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内里费空难的事件经过
特内里费空难(Tenerife Disaster,或也称为加纳利空难)指在1977年3月27日傍晚于西班牙北非外海自治属地加那利群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西: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os Rodeos,TFN)发生的两架波音747巨无霸客机在跑道上高速相撞的严重空难事件。由于发生事故的两架飞机都是满载油料与人员的大型客机,因此事件造成两机上共有583人在“地狱之火”中丧生,其中,荷航飞机上的257人全部遇难,泛美航班上则有61人奇迹般地得以生还。
加那利群岛位于北非西部国家摩洛哥外海250海里左右的大西洋上,是西班牙的海外属地。长久以来,该群岛一直是欧洲人在天冷时南下避寒的度假胜地,除此之外该群岛也是美洲的游客进入地中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因此每年搭乘喷气式飞机到加那利群岛的旅客数量都很惊人。虽然特内里费空难的发生地点位于群岛中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e),但整件事的起因却是一起发生于加那利群岛自治区首府、位于大加那利岛上拉斯帕尔马斯(西∶-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的炸弹恐怖攻击案。 当天当地时间午后13:15时,拉斯帕尔马斯国际机场(西∶-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as Palmas - Gando-)大厅的花店发生爆炸,不过因为爆炸的小型炸弹在被引爆之前机场方面曾收到警告而进行疏散,因此仅有8人在事件中受伤,其中一人伤势较重。炸弹的爆炸不仅造成机场建物受损,在爆炸后一个加那利群岛自决独立运动组织(西∶-Movimiento para la Autodeterminacion e Independencia del Archipielago Canario,MPAIAC-)的发言人又从阿尔及利亚去电西班牙航空主管单位,声明他们就是爆炸事件的主谋,而且机场里还有另外一颗炸弹。 这情况逼迫航管当局与当地警察被迫将机场封闭疏散,并且进行全面性的搜查,航管单位只好将所有原定要降落在拉斯帕尔马斯的所有国际班机全转降到隔邻的特内里费岛北端之洛司罗迪欧机场,造成该机场一时之间大乱,整个机场都挤满被迫转降并且等待炸弹事件排除后,再飞往主岛的飞机。
事故发生的主角之一,荷兰皇家航空(KLM,航空代号KL/KLM)4805号班机是一架波音747-206B型广体客机,机身代号PH-BUF,昵称“来茵号”(荷文∶Rijn)。KL4805是一班KLM替荷兰国际旅行集团所开的包机航班,当天早上9:31由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普机场(Schipol)起飞,载着234名旅客由荷兰飞抵加那利群岛。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组员由雅各·维格胡岑·凡·赞顿(Jacob Veldhuyzen van Zanten)机长率领,他是KLM旗下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机师,拥有超过12,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并且长年担任新进飞行员的训练官。在经过四小时的飞行后,KL4805班机在当地时间下午1:10降落在洛司罗迪欧机场,并且与许多早已被转降在此处的飞机一样,挤在由机场主停机坪与主滑行道(7号滑行道)所构成的暂时停机区内,等待拉斯帕尔马斯机场重新开场。
而另外一个主角,隶属于美国泛美航空(PanAm,航空代号PA/PAL)的PA1736班机则是在13:45时降落在洛司罗迪欧机场。这是一架机身代号N736PA的波音747-121型客机,昵称“维克多快帆号”(Clipper Victor),由洛杉矶国际机场(LAX)起飞后,中途降落纽约甘乃迪机场(JFK/KJFK)加油并更换组员,再飞抵加那利群岛。该班机离开洛杉矶时原本有364名乘客在上,但降落纽约时又有14人上机,PA1736也是一个包机航班,机上载了很多是要到大加那利岛搭乘皇家邮轮公司(Royal Cruise Line)所属豪华邮轮“黄金奥德赛号”(Golden Odyssey)畅游地中海的退休年龄乘客。泛美航空拥有21,000飞行时数的维克多·格鲁布(Victor Grubbs)机长虽然曾一度要求地面航管让他们直接在天上盘旋等待拉斯帕尔马斯机场重新开场而不要转降后再起飞、降落到目的地,但还是被指挥降落在洛司罗迪欧机场加入地面几乎塞得满满的大小机群中。 下午4时左右洛司罗迪欧的塔台收到拉斯帕尔马斯方面的讯息,拉斯帕尔马斯机场即将重新开场,因此各班机的组员也开始准备再次起飞的工作,但也在这同时,机场渐渐被大雾笼罩视线逐渐变差。由于PA1736班机上的乘客原本就没有下机而是在原地等待,因此当目的机场重开时,他们理应拥有先起飞离场的优先顺位。但是,就在飞机滑行到一半想要进入通往12号跑道的滑行道时,泛美的飞行员发现他们被体积巨大的KL4805挡住去路,在剩余路宽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被迫得等待乘客都下机在机场中休息的KL4805重新进行登机手续准备妥当并离开等候区后,再尾随升空。然而KL4805的机长却又在此时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决定在此地补充满油料。这个操作大约还要花费35分钟的时间。而此时KLM航班上的油料是完全够用的。
由于风向的原因,飞机不能使用12跑道(顺风)起飞,而要使用反向的30跑道(逆风),也就是12跑道的相反方向。但滑行道已被转场的飞机停满,起飞的飞机要沿12跑道方向滑行到30跑道头,再转个180度大弯,沿30跑道起飞。KL4805在16:56时呼叫塔台请求滑行的允许,塔台照准,除了KL4805外,塔台方面也准许PA1736离开等候区,跟随着前面的KLM客机在主跑道上滑行,并且指示他们在C3滑行道处转弯离开主跑道。
由于洛斯罗迪欧机场是个小机场,要转入C3滑行道必须转一个接近180度的大弯,这对小飞机很容易,但对波音747几乎是不可能的。而30跑道头旁铺了水泥地,747可以利用这块地皮转弯。KL4805在快滑行到30号跑道起点附近的等待区过程中曾和塔台联络,当时塔台给予的指令是“OK,请在跑道末端180度回转,并且回报准备已就绪,等待空管许可”(OK... at the end of the runway make one eighty and report ready for ATC clearance)。
