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德国的公立学校上学是一分钱不收吗
现在据我所知,几乎德国16个州都有收费现象了。他们是为了避免学生无故拖延学习时间,而采取的一项鼓励学习的措施。因为德国学生能享受很多优惠,所以很多人在大学念了10多年,还在念。
他们收费标准是不同的,有的州是从2007年入学的新生开始收费。有的是超出规定最长允许念书的学期之后,开始收费。费用一般是每学期500欧元左右。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还在为是否应该收费问题进行讨论,很多学生也在利用游行等手段,表示对大学收费的不满。
㈡ 德国留学真的是免费不要费用的吗
根据对每年德国留学的学生生活情况的调查,一年大体的支出如下:
1、大学注册费:150欧元/学期。在德国上大学是免费的,但是注册费是必须交的,注册完学校会发给留学生免费的月票卡,这里面涵盖交通费;
2、生活费:6000欧元/年。包括吃住的费用,每个月租房子从150欧元到250欧元不等;
3、书本费:600欧元/年。由于德国的原版书非常贵,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去复印图书或者去图书馆看书;
4、保险费:240欧元/年。这是不能少的,只要跨入欧洲就一定要上保险。保险包括医疗、人身、意外伤害等。自己会有一个私人医生,如果是简单的感冒、发烧的小病可以通过私人医生进行诊治,看病、买药都是免费的。如果是严重的大病,需要私人医生出具一个证明,要求去医院诊疗,这部分费用也都由保险来出,所以这个保险是很完善的,也免去了家长的担心;
5、其他:400欧元。欧洲学生的社交活动是很丰富的,所以会有这部分支出。
在德国留学,只有8个月的学习时间,4个月都是假期,所以寒暑假打工的时间非常充裕,当然你可以通过打工实习赚取到一定是生活费,这样你在德国留学一年的费用格局会有一个不小的变化。
㈢ 1945年前德国是不是全民九年制免费教育,但高中大学收费,没钱读书尖子也读不了高中的
9年制义务教育是德国发明的 普鲁士时期就有了 距今两三百年了~~~
“1871年后,德国的学校教育开始变得较系统化和国家化。更多的学校被建立,用来训练教育良好的年轻人。当时有数种不同的学校:
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或希伯来语,以及一种现代语言)
Realgymnasium ,9年制(学习拉丁语,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Realschule ,6年制(没有大学入学资格,不过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工厂工作)
Oberrealschule ,9年制(学习现代语言,以及科学和数学)” (wikipedia)
注意 德语里学校(Schule)专指中学 所以以上时间还得加个小学 我不知道当时小学是读几年的 但是加起来应该是超过9年的义务教育的
德国没高中的!就中学,好了就是大学了,大学才开始收学费的;大学学费很低 再穷的人都不可能读不了 就是考不上或者考上了毕不了业是真的
我在德国读书 德语老师年年说这个事~~~ 听的都烦了~~~
㈣ 德国何时普及义务教育
第一部《强迫教育规定》由普鲁士于1717年颁布,1701年腓特烈一世加冕为第一任普鲁士王,实行开明的君主立宪制,成立了普鲁士王国。其子腓特烈·威廉一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推行开明政治,富国强兵,重视教育。他于1717年,颁布了一项实行强迫教育的法令《强迫教育规定》。从此,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备注:在统一以前,德意志境内由许多各自独立的公国和城邦组成,它们各自有自已的国王和领地,互为独立,在形式上共同组成德意志邦联,并且选举一个共同的皇帝,当然只是形式上的,皇帝对各地割据势力并没有实际的约束能力。随着德意志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人民要求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涨。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鲁士逐渐成为德意志中最有实力的国家,而成为有可能实现德国统一的领导者。
㈤ 德国留学是免费的吗
要看学校性质,德国的公立大学基本零学费。
德国公立大学全部免学费,就连杂费(德国称之为注册费)也很少,通常每学期100欧元左右(约合1000元人民币)。虽然从2004年起不少德国大学开始征收超学期学费,但主要是针对长期留在校园里不肯毕业的学生,而中国学生基本上可以在规定学制内(通常为12-13个学期)完成学业,因此无需为之担忧。
此外,留学德国的低成本还体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在交通方面,学生每学期缴纳的注册费里,包括了大学所在城市的所有公共交通费用。在有些州,甚至包括往返附近城市的火车票。此外,大学生外出旅行还可以购买折扣票(一般限定在26岁以下)。在住宿方面,德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大学都提供学生宿舍,国家给予补贴,学生只需要通常在每月100-200欧元之间。胡丹指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留学生较多,大学宿舍经常供不应求,所以必须事先登记申请。在“食”方面,德国的大学都设有食堂,价廉物美,通常每顿饭在2欧元左右。总体来说,平均每月的生活费大约在600欧元左右,其中房租200欧元、医疗保险50欧元、交通50欧元(主要指旅游交通费)、书籍文具40欧元、食品150欧元,以及其它开支如电话(上网费)、休闲、社交等。
