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有哪些国际化公司
排序 企业名称 企业性质 经营业态 营业额(万元)
1 中国百胜餐饮集团 外资企业 西式快餐 1186879
2 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股份制 火锅 433000
3 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股份制 火锅 281579
4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制 综合餐饮 268256
5 北京小薯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私营 中式正餐 183600
6 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限责任 火锅 126531
7 重庆市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 火锅 122760
8 德克士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外资企业 西式快餐 100855
9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控股 特色酒楼 99300
10 中山市海港饮食娱乐管理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 特色酒楼 95290
wanglq901229
❷ 比较国际化的公司名字有哪些
如下:
1、博华公司、非一般公司、鹏飞公司、晟睿公司。
2、福盈公司、精信公司、迅捷公司、电通公司。
3、江达公司、涵耀公司、驱力公司、雅度公司。
4、顶峰公司、主流公司、创美公司、祢椎公司。
5、博洋公司、上元公司、沸点公司、兴豹公司。
6、聚格公司、辉恒公司、壹点公司、金粒公司。
❸ 什么是企业国际化能力它包括那几个内容谢谢。
企业国际化能力是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企业国际化包括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六个方面。其中包括的内容有:
1、管理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管理具有国际视角,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2、生产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采购、运输和生产,利用海外资源提高生产绩效的方法。
3、销售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国内外的销售网络,根据不同地区和产品,有选择地进行销售活动,使自己利润最大化。
4、融资国际化,是指企业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机会。
5、服务国际化,是指企业能根据实际范围内不同的地区提供从售前到售后并且符合当地文化习俗、法律规章的服务。
6、人才国际化,是指企业拥有的人才不仅要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相关知识,而且懂经营、会管理。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上述六个方面。
(3)国际化包括哪些企业扩展阅读:
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成熟,同全球着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方面:
1、资金障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障碍,导致发展速度低,投资规模小,生产经营不成规模,海外并购对象质量不高等情况长期存在。
2、人才障碍。国际化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国际化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国内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海外市场,这是目前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营销人才、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严重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3、管理障碍。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管理的经验,组织现有的管理能力很难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管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一没有全球化的组织架构;二缺乏跨文化整合能力;三不具备全球化思维模式。
4、品牌障碍。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
❹ 中国企业中真正有具体国际化战略的公司有哪些
目前全球化仍然是世界贸易的主流,大部分大公司原料或者产品都会涉及到进出口,所以制造业企业多数都有国际化的战略。互联网或者新兴产业涉及到新技术,通常也有国际战略,比较特殊的是房地产公司,中国有些大公司比如万达跨行业经营比较普遍。国际化战略比较模糊。
❺ 国际企业有哪些类型
概念
国际企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泛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 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因此,国际企业至今并未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由于分析角度与分析需要的不同, 国际上对国际企业的概念都有其独特的界定方法。我们认为国际企业目前无法进行精确的定义,因为国际经营活动的种类、范围、性质和介入程度都难 以区分清楚,从而对国际企业业务活动就难以界定。相反,上述笼统的概念倒是贴切的,因为突出了国际企业的经营宗旨就是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且经营活动已超越了国界。
编辑本段
分类
综述
与国际企业这个名称相似,多国企业、跨国公司的含义都存在着争议。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际企业是多国企业、跨国公司、超国公司(SupernationaI Corporations 或 SupernationaI Enterprises)、世界企业(World Enterprises 或 World Corporations)和全球企业(GlobaI Enterprises)的总称。其中多国企业和跨国公司是国际企业最主要的代表。
多国企业
多国企业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I Enterprises 或 Multina- tionaI Corporations)。它有两个基本的含义:一是指在多个国家从事国 际经营活动,并以一国为母国的国际企业。从这一点上说,多国企业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同义词。二是指多个国家共同出资(或提供条件)、在某国或 地区注册成立、从事国际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这种形式的多国企业没有明确的母国。如南美洲安第斯条约的国家里,由两个或几个国家共同创办和经 营的公司即属此类。1974 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拉美国家代表的提议下通过决议,以“跨国公司”取代“多国企业”来称指第一种含义上的多国企业。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I Corporation 或 TransnationaI Enter- prises)一般是指一国公司以本国为基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 跨国公司服务方案构或子公司,并在共同的管理战略和组织下 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跨国公司的定义目前也不统一,原因在于不同学者或不同国家对认别跨国公司的标准不一致,这里介绍狭义和广义两个最有影响的定义:
