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昆明什么时候能成为国际城市

昆明什么时候能成为国际城市

发布时间:2022-06-11 16:04:37

‘壹’ 谁有昆明城市的简要介绍我想去昆明求学,想知道昆明的一些情况,包括昆明今后的发展如何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省会昆明,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商贸、旅游、信息、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中国内地和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一级口岸城市。
昆明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现辖五区、一市、八县,总面积21018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工业门类齐全,农业连年丰收,2004年工业总产值为750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0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942亿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昆明这座位于滇池之滨的高原城市,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以“春城”之美名享誉于世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探险猎奇和商务会议胜地。

早在三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呈贡龙潭山“昆明人”便生息在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上。二千多年前,昆明人已经创造出发达的青铜文化。从公元前3世纪庄𫏋开滇起,历经汉、唐、宋至元建云南行中书省设省会于昆明,昆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明洪武年间筑昆明砖城,奠定了明、清至昆明城市发展的基础。

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越的气候条件给昆明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使她成为一座“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园林城市。在这里有被称为“城市翡翠”,因烟柳翠荷而得名的翠湖公园;有上悬“海内第一长联”的大观楼所在地——大观公园;有以重达250吨的全铜建筑——金殿为主殿的金殿公园;有清浊二潭以石桥为界,泾渭分明互不混淆,旁植唐梅、宋柏、元杉、明茶和百亩梅花的黑龙潭公园;有珍藏着“东方雕塑艺术明珠”——五百罗汉泥塑而着称的筇竹寺;有峰峦起伏、林木苍翠,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和聂耳墓掩映其间的西山森林公园;有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建园于滇池北岸的夏之春海滨公园;有以“东南亚之窗”命名的玉龙湾旅游发展中心;有以“天下第一汤”——碧玉温泉为中心的安宁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在碧波荡漾的阳宗海海滨开辟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在昆明市多达40余处的景区景点中,最令世人称道的是:以“天下第一奇观”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以“雄、险、奇、秀”为特色,集各类溶洞景观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九乡溶洞群;以烟波浩淼的五百里滇池为依托的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随着昆明旅游业的发展,昆明辖区内更多正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诸如轿子雪山;东川红土地、泥石流自然景观;石林长湖;禄劝仙宫洞;寻甸凤龙湾、钟灵山、北大营草场、“西南第一洞”——河口溶洞、金沙江漂流和金沙江与小江交汇处沙浴等)将陆续被建成新的景区景点,以其各具魅力的独特丰姿,迎接与日俱增的中外游客。

昆明人自古就有爱花、惜花、养花、赠花的习俗,在这座城市里,不论您在公园里、大路旁、小巷内、宅院中,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各种盛开的鲜花。迄今,昆明地区栽种的花卉已达460多种,山茶、玉兰、杜鹃和报春为昆明四大名花,山茶为昆明市市花。近年来,昆明人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大力发展花卉栽培业,每天能将大批五彩缤纷的各种鲜花销往内地、沿海和国外。随着昆明花卉外销量的不断增大,昆明“花都”的美名也将斐声海内外。

生活在昆明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的众多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独特的建筑、服饰、礼仪、节庆、民俗等,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对云南民族风情情有独钟的朋友来到昆明后,可直奔滇池之滨的“云南民族文化风情之窗”——云南民族村,在那里您不仅可与纯朴好客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交朋友,还可以欣赏到竹楼的风韵,品尝到甘醇的米酒和可口的风味小吃。您如果去得正是时候,还可以赶上他们正在举办的民族节庆——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纳西族的三朵节……看到他们在芒锣、象脚鼓、过山号、葫芦笙、大三弦等民族乐器伴奏下表演的彝族阿细跳月、傣族孔雀舞、白族霸王鞭、僳僳族爬刀竿、景颇族目脑纵歌……