事发当时该机场的雾非常重,无论是机场塔台还是泛美与KLM的飞行员,三方之间都无法看见对方的动态,再加上该机场的跑道中央灯故障又无适当的雷达导航设备,无疑是替这个混乱的情况火上添油。 KL4805在抵达30号跑道的起跑点后,副机长曾用无线电呼叫塔台征询航管许可(航管许可是指起飞后要途经的航线,可以理解为“放行许可”,并非允许起飞),塔台人员许可了“起飞后经P导航点,左转航向90度……”。当时荷航规定,机师长时间飞行必须有另外三名机师换班,否则会面临被吊销执照,由于转降洛司罗迪欧机场耽误了好几个小时,处于极大压力下的KLM机长急于起飞,不然就必须等待另一组机组从阿姆斯特丹的荷航总部前来换班。这使他误解了塔台人员的话,以为他们已经授权起飞,没等副机长复述,就说“We are taking off”(我们正在起飞),当时塔台人员没听清楚副机长浓厚的荷兰口音英文到底是说“我们在起飞点”(We are at take off)还是“我们正在起飞”(We are taking off),因此回答“好的,待命起飞,我们会通知你!”(OK .... Standby for takeoff .... We will call you!)却不料无线电讯的后半段正好被泛美副机长回报“我们还在跑道上滑行!”(We are still taxiing down the runway!)的讯号给盖台,结果KLM的机组人员只听到塔台说的“OK”却没听到后半段的对话,否则KLM机长就会中断起飞,避免这场悲剧。
虽然荷航的机械工程师曾质疑过这是否是塔台方面已经授权起飞,但此时非常焦躁的机长忽略了其警告。 17:03时泛美的机长最后一次与塔台回报他们正在跑道上滑行后不久,此时泛美航空747的机长因为飞机不能转入C3滑行道已经错过道口,正在他们快要接近C4滑行道口时,副机长突然注意到跑道远方有KLM客机的降落灯。起初他们以为那时KLM正在静止状态等候起飞,但仔细一看却发现降落灯正在晃动,KL4805其实在奔驰状态。泛美的副机长大声呼叫机长将飞机驶离主跑道,机长也立刻全速推进让飞机冲进跑道旁的草皮上,但毕竟为时已晚。虽然另一头KLM的机长在见到前方横在跑道上的泛美客机后,很尽力地让飞机侧翻爬升,起飞攻角之大甚至让机尾在跑道地面上刮出一个3尺长的深沟,但仍然无法挽救大局。刚离地的KLM客机扫过泛美客机的机身中段后继续爬升了100尺左右,失控坠落在400米外的地面上,爆炸焚毁(根据事后的调查发现,KLM客机可能是为了节省再落地加油的时间而将油箱加满,增加了许多重量)。而被剧烈撞击的泛美客机则在瞬间爆出大火,整架飞机断成好几块,只有左翼与机尾在事件后保留大致的模样。 荷航撞上泛美时,首先一号引擎撞上泛美机头,然后三号四号引擎撞上泛美机身,荷航右翼断裂,失控掠走泛美上层客舱,掠过泛美后失控飞行400米后坠毁。泛美也随即起火。
Ⅱ 南斯拉夫航空的历史
在1946年由于空军无法参与民用航空的发展,因此,作了准备建立一个航空运输公司。三架C - 47军用运输机和3架三引擎克举52 被改装成为客机。公司的名称是南斯拉夫航空公司(aerotransport ) 。
1949年,南斯拉夫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地位:被西方和东方孤立。这造成进一步的燃油配给困难,难以采购备件和取消所有飞往东欧目的地。仅依靠6国内航线生存。当南斯拉夫转向西方,计划开通贝尔格莱德到苏黎世航线。1949年公司由于交通量远低于机队运输能力,航空公司发展停滞。然而1950年有转机,随着DC - 6B机型加入,可以用于飞行长途航线,再使用康维尔- 340和康维尔- 440飞机飞大都市短途航线。南斯拉夫航空开通多个国际和国内航线。 1963年,法国南方航空的东南- 210快帆喷气式客机加入机队。在1969年第一架麦道DC - 9 - 32加入机队,并在1974年的2架波音727-200飞机抵达,机队开始进入喷气时代。
在1970年,航空公司购买了波音707飞机,计划用于北美,澳大利亚等远程航线。在1978年计划购买宽体麦道DC - 10 - 30 (备选波音747-200 )替代波音707客机,尽管波音707飞机留在机队服务到八十年代。
1985年,南斯拉夫航空是欧洲第一个购买波音737 - 300客机的航空公司 。在这年,南斯拉夫航空运载了500万人次的旅客,到达全球5大洲80个目的地(19国内, 45中等长途和16个远程航线) 。 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和南斯拉夫的战争开始了。作为国家承运人的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解体,班机被迫停止所有国内服务。联合国安理会1992年5月20日第757号决议通过导致的经济制裁塞尔维亚和黑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航班被强行终止。南斯拉夫航空到外界的运输完全中断。
在此期间,南斯拉夫航空只有国内班机运营服务,服务于贝尔格莱德,波德戈里察,蒂瓦特,尼什,普里什蒂纳和内乌日采之间。在1994年,南斯拉夫恢复一些国际航班服务 。南斯拉夫航空1998年购买了8架空中客车A319 ,但是这被视为一种政治表演,而最终没有交付。随后的战争南斯拉夫航空停止了所有航班服务。
在2007年初南斯拉夫航空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进行谈判,要求改买6架空中客车A319空中客车和2架A318飞机而不是原计划的8架空中客车A319 。 2000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制裁被取消。那斯拉夫航空重新获得的欧洲飞行权利。为了庆祝这一动议并调整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在2003年8月8日南斯拉夫航空公司修改其名称为Jat航空公司。Jat航空公司航班开始飞往欧洲,亚洲和非洲。Jat出售其麦道DC - 10 - 30客机,并在2005年期间淘汰了所有的727和DC - 9飞机。改为租用的CRJ - 700飞机该公司已计划重新启动长途业务北美(纽约,多伦多,蒙
在2005年6月与计划租借两架波音767 - 200ER飞机,但计划已被推迟和改变。Jat打算租借767客机后重新启动飞往纽约和多伦多的航线,美国未批准Jat的计划,Jat只能飞往加拿大。
Jat航空公司没有加入任何航空联盟,但某些航线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奥地利航空公司,意大利航空公司,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捷克航空公司和黑山航空公司有代码共享。Jat目前航空公司计划加入天合联盟。