㈥ 德国是什么开始义务教育免费的
2003年12月25日...德国实行的是12年义务教育制(6-18岁),学生可以选择接受12年的全日制学校教育,也可以选择9年全日制学校教育(有些州为10年),再加上3年的职业教育...
㈦ 九年义务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收费的
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是从1986年开始试实施的。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9年。才符合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高度以及可以掌握当时工业制造的基本操作。
中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为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1、公益性
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2、统一性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3、强制性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㈧ 听说德国留学免学费我该去不呢
德国留学优势,为你介绍一下
1、德国大学
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院校共有401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260万。其中综合大学(Universit?t, 包括理工大学、师范大学等)110所;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233所;艺术、音乐院校58所。各类大学共设专业近18000多个。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3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1.5%。理工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在国际上赫赫有名,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赖堡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众多世界名校成就了德国大学辉煌,优秀师资力量与强大科研实力更是让莘莘学子学有所成。应用技术大学秉承德国学术科研紧密联系经济需求一贯风格与优势,为德国经济科技发展培养无数应用型杰出人才。
2、费用低廉
德国高等教育以公立大学为主。以往德国公立大学实行免学费政策,尽管从2007年开始部分学校收取学费,通常一个学期不超过500欧元,费用比起动辄5、6万美金英美国家,费用低很多。
3、专业设置
事实上,关于德国留学,很多同学么能关注的就是专业问题了。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如德国的留学院校还要重要。德国留学生网指出,德国理工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例如汽车,机械,电子,工程,建筑,土木等学科,从建校历史、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都是世界一流的,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都是可观的。德国拥有很多跨国公司品牌,奔驰,宝马,大众,DHL,西门子,博世等,在德国乃至全世界仍然是对理工学子是有需求的,毕业后可去这些大
4、文凭有保证
德国高水平教育为德国世界经济、技术大国地位提供保障。德国教育水准,同样得到世界公认。拥有一纸德国大学毕业文凭,无论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继续深造,还是服务于企业界,都犹如怀揣一份畅行无阻通行证。
5、国际留学大国
德国仅次于美国、英国,是世界第三大接受外国学生留学国家,总共有25万多外国留学生就读于德国高校。
6、教育国际化现代化
由于德国高教制度国际化改革与其他西方国家高校在学生评分制度和学位制度上实现了一体化,相互承认对方颁发的文凭,使得各国学生跨国、跨校学习更加便利。比如,在德国修完硕士学位,可以申请攻读美国、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大学博士学位。
7、国际课程有很多