昆明的旅游产品丰富多彩,除有倍受中外嘉宾青睐的云子(围棋)、云南重彩画、彩陶、扎染制品外,以云南特有的斑铜、大锡、大理石、石林石、兽骨、竹根、柚木、孔雀翎、蝴蝶等为原料精制而成的各种旅游工艺品,也是令无数旅游者为之动心的珍品。至于昆明的风味食品——过桥米线、气锅鸡、卤饵炔和从千余种野生菌类中遴选出来的山珍名品——松茸、竹荪、猴头菇、鸡枞、干巴菌等,更是令人一朝品尝,终生回味。

近年来,昆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为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昆明市现拥有各类宾馆饭店近500家,标准客房50000多间,旅游客车1000多辆,出租汽车7000多辆;开通国内航线70多条、国际(地区)航线8条,改扩建后的昆明国际航空港,年吞吐量将达1000多万人次;5000多公里的公路与京昆、沪昆、穗昆、贵昆、南昆、昆河等铁路纵横交错,与全国各地及越南、老挝、缅甸三国的路网连接,交通十分畅通便捷;昆明的国际直拨电话可直通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话普及率达39 %,国际邮政汇兑、电子信函、可视电话等业务也已开通。

作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连续十三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C.I.0.F.F.第二十九届世界年会暨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每年一届昆明国际旅游节、一个贯穿全年的旅游主题系列活动的举办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明,成功举办了20世纪末最后一次由中国政府举办的世界盛会——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不久的将来,昆明必将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欢迎您!尊贵的嘉宾,亲爱的朋友,开放的花都——昆明已向您张开双臂,春天永驻的边城——昆明将为您带来无尽的惊喜与欢乐,给您留下永生难忘的美好的记忆。

气候特征:
气候情况
昆明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在山区有“山下花开山上雪”、“踊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据建国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昆明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03l毫米,相对湿度为 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终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量达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干季67千卡/平方厘米,两季之间变化不大,故诗人杨升庵称赞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气候特征

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春季,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春季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胁,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

夏季,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因此,盛夏季节全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冬季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外,全市大多数地区有两个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气温小于10℃),有时出现阴冷天气,霜冻或降雪,严重时能导致小春作物灾害。

5.干、湿季分明

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4月与5月,10月与11月降水量变化很大,5月份的降水量要比4月份多2、3倍,10月份的降水量要比11月份多1倍以上。

‘贰’ 给我关于昆明的资料,谢谢

昆明,云南省省会,具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c。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总面积约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全省26个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枢纽、通讯中心及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昆明机场是中国五大国际航空港之一,有飞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条国际航线、通往香港的一条地区航线及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约40条航线,以及省内的7条航线。现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贵阳、昆明至河口等12条铁路干支线,还有昆明至南宁,以及省内的广大铁路、昆玉铁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达,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

‘叁’ 云南在唐朝尾期至宋朝云南省是大中国,云南省是世界的大中国,春城昆明也是世界文明城市

大中国是大理权臣高升泰受禅之后建立的王朝,仅仅存在了两年,有什么可代表的?而且它的国号是大中,世界文明城市就更离谱了,不是说昆明不好,而是说怎么也轮不到昆明代表国家来称自己世界文明城市,而全国文明城市昆明也没有到前十,谈不上,有趣的是这个大中国的建设,正式我们都熟悉的天龙八部所涉及到的时代,段正明将江山禅让给了书里经常提到的善阐侯高升泰,而两年后高升泰死后,其子高泰明将政权交还段氏,段正淳承接皇位,复国号“大理”,由于段氏政权中断过,故从段正淳起的大理国史称“后理国”;

‘肆’ 昆明的历史

昆明的历史:

昆明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三万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三万年间昆明的历史连绵不断,文化代代传承;昆明是历史大戏频频上演的舞台,这里上演过庄𫏋开滇、明末农民军据昆反清、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修建滇越铁路、西南联大迁驻、抢修滇缅公路、开通驼峰航线等历史大剧。

昆明是有重要历史地位的都会,它曾作为滇国的中心、南诏大理国五百多年的副都、明末永历政权的“滇都”、支撑抗战的重要基地和抗战决胜的桥头堡、闻名世界的“民主堡垒”。

昆明曾孕育和汇聚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郑和、杨升庵、孙髯翁、蔡锷、朱德、叶剑英、聂耳、蔡希陶、李广田、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历史名人或生于此或在此长期活动。