(1)哈佛大学的狭义定义:哈佛大学商学院着名的教授雷蒙德·弗农(Reymond Vernon)领导下跨国公司项目研究小组认为,跨国公司是那些在海外6个以上国家拥有生产制造子公司、并且拥有子公司 25%以上股权的国际企业。
(2)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知名人士小组的广义定义:这个后来发展为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小组认为,跨国公司是指“凡是在两个或更多国家拥有和控制工厂、矿山、销售机构以及其它资产的所有企业。”
❻ 企业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内容
企业国际化包括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六个方面。
1、管理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管理具有国际视角,符合国际惯例和发展趋势,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2、生产国际化,是指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采购、运输和生产,利用海外资源提高生产绩效的方法。
3、销售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国内外的销售网络,根据不同地区和产品,有选择地进行销售活动,使自己利润最大化。
4、融资国际化,是指企业有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机会。
5、服务国际化,是指企业能根据实际范围内不同的地区提供从售前到售后并且符合当地文化习俗、法律规章的服务。
6、人才国际化,是指企业拥有的人才不仅要熟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相关知识,而且懂经营、会管理。
由此可见,一个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上述六个方面。
❼ 国际化企业
所谓国际化企业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市场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并满足其需要,实现在国际上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跨国进行科技开发、投融资、生产、营销活动的企业。
❽ 企业国际化的什么是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企业国际化和国际化企业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后者强调的是这一过程的结果。尽管如此,“国际化企业”仍然是企业国际化之应有之意。
❾ 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国际化的企业
国际化的企业都是先进的,它的产品都是联通到很多国家的,它的劳动力和也占到很多国家,它的经济也占到很多国家,
❿ 中国哪些企业具有国际化战略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进程分析:双向国际化的视角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表现为在规模上是由小到大,在经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融合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生产要素方面的联系,如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经营活动的联系,如研发、供应、生产、营销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将企业的国际化理解为一个双向发展的过程,即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层面。
内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引进、三来一补、国内合资合营等;外向国际化活动主要包括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同时,企业内向国际化与外向国际化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着全过程、多渠道、多方式的联系,企业国际化从初期的技术、设备的进口开始,通过内向的国际经济联系,既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又间接将企业与国际市场相连接。另外,这种联系不仅仅发生在初期,出口和跨国战略联盟实际上都体现出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之间的紧密联系(Welch和Luostatinen,1993;梁能,1999)。
中国企业处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对外经济更加开放的时期,不仅自身要经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过程,同时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本土竞争。实际上,中国的企业是在本土竞争日趋激烈,自身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前提下,来做出国际化战略选择的。结合中国企业多年来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实践,从企业双向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基本可以将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历程划为四个阶段,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产品出口阶段,建立战略联盟阶段和“走出去”阶段。
1.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引进工作。从企业技术引进的对象来看,在1981年~1993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近363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合同金额平均占合同总金额的78.2%,技术许可合同仅占10.3%,其他合同金额所占比例均比较小。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高比重的特征呈继续扩大的趋势,1991~1993年成套设备与关键设备合同数平均约占同期合同总数的比例升至55%,合同金额所占比重升至80.4%(何保山等,1996)。由此看来,企业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非常明显。成套设备的引进只是形成了一定阶段性的生产能力,并未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重视不够,在关键零配件和关键技术上对国外厂商仍有较强的依赖。
另外,从企业技术引进的方式来看,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主要是通过技术贸易的方式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或成熟的技术。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技术引进方式也进入了复合型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专项贸易、BOT等方式也被运用到技术引进中来,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我国企业处于国际化的初期和准备阶段。一部分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企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