Ⅲ 解锁通和快帆哪个好
解锁通稳定性更好...速度更快些....亲测
Ⅳ SE210快帆客机的概况
1953年1月法国空军部订购了两架SE-210快帆客机原型机。两架原型机分别于1955年5月和1956年5月首次试飞。SE-210快帆客机生产型飞机于1958年5月开始交付。1975年停产。SE-210快帆客机各型全部订购数量为282架。快帆客机是西欧国家在空中客车飞机项目之前仅有的两种能实现盈利的喷气式客机项目之一(另一个是BAC1-11客机)。
SE-210快帆客机的两台发动机分别安装在机身尾部两侧短舱内,是历史上第一种采用发动机后置尾吊布局的喷气式客机。尾吊发动机布局可以保持机翼外形简洁,相对翼下吊挂发动机布局,流过机翼的气流免受干扰,飞机起落架高度可以降低,方便乘客上下飞机。要注意的是尤其是大中型飞机空载与满载的重心移动距离较大;由于机尾安装发动机的位置的影响,水平尾翼不能安排在机身上,采用高平尾布局,大迎角时机翼形成气流对高平尾会产生遮蔽。会涉及飞机在临界飞行状态(例如临近失速迎角)的安全。
Ⅳ 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公司介绍
利比亚航空在1964年成立时命名为利比亚王国航空,1965年10月开始提供服务,最初主要提供从的黎波里及班加西往邻国及欧洲的航班,以及本国国内航班。至1968年,其航点包括雅典、贝鲁特、开罗、日内瓦、伦敦、巴黎、罗马和突尼斯市,使用快帆和福克F27飞机执行。以外利比亚航空与意大利航空、中东航空和英国海外航空有班号共用协议。
1969年穆阿迈尔·格达费掌权后,利比亚王国航空更名为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在1970年代,使用波音707营运长途航班及波音727营运短途航班,为航空公司的骨干机种。至1986年,欧洲航点包括阿姆斯特丹、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布达佩斯、法兰克福、伊斯坦布尔、马德里、米兰、莫斯科、布拉格、索菲亚、维也纳、华沙和苏黎世。
受联合国安理会748号决议影响,认为利比亚政府有支援恐怖份子策动洛克比空难及阿埃里昂斯联盟航空772号班机(法语:Union des Transports Aériens),对利比亚实施贸易制裁,包括飞机供应和取消其在外国的飞航及起降权。这使利比亚航空无法执行任何国际航班,只能经营国内航线。由于无法取得西方国家的飞机零件供应,因此只好向苏联购入伊留申76和图-154飞机。
1999年初贸易制裁取消后,利比亚阿拉伯航空重建其国际航线,向空中客车、ATR和庞巴迪宇航公司订购飞机。安曼是利比亚航空首个重开的国际航线,2001年与Jamahiriya航空合并后,其服务更迅速扩张。利比亚阿拉伯航空于2006年易名为利比亚航空,并采取积极扩张政策,大力吸取欧洲商务和观光旅客,新增安卡拉和雅典等航线。
2007年7月31日,利比亚航空成为国有的利比亚泛非航空控股公司的子公司,与泛非航空属同一集团。利比亚泛非航空控股公司是由利比亚国家社会基金(30%)、利比亚国立投资公司(30%)、利比亚非洲投资基金(25%)和利比亚外地投资公司(15%)的旧政府组织所组成 。2010年9月10日,利比亚航空与泛非航空宣布将会于11月位并,但此计划由内战而无限期搁置 。
2011年,由于利比亚内战、北约禁飞区及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影响,所有航班在3月17日暂停服务。
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在1992年对利比亚实施空中封锁(请参看:洛克比空难),令这间利比亚的航空公司的空运受很大限制,期间只维持国内航线,直至2003年联合国撤销对利比亚的制裁为止。
编号IATA编号:LNICAO编号:LAA
呼号:Libyan Arab
Ⅵ 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空难是什么
无论是从死亡人数还是社会影响,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都可以称之为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空难。
这个世界上没有及时出现的超级英雄,也没有人能够逆转灾难,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安全事件,只能够呼吁加强民航安全管理措施,让每一次飞行都能够让平安到家。
Ⅶ 未来航天计划(各国的)
各国未来的航天计划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即将发射,标志着中国将向宇航大国再迈进一步。面对这一势头,各国都给予了“神六”极大关注,特别是那些已经或即将在太空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国家地区。那么未来的航天争夺战将是什么样子?中国将在未来的航天战场中如何维持突飞猛进之势?这就需要我们来关注一下各国的未来航天计划。
★美国:登月——登陆火星计划
美国在航天事业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宇航员登月似乎远远不够,美国航空航天局前不久还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计划。而登月只不过是美国未来航天计划的前奏,好戏还在后面。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并以月球为中继站登陆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亲自上阵印证布什总统的太空计划,揭开了美国计划在2018年送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纱,并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广阔前景。美国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领军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渐进”方式,从发射环绕地球卫星开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为跳板进军火星。
