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主义事例有哪些

国际主义事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9 04:05:32

㈠ 欧洲国际主义精神例子,谢谢了,急需。

“范国际主义精神”在欧洲内部其实根本不存在,而“范国际主义战士”多半也不是欧洲人。🙃️

纳粹的二号人物“戈林”,在被关押期间,对追随他的看守说:希特勒已经追随他的帝国而去了。
他还对追随其的忠心看守说:
你知道德国人和英国人有什么区别吗?德国人下手狠、心软,英国人下手软、心狠。他还说:一个英国人,是个白痴,两个英国人,是个伙伴,三个英国人,是个帝国;一个德国人,是个好人,两个德国人,是个同盟,三个德国人,就会有战争。(纪录片中,他每说完一段,就得意的怪笑起来。)
一个日耳曼民族的领袖,就被你们关在这种地方。
看守在与他“聊天”时(交谈中),也是尊敬的成他为“先生”。
— 纪录片《戈林的最后一战》

(德国人和英国人同属日耳曼民族,在罗马时期被视作是欧洲的四大蛮族之一。日耳曼在旧时指日耳曼人所居住的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德国,而现如今的英国人,属于日耳曼分支下的“昂格鲁”和“撒克逊”两个部落,占领英格兰岛后,与本地原住民“威尔士人(也就是古罗马时期的亚瑟王,所属的民族)”混居的后代,也就是现如今英国王子“查尔斯”王储的封地,所以他也被叫作“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的爸爸,英国女王作为日耳曼人建立的“大公国”的领袖,现如今已经年老的英国女王,她的丈夫,就是希腊的“日耳曼人”,其实也是“日耳曼大公”的后代(日耳曼人的“大公”,就相当于汉代的“诸侯王”)。而英国人已经并不太纯正了。故英语被称为“昂格鲁撒克逊人的母语”,英式英语在发音上也与德语接近,阴阳顿挫的,而奥地利的日耳曼人也是说德语的(希特勒就是),瑞士人的母语被称作是“瑞士德语”。所以“戈林”说,一个日耳曼民族的领袖,就被你们关在这种地方。刚开始,戈林的庄园被盟军占领后,许多盟军高级将领,还经常邀请、拜访戈林,在一起进餐、饮酒、娱乐、聚会,盟军统帅得知后,下令必须把戈林当作罪犯看待,立即禁止这种行为,并将戈林移至监狱看守,等待审判。而且面临“绞刑”,被严密看守的他,却能得到毒药“氰化物”自杀,这种“怜悯”,也可以看作是欧洲人的“民族情结”。而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古罗马文明时期,传说中的“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也就是威尔士人,所抵御的北方蛮族。)

㈡ 列举具体体现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事例

白求恩来华、飞虎队等都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

㈢ 什么是国际主义

就是世界主义精神,是站在整个世界而非仅仅只是站在某个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考虑全人类快乐幸福的思想和世界观。一般而言只有智力和道德境界高尚的人才会不同程度的具备这样的精神!普通人往往很难产生这样的想法和精神!

㈣ 有着国际主义精神一个人的事例

聂荣臻将军在抗日前线的战火中就出两位没有父母的日本孤女。并且精心的照料他们

㈤ 有哪些中国人被称为国际主义战士的故事

1.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任辅臣出生在中国东北铁岭农村,17岁时到俄修建的中东铁路上做事,同时学会了俄语。1908年,24岁的任辅臣在哈尔滨的俄军官学堂做汉语教官时,结识了还处于秘密状态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青年军官,开始接受革命理论,并于这一年秘密加入了当时中国工人称之为“穷党”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即布乐什维克,走上了革命道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据协约国规定,俄国在中国召一大批华工赴俄伐木采矿,任辅臣受布乐什维克党的委托,参加并带领数千名华工赴俄国乌拉尔地区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并在华工中开展革命活动,成为深得拥戴、威望极高的杰出的华工领袖。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任辅臣先生在华工中组建了“中国团”,并编入了苏俄红军,在一年多时间里,进行了大小上百次战斗,“中国团”特别能战斗,常常被派到最关键、最艰苦的战斗中担任主力。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英雄部队,任辅臣先生也威名远扬,被苏维埃中央命名为“红鹰团”。不幸的是在11月29日深夜的极为惨烈的战斗中,总指挥任辅臣壮烈牺牲,为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风华正茂的青春生命。任辅臣牺牲后,革命导师列宁接见了任辅臣的妻子儿女,称赞他是勇敢的战士,出色的指挥员,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并希望这一家人就在此处住下来,享受最好的待遇。当然,任辅臣的妻儿们选择了回到中国故土。任辅臣就是这样一位早期的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谈到任辅臣时说: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时期就为无产阶级的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业绩是我们国家的光荣。

