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际知识 > 国际疾病分类有多少

国际疾病分类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2-07-07 06:35:36

㈠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

我国自1981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以来即开始了推广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ICD-9)的工作,并于1987年正式使用ICD-9进行疾病和死亡原因的统计分类。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十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WHO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通称为ICD-10。其共有22个章节,每个章节再分节和小节。
ICD分类原理是依据疾病的四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I
CD-10采用3位数编码数确定核心分类,并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A00.0-Z99.9):
英文+数字+数字+小数点+数字。如S82.01。其中,前三位数编码泛指ICD编码,代表类目;前四位数编码代表亚目;前五位数编码代表细目。S02颅骨和面骨骨折(类目),S02.0颅骨穹窿骨折(亚类),S02.01
颅骨穹窿开放性骨折(细目)。
ICD-9
CM为手术操作编码,采用全数字编码形式,也有类目、亚目、细目的术语,其中,前两位代表类目,前三位代表亚目,前四位代表细目。除少数没有细目条目者可编码至亚目外,其他编码应当编码至细目,例如:07类目,其他内分泌腺手术;07.0亚目,肾上腺区探查手术;07.00细目,肾上腺区探查手术NOS;
另国内使用的ICD均依据自己实际需要有修改,例如将第三位扩充为2位数字等,注意查看编码说明即可!

㈡ 目前人类有多少种疾病

可参看《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以及根据ICD-10制定的国标《GB∕T 14396-2016 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里面有23658条,属于疾病的有约2万条。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第十版(ICD-10)
章节 编码 章节名称
第1章 (A00-B99) 特定感染症、传染病及寄生虫疾病
第2章 (C00-D48) 肿瘤
第3章 (D50-D89) 血液和造血器官及涉及免疫机转的疾患
第4章 (E00-E90) 内分泌营养及新陈代谢疾病
第5章 (F00-F99) 精神与行为障碍
第6章 (G00-G99) 神经系统疾病
第7章 (H00-H59) 眼睛和附属器官的疾病
第8章 (H60-H95) 耳及乳突之疾病
第9章 (I00-I99) 循环系统疾病
第10章 (J00-J99) 呼吸系统疾病
第11章 (K00-K93) 消化系统疾病
第12章 (L00-L99)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
第13章 (M00-M99) 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
第14章 (N00-N99)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第15章 (O00-O99) 妊娠、分娩及产褥期
第16章 (P00-P96) 围产期病况
第17章 (Q00-Q99) 先天畸形、变形及染色体异常
第18章 (R00-R99) 症状、体征与他处未归类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所见
第19章 (S00-T98) 外伤、中毒和其他外因所造成的特定影响
第20章 (V01-Y98)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
第22章 (Z00-Z99) 影响健康状况及使用医疗服务的因素