为吸引更多优秀外国学生去德国高校学习、深造,目前德国大学已开设了650多个英语授课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或者以英语为主、德语为辅。对于来自英语国家、或者来自以英语作为主要外语国家的留学生,它提供了极大便利,留学生不再需要通过德福或者DSH考试,而是通过托福或雅思考试,就能到德国大学学习。
8、倡导勤工俭学
德国社会鼓励学生在上学期间采用勤工俭学方式来贴补生活费用,同时也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历练。做任何工作的收入,基本都可以支付日常生活费用。只要工作,生活是一定没有问题的。如果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或者比较好的工种,还会有所剩余,剩余的金额也一定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相信会让人满意的。
9、就业前景光明
德国,鼓励留学生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德国就业或者创业。毕业后有一年时间可以用来寻找工作,在这期间依然享受学生待遇。德国大型企业雇佣中国留学生的比例逐年在增加,而且薪资水平也有所提升。而外国留学生在德国高等院校取得学位,就可以申请获得半年的找工作的居留,并且还可以申请再次延期半年。在德国居留满5-8年以上的外国人,即可在德国申请永久居留。随着德国企业不断深入中国市场,德国公司对中国留德学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优秀留德毕业生倍受青睐,待遇优厚,就业机会很多。
10、简化签证手续
德国放宽留学签证政策,扩大对外招生人数,德国使领馆也简化了留学签证申请手续,加强了学历审核工作,为真正有志青年留学德国铺平了道路。
11、欧洲旅行便利
德国是申根协议签约国,持德国居留许可可以免签证去欧洲其它申根国家,也就是说到德国留学的学生读书期间可以去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希腊、瑞士、丹麦、挪威、瑞典、芬兰、东欧诸国等多个申根国旅游度假,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申根国就业。
12、德语优势明显
从未来世界发展的方向上来看,单单会讲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选修一门第二外语显得尤为重要。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分支林立,在华的德国企业更是数不胜数,学好德语对将来的就业来说,无论是选择在国外发展或是回来报效祖国,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13、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西方文明造就了日尔曼民族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在德国留学可以接触到最为纯正的西方文化。歌德、尼采等一大批世界级文豪曾经留给我们许许多多不朽的传世佳作,如今踏上他们的故土,拜访他们的故居,与他们的魂灵对话,超越时空的隔阻,相信经过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后,必定会有所体悟
㈨ 义务教育起源于哪国
义务教育的发源地
历史上的“义务就学Schulpflicht”一词最先出现在1619年的德国,而且兴建学堂最初还同兴盛新教有关。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开展之后,欧洲许多新教国家开始为推行新教教育,广设学校。为此,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国率先公布了“义务就学规定”,规定父母应送六至十二岁的男女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这就是“义务就学法”的开端。
在欧洲现代教育学史上,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及启蒙运动都被认作是重要的起点,而那时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就是随之兴起的大办教育运动的重要的奠基人。夸美纽斯有关教育的原则及理论,可是说是西方教育学的基础和纲领,而且一直还影响着当代教育学。夸美纽斯首先提出:教育应致力于人类关系的改善;所有的人,同样由上帝创造,便彼此平等;不论男女,不分社会地位的贵贱,他们都应拥有受教育的同等的机会
(Bilng müssen der Verbesserung der menschlichen Verhältnisse dienen; wenn alle Menschen gleich sind, weil sie in gleicher Weise von Gott geschaffen sind, dann müssen alle Menschen die gleiche Bilngsmöglichkeit erhalten unabhängig ihres Geschlechtes und gesellschaftlichen Standes.)。
