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话语权有哪些

国际话语权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19 21:17:49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实现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提升国际话语权,得有一批有魄力的外交人员,他们必须有敏锐的判断力、敢于挑战的战斗力,这些是我们缺乏的。
现阶段(2020前后),我们总在埋怨国际媒体的误导,其实是我们的人不作为、无能。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丧失。西方吹嘘自己是“历史的终结”,滑稽可笑!我们在这里与西方议论长短,毫无意义,如张维为那样。
我们可以就西方(美国)所作所为,在世界合法的舞台鼓动一种力量,起诉或张扬。
1、鼓动阿富汗、伊拉克被虐杀的平民在国际法庭起诉美国,没结果,也恶心一些它们;
2、鼓动伊朗对以色列、美国刺杀苏莱曼尼,起诉它们国家恐怖行为;
3、伊拉克起诉布什以所谓化学武器理由侵略伊拉克;
4、以美国军舰侵犯领海,起诉美国;
……
所有的这些行为,别太在乎结果,甚至可以在美国国内鼓动一些侵权起诉,像台岛对马英Ⅸ那样,让它们疲于应付。

B. 韩国经济比俄罗斯强得多,为什么在国际上没话语权

目前国际上的话语权大体上是按阵营和场合来来划分。
1、在经济这个场合中,美国是最有话语权的,在此之下,法德的话语权通过主导欧盟阵营来实现,中俄通过主导金砖五国来实现,除此之外还有东盟和海湾联盟。韩国所在的东亚并无经济上的联盟,并且韩国在东亚被中国和日本压制,所以韩国在经济上缺乏来自阵营的声音和支持,其自身经济体量和各经济阵营相比也偏小,故虽经济上超过俄罗斯,但在经济范围内的话语权却比俄罗斯弱很多。
2、在军事上的话语权:俄罗斯是核大国,并且具有在世界范围内采取军事行动的能力,而韩国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都被用于防御朝鲜,国家防务还得依靠驻韩美军。一个是可以直接和美国叫板的国家,韩国连帮美国助拳的能力都没有,发生战事还得依靠美国带一票小弟来救援,连国防都不能自主怎么可能有军事话语权?
3、政治上,俄罗斯是安理会五常,其下有一票前独联体国家给予其政治支持,同时还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中亚五国等一大票亚洲国家在政治上有紧密的联系。相比之下,韩国长期是中国汉文化圈内的藩属,独立后与周边的中俄朝日都关系紧张,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又如何与人比较话语权?
综上,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不仅仅看国家单独的实力,更要看国家所在阵营的实力以及该国在该阵营中是主导还是从属地位。一个较弱的国家如果在一个较大的联盟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其话语权就比实际的大。例如梵蒂冈在天主教阵营的话语权就比其国家实力大很多。

C. 国际话语权的介绍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它体现了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综合运用。