㈢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有哪些

一、ICD的发展史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全称为“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际统计分类手册”,简称ICD。
国际疾病分类自产生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成员国的关注和支持下得以不断的补充、完善,并成为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1990年,由耶克.贝蒂荣(Jacques Bertillon,1851-1922,原译名伯蒂隆)主持,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死因分类修订会议。经2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修订,通过了一个包括179组死因的详细分类和一个包含35组死因的简略分类,这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的第一个版本。此后,每隔10年左右,由法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主持了10次对ICD的国家修订会议,以补充和完善ICD的内容。
1948年举行的第六次ICD国际修订会议,标志着国际生命统计和卫生统计的一个新纪元的开端。会议批准并通过了可同时用于死因分类和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对疾病分类的综合性类目表,明确提出使用“根本死亡原因”、“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格式和确定死因规则及注释的要求,使ICD成为对疾病或死因进行分类的国际标准。
1975年举行的第九次ICD国际修订会议上,对ICD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补充和修改,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我国自1981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以来即开始了推广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ICD-9)的工作,并于1987年正式使用ICD-9进行疾病和死亡原因的统计分类。1993年5月,国际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效采用ICD-9编制“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律化的轨道。
二. ICD-10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ICD,自1975年第九版出版至1994年ICD-10三卷书的编辑完成,经历了近20年的时间。但真正的准备工作应是自1983年在日内瓦召开ICD-10准备会议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定期召开疾病分类合作中心主任以及专家委员会会议,商议、制定第十次修订本的内容,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各成员国和地区办事处大量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四易其稿,终于在1992~1994年先后完成并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的三卷书。该分类已于1989年被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国际修订会议批准,并在第4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通过,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报告世界上已有38个国家使用或计划使用ICD-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ICD-10的使用将不再以10年为修订期限,希望能使用20年或更长时间。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自1992年开始着手ICD-10的翻译工作,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于1998年完成并出版了ICD-10三卷书的中文译本。
三. ICD的统计特点
ICD是以满足统计需要为前提的,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领域的需要。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分类轴心可变,但强调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极其它轴心为辅的原则。
2.分类结构可变,但既要包括全部的疾病和情况,又要尽量突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和情况。
3.编码容量可变,但只对前三(四)位数有统一要求,扩展位数及编码不受限制。
4.采用多种形式编码的符号,以满足卫生统计、基础医学及临床教学等方面的需要。
5.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兼顾各类国家地区及不同医学领域对ICD的要求。
四.ICD工作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协助各国解决在开展和应用与健康有关的分类,尤其是ICD的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全球已经建立了十个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
1. 三个英语系中心总部分别设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英国的伦敦;美国的华盛顿;
2. 法语系中心:法国的巴黎;
3. 北欧五国语系中心:瑞典的乌普萨拉;
4. 葡萄牙语系中心:巴西的圣保罗;
5.俄语系中心:俄罗斯联邦的莫斯科;
6.西班牙语系中心: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
7.阿拉伯语系中心:科威特
8.华语系中心:我国的北京
五. 我国推广应用ICD情况
第一阶段:1981~1985年,WHO卫生官员来我国考察,建议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WHO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由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着手翻译了两卷英文版《国际疾病分类—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家统计分类手册(ICD-9)》,为我国推行ICD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邀请澳大利亚的菲丽丝.沃森(Phyllis Watson)女士来华讲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ICD死因统计的业务技术骨干,推动了国际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在我国的实施。
第二阶段:1986~1987年,正式推广ICD-9的工作,举办一系列培训班,1987年贵州铜仁首先采用国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基本格式,进行死因登记报告;接着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上海、四川、辽宁、北京等地相继使用ICD开展死因统计工作。
第三阶段:1988~1999年,我国使用ICD-9开展居民死因统计工作在各地继续发展,1993年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等效采用ICD-9编制的“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的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现阶段:推广使用ICD-10阶段。
第二节 ICD-10的主要变动
ICD-10在保持ICD-9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变动,主要表现在:
1. 分类的名称由过去的“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为保持连续性,简称仍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这一改动进一步强调了ICD的统计目的,扩大了ICD的应用范围,有利于ICD在国际卫生统计信息的交流和比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全书由两卷改为三卷,其中第一卷为ICD编码的内容类目表,第二卷为指导手册,第三卷为字母顺序索引。从而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在应用ICD中的有关内容。
3. ICD编码由“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数字编码”的形式。在不增加位数的前提下,使分类可采用的编码容量有所扩大,为更加合理地分配有关内容及将来增加和改变留出了空间。
4.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全书共分21章,将原来合并在一章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疾病”分别设立为“神经系统疾病”、“眼和附器疾病”及“耳和乳突疾病”三章。另外将原来的两个补充分类,“损伤和中毒的外因”及“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某些因素”,扩大为ICD核心分类的内容。
ICD-10基本保持了ICD-9的结构框架及编码和分类原则,并对ICD分类轴心、星剑号系统、有关死亡的定义以及对死亡和疾病进行编码的原则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
ICD-10更加明确了“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家族”的概念,即以ICD为核心分类,以其他有关分类、补充分类和国际疾病命名法为外围,逐渐加强和完善这一分类家族。ICD-10的推广应用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科学及卫生统计工作的水平。
在我国至少有三个理由需要使用国际疾病分类:
1. 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条款的规定,成员国有义务按照ICD进行编码和分类,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送本国的卫生统计信息;
2. 在各个医学领域中使用ICD的编码和分类,是使我国的卫生统计信息实现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它有利于进行国际间的交流比较和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
3. 我国作为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采用ICD的原则收集、汇总和分析的卫生统计信息对于世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节 ICD-10的基本内容
一. ICD-10第一卷(类目表)的内容可分为五部分,见表1。
第1部分 前言等:简介ICD及ICD-10的修订工作;
第2部分 三位数和四位数的类(亚)目:对ICD疾病编码(A00~R99)、损伤中毒的性质编码(S00~T98)和外因编码(V01~Y98)及非疾病理由就医情况的编码(Z00~Z99)见表1。
表1 ICD-10第一卷的结构