昆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重九起义、护国首义、“一二·一”运动、昆明起义等影响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此。

(4)昆明什么时候能成为国际城市扩展阅读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

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滇池平原。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m,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m。

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

‘伍’ 昆明的现代城市格局形成于哪一朝代

1381年,明朝,汪藏海设计

从苴兰城、谷昌城到拓东城
神秘“龟蛇之城”的形成历经两千多年六百多年前的一天,几个在当时响当当的人物登上了滇池边的高山,俯瞰着眼前的这片坝子。这些人当中除了明朝开国名将沐英,还有大名鼎鼎的风水大师、勘舆家汪藏海。他们雄心勃勃地想在这片坝子里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而彼时那片郁郁葱葱的坝子,就是今天的昆明。事实上,昆明城市的历史,远远不止明初到今天的这几百年。早在石器时代,滇池周边就已经有了定居的部落,不过以当时的规模来说,并不能称之为“城”。从苴兰、谷昌,到拓东城,和世界上任何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一样,昆明发展到今天,并非一朝一夕。
苴兰城、谷昌城——小部落时期
公元前3-4世纪的滇池周边,已经分布着“劳浸”、“靡莫”等数十个部落,其中又以“滇”最大。就在这一时期,昆明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时间节点出现了,这就是楚国大将庄𫏋入滇。《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使将军庄𫏋将兵循江上,略黔中以西……𫏋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可以确定的是,庄𫏋并没有花多大力气,就将滇池周边的小部落一一征服。
取胜之后的庄𫏋回报楚王,相约击秦,但因“道塞不通”,庄𫏋只能“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既然要留下来当山大王,庄𫏋也就寻思着在滇池周边建一座城居住,最后他把位置选在了三面环山、南临滇池的昆明坝子。
看中这块地方的原因,首先在于军事上的考虑——这片坝子地处滇东和滇西的交通要道,地形险要,适合筑城防守,可以扼守滇国门户。这个选择可以说非常明智,后世凡改朝换代,进攻者无不为此易守难攻之地伤透了脑筋。除此之外,因为土地肥沃、农业生产相比较为发达,庄𫏋也就在这里安心地当起了滇王。
这座在滇池旁最早建起来的城就叫“苴兰城”,而“苴兰”则是“且兰”的异写。《后汉书》记载:“庄豪(𫏋)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歩战。”庄𫏋非常看重进入云南的第一仗,所以在建城时也就称之为“苴兰”,后人则将其称为“庄𫏋故城”。大部分史学家都相信,这座城市就在今天的昆明黑林铺一带。
一直到秦灭汉兴,庄𫏋时代都有封土。汉武帝时的滇王常羌,就是庄𫏋的后代。但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苴兰城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它也只不过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部落而已。
张骞出使西域时,想借道云南,被滇王所阻,于是滇与汉朝结怨。汉武帝盛怒之下发兵滇池,滇王降服,归顺汉朝。从此汉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郡治在今天的晋宁,但所辖的24个县中就有被称为“谷昌”的昆明。
谷昌城建于金马山麓,大概的位置在今天的凉亭一带,城内驻扎着汉军,目的是为了威慑周边部落,监控滇王的一举一动。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谷昌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算一座军营,但驻军在滇池边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了2000多顷农田,滇池周边已经出现了“沃野千里”的景象。
不过,军人毕竟只是军人,在开荒修渠这种事情上显得不是那么专业,而且当时也没有城市规划的意识,后世的昆明城水患频频,没少让昆明人吃苦头。而在之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滇池地区尽管分布着很多部落,但昆明也并没有形成一座真正的城市模样。

