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的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时区图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时区界。线原则上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以方便使用。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以区时为单位的标准时,并保持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差整小时数;但是,有些国家仍然采用其首都或重要商端口的地方时为该国的标准时间。这样,这些国家的标准时间与格林尼治时间的差数就不是整小时数,而有时、分之差。谈到时间问题,就不得不提及一条重要的线——那就是日期变更线。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间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更替。为避免混乱,国际大致规定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明天”的分界线,因为避开大陆,它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12:00] 埃尼威托克岛, 夸贾林环礁
[-11:00] 中途岛, 萨摩亚群岛
[-10:00] 夏威夷
[-9:00] 阿拉斯加
[-8:00] 太平洋时间(美国和加拿大), 提华纳
[-7:00] 山区时间(美国和加拿大), 亚利桑那
[-6:00] 中部时间(美国和加拿大), 墨西哥城
[-5:00] 东部时间(美国和加拿大), 波哥大, 利马, 基多
[-4:00] 大西洋时间(加拿大), 加拉加斯, 拉巴斯
[-3:30] 纽芬兰
[-3:00] 巴西利亚, 布宜诺斯艾利斯, 乔治敦, 福克兰群岛
[-2:00] 中大西洋, 阿森松群岛, 圣赫勒拿岛
[-1:00] 亚速群岛, 佛得角群岛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都柏林, 伦敦, 里斯本, 卡萨布兰卡
[+1:00] 柏林, 布鲁塞尔, 哥本哈根, 马德里, 巴黎, 罗马
[+2:00] 开罗, 赫尔辛基, 加里宁格勒, 南非, 华沙
[+3:00] 巴格达, 利雅得, 莫斯科, 奈洛比
[+3:30] 德黑兰
[+4:00] 阿布扎比, 巴库, 马斯喀特, 特比利斯
。
2. 时区和国际日界线的图看不懂,有谁可以教我,谢。
1、黄赤交角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自转的轨道面(赤道面)的夹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可以用地球仪进行公转和自转的演示。注:以桌面为黄道面,以手电筒为太阳光线。2、0时经线是指日常生活中的0点(或称24点)地方时所在的经线,随着地球的不停自转,时间不断流逝,0点(24点)所在的经线也不停变换,否则当地岂不始终处于0点(24点)?很显然,这不可能。3、以180°为中央经线,往东、西各7.5°,组成十二区,在180°西侧的一半称为东十二区,东侧的一半称为西十二区,两者合称十二区。而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日界线,也就是每天的0点(也就是24点)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大致以180°为准的国际日界线,并且人为规定,往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反之,往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加上一天。希望对你有帮助。
3. 世界时区 如何划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形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因此,在地球上,东边的地方要比西方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来得早一些。为统一标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以时区为单位的“标准时间”。
世界时区是这样划分的: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为标准线,从西经7.5度至东经7.5度划为“零时区”。在这个时区内,以零度经线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然后,从“零时区”的边界线分别向东、向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12区”和“西12区”相重合,即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相邻时区的标准时间相差为一小时,即位于东面的时区比其西邻的时区早一小时。
各时区都以该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为该区共同的“标准时间”。例如我国北京在东经116度,划在“东8区”,因此“北京时间”是以中央经线东经120度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时间”。
实际上,时区的界线也不完全按照经线,各国还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本国的时间。在我国,如果按标准时区划法,从西到东可划5个时区。为了减少转换时间,方便群众,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
国际上规定,纵贯太平洋的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航行在太平洋上的轮船由西向东越过此线,日期就减少一天;轮船由东向西走,通过此线,日期就增加一天。
如果一个人在新年到来的那一刻,坐着飞机由东向西飞,按照这样的时间规定,他就有可能在空中接连迎接好几个新年的到来。
4. 如何看时区图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
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
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
它们是中时区(零时区)、东1-12
区,西1-12
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
度,时间正
好是1
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
区各跨经度7.5
度,以东、西经180
度为界。
例如,我国东8
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
区的时间早1
小时,而比日本东9
区的时间晚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
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
小时(比如2
