晚上就在当地的小酒馆坐坐,体会浪漫大学城的情调。
第八站:阿姆斯特丹 一天
阿姆斯特丹是水城,领略水城的风味一定要乘阿姆斯特丹的观光游船。游船巡航运河以白天的一小时行程较为适合。从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前,每种航线的游览船每隔15—30分钟开一班。在船上常常可以发现在街道行走时所未留意到的景色。参观博物馆时,利用博物馆游船相当方便。这条航线巡回于市内各主要博物馆,随时可以上下船。不但可以到凡高美术馆看看画,还可以到国家音乐厅享受古典音乐,这里每逢星期三中午还可以免费欣赏午餐音乐会,不妨轻松地聆听一番。
第九站:卢森堡 一天看古堡
看看古堡吧,它总会让人遥想前几个世纪的欧洲风情。
另一种品味文化的旅游路线
欧洲旅游市场开放后,游欧洲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大多数行程还只是停留在走马观花。比如十天游十国,时间都花在赶路上。
其实欧洲真正的精髓之处在于它的文化,这需要细细品味,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只是匆匆一瞥,很难领略真正的欧洲风情呢。这里,桃桃来为大家推荐几处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去处,感受一下人文关怀。
第一站 文化之都———汉堡
正在上海热映的音乐剧《剧院魅影》震撼了上海的观众,而另一部也曾在上海演出过的韦伯的《猫》,首演地就是德国汉堡。在不久前落幕的WTF(上海旅游博览会)上,它以“2005年WTF文化之都”的姿态展现在大众面前。
说它是文化名城是一点也不为过,就拿上面提到的音乐剧来说,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汉堡一样,会同时上演3部大型的音乐剧,它有近40家剧院,每年有600万的人们来汉堡欣赏如“狮子王”、“MamaMia”等着名歌剧。同时,汉堡也是名校云集的地方,有着包括汉堡大学在内的9座高等院校。而这座城市的建筑也是它多元文化的体现,囊括了古典和现代的建筑杰作,从19世纪所建的圆顶式罗曼蒂克风格的阿尔斯特拱廊到19世纪末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市政厅,从德国最有名的巴洛克式教堂圣米歇尔大教堂到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仓库建筑群———仓库城,徜徉其中,能享受“建筑博物馆”的乐趣。
汉堡同样也有着其活力的一面,圣保利堪称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娱乐区之一,无数的餐厅、酒吧、夜总会、电影院和博物馆,必有一项娱乐活动是你所喜爱的。作为世界级的港口,汉堡被称为通往欧洲的门户,有着多条直达欧洲其他国家和城市的航线,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第一站是没错啦。
作为一座既有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魅力都市,汉堡也正在申办奥运会,相信去那里旅游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第二站 艺术之城———马拉加
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莱桑德雷冠以“天堂般的城市”之美名的地方就是马拉加,它是西班牙王国最为自豪的旅游胜地。
那里最着名的人物莫过于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了,马拉加为此特设了一个博物馆,总共收录了204件毕加索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版画等,总估价在1.76亿欧元左右,而坐落于老城区中心的这座博物馆本身也是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波埃纳维斯塔伯爵宫,它是一座具有安达鲁西亚民用建筑风格的十六世纪的历史建筑物,融合了文艺复兴和穆德哈尔式建筑的成分。在对这座宫殿进行必要的尝试性考古挖掘时,还意外发现了古代腓尼基人、罗马人和拿撒勒人的遗迹,游客在观赏毕加索作品的同时,还能观赏到这些出土文物。
马拉加提供的娱乐项目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水上公园、动物园、水族馆、赛马场、鳄鱼公园以外,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塞尔沃冒险公园”,是欧洲唯一的“冒险、动物和大自然的主题公园”,以半自由状态放养着两千多种动物。说到餐饮,海产品自然是其王牌,而其中的鲜烤沙丁鱼串的烹饪方式无疑是最有特色的:将沙丁鱼小心翼翼地用扦穿起来,插在炭火周围的沙上,让热气而不是火苗来烘烤鱼串,别看似乎很容易,但是好的“烤鱼师傅”都是非凡的艺术家呢!