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国际主义战士

苏联英雄

1934年4月1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定,为表彰对国家立下英雄壮举的个人和集体,对有关人员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36年7月29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苏联英雄称号的条例》。
1939年8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设立“金星奖章”,颁发给对国家立下英雄壮举的“苏联英雄”。
1973年新修订的《苏联英雄条例》规定,对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者颁发苏联最高奖赏——列宁勋章,颁发特别功勋奖章“金星奖章”,颁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证书。
“金星奖章”系用纯度为90%以上的黄金制造。五角星直径30毫米,重21.5克,背面镌刻有“苏联英雄”字样。金星的衬托是纯度为90%以上的纯银托架,重量为12.186克,长方形,中间衬着红色绸布,象征着红旗。整个奖章重量34.264克。每枚“金星奖章”都有编号,与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或最高苏维埃颁发的证书序号相同。
根据1936年颁布的《关于苏联英雄称号的条例》,一个人只能获得一次“苏联英雄”称号。若再次建立重大功勋,颁发第二枚金星奖章,但是不再颁发列宁勋章。金星奖章最多可获得三次。获得第二枚金星奖章者,政府为其在家乡修建半身铜像。
1980年苏联又修改了《关于苏联英雄称号的条例》,取消了列宁勋章只能颁发一次,金星奖章不能超过三枚的规定。每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都颁发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最早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大都是飞行员。
第一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是在1934年4月20日。获此殊荣的是以沃多皮扬诺夫为首的7位苏联飞行员,他们因成功地解救北极考察队和“切留斯基”号破冰船船员而立功。
第八位苏联英雄是杰出的飞行员格罗莫夫,他因连续飞行75小时,航程12411公里而在1934年获奖。
1936年,契卡洛夫等三名飞行员因实现从莫斯科到远东的连续飞行而获得英雄称号。
1936年,参加西班牙国内战争的11名苏联红军指挥员成为“苏联英雄”,他们都是飞行员,其中还有三名外国人。
1940年初,有15人集体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他们是“乔治.谢多夫”号破冰船全体船员。从1937年起,他们在北冰洋冰区漂流812天,创造人类历史上的纪录。整支部队或所有船员集体获此殊荣的事,可谓空前绝后。
第一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步兵是莫斯科摩托化师师长科莱瑟,他是因组织别列金河保卫战而于1941年获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共有626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中有3名妇女。
到1941年6月22日,总共有5人两次获得“金星奖章”。

在“苏联英雄”的历史上,总共有2人获得4枚“金星奖章”,也就是说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一位是朱可夫,另一位是勃列日涅夫。朱可夫是在三枚“金星奖章”为最高限额的规定还生效时破例被授予第四枚英雄奖章的。勃列日涅夫一生酷爱虚荣,他为自己颁发四枚“金星奖章”过足“英雄瘾”。

绝大多数“苏联英雄”都是在卫国战争中产生的。战争期间总共有11635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占获得这一称号总人数的92%。
大战初期,苏联生死存亡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全民族面前。但是在战争的第一年只有几十个人获得英雄称号,而且都是在1941年7-10月。后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决策部门连考虑颁奖的时间都没有。德军在莫斯科城下被击溃后,颁奖活动恢复。

战争期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
苏军空军副团长科热杜勃曾经击落62架敌机,英雄称号非其莫属。
着名的苏联独臂飞行员列昂诺夫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击落数架敌机后负伤失去左臂,痊愈后强烈要求重返蓝天,上前线杀敌。列昂诺夫独臂驾驶战机参加50多场战斗。他的事迹写进无数战争题材的书籍。但是,列昂诺夫是在苏联解体后才得到“金星奖章”的。战后几十年,他在家乡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不愿提及自己的光荣历史。家乡的人们从书籍和博物馆的介绍中知道了这位传奇英雄,给了他巨大的荣誉和爱戴。苏联解体后,一次老战士聚会时,他遇到当年的指挥员,将军问他:“你怎么没戴‘金星奖章’?”他回答说:“我没有啊!”将军感慨地说:“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你早已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决定是我签发的。”就这样,这位英雄40多年后才佩戴上那枚令人敬佩的奖章。
传奇英雄,无奇不有。1944年,已经宣布给空军驾驶员古拉耶夫少校颁发第三枚“金星奖章”,同时还给几位飞行员颁发第二枚“金星奖章”。但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这项奖励,原因是颁奖前一天夜里在莫斯科的饭馆里聚众闹事。颁奖的命令取消了。

卫国战争期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人中有35%的人属于士兵和尉官,61%的人是校官,3.3%的人(380人)是将军。
大战期间,获得英雄称号的不仅有正规军将士,也有许多游击队员。第一位游击队员英雄是白俄罗斯“红色十月”游击队长和政委布马什科夫。卓娅是战争期间87位女苏联英雄中第一个获得英雄称号的。