按照美国的计划,登月实现以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美宇航局对此的初步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它硬件设备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美国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俄罗斯:空间站——商业航天计划
虽然在太空战场上,美国表现得很英勇,但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上,美国却当了“逃兵”。由于航天飞机接连出事,美国暂停了对国际空间站的货物供给和宇航员输送。相对于美国的“逃兵”行径,同为国际空间站发起国和建设国的俄罗斯就颇显责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草案中,俄罗斯方面就明确提及,未来十年内,建设国际空间站仍然是俄罗斯主要航天计划之一。
按照当初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应该在2010年建成。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安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在2007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试验舱、2009年发射能源舱,争取在2010年时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建设。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将在2011年前制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载人飞船,保证为国际空间站服务并用于将来的星际探索任务。
与美国更加不同的是,俄罗斯将更注重地球上的发展。据佩尔米诺夫介绍,俄罗斯将在今后10年内发射70颗新一代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地球远距探测卫星、气象卫星等,建立更加坚实的商业航天服务基础,巩固俄罗斯在全球航天服务市场上的地位,尤其是亚太和拉美地区。
★欧洲:探测器——星际探索计划
和其它航天势力不同的是,欧洲空间局太空探索重点不在载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测计划。作为太空中一支越来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欧洲空间局向深空迈进的脚步正在把同行们甩得越来越远。
2003年6月,“火星快车”出发飞向遥远的火星,顺利进入火星轨道并展开了一系列探测活动;2003年9月, “智慧一号”起飞了,冲向了月球,进入月球轨道,并开展了各项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载下顺利着陆,在“土卫六”上触地得分;如今,“罗塞塔”也在飞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车”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测器将要在2009年启航……欧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动使人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学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竞争色彩。
未来十年里,欧洲航天局还将于2009年至2012年间发射两颗GAIA卫星,用于精确测量太空中十多亿颗恒星的位置,了解银河系的起源和历史;于2013年左右发射埃丁顿卫星,寻找遥远星系的小行星;于2010年后启动达尔文计划,在距地球几光年之遥的太空寻找生命存在的踪迹;并于2010年启动“莉萨”计划。发射3颗卫星,组成一个边长为500万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们之间将以激光束相连,获得引力理论的事实证据;欧空局还将开展太阳探索计划,获得太阳极地变化活动的清晰图像,了解太阳两极的有关情况。欧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将越走越远。
★印度:探月——载人航天计划
在发展中国家里,印度的航天脚步算是比较快的。单就卫星发射而言,虽然发射卫星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发射成功率却极高,这使得印度成功挤入卫星发射市场。而印度未来最大的航天梦想就是赶超中国,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不论是探测器还是宇航员。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3年曾经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载人登月计划,批准耗资8300万美元的无人探月计划,计划于2008年向月球发射登月探测器,并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员。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称,当其它大多数国家的月球计划都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时,印度的探月计划“月球飞船1号”已经正式起步,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围绕月球两极而不是赤道运行,给月球拍照、绘制地图和探测矿产资源。据悉这艘登月飞船将重590公斤,携带重20公斤的“冲击者”登月舱。
不过就载人登月而言,印度国内却批评连连。不少专家认为这项工程高投入低回报、花大钱却效果不明显,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科学家甚至承认,载人航天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花费太大。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人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月球轨道飞行和遥感探测砂锅内,印度科学家认为,印度今后也应该按这条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还有载人航天计划。但是这不排除印度将来派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可能,因为一旦“月球飞船1号”发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将在2015年前进行更多的登月活动。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计划