第三站 遗产之地———马德里
到了西班牙,怎么能不去它的首都看看呢?从马拉加的高速公路行驶,五小时就可以到达马德里啦!
西班牙首都拥有欧洲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市内有79个博物馆、57个剧院、50个音乐厅,而城市内最大的财富是“艺术走廊”,那里集中了享誉世界的三大美术博物馆:普拉托博物馆珍藏了十六和十七世纪世界上最好的西班牙画作,单凭贝拉斯克斯、格雷科合戈雅的作品就值得一游;萨森·波奈米萨博物馆藏有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到20世纪先锋派的800件西方艺术品;索菲娅女王艺术中心收藏了20世纪最有影响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了诸如达利、毕加索、米罗等艺术大家的作品。
歌剧是马德里最吸引人的节目之一,热衷于美声唱法的游客可以参加“马德里歌剧游”,这是一种住宿、演出全包的形式,音乐盛宴还包括音乐剧、古典音乐会、说唱剧等。而喜欢购物的人也一定觉得欣喜,市内共有五万多家商店,可以买到世界上最流行的品牌服装和最新款的鞋子,还可以去马德里旧货市场淘淘便宜货,它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露天市场之一,不过记得是在周末才有哦!
虽然如此繁华,但马德里可是不折不扣的绿色城市,有莱地罗公园、植物园、热带公园等各具特色的公园,是它独特的绿色宝藏。
第四站 历史之国———爱尔兰
爱尔兰给人以某种遥远的气息,它拥有丰富的古纪念碑遗产,时间跨度超过8000年。
Newgrtange是爱尔兰最有名的史前纪念碑,同时它也是西欧最好的走廊式墓穴,始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是一处主要景观。而与之毗邻的是爱尔兰最尊贵的国王所在地,亦是许多传奇故事的发源地。和史前纪念碑一样,早期的教堂和中世纪修道院遗址也遍布爱尔兰,无论你旅行到哪里,都会遇到风格独特的乡村和小集镇,那里通常有城堡和集市十字架。
这里购物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具有凯特尔特风格的珠宝与众不同,Dungannon的水晶制品令人爱不释手,还有那些到哪里都可以找到的手工制品,它们可是旅游归来绝好的纪念品和礼物哦!
J. 卢塞恩的着名人物
夏季,四森林州湖上游船如梭。可以乘船到瑞士国父威廉·泰尔的家乡一游,也可以到湖畔的Tribschen(特里伯森),参观德国着名作曲家瓦格纳居住过的地方。瓦格纳曾两次侨居瑞士。他在三面环水、风景迷人的特里伯森小别墅里度过了6年最美好的时光(1866年3月-1872年4月)。此前,他曾在德国邂逅音乐家李斯特的女儿、奥地利着名外交官标洛的妻子科西玛,两人发生了恋情。瓦格纳不得不离开德国。科西玛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终于冲破各种阻力,抛弃荣誉地位,与那个后来成为奥地利首相的显赫人物离了婚。她在琉森的四森林州湖畔找到了瓦格纳,从此与心上人过着安谧幸福的田园生活。1870年他们爱情的结晶西格弗里德出世。瓦格纳为此兴奋不已,写下了名曲《西格弗里德》抒发内心的幸福和喜悦。同年12月25日,为庆祝科西玛的生日,这个曲子首次公演。1933年夏,瓦格纳的女婿纪尔贝·格拉维纳曾到此地来,亲自指挥演奏瓦格纳在琉森地区的作品音乐会。瓦格纳的儿子西格弗里德也来过这里指挥音乐会,以示对父亲的纪念。琉森音乐节Lucerne Festival即以次为发端的。
马克·吐温,《浪迹海外》(A Tramp Abroad),1880
列夫·托尔斯泰,《琉森游记》
着名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于2002年来到琉森担任节日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并于每年夏季举行音乐会。琉森音乐节已经成为古典乐界一大盛事,每年有近十万的乐迷蜂拥而至。每年分三次演出,分别是复活节期间的宗教类音乐,夏季古典乐,冬季的钢琴演奏。
朱自清,《欧洲印象》,1932年5-6月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赫本的故居和平之邸(La Paisible)位于卢塞恩近郊的布尔根施托克(Bürgen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