D. 在国际上最有话语权的,小国家有哪些

以色列。。。

E. 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所谓国际话语权主要指的是,在国际舞台上,就国内外重大事件表达观点、阐释意见、陈述主张的权利,它是一个国家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舆论引导力、政治参与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拥有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拥有了国际话语权会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赢得国际社会的了解、认同和支持,对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参加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是我国新闻媒体,特别是对外传播媒体和国际传播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和任务。当前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话语权竞争,对我国新闻媒体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央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给予空前的重视,这就为我国新闻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和有效的政府支持。另一方面,当下国际舆论的主导权仍掌握在少数西方媒体手中,“西强我弱”仍然是国际传播格局的基本特点。
面对这一形势,我国新闻媒体的国际话语权争夺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要想在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实效,就需要我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不断开拓新的对外传播局面,取得对外传播的新进展。为此:
首先,要重视突发事件报道。争夺国际话语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以我国媒体目前的实力,全面跟进,四面出击不太现实,因此选准突破口十分重要。突发事件报道既有利于增强我国新闻媒体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形象。突发事件报道一向是国际主流媒体争夺的重点,也是西方媒体误解甚至歪曲中国形象最严重的领域,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我国新闻媒体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突破口。要做好国际突发事件报道,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争取时效,赢得首发,以先声夺人,抢占信息和舆论传播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还需注意对事件做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充分,不存盲点和疑点,要让受众真正了解实情,明白真相。近年来,中新社在处理突发事件报道中反映敏捷迅速,报道及时充分,受到社会的好评。例如在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中,中新社创造了中国媒体第一篇对外图片报道,第一篇对外中文报道等“多个第一”,对事件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首发稿件被境外媒体广泛采用,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要强化受众意识。所谓受众意识,就是在报道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兴趣需要、接受心理和收受习惯,充分满足受众的新闻与信息需求。强化受众意识在对外传播中至关重要,如果不考虑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兴趣需要,不回应海外受众的关切和疑虑,对外报道就成了自说自话,无法为海外受众所接受,这样争夺话语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新闻媒体在对外报道中要准确把握海外受众的心理需求,善于把我们报道的内容和海外受众想要了解的东西紧密结合起来。凡是海外受众感兴趣并于我有利的议题都需高度关注并积极报道,同时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开掘,要尽可能满足海外受众的需求,真正使我们的对外传播让海外受众感觉有趣、有益、有用,愿意看、能理解、可接受。
再次,要重视改进文风。以往我国一些新闻媒体的对外传播往往说教内容多,宣传腔重,其主要表现为程式化的内容多,人情味的东西少;抽象的表述多,具体的细节少;空洞的言论多,生动的事例少;枯燥的数字多,鲜活的事物少。中新社在文风建设方面几十年来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作为一家主要面向海华侨华人和关注中国的国外朋友的通讯社,其报道十分注重语言清新活泼,不拘一格,文章形式多样,短小精悍,而且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正如刚才何主任讲话当中总结的“官话民说,硬话软说”,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回顾我国对外传播所走过的路程,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要看到不足和依然存在的问题,例如报道内容还不够全面客观,报道视角还是多以“我”为中心,报道语言还不够生动活泼。我国新闻媒体要取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要在国际新闻信息舆论传播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要想赢得竞争优势,而且能够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F. 联合国五常国家是哪五个

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联邦(俄罗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国有安理会否决权。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圆满结束,《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23条明确规定: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俄、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6)国际话语权有哪些扩展阅读

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需得到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且现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国的赞成票亦是必要条件。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会总共批准执行了约55项维持和平行动,有力阻止和减缓了地区冲突的发展和扩大。