日本的野心,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上,在太空竞技场上也一样。虽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术不像其经济技术一样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业里做出的种种举动宣言却令人不得不关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了其航天发展长期计划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开发载人航天飞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构想。
按照日本这项雄心勃勃的未来航天计划,日本将在未来5年内研制出能够在月球进行探险的机器人,并在10年内,开发出能够使人类在月球长期停留的一整套技术。日本还计划在20年内,即在2025年,开始在月球上建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了建设这个基地,日本航天部门计划在2025年之前开发出类似美国航天飞机、能够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工具,并打算在此之前开发出太阳能发电卫星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时,日本航天部门还打算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为“深太空港”,计划在那里安装光学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为人类探测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计划获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开发机构的预算就将增加6倍,达到6万亿日元(约合570亿美元)。
★韩国:飞天——航天“十强”计划
看着东亚和南亚诸国都在航天事业上迈大脚步,经济发达的韩国自然也不能落后。为了缩短与亚洲航天国家的距离,韩国科学技术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该国将在俄罗斯有关方面的帮助下,于2005年挑选两名宇航员前往俄罗斯接受为期18个月的培训,并于三年后的2007年前往太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在那里停留10天,进行各种实验。两名韩国宇航员的太空之旅将花费2273万美元。
目前,韩国正在与俄罗斯积极展开太空领域的合作。合作协议是2004年两国总统亲自会谈后双方签署的,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还将为韩国太空计划提供帮助,主要帮助韩国发射卫星。而韩国本国也在加强自身航天素质,科技部官员今年9月宣称,韩国今后十年将投巨资发展航天事业,力争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十强”。从2006年至2010年,韩国计划投资1.3958万亿韩元,用于开发卫星、研发运载工具、建立航天中心、进行航天技术开发和开展国际合作等航天项目。
Ⅷ CFM国际发动机公司简介
cfm指CFM国际公司,1974年9月正式成立,由法国SNECMA公司和美国GE公司组成。
1969年法国政府针对国际民用航空市场形势提出了研究10t推力级涡扇发动机的课题,法国SNECMA公司经过分析和调查,1971年底选择了美国GE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以美国F101军用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为基础发展满足80年代飞机低油耗、低噪声、低污染要求的发动机。
1971年11月两家公司决定联合研制10000daN级的大涵道比的发动机。1972年2月完成设计并开展试制,1974年9月正式组成CFM国际公司,发动机定名为CFM56,试制的头两台发动机相继在两家公司试车台试车。研制试验共用11台发动机,其中5台用于飞行试验。
(8)快帆国际是哪个国家的扩展阅读
Though air travel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environmentally efficient modes of travel, 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for the instry.
尽管航空旅行仍然是最环保的旅行方式之一,但该行业仍面临挑战。
As the procer of the world’s most best-selling engine, CFM has invested in and introced new technologies into mature fleets, helping customers improve fuel efficiency, rec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rece lifecycle costs.
作为全球最畅销发动机的生产商,CFM已经投资并向成熟车队引入了新技术,帮助客户提高燃油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The newest LEAP engine meets today’s environmental expectations, delivering a 15% fuel improvement, 50% lower NOx emissions* and a 75% rection in noise versus today's aircraft.