拓东城、鄯阐城——军事要塞期
这种情况一直到公元8世纪,洱海地区南诏的崛起——既然是崛起,那就肯定要扩张地盘。唐天宝五年,南诏王皮罗阁率军东征,但他的步伐只迈到了今天的祥云一带就去世了。其子阁罗凤即位后继续东进,灭掉了延续数百年的爨氏政权,进入滇池地区,继而统一了云南。
事实上,南诏政权是唐王朝本着“以夷制夷”的想法一手扶植起来的,但南诏在羽翼丰满后,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唐产生矛盾。天宝十年和十三年的“天宝战争”,南诏两次击败唐军,最后成功割据一方。在洱海边长大的阁罗凤很有湖泊情结,他的看法和庄𫏋一致,也认为滇池区域很适合修建一座重镇,这样就在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酝酿了几年后,他开始让自己的长子负责建造“拓东城”。
“拓东”意在“开拓东境”,从名字上不难看出阁罗凤的野心。南诏在政治上也很重视这座新城,专门设置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拓东节度使,所以这座城也被称为拓东节度城。在今天的昆阳和安宁,还同时修筑了拓东龟城和蒙氏城。和之前不一样的是,拓东城下辖今天的晋宁,这意味着滇池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由滇池东岸晋城一带,开始向滇池北岸的盘龙江三角洲转移,昆明的城池位置也逐渐清晰。
事实上,拓东城的规模也并不算大,它只是一个周长3公里的狭长土城,分为东、南、北三面,河上的木桥可通往滇池西岸。但相比之前比较单一的城市形态,拓东城里有王宫、官署、馆驿、寺庙,算得上有了城市的模样了。根据考证,这座城池的大致位置就在今天昆明的南市区,地跨盘龙江两岸,北迄人民中路,南至金碧路,东起五里多、拓东路,西到得胜桥。受中原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建筑多为唐代的风格。
由此看来,今天昆明市的中心一带,就是当年的拓东城。南诏政权从滇西大量移民填充滇池地区,后来的拓东节度使还邀请了中原的工匠,在拓东城西的滇池湖畔修建了觉照、慧光两座寺庙和东西寺双塔——后者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而前者已经堙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然,拓东城得以发展,和当时统治者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它被看作是一个“陪都”,地位仅次于南诏的都城,由此也被称为“东京”、“上京”。从阁罗凤之子开始,历代国王都是住在这个“陪都”,只有死后才归葬滇西。
然而,历史总是向前走的,就算统治者再怎么重视,江山也不可能万年永固。公元937年,“白蛮”段思平联络滇东乌蛮三十七部,灭南诏杨氏政权建大理国,行政上划分八府,设立在滇池湖畔的鄯阐府为其中之一。此时拓东城周边的滇池水域,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了城市的附属部分。
1119年,三十七部再度起事,攻克鄯阐,拓东城也在这一场战火中严重毁坏,几乎被夷为平地,成为了一座“废城”。战事平定后,大理国政权才在拓东城的基础上重新筑起土城,称之为“鄯阐城”。
相比之前的拓东城,鄯阐城已经越过盘龙江向西发展,城区大概位于盘龙江西岸,在今天的文庙、人民中路、东寺街一带。整座城东临盘龙江,南靠玉带河,西到鸡鸣桥,北至五华山,“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一时期鄯阐城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地发展,但统治者建城首要考虑的,仍然是军事上的需求——当然,这也让后来者吃尽了苦头。
公元1253年秋,蒙古大元帅兀良合台率大军进攻大理国,大理城破,大理王段兴智逃到鄯阐城继续抵抗。看了鄯阐城的地形后,兀良合台制定了详细的攻城计划,但这座土城竟然连续七天抵挡住了强大的元军进攻。
究其原因,不在于大理军有多顽强,而是鄯阐城修建的位置太绝了——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元军又缺水战经验,自然久攻不下。兀良合台在鄯阐城打了一场入滇以来最大规模的战役,最终城内弹尽粮绝才取胜。毫无疑问的是,这也验证了一座城市选址的重要性。