内 容 页 数 章 节 编 码

1 前言等 P1~18
2 三(四)位数类目表及内容 P19~928 共21章 A00~Z99
三位数类目表 P19~85
四位数类(亚)目表 P87~928
疾病编码内容 P89~708 1~18章 A00~R99
明确的疾病诊断编码 P89~679 1~17章 A00~Q99
不明确的症状编码 P681~708 18章 R00~R99
损伤中毒编码内容 P709~888 19~20章 S00~Y98
损伤中毒的性质编码 P709~800 19章 S00~T98
损伤中毒的外因编码 P801~888 20章 V01~Y98
非疾病理由编码内容 P889~928 21章 Z00~Z99
3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内容 P929~953 M800~M998
4 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 P955~978
5 定义 P981~982

第3部分 肿瘤的形态学编码(M800~M998):可作为一种编码对肿瘤的形态类型进行分类。编码的前四位数用于标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第五位数在一个斜线分隔符号之后,表示它的动态;
第4部份 死亡和疾病的特殊类目表:4个死因类目表,1个疾病类目表;
第5部分 定义:与死因统计有关的定义,这些定义已经被世界卫生大会所通过,它们被包括在此是为了便于数据在国际间的可比性。
二.ICD-10第二卷(指导手册)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见表2。
表2 ICD-10第二卷的结构
内 容 页 数
1 对ICD-10的说明 2~11
2 如何使用ICD-10 12~19
3 疾病和死亡编码规则和指导 20~84
4 统计报告 85~95
5 ICD发展史 96~103
本卷包括对记录和编码的指导、在该分类使用的实际问题上大量的新材料以及对分类历史背景的概括介绍。本手册还提供对ICD的基本描述,对死亡和疾病编码人员的实际指导以及对数据报告书及解释的指南。
三.ICD-10第三卷(索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见表3。
表3 ICD-10第三卷的结构
内 容 页 数 编码范围
1 疾病和损伤性质的字母顺序索引 9~1124 A00~T98 Z00~Z99
2 损伤的外部原因的字母顺序索引 1125~1212 V01~Y98
3 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的字母顺序索引 1213~1369 T36~T65 X40~X49
X60~X69 T10~T19
Y40~Y59
第1部份 疾病和损伤性质的字母顺序索引:列出所有可分类在第一至十九章及二十一章的术语,但除外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
第2部份 损伤的外部原因索引:是疾病和死亡外因的索引,并包括所有可分类在第二十章的术语,但除外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
第3部份 药物和化学制剂表索引:列出各种可分类在第十九章的物质的中毒及药物有害效应的编码,及其它们在第二十章中的编码以指出中毒是属于意外的、蓄意的(自伤)、未确定的或是适当使用正确物质的有害效应。
第四节 各卷之间关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共分三卷,其中第一卷(简称类目表)包括主要分类,包括三位数类目表及内容类目表和四位数亚目;第二卷对ICD的使用者提供指导;而第三卷(简称索引)是第一卷的字母顺序索引。

㈣ icd编码是多少

大脑神经胶质瘤病。


分类简介

《国际疾病分类》是确定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数据的基础,其中含有约5.5万个与损伤、疾病以及死因有关的独特代码,使卫生专业人员能够通过一种通用语言来交换世界各地的卫生信息。

修订版本

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开始编制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经四次修订,到1893年始产生只包括死因的国际疾病与死因分类,同时规定每隔十年修订一次。