最新的LEAP发动机满足了今天的环境预期,与今天的飞机相比,燃油改善了15%,氮氧化物排放降低了50%,噪音降低了75%。
Ⅸ 哪个国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飞机
英国首先开始对超音速飞机进行研究。迈尔斯公司受官方委托于1943年研制M。52型喷气式飞机,目标是速度达到M=1.6。但由于当时有人在驾驶其它飞机接近音速时失事遇难,官方认为载人的超音速飞行太危险,后来终止了这一计划。
美国于1944年开始了同样研究,它采用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贝尔公司于1945年制造出 X—1火箭实验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飞机 。
Ⅹ 航天事业
1中国航天未来规划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5日披露的有关战略规划显示:到2015年,将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这一规划,到201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整星出口将占国际商业卫星市场10%左右,商业发射服务占国际市场15%左右。
这是新华社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次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悉,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积极实施战略转型,预计将在2015年构建完成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届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进入世界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前5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透露,根据已经制定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战略转型指导意见》,今后,将从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航天民用产业“三大主业”转向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
同时,将着力建设产业结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产业能力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航天文化体系6个子体系;建设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壮大卫星运营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化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等航天服务专业公司;发展壮大境内外上市公司。
三是实行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
四是实现以单一产权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产权转型。
五是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
六是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在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整星和零部件出口,宇航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试验等技术输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5日披露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规划,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陕西、航天四川4大科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我国新增航天天津、航天内蒙古、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4大基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新布局,将更具辐射带动作用,更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与环渤海、珠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
2世界大国未来的航天计划 将来的太空争夺战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将向宇航大国再迈进一步。面对这一势头,各国都给予了“神六”极大关注,特别是那些已经或即将在太空中争得一席之位的国家地区。那么未来的航天争夺战将是什么样子?中国将在未来的航天战场中如何维持突飞猛进之势?这就需要我们来关注一下各国的未来航天计划。
★美国:登月——登陆火星计划 美国在航天事业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现了宇航员登月似乎远远不够,美国航空航天局前不久还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计划。而登月只不过是美国未来航天计划的前奏,好戏还在后面。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并以月球为中继站登陆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亲自上阵印证布什总统的太空计划,揭开了美国计划在2018年送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纱,并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广阔前景。美国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领军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渐进”方式,从发射环绕地球卫星开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为跳板进军火星。
按照美国的计划,登月实现以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细化火星登陆计划。目前美宇航局对此的初步构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运载火箭把火星飞船和其它硬件设备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个宇航员基地,再把6名宇航员送上火星,进行为期500天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美国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俄罗斯:空间站——商业航天计划 虽然在太空战场上,美国表现得很英勇,但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上,美国却当了“逃兵”。由于航天飞机接连出事,美国暂停了对国际空间站的货物供给和宇航员输送。相对于美国的“逃兵”行径,同为国际空间站发起国和建设国的俄罗斯就颇显责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草案中,俄罗斯方面就明确提及,未来十年内,建设国际空间站仍然是俄罗斯主要航天计划之一。
按照当初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应该在2010年建成。对此,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安纳托利-佩尔米诺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在2007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试验舱、2009年发射能源舱,争取在2010年时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建设。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将在2011年前制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载人飞船,保证为国际空间站服务并用于将来的星际探索任务。