在他的思想不断普及传播的过程中,第一个实施“义务就学法”的国家也便应运而生,这个国家就是德国,确切地说是当时的普鲁士帝国。这项义务就学规定颁布于 1717年,是由当时普鲁士帝国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688-1740)授谕的。它规定:所有男孩、女孩不论出身贫富都必须接受教育。类似的法规在法国 1880年才开始制订,在英国则是1882年。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一位很有特色的国王。1713年他继位后,尤其重视军队建设,他成功地将当时的普鲁士帝国建成了一个军事大国,他创建的军事体制得到了世界范围的瞩目.为此他还赢得了“大兵国王 Soldatenk?nig” 的称号。威廉一世还一向以吝啬着称,民间流传有许多他的佚事,比如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柏林城,他令富人出资盖房。而在1717年9月28日,为了提高整个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及信教程度,签署了“普通义务就学”谕令的也是他,谕令上这样写道:
“常有督管人员和传教士向我们抱怨,不少家长,特别是乡下的家长对孩子上学之事疏忽管教,以至诸多孩子,尤其是贫困家庭子弟不论读书、书写与计算均得不到训练,身体成长,心灵发展均被放任自流。此等状况实令我们忧虑。”
因此国王下诏书,普鲁士王国内所有 5至 12岁的孩子(1754年时增加至十四岁,现代的规定至少十八岁),必须上学,接受学校教育,不将孩子送到学校的家长要受到处罚。所有的学龄儿童:“冬季,必须每天上课;夏天,除了帮父母做农活外,每星期至少也要上学一至二日,以使冬季学到的知识不致被遗忘。学费每星期 6分尼,付不起学费的家庭,要由当地政府担负。”在此,就学义务定为七年。学生离校时,必须会读、会写,当然还要能背诵宗教教义。
当时的德国已有了一些学校,贵族子弟多前往由世俗化了的修道院改建的学校(文理中学的雏形)读书。乡村里,也有了一些明达乡绅主办的乡村学堂。但这些并不能使国王满足,他要普及教育。
这项诏书最初受到了家长、富人及教会的极大抵抗,他们担心,尽管建筑学校所用建材由国王免费发配,但盖房经费却要由他们支付。不过国王决不妥协,不断派送钦差大臣下乡,督察改革进行情况。当他的大臣提醒他,这项改革会造成耗资巨大时,这位一世以“乞丐国王”闻名的国王却说,这是一项长远之计:“这些钱算什么!…我建学校,就是在改善我们的国家。如果培养不出基督徒,什么都将无助于我。…”
尽管如此,那时的学校却没有经费请教师,也就是说,教师都是义务教员,他们必须同时从事其他职业来养家糊口。这些教师常常是退役军人、手工匠或临时工;学校的教管往往就是教堂的管事。有些地方实在没有教室,课堂还会搬到私人家的客厅或工房里去。那些军人出身的教师,操练有术,实践经验丰富,还有军人们惯有的大嗓门;但除此之外,要提供其他素质教育的科目,比如:读、写、算术、音乐和宗教,他们便力不从心了。因此,很多教师都是一边从课本上学一边来教学生的。尽管困难重重,这位国王却为教育改革开了一个大头。1740年他死于水肿病时,全国的学校,已从 1717年时的 320所乡村学堂,发展为 1480所。现今柏林洪堡大学的前身,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普鲁士国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Friedrich II.von Preussen, der Grosse)继位后,将这项由父亲签署的谕令,坚决彻底地贯彻了下去,并一直贯彻到帝国最偏远、最分散、最荒漠的地区。
1763年8月12日,弗里德里希大帝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普通义务就学法Generallandschul-reglement”,将这项诏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在这项法规里,将就学义务规定为八年。
1870年和1871年,普鲁士帝国在普法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德国重又获得统一。1873年3月拜恩州(巴伐利亚州)教师报 (Bayerische Lehrerzeitung)上登出了一篇题为“德国校长大获全胜 Der deutsche Schulmeister hat gesiegt”的文章,将战争的胜利归功于一个半世纪来实施的义务就学法。从此欧洲各国也纷纷效法,开始颁布此项法规。
后来,在德国这项法规成了一种传统,德国学校中不到十八岁的孩子因病、因事没去上学,必须要由家长写假条。这项法规还会是一种强制手段,以前,特别是在德国纳粹期间,逃学的孩子还会被警察找上门来,送回学校。即使是现在,义务就学法仍然行之有效,新近德国电视新闻中还有报道,专家的统计结果表明,三分之一的逃学学生有违法行为或具违法倾向。因而逃学学生不光在学校在案,还在警察局备了案。平日警察巡逻时,在大街上,商店里见到青少年,上前问询不去上学的原因也是巡警的工作之一。有报道说,柏林警察局还开始使用一种电子带,经常逃课的学生必须在脚腕上戴上这个电子带,以使警察了解他们的去向、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