1948年第六次修订才编成名符其实的国际疾病与死因分类表。

1975年第九次修订的分类表方日臻完善。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并规定从1979年1月起使用10年。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被列为疾病。同时,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包含了一些新章节,其中一章涉及传统医学。

这是传统医学首次被列入该分类系统。新版本将由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2019年5月25日,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医专家历经10余年持续努力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国际疾病分类



㈤ 目前人类共有多少种疾病

除了健康大PK栏目外,我们转发的其他图文都不代表本公众号的立场和看法,阅读时请注意区分。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权威的人类疾病分类手册,它赋予所有已知疾病(包括各种导致中毒、外伤、过敏反应的因素)独立的编码,方便医护人员查询。

在2018年发布的第十一版(ICD-11)中,疾病编码共有55000个,也就意味着目前有55000种疾病及相关因素被记录、命名。比20年前发布的第十版(ICD-10)多了大约40000种。
“病越治越多”并非贬义,而是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给予疾病正确的记录和分类,才能拯救更多人。

㈥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的定义,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后几天内死亡,其死亡的根本原因分类

根本死因就是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是指引起死亡的原发性自然性疾病或原发性暴力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雷电击伤、高低温损伤、外源性毒物中毒等。它不是并发症或继发症,也不是继发的生理功能紊乱,因而不同于上述直接死因。

发生死亡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证据。




(6)国际疾病分类有多少扩展阅读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四十八条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已经为受害人垫付抢救费用或者丧葬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后及时书面告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交通肇事逃逸驾驶人的有关情况。

第四十九条 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㈦ 儿童意外伤害有哪些

梧桐树保险网帮您解答疑惑~
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义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意外伤害死亡已成为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也是儿童致残的主因。意外伤害还可造成儿童身心发育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烧伤、烫伤,烧、烫伤可因炉火、沸水、热油、蒸汽或花炮等造成,化学、电、放射烧伤烫伤也时有发生。
2.意外跌落。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或有的家长外出将小儿反锁家中,小儿爬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
3.交通意外,5~9岁儿童易发生步行交通事故,事故后果多见头外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和死亡。
4.意外窒息,5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吸入异物是其主要原因。异物种类有很多,如果冻、瓜子、花生米、硬币、玩具零件、纽扣等。
5.溺水,脸盆、水缸、浴池、游泳池、江河等都可引起儿童意外溺水。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中意外伤害包括:跌落、锐器伤、砸伤、烧烫伤、碰击伤、挤压伤、砸伤、咬伤、爆炸伤、中毒、触电、溺水、异物伤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伤害等14种。
为抵御意外伤害风险,家长可以为孩子购买综合的意外伤害保险。这种保险价格低、保额价格,性价比很高,可以针对多种儿童常见的意外种类给予孩子全面的保障,遭受伤害后能够在合同范围内获得赔偿。购买时,家长要仔细阅读保障范围,最好能将烫伤、烧伤、跌落、气管异物等儿童常见意外的保险责任涵盖在内。为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时需要注意,除了意外伤残和身故保障,最好还要有意外伤害医疗保障和意外住院津贴,可以报销因为意外伤害在医院治疗的费用,领取住院津贴。
另外,我国《保险法》对未成年人的身故保额上限是有规定:如果被保险人未满10周岁,保额不得超过20万元;如果被保险人满了10周岁不满18周岁,保额不得超过50万元。因此,在为孩子选择意外伤害保险时,应当注意身故保额的限制。

㈧ 疾病都有哪些分类方法

“疾病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疾病按照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可以分为内科系统疾病和外科系统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就属于内科系统疾病,而像阑尾炎、胆囊炎等,通常属于外科系统疾病。另外,疾病还能分为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往往器官组织的实质并没有改变,而是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疾病,而器质性疾病则是器官组织本身出现了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而导致的。例如扩张型心肌病就属于器质性疾病,而轻微的心律失常就属于功能性疾病。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病程持续时间的长短,还能分为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起病时间在两周以内的通常考虑为急性疾病,而病程持续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就是慢性疾病。根据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又可以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像细菌感染导致的尿道炎或者扁桃体炎等就属于感染性疾病。”

阅读全文

与国际疾病分类有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5