点拨到1
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
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
小时(比如1
点拨到2
点)。
还有时区图中
+12
的中间有条弯曲的线是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他们之间差了一天
也就
是24
小时。
国际规定的日期变更线。人们早晨
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对
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
者,就有点不方便了。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阳,所以就
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
天“短”了的感觉。这样,你就往往会记错日子,把日历翻错。为了避免这种不方便,1884
年起人们决定在太平洋中,也即在东经180
度经线附近划一条线,规定当各种交通工具
自东向西越过此线后,日期增加1
天(例如,由7
月31
日改为8
月1
日〕,而由西向
东越过此线后。日期减少1
天(例如,
由8
月1
日改为7
月31
日)。这条线就称为“日
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
5. 这个图的怎么看出北京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要详细过程高一地理
6月22日20点
判断日期
北极线极昼、南极限极夜,说明是6月22日
判断时间
地球自转是从西向东,西边是180度,东边是0度,说明这是西半球。
0度是中午12点,也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也就是20点。
6. 如何判断时区的东西,早晚比如西五区与东八区我绕不过弯,有什么技巧吗
今天的范围:0时经线-向东-180°经线
昨天的范围:0时经线-向西-180°经线(注意方向)
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时间减去一天;自东向西,时间加上一天。
西五区和东八区,东八区早。
7. 国际日期变更线怎么计算
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若由东向西则时间加一天,若由西向东则时间减一天。
如果东经165是14:00,那么西经165是几点?
西经165是前一天的16:00
1.考虑日界线,这样需要判断东西方向,165E在165W的西面,过日界线向东时间减一天,那么此时165W应为前一天,两地相差2个时区,则东边时间=西边时间+时差=14:00+2=16:00
2.不考虑日界线,这样也就不需判断东西方向,一律按照东经在东,西经在西的原则,此时两地相差22个时差(165+165)/15,则西边时间=东边时间-时差=14:00-22=前一天的16:00
两种方法都可求出
8. 怎么判断哪个地区是什么时区,具体点
根据经度判断。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7.5度,即东西方向跨越15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112.5度至东经127.5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具体解释如下:
1、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2、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
9. 怎样算的 国际日期变更线 高一地理啊拜托举几个例子!
日界线[1] :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除了绕太阳公转外,每天还自转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阳光照射的半个球面形成白昼,而背着太阳光的另外半个球面便是黑夜,它们之间的过渡带是清晨和黄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着,地球上的晨、昼、昏、夜也不断地从东向西移动,循环往复地在各地出现。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阳位置作为确定“一天”的标准,把自己所在地方相应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条经线作为“日期变更线”,这样就有许多条“日期变更线”,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规定一条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对照的“日期变更线”,这条“日期变更线”就叫“国际日期变更线”。
现在公认的与东、西经一百八十度经线重叠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的日期变更线。“格林尼治时间”是穿过英国伦敦郊区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的时间,国际上规定为“世界时”。一百八十度经线正好处于与它相对应的地球另一面。
这条穿过太平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这是为了使它们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几个曲折的曲线。人们早晨 起来,常撕一张日历,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对于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们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对用飞机、轮船作洲际航行的旅行者,就有点不方便了。例如,当你在从东向西的航行中,因为你是在追赶太阳,所以就感到白天“加长”了;相反,当你从西向东航行时、由于是背离太阳、所以就好像有点白天“短”了的感觉。这样,你就往往会记错日子,把日历翻错。为了避免这种不方便,1884年起人们决定在太平洋中,也即在东经180度经线附近划一条线,规定当各种交通工具自东向西越过此线后,日期增加1天(例如,由7月31日改为8月1日〕,而由西向东越过此线后,日期减少1天(例如,由8月1日日改为7月31)。这条线就称为“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同时为了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便利,日界线并不严格地指东经180c的经线。而是由北极沿东经180度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度经线直到南极、在一般的世界地图上,也都将此线标出来,以便识别。
日界线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日期混乱。日期混乱问题,是在下列两种情形下产生的:
——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他的目的地却是东方)。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1日。这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造成这一混乱的原因是,船舶在向西行进中,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推迟,即每天都在推迟中午的到来。按这种被延长了的昼夜来计算日子,在绕行地球一周后,便要减少1日。反之,若船舶向东航行,视午的物理时刻逐日提早,昼夜缩短,环球一周后,日期便会“多”出1日。如果没有适当的措施,每绕行地球一周,日期便差1日。这就造成日期的混乱。
——时刻换算中出现日期混乱:时刻换算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日期问题。已知一地的时刻,推算另一地点的时刻,向东推算和向西推算的结果,虽然得到的钟点相同,但日期却相差1日。例如,已知北京时间(东 8区)为 6时,求当时的华盛顿(西5区)时间?向东推算进 11时,华盛顿时间为同日17时;向西推算退13时,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向东推算总比向西推算超前1日。这也引起日期的混乱。
为了避免在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航行一周中,把日期退回1日;在向西航行一周中,把日期推进一日。为避免在时刻换算中发生日期混乱,必须在向东推算时把日期退回1日;或者在向西推算时把日期推进1日。日期进退的界线,就叫日界线或国际日期变更线。如果仅仅为了解决日期混乱的问题,日界线可以安在任何一条经线上。显而易见,180°经线是它的最佳选择。180°经线纵贯太平洋中部,为了避免它通过岛屿,给当地居民带来日期变更的麻烦,日界线有三处偏离180°经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端向东偏离;在美国阿留申群岛以西向西偏离;在5°S—51°30′S之间向东偏离,使斐济群岛和汤加群岛等全部属于东12区。这是因为,西伯利亚采用俄罗斯的日期,而阿留申群岛采用美国阿拉斯加的日期;斐济和汤加历来采用新西兰的日期。
日界线的设置,把时区的排列,变无限方向为有限方向,分出了最东时区和最西时区。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成了全球最东的时区,它的时刻最早;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则成了全球最西的时区,它的时刻最迟。
经日界线划分之后,东12区和西12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者既属于同一时区(它们有相同的钟点),又是相隔最远的二个时区(一个在极东,一个在极西,它们相隔24个时区,日期相差1日)。东12区比西12区要早1日。因此,船舶和飞机在越过日界线时,要变更日期:自东12区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退回1日;反之,自西12区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要跳过1日。虽然两个时区的日期不同,但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同。
有了日界线,并在过日界线时进行日期进退,环球航行和时刻换算就可以避免日期混乱。在上例中,华盛顿所在的西5区,只能被看作位于北京所在的东8区之西。因此,华盛顿的时刻,只能是迟于北京时间13小时,而不是早于北京时间11小时。但是,推算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既可以向西推算,也可以向东推算,只要在越过日界线进行日期进退,其结果完全相同。例如,自北京向西推算,退13时,不经过日界线,华盛顿时间为昨日17时;若向东推算,进11时,为同日17时,因向东越过日界线,退 1日,华盛顿时间仍为昨日17时。两种推算途径结果相同,避免了日期混乱。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以西为东十二区,以东为西十二区,因此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而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
多说几句,0度经线对应的时区是中时区,0度经线以东地区得经线度数为东经,时区也对应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同理,0度经线以西地区得经线度数为西经,时区也对应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因此可以想象一下,当你从中时区向东走的时候,将从东一区到达东十二区,再向东走,就要进入西十二区了,日期也要相应减一天了。
相关的利用日界线:
在推理小说中,特别是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在时间上,会利用到国际日界变更线。
相关的小说,张震扬《星岛之不可思议》
相关的谜题也会用到。
在一些谜题中,往往会出现坐飞机时生下的双胞胎,妹妹比姐姐大。
日界线是不动的,在2008年8月8日20时的北京奥运会中,这一时刻,可使全世界的人们处在同一天。
日界线一共有两条,基本位于180度经线的日界线被成为“国际日界线”。而另一条,则被称为“自然日界线”。它实际上就是地方时为零时的那条经线,它与国际日界线(180度经线)共同将地球分为两个不同的日期。而当自然日界线与国际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地球所有的地方都是同一日期。
注:我在网络贴来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 你看能看懂吗?
10. 地球上24个时区是怎么划分的
为统一时间,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其中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也称零时区),向东到180°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向西到180°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均为半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时。
(10)如何判断国际时间线扩展阅读
一、时区的由来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
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
二、时区划分中的日期变更线
1、自然界线不断变化,即0点所在的经线,由于地球不停自转,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不停自东向西交替,其速度大约每小时西移15个经度。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固定不变,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目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生日期要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