马可·波罗笔下“壮丽的大城”
元灭大理之后,在云南设置万户、千户、百户互相辖制,鄯阐为万户总管昆明二千户,这也是首次将“昆明”用为本地地名并延续至今。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早是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名,在古籍文献中一般被写作“昆”或是“昆弥”。《华阳国志》解释:“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这也解释了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公元1267年,忽必烈封忽哥赤为云南王,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梁王。7年后,赛典赤被任命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前来治理云南。他首先在行政区划上进行了改革,使其与内地的建制一体化。万户所、千户所、百户所被相应地改成了路、府、州、县,昆明二千户被改为昆明县,鄯阐万户被改为中庆路,同时行政中心也从大理迁到了昆明。从此之后,昆明正式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云南也成为了全国的十一个行省之一。
赛典赤的第一个历史重任,则是兴修昆明水利——事实上,这一直是昆明历代统治者最头疼的问题。从汉代开始,地方官就已经开始了对盘龙江的治理,宋代时开挖了金汁河及银汁河,算得上是昆明历史上最早的重大水利工程。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王段素兴也曾征调民夫疏通盘龙江与金汁河,还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滇池水利。
不尽如人意的是,尽管每朝每代都很重视这个民生问题,但他们在建城的时候大多只考虑军事了,没有意识到随着城市的发展,水利会成为一个大麻烦。事实上昆明的水环境并不好,位于背面是山、南面是湖的狭长地带,唯一一条灌溉河流盘龙江落差较大,夏天洪水泛滥,冬天却供水不足。直到元代时,昆明还经常被水淹,人们把这座城池叫做“鸭池城子”,意思是大水淹城时里面的人就像水里的鸭子。
以往的统治者一般都是开挖河渠分流盘龙江的水,但赛典赤却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滇池承受了过多的水源,而排泄的地方却只有海口一处,河床更是有泥沙淤积,一到雨季,真正倒流淹城的不是盘龙江而是滇池,也就容易酿成严重水灾。为此,赛典赤首先在昆明东北地区清理水源、疏浚盘龙江,把群山里的“邵甸九十九泉”引入盘龙江,从而消除了滇池上游水患。
接下来,他在金马山下建造了松华坝闸,用于截流分洪,同时在滇池下游开凿了6条人工河。松华坝至今还在起着关键作用,被称作是“春城人民头上的一碗水”。
当这些水利工程基本完工之后,赛典赤才着手在鄯阐城的基础上修建中庆城。这是一座南北长而东西窄的土城。南端为土桥,北端是五华山,东至盘龙江,西至鸡鸣桥。城里有大德桥、白塔,西南两面有玉带河作为护城河,北城墙的内外建有悯忠寺和圆通寺,整座城池的中心是三市街,也就是今天的正义路中端至金碧路一带。
这是赛典赤对云南的一大贡献,昆明的城市规模,从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进一步地发展。当马可·波罗来到这里后,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艳羡之感,将中庆城描述为一座“壮丽的大城”。城中有商人和工匠,有各种教派,有制酒业和盐业,繁华程度不亚于中原。元代的云南文人王升也在《滇池赋》中写道:“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阎之冲,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前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
从文中可以看到,彼时的昆明,金马山、玉案山、五华山已经是周边的景点,三市街、东西寺双塔被视作是城市的地标,而云津河(盘龙江)和码头上的繁忙景象,意味着盘龙江已经成为了滇池重要的运输网。