与美国更加不同的是,俄罗斯将更注重地球上的发展。据佩尔米诺夫介绍,俄罗斯将在今后10年内发射70颗新一代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地球远距探测卫星、气象卫星等,建立更加坚实的商业航天服务基础,巩固俄罗斯在全球航天服务市场上的地位,尤其是亚太和拉美地区。
★欧洲:探测器——星际探索计划 和其它航天势力不同的是,欧洲空间局太空探索重点不在载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测计划。作为太空中一支越来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欧洲空间局向深空迈进的脚步正在把同行们甩得越来越远。
2003年6月,“火星快车”出发飞向遥远的火星,顺利进入火星轨道并展开了一系列探测活动;2003年9月, “智慧一号”起飞了,冲向了月球,进入月球轨道,并开展了各项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载下顺利着陆,在“土卫六”上触地得分;如今,“罗塞塔”也在飞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车”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测器将要在2009年启航……欧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动使人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学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竞争色彩。
未来十年里,欧洲航天局还将于2009年至2012年间发射两颗GAIA卫星,用于精确测量太空中十多亿颗恒星的位置,了解银河系的起源和历史;于2013年左右发射埃丁顿卫星,寻找遥远星系的小行星;于2010年后启动达尔文计划,在距地球几光年之遥的太空寻找生命存在的踪迹;并于2010年启动“莉萨”计划。发射3颗卫星,组成一个边长为500万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们之间将以激光束相连,获得引力理论的事实证据;欧空局还将开展太阳探索计划,获得太阳极地变化活动的清晰图像,了解太阳两极的有关情况。欧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将越走越远。
★印度:探月——载人航天计划 在发展中国家里,印度的航天脚步算是比较快的。单就卫星发射而言,虽然发射卫星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发射成功率却极高,这使得印度成功挤入卫星发射市场。而印度未来最大的航天梦想就是赶超中国,在中国之前登上月球,不论是探测器还是宇航员。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3年曾经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载人登月计划,批准耗资8300万美元的无人探月计划,计划于2008年向月球发射登月探测器,并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员。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称,当其它大多数国家的月球计划都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时,印度的探月计划“月球飞船1号”已经正式起步,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围绕月球两极而不是赤道运行,给月球拍照、绘制地图和探测矿产资源。据悉这艘登月飞船将重590公斤,携带重20公斤的“冲击者”登月舱。
不过就载人登月而言,印度国内却批评连连。不少专家认为这项工程高投入低回报、花大钱却效果不明显,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科学家甚至承认,载人航天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花费太大。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人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月球轨道飞行和遥感探测砂锅内,印度科学家认为,印度今后也应该按这条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还有载人航天计划。但是这不排除印度将来派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可能,因为一旦“月球飞船1号”发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将在2015年前进行更多的登月活动。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计划 日本的野心,不仅体现在军事政治上,在太空竞技场上也一样。虽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术不像其经济技术一样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业里做出的种种举动宣言却令人不得不关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了其航天发展长期计划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开发载人航天飞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构想。
按照日本这项雄心勃勃的未来航天计划,日本将在未来5年内研制出能够在月球进行探险的机器人,并在10年内,开发出能够使人类在月球长期停留的一整套技术。日本还计划在20年内,即在2025年,开始在月球上建造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了建设这个基地,日本航天部门计划在2025年之前开发出类似美国航天飞机、能够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工具,并打算在此之前开发出太阳能发电卫星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时,日本航天部门还打算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为“深太空港”,计划在那里安装光学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为人类探测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计划获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开发机构的预算就将增加6倍,达到6万亿日元(约合570亿美元)。
★韩国:飞天——航天“十强”计划 看着东亚和南亚诸国都在航天事业上迈大脚步,经济发达的韩国自然也不能落后。为了缩短与亚洲航天国家的距离,韩国科学技术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该国将在俄罗斯有关方面的帮助下,于2005年挑选两名宇航员前往俄罗斯接受为期18个月的培训,并于三年后的2007年前往太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在那里停留10天,进行各种实验。两名韩国宇航员的太空之旅将花费2273万美元。
目前,韩国正在与俄罗斯积极展开太空领域的合作。合作协议是2004年两国总统亲自会谈后双方签署的,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还将为韩国太空计划提供帮助,主要帮助韩国发射卫星。而韩国本国也在加强自身航天素质,科技部官员今年9月宣称,韩国今后十年将投巨资发展航天事业,力争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十强”。从2006年至2010年,韩国计划投资1.3958万亿韩元,用于开发卫星、研发运载工具、建立航天中心、进行航天技术开发和开展国际合作等航天项目。
3美科学家称人类可通过光速飞船飞到未来
日前,一些美国科学家宣称,如同科幻作品描述的那样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
畅销书《优雅的宇宙》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布赖恩·格林介绍说:“我们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那些人类可以重返过去的理论,几乎都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有少数理论认为时间旅行是可行的。其中最着名的方法引用了“虫洞”理论。科学家认为,“虫洞”是连接两个时空的假想隧道。这两个时空区域可能分别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当中,也可能是同一个宇宙里的两个地方。物质能够通过这个“虫洞”来回穿梭。