G. 国际话语权的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途径

第一,增强中国对外传媒力度,支持海外华人话语
当今世界公众媒体仍然是国际关系发展中极为流行的公开而重要的信息通道,而中国在争取国际公众媒介的话语权上面临着严重挑战。在如何增强中国对外传媒力度的问题上,除涉及到硬性因素之外令人更为迫切关注的是软性因素。中国对外传媒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话语对象”,避免以“套话”、“空话”或“官话”来争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2008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会上以平民化的语言提出“不折腾”一说,引起国际社会媒体的热烈反响和叫好,这应成为公众传媒用语的楷模。同时,还要注重“话语的施行者”(或传播者)中的非官方组织或群体就与中国相关的国际性事件的反应。民间意愿的表达往往也是一种重要的话语权的表现,而且其作用不可忽视,如2008年美国总统布什坚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美国不想让“中国老百姓反感”。因此,中国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个领域里会有很多的发挥空间。
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也离不开海外华人话语的有力支持,中国应加大力度对他们提供切实和有效的支持。海外华人及其媒体的话语与中国官方、在中国的非官方组织和群体相比具有不同凡响的作用。2008年对全球华人来说,是与祖国贴得更近的、有特别意义的一年。为声援北京奥运会和抗议“藏独”势力,海外华人积极诠释并维护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此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语媒体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上述这些事实为中国拓宽话语平台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机会。
海外华人争取中国话语权的有利条件包括:一是中华文化早已成为共同认可的凝聚力,这是全世界华人的文化血脉、精神之河和立身之本;二是当前的全球化浪潮使中国快速地。跳跃式地向世界大国的目标靠近,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实力首先或更多的是表现为中华文化理念的延伸和充分张扬。世界关注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理解。在这种环境下,世界华人发出的话语,不仅是在弘扬祖国的中华文化,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展示理性中国、责任中国的形象。中国应从多方面、多形式和多渠道运用并发挥海外华人在争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拓展国际话语权的话语平台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中国对外关系的具体实践上,开辟和建设以“和谐世界”为特色的国际话语平台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问题上的话语权。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借鉴和批判吸收,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同时两者都认为相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人是目的。当中国把“人”字放大到足够大时,西方大多数普通民众就开始理解中国,接受中国。2008年的四川救灾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救灾过程中,“以人为本”成为了从中国政府到普通百姓的行为准则,从而赢得了世界民众的普遍赞誉。因此,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话语平台方面,除了走“官方渠道”(国家间政府)外,还要特别注意“民意渠道”(中国外部和内部的民意力量)。
具体来说,一是多做和尽可能做好有关国家的议会(包括议员)工作,如西方国家的议会不仅在制约政府的决策方面,而且还在社会的民意动向方面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二是加强中国非政府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接触和沟通,如环保、节能、慈善事业、乡村教育和卫生、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都是这类组织所高度关注的,通过彼此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并扩大国际话语权。三是进一步发挥中国的公众外交应有的作用。“公众外交”(public diplomacy)主要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和公众舆论间接进行,但其行为主体仍然是政府。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对公众外交明显重视,如从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现在已遍及6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227所;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决定,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必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这些都推动了公众外交的发展。四是要重视来自中国内部的民意力量的作用。有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自发地关注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在2008年“拉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期里,中国民间对西方的一些带有偏见和成见的媒体报道所做出的强烈反应,体现了中国民间国际话语权意识的启蒙。这意味着中国民间正在意识到,全球化时代的主权观念已经远非物质边疆那么简单,而在捍卫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发言权。这种从民间开始的话语权启蒙,对中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将辅以强大的推动力。
在如何开拓话语平台的问题上,中国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更多地关注非官方的民间管道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在争取国际公众媒介的话语权上正面临着严重挑战。目前四大西方主流通讯社美联社、合众国际、路透社、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据了整个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新闻舆论和控制世界传媒市场,从而形成了这一平台的话语霸权。其结果可能是,世界最终只能听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声音。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逐渐地发现自己被封闭在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创设的“国际化话语”的围墙中。
世界只有一种话语是很危险的,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里以话语多元化为基础的公众媒体格局的改变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善意”的让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有关国际传播领域问题的重要报告认为,高度的独占和集中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世界统治权力,而在这一信息的单向流动过程中深受其害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这份报告主张国际社会应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以实现话语多样化和公平的话语权。中国发表的一份有关对信息时代的国家进行分类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个“信息霸权国家”,十几个“信息主权国家”和大多数“信息殖民地国家”的非正常关系。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以让世界听懂其在国际舞台上可能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话语。
第三,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
中国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在国际社会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希望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是顺理成章的。随着中国以经济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愈加强大,其话语权也必将得到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国必然也会面临主要是来自一些西方国家的对自己的和平崛起所进行的“骨头挑刺”或“百般挑剔”,而这些冲突表明了“整个世界都会欢迎中国的崛起”的想法实在是无异于天真。 身处这种国际环境,中国一方面要以继续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原则进行坚定而有力的反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形象。
改革开放三十年表明了中国通过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原则与外部世界整合而和平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努力向外部世界学习,而且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反应也非常敏感和在意。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一直在关注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如何评介中国。这种积极态度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好学精神,更重要的还表明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不再是闭门造车。也正是因为内部的发展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内容,中国的和平崛起引来外部世界的一些苛刻非议甚至严重偏见也就是自然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情绪化反应会有损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的国际形象,不利于争取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如每逢出现某些西方势力的不友好行为和小动作,中国通常的情况是必有反应。当然,对事关国家利益的事情中国必须要有力还击。但如果对西方的每一种观点都要做出回应,这不仅显得中国没有包容性,而且在客观上也会导致负面的效果。中国作为一个责任大国而每每对西方少数人的诋毁做出反应,其效果会在西方成就了“敌人”的同时,也为西方媒体进一步诋毁中国提供了新的素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正在加速融人世界,而展示责任中国的大国风范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的边缘地带进入了中心地带,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体,没有中国的参与,很多重大的国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H. 为什么国际话语权在西欧 美国手里 在美国我还能接受 可是欧洲一些国家综合国力比起中国印度巴西弱很多