“龟蛇之城”——汪藏海的杰作公元1381年,朱元璋遣大将沐英、傅友德率大军三十万征讨云南,次年大破元军,攻入中庆城,梁王一家跳滇池自尽。明王朝改中庆路为云南府,设嵩明、昆阳、安宁、晋宁四州,昆明、呈贡、宜良等九县,这就和今天的行政规划很相像了。
沐英因功而世守云南,这位明朝开国将军决定完全抛弃此前的旧城池,另起炉灶重新建造一座新城。当然,沐英已经不是当年庄𫏋修小阁楼的气魄,而是请来了大明帝国能与刘伯温比肩的大堪舆家汪藏海,让他来主持新昆明的城市建设。历史证明,汪藏海对昆明城市格局的规划,足有资格被授予昆明最高荣誉奖。
看过《盗墓笔记》的读者对这位汪藏海先生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在书中他被描述为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可否认的是,汪藏海确实是一个奇人,他在风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明皇宫和中国的好几个大城市都是他参与设计的,后人称其为“定脉寻龙”的鼻祖。在参与澳门的设计后,这位奇人在广西辞世,相传他以海葬的形式葬于海南海域,后人曾寻找过其墓址,但都一无所获。
昆明的城市设计规划,汪藏海可以说是耗尽了心血。他来到昆明后,顶着高层的压力,不急不躁地用了八年的时间“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子午”,亲力亲为地跑遍了西南各个省,凭借长虫山之首的说法,定下了“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设计格局。
昆明自古有段童谣“长虫山,长虫山,吃云南,屙四川”,一是形容长虫山之长,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就将其称为“北走蜿蜒”,二是长虫山会吞噬昆明城的财富。汪藏海找到了昆明的“来龙”长虫山,正是风水学说的“上好龙脉”,而这条“龙脉”在来到昆明后“龙气”更旺,到铁峰庵处便停顿,吐纳五华秀气(五华山),结于文庙地场。汪湛海认为这是艮龙向乾,又掉头向离,是地脉中极为难见的“紫微龙”。
于是,汪藏海将昆明城设计构筑为龟形,让城在蛇山之麓与其气脉相接,形成龟蛇相交之态,昆明城便能成为一大福地。从地理上看,昆明城的南门为龟头,北门为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分别为龟的四足,整个城市的主脉则是五华山。
在主脉的基础上,正义路作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巡抚公署、布政司、蕃台、臬台等衙门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开;土地庙、城隍庙,圆通寺、武王庙等寺庙都按这个风水走向,脉络布局在各个旺地,昆明城池的格局由此形成。
而随着古籍《汪湛海先生钤记》被发现,更多谜团也被揭开。他的风水诗“三山一水轴线清”描绘了对昆明城市的祝福,堪称一绝。所谓“三山”即五华山、螺峰山、祖遍山,“一水”则是“洋洋大海作明堂”的滇池。长虫山与昆明城气脉相连,就形成龟蛇相交之势,使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设、山长水远的气势。
城市快要建好时,汪藏海用青铜浇铸了一座“龟蛇相交”的铜像深埋地下,同时还埋下了三块石碑,一块上书“五百年前后云南胜江南”,另一块则写“云南处处占先机”,而第三块石碑上刻了什么,至今无人知晓。尽管“龟蛇之城”昆明的建设颇有后人意会的神秘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昆明自此也真正有了城市的气魄。