纽约城市大学的物理学家、《超空间》和《平行世界》的作者加来道雄表示:“‘虫洞’既能通向未来,也能通向过去。但是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来说,还生产不出一台时间机器加速所需的燃料。”对此,加来道雄博士解释说,如果想在时空这片“弹性纤维”上戳出一个洞,需要一整颗恒星的能量或负能量——这显然都不是人类可以办到的事情。
加来道雄表示,这世界上或许存在着一条还未被人们发现的万物定律,能够解决所有爱因斯坦关于穿过“虫洞”的方程式,而且能够解答时间穿越可行与否的问题。“但是,那要求的技术要远远超越我们所掌握的技术。”
目前来说,关于在四维时空内旅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向前进。
“如果你希望知道地球距今一百万年后的样子,我可以告诉你方法。”格林说:“先建好一艘太空船,然后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度开始飞行。当你在高速飞行的飞船上过了一年返回地球时,走出飞船后你会发现地球上已经过了100万年——你已经到了地球上的未来。”
科学家称人类无法通过时光机器回到过去
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宇宙间重力的来源,是因为物质的存在,造成该物质附近的时间—空间结构弯曲凹陷的关系。物质的质量越大,所造成的时空弯曲凹陷就越厉害。
据美国有关媒体3月9日报道,在各种科幻小说中,时光旅行是最令人激动的设想之一。人们设想在登上时光机器后,可以在瞬间回到他所希望前往的那个时代。那么,人类是否真的进行时空旅行?是否真的可以通过机器回到过去?美国科学家近日表示,时光旅行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畅销书作者布莱恩-格林说,很多人都有过进行时光旅行的想法,他们或者是为了与故去的亲密爱人重逢,或者是希望能制止惨绝人寰的杀戮等。时光旅行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愿望,它为各种科幻小说提供了绝妙的素材。关于如何回到过去,人们曾进行了无数的设想。“这些设想,如果仔细推敲,都是在跟物理学打擦边球。我们认为,所有这些设想,几乎无一成立。”
第四度空间
在物理学上,时间被认为是除了长、宽、高之外的第四度空间。当你从家里走到零售店时,你在空间的三个维度都作了位移:长度、宽度、高度。其实,你也在第四维度--时间维度--进行了运动。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天体物理学家、《空间:我们在宇宙中的家》一书的作者查尔斯说,“时间和空间在时空四维构造中密不可分”。查尔斯进一步解释说,时空可以看作是一块四维的弹性纤维。“当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你、我、以至一颗行星或其它星星--落到这块纤维上时,它就会激起一片涟漪。这个涟漪,相当于由带质量的物体引起的时空弯曲”。时空弯曲使物体沿着一条弯曲的路线运动,空间的曲率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重力加速度。
查尔斯还表示,根据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推测表明,对于空间上的三个维度,人们可以来去自如。但对于时间维度,人们就无法如此自由了。在四维时空中,对于时间维,人们只能向前,不可能向后倒退。
“虫洞”模型。科学家认为虫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间,可以让原本相隔亿万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
关于时光旅行,人们有过很多美丽的遐想,最成熟的一个设想是通过虫洞。人们设想,通过虫洞,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时空连接在一起。相连的两个时空,可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宇宙,也可以是同一宇宙的两个不同地方。任何物体都可以通过虫洞,从一个时空自由出入另一个时空。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物理学家、《多维空间》和《平行世界》两本书的作者米奇奥-卡库说,“虫洞连接着将来,也连接着过去。但我们别太乐观了,因为供应时间机器的燃料绝不是人类目前的技术所能达到的”。卡库说,在时空这个物体上“钻孔”,需要一颗星星那么大的能量,或者相反,需要来自比“无”还要少的其它星体上的“负能量”。
超弦理论专家格林对上述设想提出质疑。超弦理论主张宇宙万物都是由一连串紧密排列的微细能量组成,随着它们不同的震动模式而衍生出不同的状态和现象。
格林说,“很多人对这种做法是否管用持怀疑态度。最乐观的估计是,如果你能打开这样一个孔,你就能从一个地点快速到达另一个地点,或者从一个时刻迅速赶往另一个时刻。”
宇宙弦理论
另外一个时空旅行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理论是宇宙弦理论。宇宙弦理论说的是,在不断膨胀的宇宙中,有贯穿整个宇宙的能量管。这些细细的管子,是早期宇宙的残留,据说质量非常之大,可以造成周围时空的巨大弯曲。
里乍得-格特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曾着有《在爱因斯坦的宇宙中作时空旅行》一书。里乍得-格特说,“宇宙弦或者是无限长,或者是成环形,它们没有起始点。它们就像意大利面条那样,或者是围成圆形的意大利面条。两种弦理论是互不干涉的。由于它们都能给时空带来巨大弯曲,因此它们在理论上都给时光旅行提供了可能性。这是一个只有超级文明才有可能达到的目标,这远不是目前的我们所能做到的。我们甚至连自己星球上的能源都控制不了。”
但是,仍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回到过去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虽然这不大符合实际。里乍得-格特同时也认为,人类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某些短暂的宇宙粒子。对于人类来说,这些粒子的行程大约有数千年,但粒子感觉其穿越太空、到达地球的过程仅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实际上,这些宇宙粒子已经进入了未来。基于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将空间充分扭曲来制造一个局部的重力场,就如同一个能够以任意大小呈现的炸面包圈一样。重力场绕着这一炸面包圈围成一个圆圈,这样就使得空间和时间都能紧紧地“弯曲”到过去。尽管很难描述这一“炸面包圈”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但数学公式显示,时光机器中每一阶段的时间都将在“炸面包圈”内的某一个空间内产生。
理论上说,在时光机器制成后回到过去的任一时间都是可能的。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个小小的障碍还未得到解决,那就是如何产生重力“炸面包圈”。科学家们进行过大量研究和思考,发现可能需要推动一个高质量物体做高速圆周运动。
时光旅行难成现实
查尔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数学上讲,你当然可以说某种东西正沿着时间轴往后退。但在实际上,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无法回到过去。
卡库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说,如果存在一个万能理论的话,人类就可以通过时间隧道解决所有的上述难题,看时间旅行是否真的可行。“但这需要比我们目前的科技能力要先进得多得多的技术。不要幻想明天就有一个年轻天才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自己已经发明出了什么时间机器。”
格特目前正在担任一部关于时光旅行的电影《超时空效应》的科学顾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关于在时间维度进行旅行,唯一确定的是每过去一分钟,我们就向未来迈出了一步。所以,对于那些想知道地球在一百万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的人,科学家们有好消息等着他们。“如果你想知道地球在一百万年以后是什么样子,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格特给出的方法是:建造一艘宇宙飞船。以光速行驶一定的时间,然后再回到地球。当你走出飞船的那一刻,你可能就在一百万年之后的地球上了,而你本人,可能才只长了一岁。这样,你去未来地球旅行的愿望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