㈦ 具有国际主义之精神的人有哪些

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3月,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1938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1938年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 诺尔曼·白求恩1939年2月,率领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就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了手术315次,建立流动医院。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怀着崇敬的心情,想念着毛泽东。他握着周围同志的手说:“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给我的帮助。我相信,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1939年 白求恩像11月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悼词,12月21日,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撰写《学习白求恩》一文(建国后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题目改为《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毛泽东在文中庄重地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又名艾培,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报》任新闻工作。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日本投降后,他在美国积极参加反对干涉中国内政的斗争。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回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着名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6日上午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着名的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艾格尼斯·史沫特莱、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哈里森·福尔曼、杰克,贝尔登、西奥多·怀特(自修德),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冈瑟·斯坦因,德国记者汉斯·希伯等。他们历尽辛劳访问延安和抗日根据地,忠实报道中国军民抗战 情况,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抗战时期在华开展医疗活动的国际友人,有姓名和事迹可考者达38人。其中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有白求恩(加)、帕森斯(美)大夫和琼·尤恩(加)护士;印度援华医疗队有爱德华(队长)、巴苏华、柯盛华、木克华、卓克华(后木克华、卓克华较早回国);国际红十字医疗队,有德国的贝尔、白乐夫、顾泰尔、马库斯、王道,波兰的傅拉都、戎格曼、甘理安及夫人、陶维德,奥地利的富华德、严斐德、肯特,罗马尼亚的扬固、何让道及夫人,捷克的何理格、基什,保加利亚的甘扬道,匈牙利的沈恩,苏联的何乐经,英国的高田宜等;单独来华或已在中国就地参加医疗工作的有美国的马海德,加拿大的布朗、麦克卢尔、哈利生,新西兰的霍尔,奥地利的傅莱,朝鲜的方禹馆等人。他们或到前方诊治伤病员,或协助训练医务人员,或参与筹设医疗机构,都在多方面做出颇大成绩。

参加各项建设在战火弥漫的抗战岁月中,还有一些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参加各项建设。开展"工业合作社"建设。最早发起者是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原北平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林迈可及其夫人李效黎和另一英籍教授班威廉及其夫人克兰尔就曾为我抗日根据地培养过技术人才。

绿川英子,日本世界语学者,在日本与东京高等师范的中国留学生刘仁结婚。抗战初期来到上海。在"八一三"抗战中她就写了《爱与憎》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军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而战斗。4月,她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宣传处对日宣传科工作,"用柔和嗓音制造出电闪雷鸣","用流畅日语把一把闪光的尖刀刺向侵略者的胸膛"。她访问东北抗日女英雄赵老太太,称颂她是"伟大时代的母亲",号召日本妇女"阻止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去屠杀无辜的邻人。"在重庆,她"继续在郭沫若领导的国际宣传处文委会下工作,她撰写并翻译了《战斗的中国》、《黎明前的合唱》,《中日两国妇女携起手来》等论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号召人们为世界和平而斗争。周恩来赞扬她为"日本人民的忠实女儿"、"真正的爱国者。"郑律成,朝鲜人,1933年来到中国,参加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八一三"上海抗战时,他结识了爱国音乐家冼星海,投入了抗日救亡前线的宣传活动。后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写成一曲雄浑抒情的《延安颂》。这首歌曲当时虽未正式出版,却迅速流传,有不少热血青年就是唱着它奔向延安。

在抗日战争期间不少国际友人包括战斗员、指挥员及军事观察家等来到中国。在战斗人员中,有以库里申科为首的苏联志愿飞行员大队(连同技术人员700人,牺牲200人)(20),以罗伯特·山德尔、杰克·纽寇克为队长的美军驻华空军人员(牺牲而有姓名可考者数十人);(21)在指挥人员中,有参加晋冀抗战后被我军授衔的原越南籍将领洪水,有美国政府派遣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兼中缅、印美军司令的史迪威;在军事观察人员中有抗战时期来华的美军陆战队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有抗战后期驻延安考察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多姆凯、戴维斯等。他们置身实际战斗,或浴血奋战,或担任军事指挥,或进行军事观察,对增加抗战实力以及帮助国外了解中国共产党。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协同作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用。

㈧ 积累为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者的故事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2

㈨ 近代史上有哪些人是国际主义者

典型的就是白求恩了。
不过以你这样的标准。没有偏见的国际主义者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都有自己的立场。完全没有自己立场的人,是一个庸人,是一个奴隶。而有国际行为的国际主义者都是有自己思想的人。他们选择帮助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站在统一的立场上。所以说没有一个人既帮助同盟军,也帮助纳粹。完全中立,完全没有思想的人是没有的,所以说按照你的要求上来讲,近代史上没有人是纯粹的国际主义者。

阅读全文

与国际主义事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