‘陆’ 昆明有多久的历史了

在大约2500年前,滇池周围就已形成了数十个互不统属的部落,“昆明”这个记号、通常认为是古代一个部族名称,推测是彝族先民语言的音译。昆明地区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当时有楚国人庄桥入滇,和滇池地区的先民一道建立滇王国。从那里算起,昆明地区已有2300多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从唐初南诏国在滇池北岸筑拓东城算起,昆明市已有12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到了元代,公元1274年置昆明县,昆明开始成为云南省的首府。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后,建立云南府城。从1746年至1911年前,面积扩大至6平方公里。公元1919年划省会所在地为市,设云南市政公所。从1922年起,正式称为昆明城。

‘柒’ 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促进条例

第一条为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市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是: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到本世纪中叶把昆明建设成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应当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相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编制专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争取国家、省相关改革试点和政策支持。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设立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工作,研究决定重大事项。

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应当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负责本地区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工作。

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以环境容量和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为基础,建立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第七条本市应当统筹发展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优化和改善交通结构,促进区域互联、城市互通、城乡对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第八条本市应当推进油、气、电力保障基地建设,构建以昆明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油、气供应管网体系,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进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的建设,拓展境外电力贸易市场,建设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第九条本市应当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及通道建设,发展多式联运,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提高物流信息化和国际化、物流装备现代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国际陆港、口岸的协调发展;推进国际(城市)配送中心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第十条本市应当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实施现代信息服务业培育发展工程,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引进国际国内领军企业和平台型龙头企业,构建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第十一条本市应当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智能化,推动社保、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智慧化,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区域性国际智慧城市。第十二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健康、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网络化发展和智能化升级,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技术进步,培育扶持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发展转型,提升制造业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重点发展健康、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支持打造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现代农业新模式,推动农业农村新业态发展,提升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鼓励发展进出口、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业务,推动建设国际保税物流园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品牌展会;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主动承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第十四条本市鼓励发展对外贸易,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搭建专业市场交易平台,打造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园区。

‘捌’ 昆明发展咋样

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一级口岸城市,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中国唯一面向东盟的大都市。
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是典型的温带气候,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极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因地处边陲,发展较发达城市慢 ,目前是在发展阶段!
如果是想在昆明工作的话,那昆明的机遇应该是很多的!
昆明轨道交通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于2008年12月19日开建,六条线路总长180.6km,现城区内地区为地下铁道,城区外为地面或空中轨道。昆明轨道交通各车站将不设空调,将成为全国最为节能的轨道交通项目。
昆明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昆明区位独特,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随着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的通车,泛亚铁路的规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国际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实施,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现。
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贡蔬菜”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等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贸、旅游、信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
是中国面向东南亚与南亚的“桥头堡”城市。昆明成功举办了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05年第二届GMS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和2009年世界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世界马铃薯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与十余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每年举办、一年在上海一年在昆明)与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及建设中的昆明——越南首都河内、昆明——泰国首都曼谷、昆明——缅甸仰光、昆明——印度及孟加拉国(南亚次大陆)高速公路,拉近了昆明与世界的距离。

城市荣誉:
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昆明风光
国家园林城市(2009)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改革开放先进集体
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
建设创新型国家(2008)十强市
2008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云南省首批文明城市
2009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
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8、2009)
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
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中国十佳投资创业城市
中国创业之城
2008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
《时尚先生》评为未来中国"新希望"城市
中华美食名城
中国文化产业创意城市示范奖
2004~2009中国见义勇为工作优秀城市
共和国60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共和国60年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2009年中国最佳退休城市
2009全国十大安全感城市(全国667个城市评比中排名第9位)
2009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
2009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
2009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城市
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
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
2009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
2009年中国十大美满度城市
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
2010中国十大最美城市
2010年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
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
联合国人文宜居城市
2010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最幸福感城市金奖
2010年度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
2011年度中国魅力城市
转型2011联合国宜居城市
转型2011年国际形象最佳城市
转型2011年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
2011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十佳城市
2011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2011中国物流业城市大奖
2011年中国国际化城市三十强(全国城市第14名、中西部地区第3名)
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三十强(全国城市第23名、西部地区第3名)
2011年国际友好城市三十强(全国城市第18名,中西部地区第4名)
2011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竞争力十强城市
2011年度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
2012年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201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周年特别荣誉大奖
全国低碳交通运输试点城市
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第二批)[8]
2011年度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第二名城市
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全球十大避暑名城
2012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与贵阳并列第一
最具中华价值城市奖
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
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玖’ 昆明在全国的未来地位是什么

昆明在全国的未来地位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共昆明市委关于制定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昆明要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着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经济体系现代化、城乡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



昆明概况

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

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未来五年和十五年 昆明经济社会将这样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昆明

‘拾’ 昆明会成为国际大都市吗

会。面向东南亚18亿人口的国际陆港,国际枢纽,昆明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与当前国土相似的清代就是国家中心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在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方面的推进力度,比以前明显有所增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无论是城市道路建设还是枢纽型机场等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上,市民都已经感觉到了新交通时代的到来;昆明的制度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也取得进步,特别是南亚博览会在昆明的召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带来了很务实的效果;国务院发布了作为云南省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责任与使命更加清晰,所以说昆明会成为国际大都市的。

阅读全文

与昆明什么时候能成为国际城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