别的不说,英国综合国力就不会差很多。2007年社科院报告,英国综合国力世界第二。你数数世界上的大传媒,除了美国,就是英国的bbc。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的国家元首名义上都是英国女王。至于军事实力,英国有能力派出特混舰队打赢一场海外的局部战争,军事力量全球部署,23个国家驻军,拥有自己为核心的海外组织。英国皇家海军实力全球第二,两艘巨型航母马上服役。至于法国,直到现在依然是拥有海外领地最广泛的国家。而且欧洲有自己的组织,有自己共通的文化圈,巴西土耳其一只都是想加入欧洲文化圈,而不是对抗,印度也是如此。楼主你说的是GDP,不是综合国力。1913年,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跟现在差不多,1840年,中国gdp总量比英国高几十倍,不是照样没有话语权么?中国现在仅仅是量变,用人力资本积累成的经济,还需要质变来过渡成综合国力,

I. “话语权”怎么翻译成英文

“话语权”翻译成英语:

right of speech; speaking right;utterance right ;discourseright/power;right/power of speech

1. 相关短语翻译:

国际话语权, international right of speech;

制度性话语权, say over international regimes;

代表性和话语权, the representation and voice;

话语权力, discourse power;Power of Discourse;

文化话语权力, right of culture diction;

话语权威, discourse authority;

权力话语 ,power discourse;discourse;discourse of power;

话语霸权, Discourse Hegemony;Discursive hegemony;verbal hegemony

男权话语 ,male power words;

2. right of speech; speaking right;强调“发言权”;

speech,/spiːtʃ/ ;n. 演说,发言,谈话;说话的能力;说话方式;口语,言语;

right, /raɪt/ ;n. 正当,公正;正当的要求,权利;版权,发行权;

例句: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Everyone has the right of speech.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用解释经典的方式,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利。

Assuch, ofclassics.

充分发挥自己的话语权。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peaking right.

3.utterance right(引用:从话语权失衡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完善)话语权力;比较正式;

utterance ,/ˈʌtərəns/;n. 表达;说话;说话方式;

right, /raɪt/ ;n. 正当,公正;正当的要求,权利;版权,发行权;

Utterancerightis a kind of democraticright, whileutterancepower is a kind of state power manifestated in influence.

话语权利是一项民主权利,话语权力则是以影响力为表现形式的国家权力。

4. discourseright;right/power of discourse;话语权;

discourse,/ˈdɪskɔːs/ ;

n. 演讲,论述;谈话,交流;话语,语篇; v. 高谈阔论,论述;交谈;

right, /raɪt/ ;n. 正当,公正;正当的要求,权利;版权,发行权;

例句:

and

theoreticaldimension.

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宽容意识与权利话语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Reunifying is necessary.

让权利话语重新与宽容意识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是有必要的。

The issueinvolved intherightdiscourse.

这个问题涉及到正确的话语权。

阅读全文

与国际话语权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